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璟;黄红漫
PTCA是恢复心肌血供的主要血运重建方式,但术后30%~50%的再狭窄(RS)制约着PTCA的发展.再次介入治疗不但增加手术危险,还可激活病变内静止细胞触发再狭窄恶化.低频高能量超声对组织的破坏作用具有高选择性,有效地消融斑块而对血管壁无损伤.本文旨在探讨血管内超声对缺血心肌血运重建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宋耀明;何作云;黄岚 刊期: 2003年第z1期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肾动脉成形术(PmA)肾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肾血管性高血压(RVH)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对28例不同病因(大动脉炎10例,动脉粥样硬化12例,肾动脉纤维肌性发育不良6例)致肾动脉狭窄患者行PTRA和植入支架.
作者:吴照芝;涂小文;徐劲松;向红利;任海涛;叶慧珍;张妍 刊期: 2003年第z1期
目的在冠状动脉造影人群中观察高血压合并肾动脉狭窄(RAS)的发生率,并分析高血压合并肾动脉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对因胸痛合并高血压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68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0岁(39~79岁),其中男性40例(58.8%),女性28例(41.2%),收缩压为151.5±23.6 mm Hg(1mmHg=0.133kPa),舒张压为(88.7±12.4)mm Hg,在冠状动脉造影结束后,进行非选择性肾动脉造影.采用单变量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肾动脉狭窄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作者:陈步星;孙淑红;马风云;田一丁;高光敏;赵希哲;胡大一 刊期: 2003年第z1期
的探讨亚急性、慢性闭塞性冠状动脉病变PTCA及支架置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15例行PTCA术的冠状动脉闭塞病例(115支闭塞血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冠状动脉闭塞的时间将病人分为二组:43例为亚急性闭塞组(1~30天)72例为慢性闭塞组(1~108个月),均按常规行PTCA及支架置入术操作.
作者:彭剑;朱国英;王人彭;苏晞;万海燕;宋丹;陈国洪;李炬;程光辉;熊辉 刊期: 2003年第z1期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在发展中国家的流行趋势明显上升,而目前ACS治疗指南均是根据西方发达国家的临床资料制订的,我国尚无此方面的注册资料.
作者:陈韵岱;吕树铮;李国庆;严晓伟;陈纪林;曹克将;张运;葛均波;李为民;贾满盈;杜志民;周颖玲;吴士尧 刊期: 2003年第z1期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trimetadine,TMZ)对冠心病左室局部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影响,并评价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DTI)在研究药物改善局部心肌功能中的价值.方法42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服用硝酸异山梨酯+钙通道阻滞剂+阿司匹林;TMZ组22例,在上述药物基础上加用TMZ.应用DTI技术测量两组服药前后左室壁12个节段收缩期峰值速度(VS),和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并计算12节段心肌平均收缩峰值速度(VS)和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结果(1)TMZ组用药后室壁12节段中,有7个节段的VS和VE显著升高(均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VS和VE差异无显著性.(2)VS和VE在TMZ组治疗后,分别由(3.94±1.26)cm/s升高至(4.78±1.30)cm/s(P<0.05);(4.15±1.33)cm/s升高至(5.04±1.37)cm/s,均P<0.05.(3)TMZ组治疗后运动异常节段的恢复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结论(1)TMZ可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左室局部收缩和舒张功能.(2)DTI能够定量分析冠心病缺血心肌对药物治疗前后室壁运动的变化,对指导临床用药有一定应用价值.
作者:肖广辉;曹丽;杜卫京;孙宁;张广明 刊期: 2003年第z1期
目的探讨首次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对1998年5月至2000年12月间在我院完成择期冠状动脉造影(≤6个月)的首次AMI连续病例878例的造影结果进行分析.其中前壁组合导联483例(55.0%),下壁组合导联366例(41.7%),侧壁和/或后壁19例(2.2%),不详者10例(1.1%).
作者:罗彤;杨跃进;高润霖;陈纪林;乔树宾;秦学文;姚民;刘海波;吴永健;陈在嘉;宋蓉 刊期: 2003年第z1期
目的通过检测冠状动脉介入术前后血中cTnl水平,探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对心肌损伤情况.方法选择2002年1月至12月在我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60例,40例行支架置入术的患者为支架组,平均年龄(59±9)岁,20例对照组为未支架的冠心病患者,平均年龄(61±13)岁.两组病人在一般情况方面具有可比性.cTnI测定采用第二代酶免疫法,采用美国BECKMAN公司微粒子发光全自动生化仪及试剂盒.
