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满洲里新公路口岸货物监管场地环境外照射水平监测

田文智;孟传金;李玉和;韩宗江;张广清

关键词:外照射水平, 监测
摘要:本文报道了对满洲里新公路口岸货物监管场地环境外照射水平进行监测的情况,外照射剂量当量率平均值为0.12±0.02μSv/h,为满洲里新公路口岸的进出口货物、集装箱的放射性监测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相关文献
  • 现代食品加工技术--膜技术

    1概况膜技术是建立在高分子材料基础上的新兴科学技术,是混合物质在通过半渗透膜时达到机械性分离的过程.实施膜技术的必要条件是压强梯度和势能梯度.膜的两面的压强差是分离过程的推动力,水的电渗析处理是以电力作为膜分离过程的推动力.

    作者:陶英;高德财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非专业医护人员护理艾滋病病人模式的探讨

    当前,全球艾滋病发病率及感染率都呈逐年大幅度增加趋势,艾滋病人的管理及护理工作已成为控制艾滋病蔓延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就新近出现的由艾滋病病人亲友或伴侣作为护理人员的模式进行了探讨.

    作者:王秀军;王凝岚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福州长乐国际机场蚊类监测报告

    本文报道了新开福州长乐国际机场蚊类监测结果,蚊类有1亚科2属2种,以致乏库蚊为优势种,占99.15%,全年平均蚊密度为11.9只/人工小时,季节消长曲线高峰为5、6月份,8月又出现一次小高峰,季节消长随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变化而有差异.

    作者:翁钦;张述铿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三亚凤凰国际机场鼠类种群及密度调查

    本文报道了1998年3月至1999年2月对三亚凤凰国际机场鼠类种群和鼠密度的调查结果.共捕鼠364只,类属2目(啮齿目、食虫目)2科(鼠科、鼩鼱科),5种(褐家属、黄胸鼠、黄毛鼠、小家鼠、臭鼩鼱),以黄胸鼠和褐家鼠为优势种群.全年平均鼠密度为9.05%.

    作者:丰涉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北海口岸蜚蠊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的调查

    本文报道了北海口岸蜚蠊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的情况,本次调查共发现蜚蠊有2科3属6种,以美洲大蠊为优势种,占89.63%.全年均有蜚蠊活动,蜚蠊的月平均密度为0.96只/盒,以夏秋季较高,冬春季较低,7、8月份为高峰期.蜚蠊密度消长与气温的高低有密切的相关关系(r=0.858,tr=5.828,P<0.001).

    作者:林伟青;陈健超;杨小明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国境口岸储存场地卫生监督管理的探讨

    本文就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国境口岸储存场地的卫生监管工作作了初步的探讨,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办法.

    作者:张升;周力沛;石正平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1 093艘小型船舶鼠虫患情况调查

    本文报告了汕尾港1990年1月至1998年12月份1093艘航行港澳小型船舶鼠、虫患调查情况.结果显示:鼠患阳性船舶270艘,阳性率24.7%;虫患阳性船舶481艘,阳性率44.01%.提示船舶卫生状况越差,鼠虫患阳性率越高,港区环境卫生与船上鼠虫患携带情况较为密切.建议在加强小型船舶的卫生监督,卫生处理的同时应强化口岸卫生控制工作.

    作者:李长宽;吴子俊;洪志勇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对441例女性生殖道淋球菌、非淋球菌感染的研究

    应用PCR诊断技术对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妇科门诊收治的441例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者进行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以及淋球菌(NG)的检测,结果表明:3种病原体总检出率为42.17%(186/441),UU、CT、NG的检出率分别为29.93%、21.31%、15.41%,三者合并感染率为21.99%(97/441).阳性患者的高发年龄在15~35岁,占阳性总人数的77.41%(144/186).职业分布以服务员、无业人员和工人为高发人群,占阳性总数的65.59%(122/186).检出率的高低还与被检者有否非婚性行为以及性生活时有无采取保护措施(指使用避孕套)有关.

    作者:宋家乾;黄芳英;唐丽琼;陈丽珍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乙型肝炎疫苗人群免疫效果调查

    为保护高危人群,提高高危人群的免疫机能,以及评估国产血源性乙型肝炎疫苗在人群应用的效果,梧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对香港→梧州的小型船舶上的772名船员进行了乙型肝炎疫苗接种.一年后对接种者再次抽血检测,结果:抗-HBs阳性率达54.7%,抗-HBc阳性率3.6%.其中全程接种者抗-HBs阳性率达61.0%,不规则接种者抗-HBs阳性率达45.1%.调查表明,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在人群中应用是有意义的,如能按科学要求做好全程接种,效果更佳.

    作者:张晋萍;周志琦;宋家乾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入出境船舶垃圾的后续管理方法

    入出境船舶上的垃圾,存在许多卫生学问题,关系到口岸的卫生和传染病的控制.垃圾的后续管理是出入境检验检疫机关工作的重要部分,本文就后续管理的方法进行了探讨,认为在贮存、收集和处理各环节应加强卫生监督.

