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胸膜内固定与难治性气胸典型病例分析

夏前明;刘自军;周鹏程

关键词: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肺结核, 难治性气胸, 胸膜固定, 胸膜内固定
摘要:随着CT和胸腔镜等诊断治疗技术的广泛使用,人们对气胸的认识有了长足的进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晚期并发的自发性气胸已经取代肺结核成为首位原因,特别是难治性气胸仍然是威胁患者健康和生命的世界性难题[1-3].我们经过十余年潜心研究,创立了胸膜内固定,用于治疗COPD晚期并发难治性气胸,取得满意疗效.为将此技术推广应用于无法耐受胸腔镜和开胸手术的众多难治性气胸患者,现结合几例典型病例的诊治经过,对胸膜内固定进行简要的介绍.
中华肺部疾病(电子版)杂志相关文献
  • ICU获得性肌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20世纪80年代早期ICU获得性肌病(ICU acquired weakness,ICU-AW)被首次描述为败血症和多器官衰竭的一种罕见并发症[1].过去的研究表明,ICU-AW已影响了30% ~ 50%的危重症患者,是ICU发生率高的急性多神经肌病,严重者甚至呼吸肌瘫痪,造成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延长,增加ICU患者医院病死率,并导致慢性残疾.现就ICU-AW的定义、发病率、主要的危险因素、可能的机制、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做一综述.

    作者:谢云;王瑞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以肺部为主要表现的抗Jo-1抗体综合征1例及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抗Jo-1抗体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 结合1例抗Jo-1抗体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归纳该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理学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等.结果 患者女性,61岁,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胸闷、气短,无肌肉受累、关节病变及皮损等,血气分析提示Ⅰ型呼吸衰竭,胸部影像学表现为肺间质病变,查抗Jo-1抗体阳性,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但病情进展较为缓慢.结论 抗Jo-1抗体综合征临床上较为罕见,容易误诊.主要表现为肌炎、肺间质病变、多关节炎、发热、雷诺现象、技工手等,肺部病变可为其唯一表现.抗Jo-1抗体阳性.目前尚无标准治疗方案,糖皮质激素对部分合并肺间质病变患者有效,但另一部分患者则需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肺间质病变影响该病预后.

    作者:邓文静;张秋红;张玉萍;史红阳;明宗娟;李维;杨拴盈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2例胺碘酮致药物性间质性肺炎随访报告

    病历资料患者1,女性,79岁,退休职工.住院号:176911.因“气促2月余”于2012年5月24日入院.患者2月余前因肩周炎及带状疱疹于外院住院,治疗期间出现气促,活动时明显,伴咳嗽,咳痰,胸闷.随后转入我院心内科治疗,气促无好转,经会诊转入我科.既往有高血压病史8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史6年,口服胺碘酮片0.2 gQd6年,于入院前2个月停用.查体:T 36.5℃,P 75次/min,R 20次/min,BP 150/60 mmHg.神志清楚.口唇无发绀.双肺呼吸音清,双下肺可闻及湿哕音,未闻及哮鸣音.心界向左扩大,心率75次/min,律齐,主动脉瓣听诊区及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可闻及收缩期2/6级杂音.

    作者:刘峰;黄华萍;李羲;施蓉萍;刘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筛选小鼠Cltb启动子顺式元件结合蛋白的酵母单杂交文库的构建

    目的 利用酵母单杂交系统筛选与Cltb基因启动子结合的顺式元件,获得调控Cltb基因表达的转录因子,阐明Cltb基因的转录调控机理.方法 首先,构建表达Cltb调控序列的诱饵质粒pBait-AbAi,并将诱饵质粒转入Y1 HGold菌株,构建可稳定表达“诱饵-报告子”的酵母菌株;然后,运用SMARTTM技术构建小鼠肺组织酵母单杂交cDNA AD融合表达文库,并进行cDNA文库的筛选.结果 成功构建了筛选Cltb启动子顺式元件结合蛋白的酵母单杂交文库,该文库的转化效率为:9.35×105CFU/μg.通过对文库的筛选后获得了5个阳性克隆并测序,得到5个可编码结合蛋白的基因,分别是Srrt、hnRNPs A/B 、Irf1、NKx2.5和Zfp953.结论 所构建的酵母单杂交文库符合实验要求,筛选的5个转录因子为研究Cltb基因表达调控奠定了基础.

