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冠心病的介入治疗

王庆顺;田丰;刘永庆;杨丽华;胡秀琴;苏展;王蒙丽;许波;周玉珍

关键词:冠心病介入, 陈旧性心肌梗死, 非典型心绞痛, 急性心肌梗死, 诊断治疗, 基层医院, 心律失常, 同级, 年龄, 方法, 病人
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诊断治疗在基层医院开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以期为同级医院开展这一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78例病人,男62例,女16例,年龄37~80岁,平均54.2岁.急性心肌梗死(AMI)21例,陈旧性心肌梗死(OMI)15例,心绞痛(AP)21例,非典型心绞痛(NAP)14例,心律失常7例.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激光心肌孔道内控制释放bFGF对急性心肌梗死犬心脏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在激光打孔的心肌孔道内埋植控制释放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纤维蛋白胶(FG)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犬整体心脏收缩与舒张功能的影响.

    作者:聂绍平;曹林生;曾秋棠;蒋桔泉;朱向明;薛毅;王强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曲美他嗪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其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及曲美他嗪组(治疗组),观察曲美他嗪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对心功能及心律失常的影响.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提高,对照组LVEF从33.1±2.4提高至35.9±2.8,治疗组从32.3±1.7升至39.6±3.9,两组P<0.00l,对照组FS由12.2±3.5至14.3±3.2,治疗组从12.1±3.2升至17.6±3.9,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02,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室性心律失常从(1287.1±115.4)次/24 h减至(756.8±119.7)次/24-h减至(213.1±67.9)次/24 h,P<0.001,室上性心律失常从(129.2±51.8)次/24.h减至(67.5±32.5)次/24 h,P<0.001,对照组室性心律失常从(1156.8±134.9)次/24 h至(1058.7±121.5)次/24 h至(1056.3±119.6)次/24 h,P>0.05.结论曲美他嗪能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并能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作者:孙璟;黄红漫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中脑保护装置的应用研究

    目的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和附壁血栓脱落导致的脑梗死,是采用血管内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术治疗颈动脉和推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主要并发症,而治疗中应用脑保护装置防止脱落的栓子进入脑血管,可有效降低此类并发症的发生.现将我院应用脑保护装置进行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扩张和支架植入治疗的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栾波;韩雅玲;荆全民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具有阈值夺获功能的双腔起搏器临床应用及观察

    目的观察具有阈值夺获功能的双腔起搏器参数变化,提取储存数据协助临床诊断并评估其安全性.方法2001年12月~2002年10月植入20例具有阈值夺获功能的双腔起搏器,观察术中、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参数,包括心室阈值、输出电压、阻抗、ER振幅、极化电位,自动模式转换功能,心率事件统计,睡眠功能等.

    作者:韩雪更;徐亚伟;陈艳清;杨海燕;于学靖;周可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切割球囊冠状动脉球囊腔内成形术治疗对角支开口病变38例

    目的应用切割球囊行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治疗对角支开口病变的安全性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对38例冠心病患者的38处病变行切割球囊扩张治疗,对其进行分析并短期临床随访.

    作者:宋丹;王人彭;苏晞;万海燕;朱国英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骨髓基质细胞在缺血心肌内存活及血管新生作用

    目的观察体外扩增骨髓基质细胞(MSCs)在缺血心肌内存活以及其诱导血管新生作用.方法无菌条件下从兔股骨和胫骨抽取抗凝骨髓,采用密度梯度离心获取单个核细胞,接种于DMEM/F-12培养基差速贴壁粘附纯化MSCs,建立体外培养体系,体外扩增传代,收获第二代细胞行4,6二氨基-2-苯茚二酮(DAPI)标记.

    作者:蒋世忠;黄岚;宋明宝;张坡;武晓静;赵刚;晋军;于世勇;周音频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Objective To make an rabbit models of restenosis and observed the expression of VEGFmRNA and TGE-β1 mRNA on the intireal proliferation in the mode. We also explor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EGFmRNA, TGF-β1 mRNA and restenosis.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299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诊介入治疗的即刻和随访结果

    目的回顾性分析过去54个月期间开展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299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即刻和随访结果.方法1999年3月~2003年8月对299例ACS患者经股动脉或桡动脉施行急诊PCI.①232例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施行直接PCI治疗.

    作者:颜红兵;柯元南;王勇;曾玉杰;高焱莎;赵霞;赵桂茹;杨绍芬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小鼠骨髓基质细胞成内皮细胞分化及缺血区存活能力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的部分生物学特性、成内皮细胞分化能力及在缺血区存活能力.方法分离5~6周龄的小鼠胫骨、股骨,预冷的DMEM/F12培养基冲洗出骨髓,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出骨髓单个核细胞,接种于DMEM/F12培养基中(含10%优质胎牛血清及双抗).

    作者:张坡;黄岚;蒋世忠;武晓静;宋明宝;于世勇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心肌梗死后闭塞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MI)后再发心肌缺血且闭塞远端已有侧支循环建立病例,闭塞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疗效.方法MI后再发心肌缺血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治疗病例132例,GAG均见闭塞远端侧支循环建立,分为闭塞冠状动脉再通组(A组)及未通组(B组),随访6~18个月,均于术前及随诊期末进行心绞痛分级,测定LVEF,随访期内统计心脏事件.

