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我国艾滋病传播的危险因素及对策

黄金水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危险因素, 传染病控制
摘要:[目的] 有效的控制艾滋病在我国的进一步流行.[方法] 对我国存在的传播艾滋病的各种危险因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结果] 在我国,艾滋病的3种主要传播途径都存在.经血液传播的危险因素有:注射毒品、输血或血制品、采血、共用牙刷、医疗注射与针炙、牙科诊疗和各种手术、理发与纹身用具的使用;经性接触传播的危险因素有:卖淫嫖娼、同性恋、患性病、多个性伴、配偶间性接触;经母婴传播的危险因素有:怀孕和分娩、母乳喂养.[结论] 21世纪将是我国艾滋病发病高峰期,面对艾滋病猖獗流行的严峻形势,全国上下必须同心合力,齐抓共管,认真落实各项预防措施,才能控制艾滋病在我国的进一步流行.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相关文献
  • 我国艾滋病传播的危险因素及对策

    [目的] 有效的控制艾滋病在我国的进一步流行.[方法] 对我国存在的传播艾滋病的各种危险因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结果] 在我国,艾滋病的3种主要传播途径都存在.经血液传播的危险因素有:注射毒品、输血或血制品、采血、共用牙刷、医疗注射与针炙、牙科诊疗和各种手术、理发与纹身用具的使用;经性接触传播的危险因素有:卖淫嫖娼、同性恋、患性病、多个性伴、配偶间性接触;经母婴传播的危险因素有:怀孕和分娩、母乳喂养.[结论] 21世纪将是我国艾滋病发病高峰期,面对艾滋病猖獗流行的严峻形势,全国上下必须同心合力,齐抓共管,认真落实各项预防措施,才能控制艾滋病在我国的进一步流行.

    作者:黄金水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对航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的探讨

    [目的] 保证航空食品的安全性,保护旅客和机组人员的健康.[方法] 根据航空食品的特殊性,对航空食品的生产从食品生产企业应遵守的法律法规;工厂的设计及设施的卫生要求;生产过程中的卫生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结果] 航空食品生产企业在选址上必须选择交通方便、水源充足,无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污染源的地方,建筑设计上应易于清洁及便于维护.应用HACCP系统对生产食品的过程从原辅材料采购、运输、储藏;加工程序;成品的运送装机及机上管理;餐饮具的管理,直到企业工作人员的卫生知识培训,实行全方位的质量控制,以保证产品的安全卫生.[结论] 航空食品生产企业应加强内部质量控制部门的建设,加强同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的联系在航空食品整个加工和流通过程中,实行严格的温度和时间管理.

    作者:黄健华;车志军;王宏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美国进口冻猪舌中检出单增李斯特菌的报告

    [目的] 从进口冻猪舌中分离与鉴定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方法] 分别采用国标法和VITEK快速鉴定法进行实验与分析鉴定.[结果] 2批从美国进口的冻猪舌中检出单增李斯特菌,2种方法均得出相同的结果.[结论] 采用科玛嘉李斯特菌显色分离平板结合VITEK鉴定系统快速,鉴定缩短了检验流程.

    作者:高旗利;罗茂凰;张海滨;张海英;贾耀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尿安非他明在不同保存条件下的浓度分析

    [目的] 对在不同保存温度和不同保存时间下检测到尿安非他明浓度进行分析,探寻保存样本的适宜条件.[方法] 采用酶放大免疫法(EMIT)定量检测尿安非他明在不同保存条件下的浓度,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在6个月内,(4±2)℃下保存的样本与(-15±2)℃和(-25±2)℃保存的样本浓度有差别;而(-15±2)℃和(-25±2)℃保存的样本浓度无差别;(4±2)℃的样本在此期限内浓度差异较大,而(-15±2)℃和(-25±2)℃样本差异不大.[结论] 尿安非他明在-10℃以下浓度稳定,可较长时间保存.

    作者:阎俊;田桢干;方筠;邹毓文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对出入境列车鼠患的防制

    [目的] 对出入境列车鼠患的防制方法进行研究.[方法] 从器械灭鼠、化学药物灭鼠的方法的不同特点,分析其对鼠患防制的作用.[结果] 虽然器械灭鼠具有效率高,不污染环境的优点,但目前在综合防治鼠患时,仍以化学药物灭鼠为主.在采用药物灭鼠时应注意对灭鼠剂,毒饵剂型,配制方法进行适当的选择.[结论] 为巩固灭鼠效果应搞好环境卫生和加强灭鼠人员的培训.