    作者:吕学军;陆卫忠;张永娟;郭亮;李少莹;李玉英;钱桂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肺栓塞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和多浆膜腔积液1例的临床护理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亦称肺血栓栓塞(pulmonary thromb embolism),是由于内源性或外源性的栓子堵塞肺动脉主干或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1-3].PE易漏诊误诊,若无积极抢救与诊疗护理,病死率可高达20%~30%.我科于2014年5月29日收治了1例肺栓塞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并发多浆膜腔积液的危急重患者,经积极抢救、面罩机械通气,床旁连续肾脏替代治疗,纠正心衰、肾衰、肝衰等对症支持治疗,有效抗感染,加强管道护理,保肝降酶,有效引流,密切观察病情,精心护理后,安全度过危险期,好转出院.现将成功救治的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张艺;代芬;项朝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合并急性粟粒性肺结核3例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 cycle,IVF-ET)术后急性粟粒性肺结核在国内尚无本病的相关的流行病学调查,亦缺少大样本的病例报道.本研究采用文献检索方式系统性回顾国内25年IVF-ET后合并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的资料,旨在了解我国该病的临床特点、诊疗及预后等,为临床医师快速准确地诊断本病提供重要线索.

    作者:马苗;苗立云;蔡后荣;罗百灵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类风湿性肺病1例

    类风湿性肺病是指类风湿关节炎引起的呼吸系统的改变,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约50%发生类风湿性肺病.据文献报道,虽然类风湿关节炎多见于女性,但出现胸膜与肺部病变者男性多于女性,约为2:1[1].近期我科收治了一位类风湿性肺病的男性患者,希望通过对典型病例的分析,根据临床-放射-病理诊断,同时对相关文献资料复习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避免误诊.

    作者:王正东;姚汉清;徐兴祥;姜正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2例复发性多软骨炎累及气道的临床护理

    临床资料2例复发性多软骨炎(relapsing polychondritis,RP)患者均为中年男性,平均年龄42岁,入院前有咳嗽,咳痰,气促症状(时间从6月至1年不等),在院外行肺功能及CT检查考虑: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②气管狭窄原因可能性大[1].我院纤支镜下检查示:气管、左右主支气管黏膜明显肿胀,呈纵行皱襞样改变,致管腔变窄,软骨环消失(声门、气管膜部未累及).内镜诊断符合多发性软骨炎表现.2例患者无其他软骨受累的表现(无马鞍鼻、耳廓形态正常,无其他器官受累的临床表现).

    作者:王霞;杨永静;杨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细胞间黏附分子-1对肺癌进程和预后的影响

    肺癌(carcinoma of the lungs)的发生率和病死率逐年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1-2].在美国肺癌已经成为死亡的首位原因,2012年美国大约有160 340例死于肺癌[3].在中国,肺癌的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有研究表明,如果不控制吸烟和空气污染至2025年,我国每年新增肺癌患者将超过100万例,如果吸烟和固体燃料的使用保持目前水平,预测我国到2033年将有1800万患者死于肺癌[4-5].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肺癌大国[6-7].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ICAM-1)是免疫球蛋白(lmmunoglobulin)超家族成员之一,ICAM-1是多种细胞类型的表达.在炎症、神经系统发育,通过抗原识别的免疫应答和循环淋巴细胞及活化等过程中,ICAM-1起着重要的作用[8-9].

    作者:王会中;王贻霞;王关嵩;任成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冬虫夏草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1例

    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原因不明、慢性进展性、纤维化型间质性肺炎[1].病变局限于肺部,组织病理学和/或高分辨率CT(high-resolution CT,HRCT)显示普通间质性肺炎(usualinterstitial pneumonitis,UIP)特征,平均生存时间仅2~5年.IPF病因不明,发病机制不详,确诊受到限制,治疗缺乏有效的药物,预后不佳.近年来,随着对IPF发病机制的新认识和分子细胞生物学的研究进展,许多新的药物进入临床试验并已完成,但如何面对目前药物临床试验结果并作出合适的治疗选择仍然是临床医师应当重视的问题.我科用冬虫夏草治疗1例IPF患者,疗效满意,病情逆转,现报告如下.