    作者:闫忠政;吴天兵;王雪萍;李鹏;刘勇;刘钊;张金杰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Objective In this study, we evaluated the effects of pere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therapy on prognosis of high-risk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Methods From September, 2001 to July, 2002 we continuously observed 110 eases of ACS patients, including 70 case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and 40 cases of anstable angin apeetoris(UAP).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曲美他嗪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再通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再通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68例因急性心肌梗死而行早期静脉溶栓的患者随机分为曲美他嗪组(T组)和对照组(C组),T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溶栓前后给予曲美他嗪口服,C组不用曲美他嗪.比较两组再通患者间肌酸激酶(CK)峰值浓度、CK恢复正常的时间、再灌注心律失常及2周后的左室功能.结果(1)T组和C组溶栓再通患者分别为24例和23例,两组临床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2)T组CK和CK-MB峰值浓度分别为(1265±728)和(114±67)U/L,显著低于C组的(1739±814)和(159±72)U/L(P<0.05);T组CK及CKMB峰值时间和恢复正常的时间均显著短于C组(P<0.05或0.01).(3)T组33%(8例)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显著低于C组的65%(15例)(P<0.05).(4)2周后超声心动图检测的左室射血分数T组为(58±10)%,显著高于C组的(51±10)%(P<0.05);室壁运动指数T组为1.25±0.23,显著低于C组的1.43±0.25(P<0.05).结论对溶栓再通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曲美他嗪可能缩小梗死面积,减轻再灌注损伤,保护心脏功能.

    作者:罗初凡;杜志民;马虹;何建桂;吴素华;胡承恒;曾武涛;董吁钢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复杂病变的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冠状动脉硬化复杂病变的疗效.方法自1999年2月至2003年4月,对16例冠状动脉硬化复杂病变行PCI术,其中男性10例,女性6例,年龄36~76岁,平均年龄(56.7±39.8)岁.B2型病变10支,C型病变18支.单支病变6支,双支病变12支,三支病变10支.共置入支架20枚.前降支15枚,回旋支3枚,右冠状动脉2枚.

    作者:张绵丰;徐绍辉;葛亚杰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术前血浆D-dimer含量对择期PCI术后心肌损伤的预测价值

    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择期PCI手术前后血浆D-dimer含量的变化来了解术前血浆D-dimer含量对术后心肌损伤的预测价值,并了解在目前常规治疗的情况下是否需要进一步加大抗凝及抗血小板力度.

    作者:鲁静朝;崔炜;都军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实验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其调控机制

    目的心肌梗死过程中存在病理性心肌细胞凋亡增加,心肌细胞的减少可能参与与梗死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病.本研究通过观察心肌梗死后不同时相的大鼠左心功能、心室重塑、心肌细胞凋亡、以及Fas受体、Fas配体(FasL)和Bcl-2的表达,探讨心肌细胞凋亡在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Bcl-2和Fas及其配体对心肌细胞凋亡的调控.

    作者:李隆贵;吴强;耿昭华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曲美他嗪对冠心病伴糖尿病患者心力衰竭的影响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对冠心病伴糖尿病患者心力衰竭的影响.方法将62例冠心病伴糖尿病并出现心力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31例.两组的基本用药类同,A组另给曲美他嗪20mg,3次/d;B组31例服安慰剂,疗程52周,定期门诊随访,观察试验前后临床心功能NYHA分级、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评分、超声心动图检查等.结果A组与B组对比,患者心功能改善(P<0.05),生活质量提高(P<0.05),超声心动图指标改善(P<0.05),病情恶化减少(P<0.05).结论冠心病伴糖尿病的心力衰竭患者,长期服用曲美他嗪可使心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提高.

    作者:林钟文;吴盛标;杨鹏生;陈焕展;黄志昕;陈科奇;冯治西;姜昕;周其玲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Endothelial injury and SMC proliferation and migration are the same common pathophysiological processes of many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such as artherosclerosis, hypertension, diabete and restenosis. So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determine their functional interaction under pathology conditions.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国产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室间隔缺损一例

    目的初步探讨应用国产封堵器治疗膜部室间隔缺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经胸超声心动描记术(TTE)检查的8例膜部室间隔缺损患者,男3例,女5例,年龄3~38(12.4)岁.TTE检查的缺损直径大小为4~13mm,4例有膜部瘤形成.造影测定缺损直径为4.6~14.1(7.8±3.0)mm.封堵器:北京华医圣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双盘状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

    作者:叶季鲜;李红梅;高群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曲美他嗪对心肌梗死患者运动耐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心肌梗死患者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将127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63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运动耐量.结果治疗前两组运动耐量、运动诱发心绞痛或收缩压下降≥10mm Hg(1mm Hg=0.133kPa)的比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三个月后,治疗组的运动量、运动时间,大心率、心率血压乘积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运动诱发的心绞痛或收缩压下降≥10mmHg的比例明显低于后者(P<0.05).结论曲美他嗪能显著提高心肌梗死患者的运动耐量.

    作者:石理;刘俭雄;李军;毕怀丽;林佩君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及费用效果比

    目的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一种重要表现类型.UAP的保守治疗包括扩冠、抗凝、抗血小板及缓解冠状动脉痉挛等.

    作者:汤云昭;李广平;尹力;王伟;张梅;徐延敏;陈树涛;黄体钢 刊期: 2003年第z1期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