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恶性中心气道狭窄经支气管镜介入诊疗专家共识

北京健康促进会呼吸及肿瘤介入诊疗联盟

关键词:
摘要:恶性中心气道狭窄是指气管、隆突、左右主支气管及中间段支气管因原发或转移的恶性肿瘤引起的气道狭窄,可导致患者在临床上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或窒息死亡[1].随着介入呼吸病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经呼吸内镜介入已成为恶性中心气道狭窄诊疗的主要手段之一[2].但目前国内各家单位呼吸介入技术诊疗水平参差不齐,治疗方法亦不统一,治疗效果也存在较大差距,有些甚至导致严重并发症发生.国内恶性中心气道狭窄的介入治疗技术亟需规范化,因此北京健康促进会呼吸及肿瘤介入诊疗联盟组织国内相关专家经过数轮充分讨论后制定了本共识.
中华肺部疾病(电子版)杂志相关文献
  • 胸部智能毫安低剂量CT扫描的应用价值

    近年来,由于社会全民福利事业的改善和人民健康意识的提升,健康体检成了大众生活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但胸部透视辐射剂量大、胸片对早期小病灶显示率低,胸部CT扫描速度快,病变阳性显示率高,目前已成为胸部体检的佳选择¨].胸部CT体检的辐射剂量,也越来越受到医护人员和公众的关注.怎样才能以小的辐射剂量,得到清晰的图像,满足影像诊断的需求是放射科医技人员一直探求的目标.本研究通过采用胸部智能毫安(mA)低剂量扫描方法,获取适度噪声的图像,力求在胸部CT扫描做到辐射剂量低,而又能保证满足诊断的要求,为常规胸部CT体检和定期复查患者提供较理想的扫描技术.

    作者:马琼英;余世勇;余伟;谷卓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肾移植后马尔尼菲感染一例

    马尔尼非青霉菌(Penicillium marneffei,PM)是唯一一种青霉菌属中的温度双向致病真菌,它隶属于子囊菌门散囊菌纲发菌科,在25℃时马尔尼菲青霉菌呈现为菌丝型态,在培养基中可形成红色素,而在37℃时则为酵母型态,具有致病性[1-3].

    作者:曾小琴;谭丹;蒋云秋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影响睡眠和认知功能的相关因素及其机制

    目的 探讨可能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睡眠、认知功能的相关因素及其机制,为提高临床医师认识,及时干预、治疗寻求佐证.方法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定量表(MoCA)、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分别对确诊COPD合并呼吸衰竭、COPD非呼吸衰竭、健康成人对照组患者进行睡眠情况及认知功能评估;比较各组研究对象之间基本资料及睡眠、认知功能情况的差异.结果 COPD呼吸衰竭组PSQI评分高于非呼吸衰竭组及正常对照组,而MoCA及MMSE总分明显降低,各组间总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衰竭组尤其是Ⅱ型呼吸衰竭组较正常对照组及非呼吸衰竭COPD组空间执行、命名、注意集中、语言计算、抽象思维及回忆能力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短期回忆无明显差异,延迟回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oCA、MMSE评分均与PaCO2、乳酸、mMRC、CAT评分呈负相关,与PaO2、肺功能FEV1%pred呈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患者存在广泛的认知功能损害,随着病情加重,认知功能损害更加明显.呼吸衰竭可能是导致COPD患者睡眠异常及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因素之一,其机制与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高乳酸血症等有关.

    作者:王建华;胡贵芳;王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临床征象对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鉴别价值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是儿童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其中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其主要的致病原之一,比例高可达30%[1].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的临床表现差别较大,患儿可出现发热、咳嗽、喘息等呼吸系统表现和肺外其他系统表现,其症状与非肺炎支原体肺炎难以区分,造成临床早期诊断困难,延误治疗时机,造成病程延长,患儿预后较差[2].本研究对我院2015年8月到2016年8月间收治的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123例进行了研究,对其中49例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征象与74例非社区儿童获得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进行了比较,旨在评估临床征象识别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利;李劲松;段宝珍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右美托咪定对气管插管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镇静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气管插管镇静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116例气管插管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9例)给咪达唑仑镇静治疗,观察组(57例)给予右美托咪定镇静治疗.观察两组的达到目标镇静的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停药至唤醒所需时间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达到目标镇静的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停药至唤醒所需时间分别为(29.85± 12.11) min、(135.15±23.67)h和(84.16±10.35) min,对照组为(35.15±10.29)min、(155.26±20.35)h和(105.16±25.17) min,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t=6.319、5.869和6.124,均P<0.05);观察组低血压、呼吸抑制和谵妄发生率(12.28%、0和5.26%)与对照组(20.34%、15.25%和22.03%)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x2=4.327、x2=7.415和x2=6.85,P<0.05);观察组心动过缓发生率(14.04%)比对照组(3.39%)高,但无统计学差异(x2=2.929,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应用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气管插管镇静之中可以获得满意的镇静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镇静药物.