作者:黄滨;李潞;邢俊杰;徐慧思;王宇;孟靓 刊期: 2003年第z1期
目的采用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胎儿主动脉平滑肌细胞(SMCs)共孵育,通过抗体阻滞实验方法,探讨中和抗体对TNF-α介导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组织型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s)表达增强的影响,试图在细胞和分子的水平上探讨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相关的发病机制,为临床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孟丽;陈纪林;徐丽;吉瑞瑞;丛祥凤 刊期: 2003年第z1期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再通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68例因急性心肌梗死而行早期静脉溶栓的患者随机分为曲美他嗪组(T组)和对照组(C组),T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溶栓前后给予曲美他嗪口服,C组不用曲美他嗪.比较两组再通患者间肌酸激酶(CK)峰值浓度、CK恢复正常的时间、再灌注心律失常及2周后的左室功能.结果(1)T组和C组溶栓再通患者分别为24例和23例,两组临床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2)T组CK和CK-MB峰值浓度分别为(1265±728)和(114±67)U/L,显著低于C组的(1739±814)和(159±72)U/L(P<0.05);T组CK及CKMB峰值时间和恢复正常的时间均显著短于C组(P<0.05或0.01).(3)T组33%(8例)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显著低于C组的65%(15例)(P<0.05).(4)2周后超声心动图检测的左室射血分数T组为(58±10)%,显著高于C组的(51±10)%(P<0.05);室壁运动指数T组为1.25±0.23,显著低于C组的1.43±0.25(P<0.05).结论对溶栓再通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曲美他嗪可能缩小梗死面积,减轻再灌注损伤,保护心脏功能.
作者:罗初凡;杜志民;马虹;何建桂;吴素华;胡承恒;曾武涛;董吁钢 刊期: 2003年第z1期
目的研究不同部位心房刺激在术中清晰准确地显示肺静脉电位(pulmonary vein potential,PVP)的作用.方法(1)病例选择:44例行射频消融术的房颤患者,症状明显;发作频繁;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无器质性心脏病,男性34例,女性10例,年龄(52±11)岁,病史(7±5)年.
作者:尹晓盟;杨延宗;高连君;林治湖;刘少稳;杨东辉;李世军;夏云龙;王鸣遒 刊期: 2003年第z1期
目的探讨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的治疗措施及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分析2000年1月至2003年5月因急性心肌梗死行冠状动脉造影的85例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男性77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58岁.
作者:马风云;陈步星;罗维;孙淑红;田一丁;赵希哲;高光敏 刊期: 2003年第z1期
随着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医疗文书及医学图像将逐渐实现计算机管理,以方便记录、查阅、统计、远程医疗,终实现网上共享,实现远程医疗,为患者提供佳经济的医疗服务.是否拥有功能完整的医院信息计算机管理系统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医院是否具有良好形象和先进水平的重要标志.
作者:刘磊 刊期: 2003年第z1期
目的探讨在左侧游离壁房室旁路(AP)射频消融中发生沿二尖瓣环心房激动顺序明显改变,且能排除多条旁路和其他机制所致心动过速病例的特点和可能的电生理机制.
作者:王祖禄;韩雅玲;梁明;梁延春;徐凯 刊期: 2003年第z1期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efety of Firebird sirolimus-eluting stent(DES)in the treatment of de novo native coronary artery lesions.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z1期
目的观察具有阈值夺获功能的双腔起搏器参数变化,提取储存数据协助临床诊断并评估其安全性.方法2001年12月~2002年10月植入20例具有阈值夺获功能的双腔起搏器,观察术中、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参数,包括心室阈值、输出电压、阻抗、ER振幅、极化电位,自动模式转换功能,心率事件统计,睡眠功能等.
作者:韩雪更;徐亚伟;陈艳清;杨海燕;于学靖;周可 刊期: 2003年第z1期
Background Hyperhomocysteinemia (prevalent in rural northern China)is an emerging risk factor for arterial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 CAD, which can be improved with folic acid supplementation. Such homocysteine-lowerying dosage of folio acid ( < 1 mg/d ) can reduce restenosis after PTCA, but not the cardiovascular events.Folic acid has additional vascular protection in antixidation, NO synthase protection, angiogenesis-promotion and cytokines reduction.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z1期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是指现在诊断技术未能发现明确器质性心脏病临床证据的室性心动过速[1],根据IVT起源部位和QRS波形态又分为左室特发性(ILVT)和右室特发性(IRVT).
作者:苏晞;李振;韩宏伟 刊期: 2003年第z1期
目的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靶静脉的标测方法,评价电隔离单一靶静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连续住院90例房颤患者中进行单一静脉电隔离的14例病人.男性10例,女4例.年龄39~64(51±10)岁.均有频发的房颤.常规放置冠状静脉窦电极导管、右室尖部电极导管.进行两次房间隔穿刺.放置环形标测电极导管(LASSO电极)以及大头消融电极导管.
作者:高连君;杨延宗;刘少稳;杨东辉;夏云龙;李世军;林治湖 刊期: 2003年第z1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诊断治疗在基层医院开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以期为同级医院开展这一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78例病人,男62例,女16例,年龄37~80岁,平均54.2岁.急性心肌梗死(AMI)21例,陈旧性心肌梗死(OMI)15例,心绞痛(AP)21例,非典型心绞痛(NAP)14例,心律失常7例.
作者:王庆顺;田丰;刘永庆;杨丽华;胡秀琴;苏展;王蒙丽;许波;周玉珍 刊期: 2003年第z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