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雪荣;时秋宽
患者男性,73岁.已婚,农民.因上腹部阵发性疼痛4 d、便血2 d(共便血2次,量约500 ml),于2001年7月12日收入院.既往体健.体格检查:体温36.4℃,脉搏92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150/90 mm Hg,精神差,急性痛苦病容,发育良好.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
作者:曾思务;孙卫红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哺乳动物神经系统易遭受氧化攻击,近年来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被认为是神经退行性病变过程中重要的一级事件,神经胶质细胞的谷氨酰胺合成酶(GS)对于脑内谷氨酸代谢起关键作用.为进一步探明老年性痴呆(AD)的发病机制,我们于2000年3月至10月,采用氯化铝经口染毒建立大鼠痴呆模型,观察大鼠海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
作者:贾怡昌;钟才云;王颖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我们对104例既往没有脑卒中史的老年人,首次诊断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观察老年人腔隙性脑梗死的康复情况,以及是否再次发生腔隙性脑梗死或脑梗死.探讨老年人腔隙性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预后以及防治措施,并对13例死亡患者进行死因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伟群;高平;王新德;孙春香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患者女性,67岁.不规则发热2个月余,咽痛、颈部肿块及疼痛20余天,同时伴有心悸、乏力、多汗等症状于1999年11月13日就诊.体检:体温37.9℃,脉搏90次/min,呼吸20/min,血压120/90 mm Hg.神志清,双侧甲状腺Ⅱ度肿大,质韧,可于左侧甲状腺触及约2.3 cm × 2.7 cm结节,触痛(+),随吞咽而活动,并向耳根部及下颌部位放射性疼痛,颈部活动后加重.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界正常,心率90次/min.实验室检查:血沉112 mm/1 h ,血清IgG 19.6 g/L,IgA、IgM均正常.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11.2 pmol/L,血清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 23.7 pmol/L,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18.6%,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13%.促甲状腺素(TSH)0.35 mU/L,甲状腺摄131I率降低.SPECT显像:双甲状腺放射性稀疏,边缘不清.诊断为:亚急性甲状腺炎.
作者:郝孝君;刘翠娥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老年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c)及高脂餐后肱动脉舒张功能的变化. 方法采用高分辨超声检测技术观察老年冠心病患者(30例)、老年健康人(22例)及非老年健康人(11例)的IMTc及高脂餐前后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的变化. 结果老年冠心病组的IMTc[(1.13±0.23)cm]显著高于老年健康组[(0.94±0.20)cm]及非老年健康组[(0.78±0.14)cm],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均为P<0.01).老年冠心病组的空腹FMD[(3.4±1.7)%]显著低于老年健康组[(5.3±3.3)%,P<0.05]及非老年健康组[(8.1±3.9)%,P<0.01].年龄与IMTc呈正相关(r=0.444,P<0.05),与空腹FMD呈负相关(r=-0.650,P<0.001);高脂餐后3组受试者的FMD显著减弱[分别为(0.6±0.7)%、(2.6±2.0)%及(4.2±2.8)%;均为P<0.001],其中老年冠心病组的FMD下降程度[ΔFMD%,(76.7±10.4)%]显著高于老年健康组[(54.1±3.7)%]及非老年健康组[(50.8±3.3)%],差异有显著性(均为P<0.05). 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存在严重的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管舒张功能失调,高脂餐后血管舒张功能的进一步减弱,可能是诱发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刘玲;文铁;赵水平;高梅;李玉玲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原发性高血压是以动脉收缩压(SBP)和(或)舒张压(DBP)升高,常伴有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高血压,包括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患者超过半数,已成为老年人常见疾病.与较年轻的患者相比,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危险性更高,是老年人致死、致残的首要原因.对老年人高血压的诊疗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
作者:方宁远;龚玮琦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我科于2000年2月至2001年5月收治老年人重症颅脑外伤37例,其中15例并发急性心力衰竭,现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15例中,男9例,女6例,年龄61~74岁,平均 64.3岁.发病时神志清醒11例,昏迷4例.出血部位及血肿量:慢性硬膜下血肿5例,急性硬膜下血肿3例,脑内血肿3例,急性硬膜外血肿2例,急性硬膜下血肿并脑挫裂伤2例.血肿量,45~180 ml,平均67.2 ml.手术 9例,其中3例右侧额颞顶枕叶、2例左侧额颞顶枕叶慢性硬膜下血肿分别行右顶结节和左顶结节钻孔血肿引流术,2例
作者:杨向斌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老年妇女外阴癌组织中p53表达及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外阴癌发生及临床发展的关系. 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老年妇女外阴鳞状细胞癌(外阴癌)68例及老年妇女外阴营养不良38例病例蜡块包埋组织中p53、HPV的表达情况,并选用15例外阴正常皮肤作为对照. 结果 p53、HPV在老年妇女外阴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4%、45.6%,老年妇女外阴营养不良组织中为18.4%、55.3%,老年妇女正常外阴皮肤无阳性表达.外阴癌与外阴营养不良、正常对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分别为P<0.05及P<0.01). 结论老年妇女外阴癌组织中p53、HPV阳性表达率较高.p53突变在老年妇女外阴癌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高危型HPV的感染促进外阴癌的发生.
