学术投稿

非小细胞肺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树突状细胞的抑制作用

范小红;韩宝惠;董强刚;沙慧芳;包国良;廖美琳

关键词:癌, 非小细胞肺, 树突状细胞, 滤泡, 内皮生长因子, 内皮, 血管, 细胞培养
摘要: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树突状细胞(DC)的影响.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对85例NSCLC患者(NSCLC组)及14名正常人(正常人组)外周血DC含量进行检测,并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浆VEGF165浓度.体外条件下由正常人(血站献血者)外周血CD+14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DC.实验分2组,对照组于培养第1天和第4天分别加入rhGM-CSF 1 000 U/ml及rhIL-4 80 ng/ml;VEGF165 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于培养第1天及第4天加入rhVEGF165 50 ng/ml,以验证其对DC分化和生存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培养细胞的细胞表型及凋亡率.结果 NSCLC组患者血浆VEGF165浓度明显高于正常人组(P< 0.05),而外周血DC含量明显低于正常人组(P<0.01).NSCLC组患者血浆VEGF165浓度与外周血DC含量呈负相关(P< 0.05),两者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均无明显关系(P>0.05);其血浆VEGF165浓度与肿瘤的TNM分期及远处转移有密切关系(P< 0.05),与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其外周血DC含量与肿瘤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均有密切关系(P< 0.05).体外实验显示:与对照组相比,VEGF165 实验组细胞中CD+14细胞比例增高,DC表面CD40、CD86、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的表达降低,DC凋亡细胞比例增高.结论 NSCLC患者外周血DC含量与VEGF浓度可反映NSCLC的恶性程度,NSCLC可通过过量分泌VEGF来抑制DC的分化及成熟,从而逃脱机体的免疫监管.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相关文献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脑血管疾病的关系

    睡眠呼吸障碍包括习惯性打鼾、上气道阻力增加综合征、中枢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以及慢性肺部疾病和神经肌肉疾患等引起的有关睡眠呼吸障碍,其中临床上常见、与内科各系统密切相关的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OSAHS病情轻重和临床表现,随个体差异变化较大,常常有不规则打鼾、白天嗜睡、乏力、记忆力下降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心血管、神经系统等多器官功能损害[1].

    作者:张挪富;钟南山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细胞因子网络调控及一氧化氮水平变化的研究

    为进一步研究耐多药肺结核患者(MDR-TB)的免疫发病机制,探讨细胞因子(CK)网络调控及一氧化氮(NO)水平变化在MDR-TB中的病理作用,我们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25例MDR-TB、25例药物敏感肺结核患者(DS-TB)和25例正常对照组血清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10(IL-10)和β型转化生长因子(TGF-β)的水平,并采用Griess反应检测血清NO的水平.

    作者:吴桂辉;冯玉麟;袁益明;岳冀;谢益新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专家解答

    作者:钮善福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治疗进展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primary pulmonary hypertension, PPH)是一种少见的肺血管疾病,肺血管阻力(PVR)、肺动脉压(PAP)进行性增高为其重要特征.临床主要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气短、乏力、胸痛、晕厥等,患者终往往死于右心衰竭[1].文献报道诊断后患者平均自然存活时间不足3年,预后不良[2].近年来,国外在PPH的病因、诊断、治疗等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现将其治疗方面的进展介绍如下.

    作者:高元明;商鸣宇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瘦素受体基因Gln223Arg多态性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关系

    目的探讨瘦素受体(Lepr)基因Gln223Arg多态性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之间的关系. 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测定181例中国北方地区汉族人Gln223Arg多态性的基因型(其中OSAHS组103例,非OSAHS对照组78例),同时测定体重指数(BMI)、颈围(NC)、腰臀比(WHR)以及醒后血压(Bp)、醒后心率(HR)、多导睡眠图(PSG).其中OSAHS组60例,非OSAHS对照组40例进行了血清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l)、空腹真胰岛素(TI)及血清瘦素(Lep)的测定. 结果携带瘦素受体GG基因型的OSAHS患者颈围明显较(GA+AA)基因型颈围大[(41.46±0.34)cm vs (39.85±0.70)cm, P=0.031];Gln223Arg多态性与北方地区汉族人OSAHS无显著相关性(χ2=0.783,P=0.676);Gln223Arg不同基因型与OSAHS的总体脂、Bp、Lep、TI、FBG、TG、 Chol及PSG各参数间不存在相关性(P>0.05). 结论 Lepr基因Gln223Arg多态性可能参与了OSAHS颈部脂肪选择性分布的调节,但其在北方地区汉族OSAHS的发病中可能无重要作用;目前的研究未发现Gln223Arg的基因型与OSAHS的BMI、高血压、FBG、TI、Lep、TG、Chol水平以及PSG参数之间存在相关性.

