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接受Cypher支架治疗的131例冠心病患者初步结果分析

吕树铮;宋现涛;陈立颖;柳弘;刘文娴

关键词:支架治疗, 冠心病患者, 雷帕霉素涂层支架, 住院期间, 支架植入, 远期疗效, 术后, 临床特点, 方法选择, 心绞痛, 事件率, 评价, 复查, 发情
摘要:目的评价接受雷帕霉素涂层支架(Cypher)治疗的冠心病患者近、远期疗效.方法选择自2002年9月至2003年8月住院期间接受Cypher支架治疗的131例冠心病患者,分析患者的一般临床特点、支架植入方式及部位、患者术后即刻结果、术后3、6、9个月临床心性事件率、心绞痛复发情况及患者冠造复查情况.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踝-臂血压指数与冠状动脉硬化的关系

    目的研究踝-臂血压指数(ABI)与冠状动脉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03年1月~2003年6月在本院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住院患者111例,男79例,女32例,年龄(56.9±7.8)岁.其中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冠状动脉病变者81例,正常者30例.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或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史的患者排除本研究.

    作者:温尚煜;张新;李淑丽;代春梅;王金平;王丽那;唐玉龙;黎辉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射频消融术766例回顾分析

    目的回顾分析亚洲心脏病医院进行射频消融治疗患者766例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2000年4月6日~2003年7月31日,766例患者,病种分别为:房室交界区折返性心动过速301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403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50例,心房扑动8例,阵发性房颤3例,房性心动过速1例;男性406例,女性360例;年龄6~79(4l±15.9)岁;合并心脏疾病:30例高血压病,6例先心病-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Ebstein畸形,1例肥厚型心肌病,1例前降支肌桥,2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余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均经系统心内膜标测并行射频消融.

    作者:韩宏伟;苏晞;李振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CARTO标测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

    目的探讨CARTO标测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速(RVOT-VT)的方法和对射频消融(RFCA)的指导作用;分析RVOT-VT起源点与12导联心电图的关系,探讨12导联心电图对RVOT-VT起源点定位的辅助作用.方法14例特发性RVOT-VT患者,男性6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39.0±8.0岁.所有病人均行常规电生理检查,对诱发室性心动过速(VT)或有频发室性早搏(PVCs)的病人,采用CARTO标测VT或PVCs的早激动点作为RFCA的靶点.如不能诱发VT或无频发PVCs患者,在窦性心律下标测RVOT的解剖结构,然后进行起搏标测,寻找起搏ECG与临床上VT或PVCs的ECG相同或相似的佳起搏点作为RFCA的靶点.通过成功地RFCA确定每例VT起源点在RVOT的部位,然后分析每例VT起源点对应的12导联心电图特征.结果14例病人中,有8例病人手术时在基础状态下或静滴异丙肾上腺素后有频发的PVCs,通过捕捉和标测PVCs重构RVOT的解剖结构和PVCs的电激动顺序,顺利地标出PVCs的早激动点作为RFCA的靶点.另6例临床上有持续性VT的病人,有2例术中诱发出持续性VT.在VT状态下用CARTO标测VT的早激动点作为RFCA的靶点.2例只诱发短阵持续性VT和另2例只有在静滴异丙肾上腺素后诱发出非持续性VT的患者,用起搏标测找出佳消融,靶点.所有14例RVOT-VT均成功地进行了RFCA,成功率为100%.VT起源于间隔部8例(58%),后壁4例(28%),外侧壁2例(14%).Ⅰ、aVL和aVR导联上的QRS波形态有助于确定VT起源点在间隔部或游离壁;V3导联上的R/S比值有助于确定VT起源点在RVOT的上部或下部.结论CARTO标测通过在VT或PVCs时行激动顺序标测或无VT和PVCs时行起搏标测可以准确地确定VT或PVCs的起源点,并有效地指导RFCA.VT或PVCs的十二导联心电图有助于在术前定位VT或PVCs在RVOT的起源点.