作者:杨树君;徐增祥;陈诵芬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本院1993年5月至2001年4月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312例,其中老年人244例,误诊、漏诊62例.62例中,男44例,年龄60~96岁,平均71.6岁;女18例,年龄60~82岁,平均69.2岁.均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FSFC)及世界卫生组织(WHO)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报道的AMI诊断标准.
作者:刘永碧;曾繁荣;马厚勋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是老年人常见病,其病理改变主要为大动脉硬化.我们旨在探讨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平均脉压与GMP140的相关关系.
作者:李惠仙缮;陈沐;华映坤;龙毓灵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跟骨定量超声(QUS)和腰椎骨密度(BMD)的改变. 方法采用QUS骨量分析系统检测94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和90例健康对照者的跟骨超声传导速度(SOS)、超声振幅衰减(BUA)及骨强度指数(STI),用双能X线骨吸收测量仪(DXA)测定前后位腰椎BMD,并同时进行了骨生化指标的检测. 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BMD(g/cm2)男性L2为0.863,低于对照组的0.931(P<0.05);女性L2、L2~4分别为0.826和0.841,均低于对照组0.903和0.905(P<0.01);2型糖尿病患者跟骨BUA(dB/MHz)男、女分别为64.63、51.05,均低于对照组71.38和61.76(P<0.01),糖尿病组STI男、女分别为83.12%和67.64%,低于对照组91.24%和79.03%(P<0.05).糖尿病组女性SOS(m/s)为1487.28低于对照组1502.34(P<0.05). 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跟骨BUA、SOS和腰椎前后位BMD均较正常对照组降低,提示有骨量丢失.
作者:邓丽丽;王红;李明升;邓微;张国英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咳喘老年人的气道反应性特点,为老年人气道高反应性(BHR)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临床疑诊为气道反应性增高且肺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老年患者187例,以二磷酸组织胺吸入作支气管激发试验,评价其气道高反应性. 结果激发试验阳性者69例,阳性率为36.9%,其中男性38例,女性31例.BHR的程度分布:极轻度者22例,占31.9%;轻度者30例,占43.5%;中度者17例,占24.6%;本组病例中未见重度BHR者.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率与使FEV1下降20%所需组织胺的累积激发剂量(PD20FEV1-His)呈低度正相关(r=0.277,P<0.05). 结论本组疑诊为BHR的老年患者其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率较低;气道反应性增高程度以极轻度和轻度为主,基础肺功能与气道反应性增高在老年患者中呈低度正相关,基础肺功能损害较重者其气道反应性增高也较明显.
作者:郑劲平;李敏然;安嘉颖;罗锭芬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一、一般资料我院1994年9月至2001年7月收治的老年恙虫病患者23例,其中老年组12例,男5例,女7例;年龄60~76岁,平均(67±5)岁.青年组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20~28岁,平均(24±3)岁.所有患者均有发热、焦痂溃疡,符合恙虫病的临床诊断标准.
作者:李贵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及其密度(PSAD)及移行带密度(PSA-TZ)在前列腺癌筛选中的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153例血清PSA<20 ng/ml的因怀疑前列腺癌而进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的患者,对PSAD及PSA-TZ与活检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活检结果前列腺增生(BPH)100例,前列腺癌(PCa)53例.BPH和PCa组平均PSAD分别为(0.13±0.11)和(0.30±0.21)ng*ml-1*ml-1,PSA-TZ分别为(0.26±0.20)和(0.78±0.71)ng*ml-1*ml-1,PCa组明显升高,均为P<0.01.以前列腺体积50 ml或移行带体积25 ml为界,体积较小BPH和PCa组间的平均PSAD和PSA-TZ差异更明显.PSAD及PSA-TZ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及0.74)明显大于PSA(0.57),但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当血清PSA<20 ng/ml时,PSAD及PSA-TZ在前列腺癌的筛选中要优于PSA,但应根据前列腺或移行带体积调整他们的临界值.
作者:王建业;刘明;万奔;张力青;钟晨阳;陈敏;邓京平;邓庶民;许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对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经尿道前列腺气化电切术(TUVP)治疗经验. 方法应用TUVP治疗80岁及以上前列腺增生患者142例. 结果 142例(100%)有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由术前平均30.4减少至9.2(P<0.01),生活质量评分(QOL)术前平均5.2,下降至1.8(P<0.05),大尿流率(Qmax)5~10 ml/s增加至11~18 ml/s,剩余尿从术前80~450 ml减少至10~50 ml. 结论应用TUV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安全、简便、疗效满意.