    作者:周文来;田琳;郑祥德;李充沛;徐静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协同护理模式在无创呼吸机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无创呼吸机通过无创接触面(面罩)提供有效机械通气,能有效纠正早期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为避免下一步有创通气起到重要作用[1-3].协同护理模式(collaboration care model,CCM)是在责任制护理基础上,充分发挥患者自我护理能力,鼓励患者参与的一种护理模式.该模式重视患者参与的重要性,强调护士作为临床教育者、支持者、协调者的作用4-5].我科自2014年6月开始对使用无创呼吸机的患者采取CCM,大大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现报道如下.

    作者:安春鸽;王斐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肺梅毒树胶样肿一例及文献复习

    肺梅毒性树胶样肿是晚期梅毒患者发生的少见并发症,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不具备诊断特异性,临床易误诊.本文报道因背痛伴痰中带血起病,胸部CT表现为左上肺高密度影的肺梅毒性树胶样肿患者一例并文献复习,以期提高对肺梅毒树胶样肿的认识.

    作者:王兆峰;董丽;苏欣;宋勇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噻托溴铵辅助下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MMP-9、TNF-α的影响

    目的 探讨噻托溴铵辅助下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4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法分为三组,分别行单用噻托溴铵25例、单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23例及二者联合26例进行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MMP-9、TNF-α含量,肺功能水平、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三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中MMP-9、TNF-α含量与治疗前相比均有下降(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血清中MMP-9、TNF-α含量明显低于噻托溴铵组或BiPAP组(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评价指标FEV1、FVC、FEV1/FVC、PEF较治疗前均有提高(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FEV1、FVC、FEV1/FVC、PEF明显高于噻托溴铵组或BiPAP组(P<0.05);噻托溴铵治疗COPD的有效率为77.50%,BiPAP治疗COPD的有效率为75.00%,联合治疗COPD的有效率为88.75%,联合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BiPAP组(P<0.05);但联合治疗组有效率与噻托溴铵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三组治疗后1年的复发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联合治疗的COPD复发率明显低于噻托溴铵或BiPAP治疗(P<0.05),三种治疗方式在治疗后1年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噻托溴铵辅助下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对COPD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并可降低血清中MMP-9、TNF-α含量,同时治疗后COPD患者复发率较低.

    作者:李文军;唐齐兵;常红;高峰;王开绿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脑钠肽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的应用价值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呼吸系统的一种常见病,主要由支气管-肺组织、肺血管、胸廓病变引起,长期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导致肺小血管持续收缩、痉挛,肺血管阻力增高,引起肺动脉高压,右心负荷增加和右心室肥厚,右心功能失代偿终发展为右心衰竭乃至全心衰竭;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引起肺心病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

    作者:赵妍;孙耕耘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异丙托溴铵联合无创呼吸机通气治疗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异丙托溴铵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为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实施抗炎、平喘、化痰、吸氧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无创呼吸机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异丙托溴铵雾化治疗(异丙托溴铵500 μg+生理盐水1 ml雾化吸入,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7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肺功能、CAT评分、Borg评分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PaO2、FEV1、FEV1/FVC明显升高,PaCO2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研究组治疗后PaO2、FEV1、FEV1/FVC显著升高,PaCO2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CAT评分、Borg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研究组治疗后CAT评分、Borg评分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丙托溴铵联合无创呼吸机在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中发挥协同作用,可有效缓解气流受阻症状,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沈惠峰;张睢扬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支气管肺癌组织中包含氧化还原酶的WW域还原蛋白、同源性磷酸酶-张力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包含氧化还原酶的WW域抗原(WWOx)蛋白与同源性磷酸酶-张力蛋白(PTEN)在支气管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WWOX与PTEN蛋白在87例支气管肺癌组织标本与23例正常肺组织标本中的表达,分析WWOX与PTEN蛋白表达与支气管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两者在支气管肺癌组织中的表达相关性.结果 WWOX与PTEN蛋白在支气管肺癌组织中的的阳性表达均显著低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x2=14.810,P<0.001;x2=17.363,P<0.001).WWOX蛋白表达与患者的性别、癌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均有关(P<0.05),但与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而PTEN蛋白则只与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均无关(P>0.05).WWOX与PTEN蛋白的表达之间不存在关联性(x2=2.098,P=0.147).结论 WWOX与PTEN蛋白可能都参与了支气管肺癌的发生与恶性发展,但两者是通过不同的途径发生作用.

