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红;李佳英;赵丽霞;张丽沙;刘林
直肠癌是常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之一[1-2],随着直肠全系膜切除术( TME)及双吻合器的普遍应用[3-4],越来越多的低位直肠癌患者可以实现低位、超低位保肛,同时用齿状线作为低位,超低位吻合保肛手术标准的建立,使保肛手术的比例逐步上升,保肛手术一方面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5-6],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各种并发症。直肠癌低位前切除常见的并发症有吻合口漏、吻合狭窄和吻合口出血等[7]。持续的吻合口狭窄可能会转变为吻合口闭锁,如果伴发局部感染,导致吻合口附近炎性肉芽组织过度增生,症状严重者需要外科手术干预。我科曾收治了一位直肠癌术后发生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的患者,积累了一些经验与教训,现将此次病例与大家分享。
作者:赵兴旺;胡汉卿;刘正;王贵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是教育部直属的高校医院、是吉林大学所属、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直接监管单位。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医院前身是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学院,成立于1949年11月,先后经历多次更名,于1993年7月命名为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学院暨中日联谊医院。2000年6月,吉林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等5所高校合并组建新吉林大学,医院易名为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建院60多年来,医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形成中心院区、新民院区、南湖院区、开运院区、空港院区五位一体的格局,总占地面积68.3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医院现有员工3946人,在编人员2080人,聘用人员1866人。在编人员中医生889人,护士651人,技师130人。其中,主任医师202人,副主任医师205人,教授131人,副教授168人,博士研究生导师4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38人。医院现有床位3328张,设有51个临床、医技科室,装备先进诊疗设备千余台。医院年门诊量116万余人次,年出院11万人次,年手术3.8万例,患者平均住院日为10.87天。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人结直肠正常肠壁黏膜层内淋巴管的形态及结构特点,为探讨结直肠癌淋巴道转移的途经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人结直肠蜡块标本连续切片,通过免疫组化两步法,以鼠抗人D2-40单克隆抗体及鼠抗CD34单克隆抗体为一抗分别标记,光镜下观察抗体标记情况。黏膜层超薄切片电镜下观察淋巴管微观结构。结果 D2-40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后,在黏膜层,棕黄色显色分布于黏膜固有层与黏膜肌层之间及黏膜肌层内,少量,管壁薄、管腔小,管壁不完整。与CD34染色无重叠。电镜下见黏膜层内少量淋巴管管壁很薄,仅由一层内皮细胞构成,无孔窗,无周细胞,基膜不连续或缺如,内皮细胞间形成端端、重叠或插入连接,管壁外连有锚丝。结论正常人结直肠黏膜层内有淋巴管存在,存在于固有层与黏膜肌层之间及黏膜肌层内,与黏膜下层淋巴管可能存在通道相联,具备淋巴道转移的解剖学基础。
作者:赵斌;陈福军;于海涛;付岩;王锡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仍是低位直肠癌治疗首选方案,也是取得根治的唯一手段,尽管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是低位直肠癌的标准术式,然而永久性造口带来的生理及心理问题一直是低位直肠癌患者严重的困扰,近年来,低位直肠癌保留括约肌手术已取得了积极进展,笔者将对低位直肠癌保留括约肌的手术进行简要评述。
作者:崔龙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CME与开腹D3根治在右半结肠癌根治中外科肿瘤学质量。方法选取山西省人民医院2010年2月至2013年10月间收治的右半结肠腺癌患者共87例,前瞻性非随机实施腹腔镜全系膜切除术(Laparoscopic complete mesocolon excision ,L-CME,n=45)和同期开腹D3根治术(Laparotomy D3 resection,L-D3R,n=42),根据术中外科平面和结肠标本量化评估外科质量。结果 L-CME组外科平面分级略高于D3组但统计学差异不显著(84.4%v73.8%,P>0.05),但获取淋巴结(28.73v24.43,P<0.01),切除系膜面积(14592.49v10953.42mm2,P<0.01)及结肠切除(24.33v18.33cm,P<0.01)均高于D3组。结论两种手术都有较好系膜切除平面,但L-CME更符合系膜平面解剖学特点,从而提高了外科质量参数。