    作者:邹海滨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乙肝病毒携带者表面抗原的不同滴度与E抗原阳性率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 防止传染病传入和传出,为传染病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999~2000年在出入境人员中检出的330名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乙肝表面抗原的滴度与乙肝E抗原阳性率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 检测结果表明:HBsAg滴度越高,HBeAg的阳性率也越高,不同HBsAg滴度与HBeAg呈正相关关系(γ=O.953,P<O.01).[结论] HBsAg越高,检出HBeAg的可能性就越大,传染性也越强.

    作者:梁奕宏;刘立承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威海口岸蚊类本底调查报告

    [目的] 掌握威海口岸的蚊类本底,为蚊虫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2000年5月~2001年4月,对威海口岸的蚊类种群分布和季节消长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捕获蚊类615只,分2属5种,其中淡色库蚊为优势种,蚊虫活动高峰期为7、8、9三个月.[结论] 通过本次调查基本摸清了威海口岸的蚊类情况,应在蚊虫密度达到高峰前采取措施,可有效地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作者:梁师泽;周永刚;从培质;刘海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检样稀释至倾注平板时间对食品中菌落总数测定结果影响的研究

    [目的] 对检样稀释至倾注平板间隔时间长短对菌落总数测定结果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 菌落总数测定采用国际法(GB4789.2—94)平板培养计数,倾注平板法.检样稀释后在不同间隔时间内,每个检样做2个平皿.[结果] 检样从稀释后立即倾注平板开始,间隔时间越长测定的菌落总数越多.[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检样在稀释后立即倾注平板,与间隔20min内差异无显著性,间隔30min(含30min)差异有显著性;培养介质对细菌增长有一定影响.

    作者:潘超华;龚劲聪;饶晓红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人类埃立克体病

    19世纪末以来,科学家开始认识到蜱作为媒介在疾病传播中所起的重要的潜在作用。20世纪末的几十年间,几种蜱媒疾病在美国出现,包括巴贝虫病、莱姆病和埃立克体病。……

    作者:孙虹;吕志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对1起入境骨灰逃避检疫案例的分析

    对1起入境骨灰逃避卫生检疫的违法事件的当事人依法进行了行政处罚.指出对有关代理公司和报检员,要加强培训,使其自觉遵守新的“先报检后报关”的通关模式,建议职能部门制定出尸体、棺柩、骸骨、骨灰等的从报检、计费到制证的出入境检疫规范和完整的程序.

    作者:闫清丽;钟玉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对北京口岸15万名出境人员活动性肺结核检出情况的分析

    [目的] 进一步加强对出入境人员活动性肺结核的监测工作,控制活动性肺结核在国际间的传播.[方法] 对北京地区1996~2001年9月期间准备出境的150220名国际旅行者进行了胸部X射线检查.[结果] 在150220名接受检查的出境人员中,共发现92例活动性肺结核,其中男性63例,占68.5%;女性为29例,占31.5%.人群总检出率为O.61‰,其中男性检出率为O.69‰,女性检出率为O.49‰.[结论] 目前肺结核仍是我国常见的传染病之一,且我国为高发区.该病通过呼吸道传播,危害极大.因此,出入境检验检疫机关在体检中,应重视X射线检查,进一步加强对国际旅行者活动性肺结核的监测工作,以防止结核病在国际间的传播.

    作者:徐荒;李林平;杨秀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石湖口岸鼠类本底调查报告

    [目的] 掌握石湖口岸鼠类的本底情况.[方法] 从2000年5月~2001年4月对石湖口岸鼠类种群分布及季节消长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 共捕获鼠类218只,隶属2目2科3属4种,以褐家鼠为优势种群,其次为臭鼯,黄胸鼠,小家鼠,平均鼠密度为15.75%,采鼠血清18份,检测鼠疫F1抗体.[结论] 本次调查显示,7~10月是石湖口岸鼠类密度高峰期,应加强夏秋季的灭鼠工作.

    作者:王清松;陈文斌;陈志刚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进口鲽鱼头中的硒

    [目的]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探讨测定海产品鲽鱼头中硒的试验条件和测定方法.[方法] 以硝酸(HNO3)+高氯酸(HCLO4)消化样品,用镍标准溶液做基体改进剂,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进口鲽鱼头中的硒含量.[结果] 8次平行测定,5次加标试验,回收率为90.5%~99.2%,其相对标准偏差为3.49%.[结论] 该法简单、灵敏度高,可用于鲽鱼头中硒含量的测定.

    作者:王传松;刘烨;郝世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对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实验室开展注册工作的探讨

    [目的] 提高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实验室的管理和技术水平.[方法] 对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实验室,依据国际标准进行注册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进行了探讨.[结果] 严峻的国内外疫情态势;检验检疫执法的严肃性;《健康证书》国际认可的权威性;新技术新方法的出现都要求加快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实验室注册的步伐.[结论] 注册工作势在必行,出入境检验检疫系统领导机关和有关的业务部门都应给予高度重视,以使这项工作尽快纳入全面质量管理的轨道.