    作者:张竞;董周寰;赵明;薛志强;王钰琦;田晓东;王云喜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肺子宫内膜异位症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38岁,因“间断性咳嗽伴痰中带血4个月”于2016-8-10收入青岛市中心医院胸外科.患者CT(2016-4-26)示右肺下叶空洞性病变,见图1.曾于外院就诊相关化验检查不支持结核诊断,自行口服抗生素治疗(具体不详),未再咯血.入院前1周患者再次出现咳嗽,咳白粘痰,伴痰中带血,于2016-8-3就诊于我院,行胸部CT示:右肺下叶空洞性病变,较前(2016-4-26)壁厚,周围磨玻璃密度影.

    作者:崔翔宇;马虹飞;董绍安;张志学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恶性中心气道狭窄经支气管镜介入诊疗专家共识

    恶性中心气道狭窄是指气管、隆突、左右主支气管及中间段支气管因原发或转移的恶性肿瘤引起的气道狭窄,可导致患者在临床上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或窒息死亡[1].随着介入呼吸病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经呼吸内镜介入已成为恶性中心气道狭窄诊疗的主要手段之一[2].但目前国内各家单位呼吸介入技术诊疗水平参差不齐,治疗方法亦不统一,治疗效果也存在较大差距,有些甚至导致严重并发症发生.国内恶性中心气道狭窄的介入治疗技术亟需规范化,因此北京健康促进会呼吸及肿瘤介入诊疗联盟组织国内相关专家经过数轮充分讨论后制定了本共识.

    作者:北京健康促进会呼吸及肿瘤介入诊疗联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超前镇痛在肺癌开胸术后患者疼痛控制中的效果分析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治疗原则仍以手术切除肿瘤为主,肺癌开胸手术后的疼痛较为剧烈,不仅是一种痛苦的感受,也会诱发一系列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病情恢复及生活质量[1].近年来,在减轻疼痛的研究中出现了超前镇痛方法,超前镇痛是在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之前采取一定的措施,降低中枢及外周神经敏感性以消除或减轻术中术后疼痛,减少机体的不良反应的方法[2-3].帕瑞昔布钠可以抑制COX-2的活性,抑制前列腺素类合成与释放,具有镇痛和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是超前镇痛较好的药物选择.本研究选择164例肺癌开胸手术患者,探讨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的效果.

    作者:王丽娇;高苗莉;王倩;谷金玲;王振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重型胰腺炎合并肺部感染45例临床分析

    重型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急腹症,发病凶险,病情进展快,并发症多,预后不佳除了并发腹腔感染外,合并肺部感染也颇为常见[1].SAP常合并胰腺外器官损伤,其中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I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严重者可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病死率较高[2].肺部感染是SAP常见并发症,亦是SAP重要的预后影响因素,因而早期诊断早期有效治疗对于改善SAP的预后至关重要[3-4].本文对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住院治疗的SAP合并肺部感染者的45例患者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唯佳;张艳;卢兵;骆文君;黄其密;李春花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自主呼吸麻醉肺减容术对肺气肿患者气道炎症的影响

    目的 探讨自主呼吸麻醉肺减容术对肺气肿患者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行肺减容术治疗的肺气肿患者54例,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机械通气进行麻醉,观察组采用自主呼吸麻醉方式进行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的拔管时间及苏醒时间,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动脉血气情况、炎症指标水平及肺功能情况,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拔管时间及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aO2及PaCO2指标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PaO2及PaCO2指标水平,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PaO2明显低于观察组,PaCO2值明显低于高于观察组,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炎症指标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炎症指标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且对照组患者IL-6、IL-8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但两组治疗后TNF-d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EV1、FVC、FEV1/FVC指标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EV1、FVC、FEV1/FVC指标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而观察组的FEV1、FVC、FEV1/FVC指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采用自主呼吸麻醉对行肺减容术肺气肿患者进行麻醉,拔管时间短患者易于清醒,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气情况、炎症反应及肺功能,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与采用常规的机械通气麻醉方式相比更适合行肺减容术肺气肿患者.