作者:赵保玉;陈智;徐钧;杨世明;梁荣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结肠癌患者手术治疗和化疗的佳时间间隔目前还不清楚。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常文举等进行了一项临床研究,对接接受手术期间门静脉化疗( IPC)及辅助化疗的II/III期结肠癌患者的疗效及生存情况进行评估。研究人员将II/III期结肠癌患者随机分配到2组,一组接受IPC联合mFOLFOX6( OCTREE组)治疗,另一组仅接受mFOLFOX6( mFOLFOX6组)治疗。研究主要终点为无病生存期(DFS),次要终点为无转移生存期(MFS)、总生存期和安全性。数据显示,术中门静脉化疗联合mFOLFOX6治疗降低了II/III期结肠癌患者远端转移发生率,并延长患者无病生存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结直肠癌的发病率近几年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我国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 Lynch综合征(lynch syndrome,LS),又称为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 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 ,HNPCC),其特征是家族性聚集,发病年龄较早,多见于右半结肠,伴同时性或异时性的肠外恶性肿瘤,特别是子宫内膜癌、胃癌、卵巢癌等。早在1913年Warthin就首先报道了一个Lynch综合症家系,特征为家族多发的非息肉性结肠癌,同时伴有高发的胃癌和子宫癌,称之为G家族[1,3]。1966年,, Lynch 等[2,4-5]又报道了2个大家系的Lynch综合征病例,并命名为“癌症家族综合症”。1991年阿姆斯特丹会议将其定名为HNPCC,强调其遗传性及有别于家族性息肉病。至2004年 Bethesda 标准提出继续使用Lynch综合征的命名,多数医学专家认为HNPCC的命名忽略了肠外恶性肿瘤的高发率,沿用Lynch综合征的命名更为确切,Lynch综合征又分为LynchⅠ型(家族性结直肠癌综合征,家族呈现结直肠癌遗传)及LynchⅡ型(家族性癌症综合征,家族呈现结直肠癌和其他肿瘤遗传)[6-9]。 Lynch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外显率约为80%[8]。与DNA错配修复基因( DNA mismatch repair , MMR )的突变有关,50%~80%的Lynch综合征患者会发生结直肠癌,约占所有结直肠癌的3%[10-12]。按AmsterdamI、II及日本临床诊断标准,Lynch综合征在我国结直肠癌患者中的比率分别达1.24%、2.15%和2.93%[13]。
作者:蒋来;李德川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本刊发表的学术论文执行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以单位符号表示,具体使用参照中华医学会编辑出版部编辑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第3版)》一书。注意单位名称和单位符号不可混合使用;组合单位中斜线和负幂数亦不可混用。首次出现不常用法定计量单位时在括号内注明与旧制单位的换算关系,下文再出现时只列法定计量单位。正文中时间的表达,凡前面带有具体数据者应采用d、h、min、s,而不用天、小时、分钟、秒。量的符号一律用斜体字母,如吸光度(旧称光密度)的符号为A,“A”为斜体字。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通过手辅助腹腔镜与开腹下直肠癌根治术的对比研究,评估手辅助腹腔镜在直肠癌根治手术中应用的优劣。方法对本院103例接受手辅助腹腔镜和开腹手术的直肠癌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手术切口、术中出血、手术时间、术后恢复、病理结果、近期疗效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手辅助腹腔镜组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镇痛、术后排气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开腹组,两组在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术后两组患者平均随访26个月,各自出现2例远处转移及复发,无切口种植情况。结论手辅助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是安全的微创手术方式,具有住院时间短、进食及肠道功能恢复快,疼痛减轻,出血量较少,手术彻底性良好的特点。