    作者:吕强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东莞口岸从三资企业从业人员中检出3例HIV感染者的报告

    [目的] 了解东莞口岸三资企业从业人员中HIV感染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以便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方法] 对2000~2001年从东莞口岸入境的三资企业境外人员进行了艾滋病血清学检验.[结果] 检出3例HIV感染者,分别为台湾籍1人;缅甸籍1人;巴西籍1人.经流行病学调查,3例HIV感染者的艾滋病传播途径为性传播.[结论]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到我国三资企业从业的外籍人员日益增多,有些是来自艾滋病高发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机关应加强对这一重点人群的艾滋病监测工作,有效地控制艾滋病从国外传人国内.

    作者:周润华;李祖海;黎志刚;冯燕云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远洋捕捞渔轮重度鼠患情况的调查及检验检疫对策

    [目的] 对远洋捕捞渔轮进行卫生监督,以防因鼠患严重造成传染病的暴发.[方法] 对所有返宁的远洋捕捞渔轮实施出入境检验检疫和卫生监督.[结果] 发现中国籍的“新世纪五十一号”和“新世纪五十二号”渔轮鼠患严重,经熏蒸处理,共检获死鼠47只,经鉴定均为褐家鼠;经实验室检查,抗鼠疫杆菌F1抗体、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原均为阴性.[结论] 出入境检验检疫机关应加强对远洋捕捞渔轮的卫生监督,重点检查船舶的卫生状况;防鼠设施;灭鼠杀虫药械的配备情况,急救药械的配备情况;卫生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

    作者:卢岳云;尤明传;郑剑宁;施惠祥;周力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HACCP体系中危害分析方法的探讨

    [目的] 研究出口食品企业在实施“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计划时,进行危害分析的方法.[方法] 依据食品生产流程和危害分析的要求,对食品生产从原料开始到食品终消费的全过程进行了危害分析产生的研究.[结果] 食品的危害因素包括生物、化学、物理危害,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应从原料和辅料,食品的内部因素,物理特性与成份的变化,加工过程中的预防措施,食品中的微生物,工艺流程和设施,生产操作人员的健康,包装,食品的储存和消费等方面进行危害因素的分析.[结论] 在实施HACCP计划中,对食品及其加工过程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价,确定与生物、化学、物理相关的危害,对于指导食品生产的安全设计,大限度地减少产生食品安全危害的风险以达到在整个生产过程的任何点和步骤上减少或控制危害的影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进行危害分析是HACCP关键的环节.

    作者:魏国彬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对南昌口岸集装箱场地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的探讨

    [目的] 确保出入境集装箱的卫生符合检验检疫要求.[方法] 对南昌口岸集装箱场地的环境卫生、媒介生物本底情况,集装箱的卫生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发现李家庄铁路口岸、滕王阁码头、昌北码头的集装箱场地,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环境卫生差的问题,有利于啮齿动物和病媒昆虫的孳生;3个作业区的鼠密度均超过国家无鼠害港规定的标准,入境集装箱中查出过病媒昆虫德国小蠊.(结论] 南昌口岸集装箱场地的卫生状况不符合检验检疫要求,需进一步加强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作者:周克明;王纲荣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山西首例外籍HIV感染者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目的] 加强对艾滋病高发地区入境重点人群的艾滋病监测工作.[方法] 对入境的来自艾滋病高发地区人员进行艾滋病血清学检验.[结果] 于2001年7月23日对1名泰国籍女性进行健康体检时,发现其为HIV感染者,随即对其本人及配偶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该患者感染艾滋病的途径可能为血液传播.[结论] 泰国及东南亚国家为艾滋病高发国家,随着这些国家高危人群来我国旅游、就业的增多,为我国艾滋病的流行提供了足够的传染源.因此,加强对外籍入境人员的传染病监测,将对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乔东生;朱月红;王红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茂名口岸出入境人员心电图异常情况的分析

    [目的] 了解出入境人群的心电图异常情况,以便针对不同类型心脏疾病提供旅行保健咨询.[方法]对1995~1999年经茂名口岸出入境的2637名出入境人员的心电图检出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 检查出心电图异常有187例,总检出率为7.09%;各组出入境人员的异常心电图检出率以远洋捕捞人员高,为9.72%;出国公务人员低,为5.01%;异常心电图共分为13种类型,其中窦性心律木齐所占比例高,为16.8%;房室传导阻滞所占比例低,为O.68%.[结论] 对心电图异常者,应建议其做进一步的心脏方面的检查,以决定是否适合出国旅行.

    作者:张韶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主管:国境卫生检疫

主办: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