    作者:王雷;牛志强;郑孟良;聂宇;吴水水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血清胱抑素C与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不同气流受限及疾病严重程度时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的变化及其相关性,寻找评估稳定期COPD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生物标志物.方法 选取山西大医院2016年1月至12月门诊随访的94例COPD患者作为COPD组;选取同期本院体检中心的31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行肺功能检查,同时检测血清胱抑素C和肌酐(Cr)水平,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根据肺功能FEV1%预计值将COPD组患者分为GOLD1、2、3、4级;根据过去1年的加重次数、生活质量评分(CAT)又将COPD组患者分为A、B、C、D四个亚组.结果 COPD组患者血清Cys-C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患者全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倡议(GOLD)1、2、3、4级血清Cys-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OLD 4级患者血清Cys-C水平高于GOLD1、2和3级;COPDA、B、C、D组患者血清Cys-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组血清Cys-C水平高于A、B组,C组血清Cys-C水平高于A组;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Cys-C与CRP呈正相关,与GFR、FEV1%预计值呈负相关.结论 稳定期COPD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增高,并且随着气流受限及综合评估严重程度的加重而升高,提示胱抑素C可作为评估COPD严重程度的生物标志物.

    作者:庞志刚;成孟瑜;许建英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规范化是介入呼吸病学技术长足发展的根基

    恶性中心气道狭窄是指气管、隆突、左右支气管及中间段支气管因原发或轻移的恶性肿瘤引起的气道狭窄.近年来,随着肺癌发病率的不断升高,恶性中心气道狭窄已成为呼吸系统常见而棘手的急危重症.传统的放、化疗手段及新的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均无法取得快速解除气道阻塞的目的,导致病死率显著增高.

    作者:金发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BIM基因多态性与铂类药物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通过检测BIM基因多态性,探讨其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铂类药物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选择2013年7月至2016年7月就诊于重庆市中医院肿瘤科的100例晚期NSCLC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铂类药物治疗,采用多聚酶链反应方法检测患者外周血中BIM基因多态性,并定期随访获得临床资料,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统计结果.结果 在客观缓解率上,BIM基因无缺失多态性患者优于BIM基因缺失多态性的患者(ORR:48.8%vs.11.1%,x2=8.598,P=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疾病控制率(78.0% vs.61.1%,x2=2.258,P=0.1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发现仅BIM基因多态性对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ng-free survival,PFS)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03),BIM基因无多态性的患者中位PFS长于BIM基因缺失多态性的患者(14.0个月vs.10.0个月,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IM基因型多态性与不良反应的关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62,P>0.1).结论 BIM基因缺失多态性为影响晚期NSCLC铂类药物治疗PFS的独立预后因素,检测患者BIM基因多态性对晚期NSCLC铂类药物治疗疗效的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作者:朱江红;刘勇;程俊;孟令占;艾亮;刘娜;邹文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日常活动量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复中的临床作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临床可表现为咳嗽、咳痰、气短、呼吸困难等.由于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病情迁延,呈进行性发展[1].COPD患者会出现气道官腔狭窄阻塞,肺弹力回缩力降低,呼气时气流严重受限.随着病情的发展,呼吸功能逐渐下降,出现活动后胸闷,气促,喘息等,可发展成为肺源性心脏病,甚至发生呼吸衰竭.目前,该病尚不能完全治愈,但可通过肺康复锻炼,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肺康复是通过准确的诊断、心理支持、宣教,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综合性方案,用以稳定或缓解COPD患者在急性发作期的各项症状,争取患者在疾病期能发挥大的呼吸功能潜力.目前常规肺康复的治疗手段包括心理治疗、呼吸肌训练与康复、氧疗、营养支持.

    作者:邓清洋;钟婷 刊期: 2017年第06期

中华肺部疾病(电子版)杂志

中华肺部疾病(电子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