    作者:熊智;胡章良;金龙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支气管镜介入热消融术治疗中央型晚期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支气管镜介入热消融术治疗中央型晚期肺癌气道狭窄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经支气管镜活检病理确诊的合并中心气道狭窄的晚期肺癌患者,在局部麻醉下采用支气管镜介导下联合应用氩气刀和高频电刀治疗;以病变狭窄获得再通、临床症状改善进行即时疗效评价,疗效判断标准:完全有效,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消失,腔内新生物完全清除,气道恢复通畅;部分有效,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改善,腔内新生物大部分被清除,超过50%的狭窄管腔重新开放;轻度有效,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改善,腔内新生物小部分被清除,管腔狭窄改善不足50%,经引流狭窄远端肺部炎症消散;无效,腔内新生物未清除,患者呼吸困难无改善.结果 56例患者共行肿瘤热消融术治疗105次,一般每个患者治疗1~4次,多一例治疗11次.临床评价完全有效8例(14.3%),部分有效27例(48.2%),轻度有效21例(37.5%),即时有效率为100%.术中、术后患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局部麻醉下行支气管镜介入热消融术治疗中央型晚期肺癌疗效佳,并发症少,麻醉风险低,患者耐受好,值得借鉴和临床推广.

    作者:姚汉清;王正东;朱湘平;徐兴祥;许文景;秦艳;凡兰桂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持续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抢救870天1例

    患者男性,93岁,汉族,因“反复咳嗽、咳痰21年,胸闷、气喘7年,加重3d”于2011年10月21日收住我科重症监护病房.入院胸部X线片检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双肺多发肺大疱,肺心病,右肺感染.动脉血气分析:pH 7.28,PaCO2 81 mmHg,PaO2 55 mmHg,BE 6 mmol/L,HCO3-24mmol/L,SaO2 79%.心脏彩超检查:右心、左房扩大,主肺动脉增宽,三尖瓣中度关闭不全,主动脉瓣退行性变、二尖瓣后瓣局限性钙化,主动脉瓣,肺动脉瓣轻度关闭不全,肺动脉高压(中度),估测值54 mmHg.血常规:白细胞11.94×109/L,中性粒细胞87.6%.

    作者:张建立;王志飞;张峰;张羽;姜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评估肺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后近期疗效的价值

    肺癌是一种具有很高发病率和病死率的常见肺部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和年轻化趋势,并且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失去手术机会.对于无法手术的患者,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bronchial artery infusion,BAI)是治疗肺癌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1].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肺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血液中VEGF的变化被认为是对肺癌早期诊断、治疗效果和预后进行评估的重要指标[2].本研究旨在探讨肺癌患者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后血清VEGF变化情况,为评估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后患者病变转归提供依据.

    作者:代文静;孙建;李云辉;蒋梦妮;叶茹燕;李万成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小鼠肺的环状RNA表达谱研究

    目的 采用环状RNA (circRNA)芯片筛选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小鼠肺组织中差异表达的circRNA,分析circRNA表达谱特征,为HPH发生机制提供研究方法.方法 20只健康雄性C57BL/6小鼠(体质量17 ~ 20 g)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HPH模型组与常氧组,每组10只.HPH模型组小鼠置于自制常压低氧舱内,舱内氧浓度(10±0.5)%02.每天连续低氧处理8h,连续21d.常氧组小鼠置于常氧环境饲养.通过测定右心室收缩压和右心肥大指数验证HPH小鼠模型复制成功后,处死小鼠,取肺组织,用circRNA芯片检测各组肺组织circRNA表达谱,并进行组间比较与分析,以明确差异表达的circRNAs.结果 与常氧组比较,HPH模型组肺组织中表达显著上调的circRNAs共有23个(P <0.01,P <0.05);表达显著下调的circRNAs共有41个(P<0.01,P<0.05).结论 circRNA芯片可用于筛选HPH差异表达的circRNA,circRNA可能参与HPH调控机制.

    作者:夏世金;邰先桃;李炳;苏晋燕;狄桦;刘露梅;万文斌;胡明冬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上皮间质转化在纤维化疾病中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许多胚胎发育过程的一个基本机制,涉及到细胞-细胞间黏附,细胞伸展和固有细胞外基质被新的间质细胞入侵.研究表明,在多种慢性疾病(如纤维化疾病)的发病及肿瘤的发展过程中均有EMT的发生.在此过程中,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发生改变,变形迁移和运动能力增加,抗凋亡能力增强.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EMT的分子机制及相关信号通路,包括上皮标志蛋白E-钙黏蛋白(E-cadherin),间质标志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波形蛋白(vimentin)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以及多种转录因子.其中果蝇粒状头样转录因子(grainy head-like,GRHL)是一种新型转录因子,是哺乳动物所具有的一种似果蝇粒状头样的转录因子,与EMT的发生过程密切相关,直接或间接的参与了组织纤维化的发生过程.

