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中脑保护装置的应用研究

栾波;韩雅玲;荆全民

关键词: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脑保护装置, 动脉粥样, 植入治疗, 硬化性, 血管内, 并发症, 颈动脉狭窄, 应用, 球囊扩张, 附壁血栓, 术治疗, 脑血管, 脑梗死, 报告, 斑块
摘要:目的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和附壁血栓脱落导致的脑梗死,是采用血管内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术治疗颈动脉和推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主要并发症,而治疗中应用脑保护装置防止脱落的栓子进入脑血管,可有效降低此类并发症的发生.现将我院应用脑保护装置进行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扩张和支架植入治疗的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踝-臂血压指数与冠状动脉硬化的关系

    目的研究踝-臂血压指数(ABI)与冠状动脉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03年1月~2003年6月在本院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住院患者111例,男79例,女32例,年龄(56.9±7.8)岁.其中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冠状动脉病变者81例,正常者30例.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或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史的患者排除本研究.

    作者:温尚煜;张新;李淑丽;代春梅;王金平;王丽那;唐玉龙;黎辉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safety and feasibility of rapamycin eluring coronary stent(Cyphter).Methods From 2001.12 to 2003.8, there were 80patients received Cypher stent implantation in our hospital. The 68 males and 12 females were aged from 34 to 75(average 58.2 ± 10.7) years old, with AMI in 13 patients,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in 43patients and stable angina pectoris in 24 patients.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Objective To identify the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unstable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with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Methods Seventeen New Zealand White rabbits underwent balloon-induced abdominal aortic wall injury and were given a diet of1% cholesterol for 8 weeks. The aortic segments rich in plaques were then incubated transluminally with recombinant adenovirus carrying a p53 transgene.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心绞痛患者心脏局部血浆肾素活性和血管紧张素Ⅱ浓度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证实心脏局部存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并探讨其在冠心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37例心绞痛患者均并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明显的冠状动脉狭窄;18例正常对照组经临床检查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心病.通过测定主动脉和冠状窦血液中血浆肾素活性(PRA)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浓度,分别计算各自在两个部位之间的的差值,代表心脏局部产生PRA和AngⅡ的浓度,比较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和正常对照组间二者的差异.

    作者:于世勇;黄岚;于学军;宋耀明;李爱民;覃军;耿召华;林春梅;陶春蓉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肺静脉隔离对心房自主调节的影响

    目的研究在体动物实验中肺静脉隔离后迷走神经对心房电生理特点调节的影响.方法10只成年杂种狗,给予全身麻醉和机械通气.显露和分离双侧的交感迷走神经干.给予Antenolol阻断交感影响.多极导管经皮穿刺放入右心耳,冠状窦的远端和近端,左房游离壁.

    作者:张树龙;杨东辉;杨延宗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超声心动图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室再同步化的评价

    目的通过采用超声心动图来评价表示心室内及心室间同步化的参数,探讨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的患者中,何种情况得益于双心室再同步起搏(CRT)多.

    作者:于学靖;徐亚伟;盛铁仁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冠心病介入性治疗842例临床总结

    目的分析842例冠心病介入性治疗的疗效.方法对1994年5月至2003年5月完成的842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170例,急性心肌梗死延迟介入性治疗1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61例,稳定型心绞痛281例.

    作者:陈步星;王伟民;赵红;胡大一;马风云;孙淑红;罗维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冠心病责任病变血管内超声分析

    目的为探讨冠心病责任病变斑块性质、管腔大小与冠心病类型、血管重塑的关系,评价支架术后高压球囊再扩张的意义,进行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方法2002年9月至2003年1月临床诊断的44例冠心病病例,其中男34例,女10例;平均年龄62.1±9.9岁(40~78岁);稳定型心绞痛27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1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2例,急性心肌梗死5例);责任病变为前降支32例,右冠6例,回旋支6例.

    作者:王风;刘伶;林英忠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心肌内控制释放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血管再生与侧支重塑

    目的评价心肌内控制释放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再生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犬血管再生与侧支重构的影响.

    作者:聂绍平;蒋桔泉;曾秋棠;曹林生;朱向明;薛毅;王强;王新房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三甲氧苄嗪对幼兔心肌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于4种常用晶体停搏液中加入细胞保护剂三甲氧苄嗪(trimetazidine,TMZ)对幼兔心肌的保护效应.方法以离体灌注的幼兔心为研究对象,观察4种晶体停搏液在幼兔心14℃缺血2 h后血流动力学、冠状动脉流出液心肌酶和心肌生化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EO[AF恢复率:(78.23±3.45)%,CO恢复率(80.43±3.62)%]相比,TMZ显著提高离体灌注幼兔心功能的恢复:E1组AF恢复率(89.54±3.04)%(P<0.01),CO恢复率(91.54±2.55)%(P<0.01),其余各组的变化趋势同E1组;减少心肌酶的漏出:E1组CK漏出量(14.33±1.63)IU/L,而对照组EO为(23.00±3.10)IU/L(P<0.01),其余各组的变化趋势同E1组;降低氧自由基的生成:E1组MDA为(1.02±0.09)μmol/g,对照组EO为(1.77±0.09)μmol/g(P<0.05),其余各组的变化趋势同E1组;增加高能磷酸盐的储存:El组(2.11±0.31)μmmol/g.干重对照组EO为(1.68±0.11)μmmol/g.干重(P<0.05),其余各组的变化趋势同E1组.结论于心停搏液中加入TMZ将明显改善对未成熟心肌的保护效果.