    作者:李付业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食品的高压处理技术

    食品高压处理技术的研究开始于1899年,当时人们研究了高压对牛奶、肉及其微生物菌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室温下,牛奶经过6800kg/cm2的压力处理10分钟,可以将细菌量从107个/毫升,减少到10~102个/毫升,而肉在52℃经过5400kg/cm2的压力处理1个小时后,可以在三个星期的贮存期内不受微生物的干扰.1914年美国物理学家Bridpman研究发现,白蛋白在5000大气压下凝固,在7000大气压下变成硬的凝胶,高压引起的凝聚是由于蛋白质的变性作用所致,研究还发现,水果经高压处理后能够保存5年.

    作者:高德财;陶英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定苯甲酸和山梨酸

    选癸酸作为标物,应用气相色谱内标法同时测定食品中苯甲酸和山梨酸,加标回收率为95.0%~102.6%,变异系数小于2%,定量精确.

    作者:吴文旺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中国某市1990年至1998年霍乱流行病学分析

    本文对中国某市1990年以来的霍乱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该市霍乱流行至1993年高峰年后出现间歇,有散发病例.每年8~10月为季节高峰,发病以民工、农民、工人的青壮年为主.主要通过水、水产品等途径传播.对霍乱的流行提出防制措施.

    作者:张健篌;李子怀;章华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钦州港195艘船舶鼠虫患调查分析

    本文报道了对钦州港从正式对外开放以来近2年时间内的195艘船舶鼠虫患调查分析情况,其中鼠患阳性船舶72艘,虫患阳性船舶109艘,阳性率分别为36.92%和55.89%.船籍为越南籍的船舶鼠患、虫患阳性率高,分别是62.30%、82.61%.来自越南的船舶鼠患阳性率高(43.28%);来自东南亚其它国家和地区的船舶虫患阳性率高(75.00%).散装货船鼠患阳性率高(45.63%);其它类型船舶虫患阳性率高(69.76%).

    作者:覃扬光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544例男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检测情况报告

    淋球菌(NC)、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是危害男性泌尿生殖道重要的致病微生物之一,也是引起男性不育症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解茂名口岸男性STDs感染的情况,对544例男性泌尿生殖道感染的病人进行了NG、CT、UU的检测.

    作者:梁毅;刘常谋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8802名入出境人员心电图检查结果分析

    在对西安口岸8802名入出境人员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中发现,结果异常者157例,异常检出率为1.78%.男性占1.72%;女性占1.90%,二者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异常心电图的分布情况,呈现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递增的趋势,尤以50岁及其以上年龄组为甚.异常心电图以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和左前分支传导阻滞为主.其年龄分布表现为高年龄组明显多于低年龄组,提示在口岸开展疾病监测体检中应加强对高年龄组入出境人员的心电图咨询与检查,以保证他们的健康,强化出入境检验检疫机关的服务职能.

    作者:张会孝;徐向春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角鲨烯保健品的纯度

    本文采用BPX-70(25m×0.33mmId×0.2mmdF)毛细管色谱柱;以线速度为25cm/min的N2为载体;分流比为1:40;汽化室温度:220℃;柱室温度:程序升温100℃恒温3min,10℃/min至250℃.取角鲨烯样品50mg溶入2ml石油醚中,取0.2μl注入气相色谱仪分析.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进行定量计算.

    作者:牟志春;张建武;张春红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广西进口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状况调查分析

    本文分析了广西口岸进口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机构设置与人员、仪器设备配置情况和进口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状况,提出应合理有效地配置卫生资源;加强实验室建设;提高进口食品卫生监督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把好进口食品现场卫生监督查验关;统一管理,搞好协作;导ABC管理法;加快进口食品信息高速公路建设,提高进口食品卫生监督管理效率.

    作者:谢廷合;覃志柳;钟志球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世界家鼠鼠疫流行概况与防制办法

    家鼠是家鼠属的泛称.家鼠属种类很多,大致可分为家栖、野栖和家野两栖3种类型,这些鼠类分布于世界各地.自从发现鼠疫菌和流行病学确认了黄胸鼠、褐家鼠、黑家鼠、缅鼠等鼠类作为人类鼠疫主要传染源之后,对家鼠的生物学、流行病学,家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形成规律,防制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巨大成就,疾风暴雨般的大流行可能不再会发生了,但是,目前家鼠疫源地不仅从静熄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之后又趋活跃,鼠间鼠疫、人间鼠疫不断发生,为了作好防范现将流行概况与特征加以阐述:

    作者:苑勇业;刘成和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HIV的治疗和生物学研究新进展

    在过去的两年里HIV-1感染的治疗取得了巨大的进展,这部分要归功于HIV-1病毒生物学上的新发现.通过引入新的治疗配方,许多病人的生命延长了好几年.但是,仍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新的抗HIV-1配方不能完全清除病毒感染,因此需要终生治疗.尽管新的治疗方法在发达国家引起了巨大的效果,但是在HIV-1感染更为肆虐的发展中国家却难以应用.另外,由于出现了对现有药物具有抗性的变异病毒,需要研究新的治疗药物.

    作者:李嗣之;李青 刊期: 2000年第01期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主管:国境卫生检疫

主办: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