    作者:方丕华;马坚;楚建民;张澍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导管射频消融肺静脉电隔离治疗的延迟成功

    目的 44例阵发性房颤在肺静脉环状电极指导下行导管射频消融电隔离肺静脉治疗术后,有30例出现术后早期复发(1周内),但随访中有14例房颤发作明显减少或完全消失(46%),这种延迟效应的可能机制与意义值得探讨.

    作者:杨延宗;刘少稳;高连君;杨东辉;夏云龙;李世军;林治湖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心绞痛患者心脏局部血浆肾素活性和血管紧张素Ⅱ浓度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证实心脏局部存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并探讨其在冠心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37例心绞痛患者均并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明显的冠状动脉狭窄;18例正常对照组经临床检查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心病.通过测定主动脉和冠状窦血液中血浆肾素活性(PRA)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浓度,分别计算各自在两个部位之间的的差值,代表心脏局部产生PRA和AngⅡ的浓度,比较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和正常对照组间二者的差异.

    作者:于世勇;黄岚;于学军;宋耀明;李爱民;覃军;耿召华;林春梅;陶春蓉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心脏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效果.方法我院自2000年7月至2003年3月共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183例,其中男162例,女21例,年龄38~82岁.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左侧冠状动脉狭窄>70%124例,右侧冠状动脉狭窄>70%28例,左、右侧冠状动脉狭窄>70%31例.

    作者:白向荣;张金莉;汤蓉;王淑霞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木疗效、适应证及并发症.方法采用lnoue单球囊技术.结果术后心功改善Ⅰ~Ⅱ级,成功率98%,平均左房压由(28.4±2.8)mmHg(1mmHg=0.133kPa)降至(13.7±4.2)mmHg,二尖瓣跨瓣压差由(19.2±3.5)ⅡmmHg降至(5.2±2.4)mmHg,二尖瓣口面积由0.86±0.28cm2增至2.08±0.44cm2.

    作者:向乾才;邓阳生;李彦斌;邹敏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超声心动图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室再同步化的评价

    目的通过采用超声心动图来评价表示心室内及心室间同步化的参数,探讨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的患者中,何种情况得益于双心室再同步起搏(CRT)多.

    作者:于学靖;徐亚伟;盛铁仁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超声下凝血酶注射治疗假性动脉瘤的方法学探讨及可行性评价

    目的经皮超声引导下注射凝血酶(UGTI)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PS)的方法学探讨及可行性评价.方法15例经股动脉径路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医源性股动脉PS患者接受了UGTI治疗.男性5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68.5±12)岁,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1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14例.单腔的单纯型PS9例,2腔或3腔的复杂型PS 6例.

    作者:晋军;黄岚;覃军;宋耀明;李爱民;耿召华;周小波;于学军;林春梅;高云华;卓忠雄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心血管介入诊疗报告及存档的计算机管理软件

    随着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医疗文书及医学图像将逐渐实现计算机管理,以方便记录、查阅、统计、远程医疗,终实现网上共享,实现远程医疗,为患者提供佳经济的医疗服务.是否拥有功能完整的医院信息计算机管理系统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医院是否具有良好形象和先进水平的重要标志.

    作者:刘磊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急性心肌梗死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无再流现象分析

    目的总结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冠脉介入治疗(PCI)并发的无再流现象.方法对我院2001年10月至2003年8月间,连续21例AMI直接PCl无再流患者的临床特点、急救处理、冠脉病变特点和可能原因进行分析.结果20例AMI直接PCI患者,21例(9.5%)并发了无再流现象,大多数(19例)出现了冠脉急性闭塞的剧烈表现,需升压药和冠脉内硝酸甘油、钙拮抗剂等紧急处理,少数(2例)无症状,不必治疗.1例因心血管崩溃死亡.进一步分析显示无再流者大多数为100%闭塞(19例)和非血栓性(17例)病变,3例已有侧支循环形成;少数为血栓性病变(4例)、并发远端血栓栓塞3例;大多数(17/19例)发生在球囊预扩成功,血流恢复的基础上植入第一个支架后;少数在植入第二个支架(2例)和球囊扩张已植入的支架后(3例)才出现无再流,硝酸甘油和合心爽有特效;提示无再流主要是冠脉微血管栓塞并发了弥漫痉挛所致.结论AMI直接PCI时,100%闭塞和非血栓病变球囊预扩成功再植入支架时易发生无再流现象,治疗应首选硝酸甘油和钙拮抗剂,血压低时也应使用.