作者:朱玉萍;冯海洋;刘卓;付志璇;李德川 刊期: 2014年第04期
2014年5月26日,美国FDA批准帕尼单抗( Panitumumab )用于治疗K-ras基因野生型的转移性结肠癌( mCRC )患者,不能用于K-ras基因突变或K-ras基因状态未知的患者。该药可与FOLFOX方案联用于mCRC患者的一线治疗。同时,FDA也批准了Qiagen公司一种用于检查K-ras基因突变的试剂盒。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手术切除仍是其目前的主要治疗方法。早期直肠癌是指癌变仅浸润直肠黏膜或黏膜下层,近年来随着肿瘤早期诊断水平的提高,直肠癌局部切除术在临床上应用日渐广泛[1]。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 transanal endoscopic microsurgery , TEM )由德国医生 Buess于1983年首先应用于临床[2]。 TEM不同于传统的经肛门直肠局部切除术,其通过一种特殊设计的直肠镜完成肿瘤的切除、止血和缝合等操作。 TEM具有术野暴露良好、切除范围精准,并能切除较高部位的肿瘤[3]。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应用TEM治疗早期直肠癌3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浩;李舒媛;张庆怀;张锡朋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结直肠癌( colorectal cancer ,CRC)是世界上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约有50%的患者终出现肝转移。对于发生肝转移的患者,若不经治疗,中位生存期仅为6.9个月,5年生存率为0。若肝脏转移灶行根治性手术,则中位生存期为35个月,5年生存率为30~50%,因此手术切除仍是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的首选。对于同时性肝转移的患者,若无肠道梗阻、穿孔、出血等症状,笔者倾向于同时性切除原发灶和转移灶,术中联合应用B超探查、微波、射频等新技术来提高切除率,降低复发率。而临床上只有少部分患者(10%~15%)可以行手术治疗。对于不可切除的肝转移灶,需通过多学科讨论,针对疾病某一时期,制定出详细的个体化综合性治疗方案,如术前新辅助化疗、联合靶向药物治疗、门静脉栓塞术的应用、局部治疗、放疗等,使得一些不可切除的病灶转化为可切除病灶。因此癌肿作为一项全身性疾病,单纯依靠一种治疗手段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需要多学科的合作,通过对疾病的不同时期进行认识、讨论,以便找到针对某一时间段疾病的佳治疗方法。同时术后需要定期复查及时发现复发和转移以及制定进一步治疗计划,从而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作者:杨家和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作者:《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美国癌症学会国家办公室的Peter T.Campbell博士等评估了在结肠癌诊断前后的钙、维生素D和每日奶制品的摄入与结直肠癌相关死亡率的关系。这项分析包括了一项前瞻性研究,包括1992年或1993年至2009年诊断为浸润性、非转移性结直肠癌的2284例患者,研究者随访至2010年得出死亡率信息,利用基础问卷收集诊断前的危险因子信息,通过在1999年和2003年的问卷收集诊断后信息,其中有1111例患者的数据有效。从本试验结果来看,诊断后高钙和牛奶的摄入量可能会降低无转移结直肠癌患者的死亡风险。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结直肠癌的预后和临床病理分期有着直接的关系,我国结直肠癌病人就诊时多为中晚期,这导致病人5年存活率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1]。对于其中的局部晚期结直肠癌病人而言,联合脏器切除手术是这类病人唯一可能获得治愈的手段[2]。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结直肠肿瘤外科于近日成功实施了一例高位直肠癌行联合脏器(部分小肠及膀胱)根治性切除术,现对这一病例进行简要报道。
作者:赵志勋;陈瑛罡;王锡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为了及时传播杂志的新消息,加强读者、作者、专家多层次互动,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查阅本刊文献:登录万方数据网http://med.wanfangdata.con.cn/Journal/xhwk.aspx,输入关键词搜索本刊相关文献。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