作者:李丰庆;王志诚;王华;袁明杰;王卫峰;张若愚;张志刚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以人骨巨细胞瘤中的破骨样细胞作为模型,探讨RGD(Arg-Gly-Asp)胰岛素抗骨吸收机制. 方法培养细胞作骨吸收功能观察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ase)染色鉴定.分别采用原位杂交、末端标记法和粘附实验观察RGD胰岛素和蛇毒蛋白对破骨样细胞中Ⅱ型碳酸酐酶(CAⅡ)基因表达、细胞凋亡和粘附能力的影响. 结果破骨样细胞具有骨吸收功能,呈抗酒石酸磷酸酶(TRAP)阳性.RGD胰岛素和蛇毒蛋白处理后,随药物浓度升高,破骨样细胞中CAⅡ表达下降,凋亡数目增多,药物浓度为10-5、10-6和10-7mol/L时,蛇毒蛋白组细胞数分别为(179±3)、(238±11)、(351±10)个/孔,RGD胰岛素分别为(229±20)、(222±21)、(265±17)个/孔,同浓度药物组间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01),蛇毒蛋白组内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RGD胰岛素组内差异无显著性.RGD胰岛素抑制破骨样细胞粘附作用随药物浓度增加明显升高,药物浓度为10-5、10-6、10-7、10-8mol/L时,其粘附破骨样细胞数目分别为(165±12)、(160±17)、(187±24)、(271±20)个/孔.与空白对照相比,除RGD胰岛素10-7mol/L组外,其余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结论 RGD胰岛素同蛇毒蛋白一样,都能剂量依赖地诱导人破骨样细胞凋亡并抑制CAⅡ基因的表达.
作者:李东;薛延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建立大鼠Alzheimer病(AD)炎症病理模型,探讨吲哚美辛在AD中的防治作用. 方法在大鼠双侧海马CA1区定向注射β-淀粉样蛋白(Aβ)作为模型组,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吲哚美辛灌胃治疗模型大鼠,以蒸馏水作治疗对照.2周后各组大鼠均作Y型迷宫测试,然后对大鼠海马进行HE、刚果红、尼氏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测等病理学观察.采用方差分析对量化指标行统计分析. 结果吲哚美辛显著抑制Aβ诱导的大鼠海马胶质细胞增生,具有白细胞介素-1β(IL-1β)高表达、神经元丧失以及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减退等效应;检测各组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带损伤长度显示模型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分别为(1.808±0.289)和(0.378±0.062)mm,吲哚美辛治疗组和治疗对照组分别为(0.762±0.153)和(1.822±0.278)mm,(P<0.01). 结论在体条件下吲哚美辛显著抑制Aβ诱导的海马炎症损伤效应,支持AD的抗炎治疗假说.
作者:林煜;贺顺龙;陈俊抛;侯昊明;王占军;黄建欧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例1 女性,78岁.反复活动后胸闷、气急8年余,加重2周于2000年12月8日入院.查体:血压150/90 mm Hg(1 mm Hg=0.133 kPa),体格瘦小,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双下肺可闻及湿音,心前区轻度隆起,心尖搏动位于左第6肋间锁骨中线外1 cm,心率 68 次/min,心律不齐,P2亢进、无明显分裂,主、肺动脉瓣区均可闻及Ⅱ~Ⅲ级收缩期杂音,肝脏轻度增大,右季肋下2指,双下肢无浮肿.实验室检查:总胆红素(20.1 μmol/L)和碱性磷酸酶(104.0 U/L)轻度升高.胸片示心胸比例0.65.心电图示:心房颤动,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心脏彩超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Ⅱ,直径20 mm),无右向左分流,右室舒张末容积(RVEDV)97 ml,左室射血分数(LVEF)52.6%,左室每搏射血量(LVSV)46 ml.
作者:潘静薇;秦永文;赵仙先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胶囊内镜(Capsule endoscopy)也名无线胶囊内镜(Wireless capsule endoscopy),相继由Swain等[1]和 Iddan等[2]分别研制成功.由以色列GIVEN影像公司生产的胶囊内镜,其商品名为杰文诊断图像系统(GIVEN diagnostic imaging system),于2000年4月正式面世,并于2001年8月获FDA认证,准许运用于临床.胶囊内镜的问世,填补了小肠可视性检查的空白,也为消化道无创性可视性检查带来了新的革命,重要的是它为不宜行有创性检查的老年消化道疾病患者带来了福音.
作者:陈孝;张子其;吴本俨 刊期: 2002年第02期
顽固性心绞痛(RAP)是冠心病终末阶段危险的临床症候群[1],极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AMI)或心脏性猝死.我们报道了低分子肝素联合小剂量短疗程尿激酶治疗老年顽固性心绞痛的临床研究结果.
作者:贾志梅;张子新;李庭富;李松 刊期: 200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