    作者:梅运清;胡大一;赵秀丽;程邦昌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冠心病的介入治疗

    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诊断治疗在基层医院开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以期为同级医院开展这一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78例病人,男62例,女16例,年龄37~80岁,平均54.2岁.急性心肌梗死(AMI)21例,陈旧性心肌梗死(OMI)15例,心绞痛(AP)21例,非典型心绞痛(NAP)14例,心律失常7例.

    作者:王庆顺;田丰;刘永庆;杨丽华;胡秀琴;苏展;王蒙丽;许波;周玉珍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非典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

    目的分析伴有不同冠心病危险因素非典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探讨冠状动脉造影对非典型心绞痛的临床价值.

    作者:杨志明;肖传实;巩书文;朱国斌;赫崇平;王凤芝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用Amplatzer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堵闭边缘不足的房间隔缺损

    目的边缘<5mm通常是房间隔缺损经导管堵闭的禁忌证,本研究探讨用Amplatzer房间隔缺损封堵器经导管堵闭部分边缘缺乏或边缘<5mm的房间隔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对23例边缘<5mm的房间隔缺损患儿用Amplatzer封堵器进行堵闭,其中男10例,女13例,平均年龄10.7岁.20例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或心内超声心动图测量的房间隔缺损前缘0~4mm,2例下缘为2mm,1例后缘为2mm.同期,48例边缘>5mm的患儿做对照.结果全部23例边缘<5mm的房间隔缺损患儿和48例对照儿均成功安装了封堵器.两组间年龄、缺损大小和所用封堵器大小无显著差异.23例边缘<5mm的患儿中17例(73.9%)即刻完全堵闭,对照组44例(91.7%)即刻完全堵闭(P<0.05);24h复查边缘<5mm患儿及对照组的完全堵闭率分别是91.3%和93.8%(P>0.05);6个月复查两组完全堵闭率分别是95.7%和95.8%(P>0.05).与对照组比较,边缘<5mm的患儿手术时间[分别为(72.5±26.5)和61.4±21.9min]和X线曝光时间[分别为(12.6±7.0)和(9.8±4.2)min]长.两组患儿术中和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前、后或下缘<5mm的房间隔缺损仍可以用Amplatzer房间隔缺损封堵器经导管堵闭,但长期手术效果尚待查明.

    作者:杜忠东;Peter Koenig;CAO Qi-ling;David Waight;Ziyad M Hijazi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治疗的疗效评价

    目的观察双心室起搏在心力衰竭治疗时改善心功能和逆转左心室重塑的作用.方法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植入双心室起搏器,心功能NYHA分级Ⅲ~Ⅳ级,射血分数<40%,伴QRs>140ms.在起搏器植入前、双心室起搏治疗3~12个月后进行一系列评价.

    作者:苏晞;李振;韩宏伟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瓣膜置换术后的射频消融治疗二例

    例1 女性,34岁.1990年置换主动脉瓣和二尖瓣,用正规法华林抗凝治疗.术前偶有心动过速发作,因发作频繁于2001年首次射频消融治疗,取房间隔穿刺途径,消融电极在二尖瓣左房侧后壁消融成功.

    作者:罗国庆;王晓华;赖珩莉;阮冬云;洪浪;周文英;王东明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评价冠心病血运重建术疗效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小剂量多巴酚丁胺结合超声心动图多普勒组织成像(DTI)评价存活心肌,指导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把握适应证及判定PCI疗效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经冠脉造影确诊冠心病行PCI的患者术前、术后分别行超声心动图及心脏核素检查.

    作者:马依彤;王朝霞;穆玉明;茹仙古丽;韩传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接受Cypher支架治疗的131例冠心病患者初步结果分析

    目的评价接受雷帕霉素涂层支架(Cypher)治疗的冠心病患者近、远期疗效.方法选择自2002年9月至2003年8月住院期间接受Cypher支架治疗的131例冠心病患者,分析患者的一般临床特点、支架植入方式及部位、患者术后即刻结果、术后3、6、9个月临床心性事件率、心绞痛复发情况及患者冠造复查情况.

    作者:吕树铮;宋现涛;陈立颖;柳弘;刘文娴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修复心肌梗死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初步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后在大鼠心肌梗死周边区的定位、存活及分化情况.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及贴壁分离法分离纯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术鉴定细胞表面抗原,体外定向诱导分化为具有心肌特异性结构蛋白的心肌样细胞,同时进行形态学及免疫组化鉴定.

    作者:曹丰;牛丽丽;张鹏;陈琳;贾国良;裴雪涛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自体内皮细胞移植在损伤动脉再内皮化及抑制新生内膜增生中的作用

    本文旨在观察内皮细胞移植重建剥脱血管段内皮的可行性及在防治PCI术后再狭窄中的作用.一、材料与方法

    作者:武晓静;黄岚;晋军;张坡;蒋世忠;宋明宝;赵刚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510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510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探讨冠状动脉病变的特征及其与临床诊断冠心病的关系.方法1997年10月~2003年6月共完成CAG 510例,男性412例(80.8%),女性(19.2%),年龄25~77(56±10)岁;造影前临床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76例,陈旧性心肌梗死(OMI)49例,典型心绞痛112例,不典型心绞痛250例(其中34例以心律失常为主要临床表现),风湿性心瓣膜病15例,先天性心脏病1例,扩张性心肌病7例.

    作者:刘新宏;官功昌;陈新义;梁磊;吉海鸣;寿锡凌 刊期: 2003年第z1期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