    作者:杨跃进;高润霖;陈纪林;乔树宾;徐波;唐熠达;秦学文;姚民;刘海波;吴永健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percutaneous renal artery intervention on renal function and blood pressure in patients with renal artery stenosis.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safety and feasibility of rapamycin eluting coronary stent(Cypther).Methods From 2001.12 to 2003.8, there were 80 patients received Cypher stent implantation in our hospital. The 68 males and 12 females were aged from 34 to 75 (average 58.2 ± 10.7)years old, with AMI in 13 patients,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in 43patients and stable angina pectoris in 24 patients.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内皮损伤与冠状动脉病变危险分数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内皮的损伤情况,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分类,分析冠状动脉内皮损伤与危险分数的相关性,探讨冠状动脉内皮损伤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关的临床意义.

    作者:黄岚;于世勇;李爱民;宋耀明;覃军;耿召华;于学军;林春梅;陶春蓉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支架重建血运治疗肾血管性高血压初步结果

    目的评估支架重建血运治疗肾动脉狭窄所致肾血管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与近斯疗效.方法选用Palmaz支架,对6例动脉粥样硬化、3例大动脉炎和1例纤维肌性发育不良所致肾动脉狭窄先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然后放置支架.术后患者均行常规抗凝治疗,定期复查血压和记录降压药物用量,并采用超声复查支架通畅状况.

    作者:杨成明;王旭开;刘光耀;王红勇;胡厚祥;傅春江;方玉强;石伟彬;张晔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修复心肌梗死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初步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后在大鼠心肌梗死周边区的定位、存活及分化情况.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及贴壁分离法分离纯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术鉴定细胞表面抗原,体外定向诱导分化为具有心肌特异性结构蛋白的心肌样细胞,同时进行形态学及免疫组化鉴定.

    作者:曹丰;牛丽丽;张鹏;陈琳;贾国良;裴雪涛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Objective In this study, we evaluated the effects of pere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therapy on prognosis of high-risk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Methods From September, 2001 to July, 2002 we continuously observed 110 eases of ACS patients, including 70 case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and 40 cases of anstable angin apeetoris(UAP).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冠心病介入性治疗842例临床总结

    目的分析842例冠心病介入性治疗的疗效.方法对1994年5月至2003年5月完成的842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170例,急性心肌梗死延迟介入性治疗1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61例,稳定型心绞痛281例.

    作者:陈步星;王伟民;赵红;胡大一;马风云;孙淑红;罗维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新型Amplatzer封堵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近斯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新型Apmlatzer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的有效性、可性性,并评价其近期疗效.方法2002年11月至2003年8月采用新型Amplatzer膜部VSD封堵器对34例膜周部VSD(26例合并膜部瘤)患者进行封堵治疗,男16例,女18例,年龄3~40岁,体重13~83(44.6±21.1)kg,经胸超声(TTE)提示VSD的直径3~14(4.7±1.0)mm.

    作者:胡海波;蒋世良;徐仲英;黄连军;刘延玲;王浩;吕秀章;朱振辉;王云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冠心病介入诊疗的全程护理

    目的运用改进后的规范化全程护理,降低患者的不适感,减少和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身心尽快康复.方法对患者耐心讲解疾病有关知识,并通过语言介绍、板报宣传和模拟图形等介绍手术的目的、方法及过程,术后进行严密观察、健康指导及出院随访等.

    作者:王晓昕;幺艳梅;王瑛;王丹;朱娜;伊育红;王美娜 刊期: 2003年第z1期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