    作者:黄蓉;黄席珍;黎明;肖毅;张健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消失肺综合征影像学诊断及分型

    消失肺综合征(vanishing lung syndrome),又名特发性肺大疱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肺部疾病,国内外文献报道较少[1,2],现将我们搜集的12例报道如下,并结合文献探讨本病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分型、诊断标准.

    作者:何隽祥;黄宝生;何乐;帖琳;吴秀丽;高希舂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福莫特罗干粉剂吸入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疗效评价

    富马酸福莫特罗干粉吸入剂(商品名:奥克斯都保),是一个新型的具有长效和速效双重特点的β2受体激动剂.我们研究的目的旨在观察常规剂量下富马酸福莫特罗干粉吸入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的疗效及其安全性.

    作者:江兴堂;苏静苇;杜艳萍;曾惠清;邓丽平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辅助治疗复治肺结核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和评价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IL-2)辅助治疗肺结核病的疗效.方法将209例复治菌阳肺结核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方法分为:治疗组106例,采用3PaZ(TH)L2VE(AK)+IL-2/4PaL2V方案化疗(Pa:力克肺疾,Z:吡嗪酰胺,TH:丙硫异烟胺,L:利福喷汀,V:左氧氟沙星,AK:阿米卡星,E:乙胺丁醇);对照组103例,采用3PaZ(TH)L2VE(AK)/4PaL2V方案进行短程化疗.结果完成疗程可评价疗效者203例,其中治疗组103例,对照组100例.治疗第1、2个月治疗组和对照组痰菌阴转率分别为33.3%、7.2%和69.4%、44.9%,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结束时治疗组和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64.1%和36.0%,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治疗组治疗3和7个月时CD4、CD4/CD8和NK细胞较对照组提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3个月时治疗组IL-2可溶性受体(sIL-2R)较对照组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重组人IL-2可辅助治疗肺结核,是一种安全、可靠的生物制剂.

    作者:初乃惠;朱莉贞;叶志忠;苑松林;王静云;许家琏;马丽萍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脓肿分支杆菌耐利福平情况及rpoB基因序列的研究

    目的研究脓肿分支杆菌对利福平的耐受程度,并观察不同耐药性的细菌是否存在rpoB基因的突变和突变的性质.方法用生化法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鉴定15株脓肿分支杆菌菌种,测定这些临床菌株及标准株ATCC19977对利福平的低抑菌浓度(MIC),并用PCR方法扩增rpoB的部分序列,直接测序分析.结果 15株脓肿分支杆菌有1株敏感,其余14株与标准株均有较高的MIC;各菌株rpoB基因突变集结区和第146位密码子的核苷酸序列虽有不同,但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在所有菌株中均相同,而且与结核分支杆菌标准株同一部位的氨基酸序列也完全一致.结论脓肿分支杆菌对利福平具有较高的耐受性,其耐药机制并不是由于这些部位的rpoB基因的变异所致.

    作者:沙巍;翁心华;肖和平;何国钧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囊性纤维化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囊性纤维化的发病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结合收治的1例女性,14岁囊性纤维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国内外已正式发表的16例中国人囊性纤维化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和转归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本例患者表现为反复呼吸道感染,伴副鼻窦炎和中耳炎;影像学显示肺上叶为主的支气管扩张,汗液电解质Na+ (126.6±5.4)mmol/L、Cl-(108.9±3.3) mmol/L,均增高(正常值均<60 mmol/L),胰腺功能正常.文献报道的患者中,男7例,女9例;确诊年龄6个月~25岁;明确死亡11例,9例死亡年龄小于13岁;临床表现均有反复肺部感染,伴营养不良14例,病变累及肝脏出现黄疸4例;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汗液电解质检查和尸检,其中4例经基因分析发现囊性纤维化穿膜传导调节因子(CFTR)有突变,均为少见突变. 结论中国人囊性纤维化临床表现与白种人表现相似,但是CFTR基因突变部位可能与白种人不同.

    作者:李楠;何冰;王广发;汤秀英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应用哮喘生命质量问卷的临床体会

    随着城市和工业化发展,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呈逐年增加趋势.哮喘可引起患者气喘、咳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哮喘的临床治疗不仅要改善患者的肺通气功能,更要以提高其生活质量为首要目的;因此,关于哮喘患者生命质量问卷(AQLQ)调查表得到了越来越普遍的应用.AQLQ是1992年由Juniper等设计,并首先应用于哮喘的一种问卷调查[1].

