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坡;黄岚;蒋世忠;武晓静;宋明宝;于世勇
Objective Restenosis after balloon angioplasty resuits from abnormal proliferation of phenotypically modulated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SMCs) that migrate and synthesize large amounts of extracellular matrix. A vafety of growth factors have been shown to play a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stenotic lesions including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TGF-β).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z1期
目的评价和比较超声引导下压迫法(UGCR)和注射凝血酶法(UGTI)治疗心导管术后股动脉PS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心导管术后股动脉PSA的临床特征,以及序惯接受UGCR和UGTI法治疗的经过和结果.男5例,女16例,平均年龄(66.5±5.2)岁.发现股动脉PSA至接受治疗为平均(2.6±3.7)d,PSA平均直径(3.5±1.5)cm.
作者:覃军;黄岚;李爱民;宋耀明;晋军;于学军;耿召华;周小波;林春梅;高云华;卓忠雄 刊期: 2003年第z1期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MI)后大鼠心肌核因子-kB(NF-κB)活化、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在心室重塑和心力衰竭进展中的作用.方法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复制MI模型,同时设假手术组(SH)组,4、8、12周后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称取心脏组织湿重.对左室非梗死区心肌组织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TNF-α蛋白表达,电泳动度迁徙率法(EMSA)检测NF-κB活性.
作者:谢萍;祝善俊;祝之明 刊期: 2003年第z1期
目的总结导管射频消融行心房-肺静脉和(或)上腔静脉电隔离(大静脉电隔离)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疗效.方法选择发作频繁,症状明显,药物治疗无效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年龄小于75岁,无瓣膜病等器质性心脏病依据.
作者:杨延宗;刘少稳;高连君;杨东辉;李世军;夏云龙;尹晓盟;林治湖 刊期: 2003年第z1期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diagnosis value of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in detecting plaque disruption and arterial thrombosis.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z1期
目的探讨新型Apmlatzer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的有效性、可性性,并评价其近期疗效.方法2002年11月至2003年8月采用新型Amplatzer膜部VSD封堵器对34例膜周部VSD(26例合并膜部瘤)患者进行封堵治疗,男16例,女18例,年龄3~40岁,体重13~83(44.6±21.1)kg,经胸超声(TTE)提示VSD的直径3~14(4.7±1.0)mm.
作者:胡海波;蒋世良;徐仲英;黄连军;刘延玲;王浩;吕秀章;朱振辉;王云 刊期: 2003年第z1期
目的探讨在左侧游离壁房室旁路(AP)射频消融中发生沿二尖瓣环心房激动顺序明显改变,且能排除多条旁路和其他机制所致心动过速病例的特点和可能的电生理机制.
作者:王祖禄;韩雅玲;梁明;梁延春;徐凯 刊期: 2003年第z1期
目的初步探讨应用国产封堵器治疗膜部室间隔缺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经胸超声心动描记术(TTE)检查的8例膜部室间隔缺损患者,男3例,女5例,年龄3~38(12.4)岁.TTE检查的缺损直径大小为4~13mm,4例有膜部瘤形成.造影测定缺损直径为4.6~14.1(7.8±3.0)mm.封堵器:北京华医圣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双盘状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
作者:叶季鲜;李红梅;高群 刊期: 2003年第z1期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延迟PrCA术后左心室收缩功能.方法25例AMI溶栓成功的患者观察1个月内及满6个月时左心舒张末期内径(LVED)和射血分数(MVEF),同时对25例AMI溶栓成功后延迟PTCA术(2~4周内手术获得TIMI血流Ⅲ级者)观察同样指标,二者进行比较.
作者:匡政宇;杨坤河;黄定;田文庆;张向阳;艾尔肯·阿吉;时学昆;穆玉民;韩传;唐琪 刊期: 2003年第z1期
目的左主干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直径>50%)导致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死亡率高,因此适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对于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和挽救患者的生命,具有积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ACS左主干冠状动脉病变的即刻冠状动脉造影与12导联体表心电图(ECG)的结果,提出左主干冠状动脉病变12导联体表ECG的特征,从而为临床应用提供帮助.
作者:颜红兵;柯元南;王勇;曾玉杰;叶小钧 刊期: 2003年第z1期
目的探讨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的治疗措施及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分析2000年1月至2003年5月因急性心肌梗死行冠状动脉造影的85例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男性77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58岁.
作者:马风云;陈步星;罗维;孙淑红;田一丁;赵希哲;高光敏 刊期: 2003年第z1期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percutaneous renal artery intervention on renal function and blood pressure in patients with renal artery stenosis.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z1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过去54个月期间开展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299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即刻和随访结果.方法1999年3月~2003年8月对299例ACS患者经股动脉或桡动脉施行急诊PCI.①232例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施行直接PCI治疗.
作者:颜红兵;柯元南;王勇;曾玉杰;高焱莎;赵霞;赵桂茹;杨绍芬 刊期: 2003年第z1期
随着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医疗文书及医学图像将逐渐实现计算机管理,以方便记录、查阅、统计、远程医疗,终实现网上共享,实现远程医疗,为患者提供佳经济的医疗服务.是否拥有功能完整的医院信息计算机管理系统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医院是否具有良好形象和先进水平的重要标志.
作者:刘磊 刊期: 2003年第z1期
Objective Present study is to observe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transcatheter closure of PDA using the Amplatzer Duct Occluder(ADO)and to observe the influences on blood dynamics.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z1期
本文旨在观察内皮细胞移植重建剥脱血管段内皮的可行性及在防治PCI术后再狭窄中的作用.一、材料与方法
作者:武晓静;黄岚;晋军;张坡;蒋世忠;宋明宝;赵刚 刊期: 2003年第z1期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肾动脉成形术(PmA)肾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肾血管性高血压(RVH)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对28例不同病因(大动脉炎10例,动脉粥样硬化12例,肾动脉纤维肌性发育不良6例)致肾动脉狭窄患者行PTRA和植入支架.
作者:吴照芝;涂小文;徐劲松;向红利;任海涛;叶慧珍;张妍 刊期: 2003年第z1期
目的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病人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分析.方法2002年1月~2003年6月作者共完成PCI 66例,男性56例,女性10例,年龄:36~77(58.4±10.1)岁.临床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3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OMI)7例,不稳定性心绞痛20例,稳定性心绞痛9例.
作者:刘新宏;官功昌;陈新义;梁磊;吉海鸣;寿锡凌 刊期: 2003年第z1期
目的观察支架植入术治疗上腔静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皮静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上腔静脉综合征12例(男11例,女1例,平均年龄51岁).术前行胸部CT检查了解上腔静脉阻塞的部位和范围.局麻下股静脉穿刺插管,沿下腔静脉逐渐向上,到达头臂静脉至上腔静脉的入口处进行造影,明确狭窄部位.
作者:黄岚;温向阳;周音频;Philippe ICARD 刊期: 2003年第z1期
目的探讨低频高能量超声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aayfiled公司ACOLYSIS SYSTEMTM超声溶栓仪(40kHz,18W/cm2),通过导管技术对25例AMI者进行消融,观察消融前后梗死相关血管(IRA)TIMI血流并测量残余狭窄程度,观察消融中有无冠脉痉挛、撕裂等改变,检测手术前后CK-MB、心电图ST段及临床症状的改变.
作者:宋耀明;何作云;黄岚 刊期: 2003年第z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