    作者:吕婷婷;李万成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紫外线局部照射对化疗患者PICC导管静脉炎预防作用的观察研究

    经外周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一种从周围静脉导入位于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的置管技术.因其可避免反复静脉穿刺所致的机械性静脉炎及化疗药物外渗引起的化学性静脉炎,近年来,PICC已广泛运用于肿瘤化疗的患者[1].对于需要长期反复化疗的患者,PICC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选择.然而,在其使用过程中,仍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其中以静脉炎为常见[2].为了减少肺癌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我科对其进行了早期预防干预,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何丽;周菲菲;唐茜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论中国的肺癌筛查

    自2011年美国国立肺癌筛查试验(NLST)的数据提示了低剂量螺旋CT(LDCT)可提高早期肺癌的诊断率、有效降低肺癌病死率后,各项关于肺癌筛查的临床研究先后给出振奋人心的结果,有力地推广了LDCT在肺癌筛查中的应用[1].2014年开始国立综合癌症网(NCCN)指南将LDCT正式纳入肺癌筛查项目中,对各种肺部结节如何进行筛查提供了详细的策略[2].而作为人口众多、肺癌发病率居高不下的中国,能否成功复制欧美国家的肺癌筛查经验?

    作者:宋勇;姚艳雯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肺癌是目前世界上发病率和病死率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80%~85%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1].尽管治疗NSCLC靶向药物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但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耐药随之而来,阻碍了靶向药物的继续应用.耐药分为原发性耐药和继发性耐药,根据RECIST或WHO标准,继CR,PR或SD >6个月之后患者出现疾病进展者称之为获得性耐药[2],现对不同靶点耐药情况分类进行综述: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为靶点治疗药物的耐药机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ERBB1或者HER1)属于ERBB家族,目前以EGFR为靶点的治疗药物主要有厄洛替尼(erlotinib)和吉非替尼(gefitinib)(可逆的竞争性抑制EGFR酪氨酸激酶与ATP结合)以及单克隆抗体西妥昔单抗(cetuximab),帕尼单抗(panitumumab)(阻断配体与EGFR细胞外区域结合[3]).

    作者:吕洋;苗立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右下叶背段支气管软骨瘤1例

    支气管软骨瘤(bronchial chondroma)是一种罕见的肺部良性间叶组织肿瘤,来源于气管、支气管和细支气管的软骨.其特征为生长缓慢,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当肿瘤增大导致支气管腔内分泌物引流不畅,可引起阻塞性肺炎、肺不张等,常常需要手术治疗.现将我科1例经支气管镜高频电圈套联合氩气凝切术、冷冻成功治疗的支气管软骨瘤患者报道如下.

    作者:罗萌;罗莉;张雯;唐雪峰;王斌;吴国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CT引导下切割针经皮肺活检在肺部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 探讨切割活检针在肺部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12年10月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226例患者的233次活检资料.结果 肺部孤立性团块病灶、单发、多发性结节病灶、片状、实变病灶患者226例,其中男151例,女75例,年龄在15~89岁,平均(57.29±15.78)岁.患者肺部团快影直径>3 cm,1.5 cm≤结节病灶直径≤3 cm,片状、实变病灶≥3 cm×3 cm.经皮肺活检穿刺成功率93.6%(218/233),获得病理诊断188例次,诊断准确性86.2%(188/218).获得病理诊断,但不能反映全貌7.4%(14/188).经皮肺活检气胸发生率9%,咯血9.9%,胸痛3.9%.病理诊断188例患者中,肿瘤70.2%,非肿瘤病变29.8%.肿瘤病理中不能反映全貌7.6%(10/132),非肿瘤为7.1%(4/56),两组无明显差异(P>0.75).团块状阴影肺活检的阳性率88.2%(135/153),不能反映全貌5.9%(8/135).片状、实变阴影阳性率70.4%(38/54),不能反映全貌的13.2% (5/38).单发或多发性结节阴影阳性率78.9%(15/19),不能反映全貌的0例.团块组获得病理的阳性率高于片状、实变组,差异显著(P <0.005);团块组与结节组,实变组与结节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团块组与片状、实变组无法反映全貌的分别为5.9%,13.2%,无统计学意义(P>0.1).结论 ①CT引导下切割活检针经皮肺活检对肺部病灶有较高诊断价值,并发症较少,是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的诊断手段;②CT引导下切割针经皮肺活检团块状病灶获得病理诊断的阳性率高于片状、实变病灶.片状、实变病灶仍有较高的阳性率;③切割针肺活检对于非肿瘤病变及片状、实变病灶也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建东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中华肺部疾病(电子版)杂志

中华肺部疾病(电子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