    作者:陆慰萱;张一杰;胡波;马毅;朱元珏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自动弹簧针在经皮针刺胸膜活检中的诊断价值

    我们用美国制自动弹簧装载活检针(MD TECH)对我院2001年1~6月收治的胸腔积液患者行经皮针刺胸膜活检,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忠民;尚东;朱柏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重度有机磷中毒并发中间综合征患者抢救过程中的问题

    作者:任绍新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观察随笔

    美国的医学管理模式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来到美国后给我深的感受有两个方面.首先是管理,突出的是信息化和系统化.

    作者:刘双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基层医师如何诊治肺血栓栓塞症

    作者:黄伟;万献尧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缺氧对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缺氧条件下,肺癌A549细胞内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状况,及反义封闭HIF-1α后,对PPARα表达的影响,以了解PPARα和HIF-1α的相关性.方法首先将A549细胞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A组)、缺氧24小时组(B组)、缺氧48小时组(C组)、缺氧72小时组(D组).观察不同缺氧时间对PPARα及HIF-1α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为观察HIF-1α对PPARα表达状况的影响,再设计4组:对照组2(E组),HIF-1α反义寡核苷酸组(F组),HIF-1α正义寡核苷酸组(G组),HIF-1α错义寡核苷酸组(H组).结果正常对照组,PPARα和HIF-1α蛋白及mRNA均有少量表达;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两者的表达水平逐渐升高.在缺氧24小时,两者mRNA和蛋白开始增高,48小时明显增高,至72小时达到高峰.反义封闭HIF-1α后, PPARα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结论 PPARα及HIF-1α的表达水平随肿瘤细胞缺氧信号的加强而增加,且PPARα受HIF-1α的调控.

    作者:张惠兰;张珍祥;徐永健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纯化蛋白衍生物试验后反应再现一例

    患者女性,22岁.因咳嗽、低热、盗汗半个月于2001年4月9日入院.查体:体温37.6℃,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左上肺呼吸音粗,心率82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 肝脾肋下未及.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5.7×109/L,中性粒细胞0.68,淋巴细胞0.32,血红蛋白118 g/L,血沉35 mm/1 h.纯化蛋白衍生物(PPD)试验(左前臂屈侧中下1/3处皮内注射PPD 5 IU)72小时皮肤硬结22 mm×20 mm,周围有红晕.痰浓缩查抗酸杆菌(++).

    作者:王信杰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酒精性肝病抗结核方案的选择

    尽管酗酒者肝脏对抗结核药物耐受性差已引起广泛关注[1,2],但有关临床报道少见.为了进一步了解酗酒程度与酒精性肝病的关系,以及酗酒对抗结核治疗的影响, 我们回顾性分析了206例酗酒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索酒精性肝病伴肺结核的抗结核治疗.

    作者:邱鸣;杜荣辉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非小细胞肺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树突状细胞的抑制作用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树突状细胞(DC)的影响.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对85例NSCLC患者(NSCLC组)及14名正常人(正常人组)外周血DC含量进行检测,并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浆VEGF165浓度.体外条件下由正常人(血站献血者)外周血CD+14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DC.实验分2组,对照组于培养第1天和第4天分别加入rhGM-CSF 1 000 U/ml及rhIL-4 80 ng/ml;VEGF165 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于培养第1天及第4天加入rhVEGF165 50 ng/ml,以验证其对DC分化和生存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培养细胞的细胞表型及凋亡率.结果 NSCLC组患者血浆VEGF165浓度明显高于正常人组(P< 0.05),而外周血DC含量明显低于正常人组(P<0.01).NSCLC组患者血浆VEGF165浓度与外周血DC含量呈负相关(P< 0.05),两者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均无明显关系(P>0.05);其血浆VEGF165浓度与肿瘤的TNM分期及远处转移有密切关系(P< 0.05),与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其外周血DC含量与肿瘤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均有密切关系(P< 0.05).体外实验显示:与对照组相比,VEGF165 实验组细胞中CD+14细胞比例增高,DC表面CD40、CD86、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的表达降低,DC凋亡细胞比例增高.结论 NSCLC患者外周血DC含量与VEGF浓度可反映NSCLC的恶性程度,NSCLC可通过过量分泌VEGF来抑制DC的分化及成熟,从而逃脱机体的免疫监管.

    作者:范小红;韩宝惠;董强刚;沙慧芳;包国良;廖美琳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临床常见并且具有一定潜在危险的疾病,可造成多个系统功能损害.仅在美国大约有1 200万OSAHS患者,每年有38 000人死于与睡眠呼吸障碍相关的心血管疾病[1].近的研究还发现约40%~50%的无症状或早期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患有阻塞性或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2],睡眠呼吸障碍促进心衰的进展,严重影响其预后.现就睡眠呼吸障碍的心血管后果,包括OSAHS与高血压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和心律失常等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作者:刘辉国;张珍祥 刊期: 2003年第09期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主管:中华结核和呼吸系疾病杂志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