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脏核磁共振成像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价值

姚亮;马腾;于金萍

关键词:心脏核磁共振成像, 病毒性心肌炎, 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 探究心脏核磁共振成像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疑似病毒性心肌炎患者30例作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期缺血性心脏病患者28例作为对照组,均行心脏磁共振检查,记录相关数据并统计.结果 实验组T2W1、EGE、LGE、PCE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路易斯湖标准总评分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2.0%、82.0%,具有更均衡的诊断效能,LCE特异度高,即100%,T2W1敏感度高,即92.5%.结论 心脏核磁共振成像诊断病毒性心肌炎,有较高特异度及敏感度,诊断价值高,值得采用.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4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误诊病例分析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临床上少见的一种高危重症,年发病率大约为2.6~3.57例/10万,目前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作者:王玉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高尿酸血症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探讨

    目的 探讨高尿酸血症和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20例为患病组,选同期健康体检人员12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受试人员实施血尿酸、空腹血糖与血脂等指标的测定.结果 患病组与对照组空腹血尿酸升高的分别有70例与20例.血浆尿酸的浓度患病组要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尿酸血症属于急性脑梗死疾病发生的危险性因素,正确的检出血尿酸指标,有助于提高急性脑梗死疾病的诊断准确度,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郭建波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中医药防治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的研究进展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目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具有高发病率及死亡率,且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但介入术后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问题.单纯使用西药无法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研究显示联合中医药治疗显著降低ISR的发生率.本文将对ISR的中西医发病机制、中医药治疗情况做一综述.

    作者:李洋;白雪;杨思进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脑出血护理中程序化护理的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程序化护理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程序化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成效.结果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0.0%明显高于观察组的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脑出血患者程序化护理服务,可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深入探讨的基础上展开推广应用.

    作者:漆欣;刘君红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浅谈中医内科护理干预治疗老年失眠效果

    目的 探析中医内科护理干预治疗老年失眠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失眠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中医内科护理干预方法,进而完成护理任务,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小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0.19%,对照小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为72.46%;3~39分是观察小组护理后的焦虑分值,4~37分是护理后的抑郁分值;3~47分是对照小组护理后的焦虑分值,5~50分是护理后的抑郁分值.观察小组在睡眠障碍方面的发生率为4.88%,与对照小组相比明显较低;经研究发现,观察小组的护理满意度要比对照小组高.结论 在治疗老年失眠方面中医内科护理干预有明显疗效,有助于患者的恢复,重拾信心,值得在临床护理中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作者:黄苓苓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冠脉造影、心电图对冠心病诊断的比较分析

    目的 对比分析在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中应用心电图和冠脉造影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7月~2018年6月诊治的疑似冠心病患者97例作为研究样本,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心电图检查与冠脉造影检查.结果 本组97例疑似冠心病患者经由冠脉造影检查提示,阳性者共计62例,阴性者共计35例.心电图检查提示阳性者共计53例,阴性者共计44例.两种检查方式在患者的阳性数检查结果比较中差异并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阴性数比较中,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电图是诊断冠心病患者的简便且价格低廉的无创检查方式,可将其作为冠心病患者早期筛查的优选方法,为了降低冠心病漏诊与误诊率,需要结合冠脉造影联合检查.

    作者:沈晓冰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研究

    目的 分析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相关因素,探讨预防措施.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8年4月我院收诊的接受抗感染药物治疗且发生不良反应事件的患者共134例并设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抗感染药物治疗未发生不良反应事件的120例患者并设为对照组,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不良反应事件的相关因素,提出可行的预防干预措施.结果 ①研究组与对照组在门诊、联合用药、静脉输液方面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研究组与对照组的病程及用药时间比较,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感染药物用药中,多方面因素均可能造成不良反应事件,需加强预防干预,减少不良反应事件,提高用药安全性,确保患者生命健康.

    作者:邝美婷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美沙拉嗪缓释颗粒联合药物灌肠 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4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联合应用美沙拉嗪缓释颗粒与药物灌肠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4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纯口服美沙拉嗪缓释颗粒的为对照组,在此基础上接受药物灌肠治疗的为观察组.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半年后复发率分别为95.5%与4.5%,与对照组(77.3%与18.2%)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通过联合应用美沙拉嗪缓释颗粒与药物灌肠治疗,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降低疾病复发率.

    作者:莎里克·玉山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浅谈心内科护理存在的风险和应对策略

    目的 总结心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并对改进后的措施进行分析.方法 随机选取2017年6月~9月住院期的心内科疾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则运用改进后策略,采用预测潜在风险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 总结出了心内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并做出了有效的改进策略,研究组的患者满意度明显较高,且投诉率相对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提高护理水平,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注重沟通技巧,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等,可以有效降低心内科护理中的风险.

    作者:刘平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和并发症发生率观察

    目的 对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和并发症发生率观察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8年1月~12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的时间先后顺序将其分为预见组和参照组,各55例,参照组患者入院后采用常规护理;预见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预见性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结果 预见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36%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见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64%与参照组的20%相比优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过程中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治疗效果明显,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罗娟娟;王丽丽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机械通气治疗重型手足口病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究机械通气治疗重型手足口病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20例重型手足口病患者中采用机械通气治疗的7例重型手足口病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资料,对患者机械通气治疗的过程中的护理方法做出总结.结果 采用机械通气治疗的7例重型手足口病患者在治疗7~8d后撤除呼吸机,愈后安全离院.结论 我院采取的重型手足口病机械通气治疗护理措施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杨霞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浅谈门诊心血管疾病的健康教育

    随着现代人生活方式的转变,心血管疾病已然成为我国发病率较高的病症之一,这种病症的发生及发展除了和患者自身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之外,还和健康教育活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剖析了我国当前心血管疾病健康教育的开展情况及开展此类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并且进一步研究了应怎样做好此类健康教育门诊工作,研究结果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心血管疾病健康教育的进步.

    作者:赵锐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中医针灸与康复训练结合治疗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中医针灸与康复训练结合治疗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218名,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保证每组人数均为109名,对照组脑卒中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给予常规的康复训练治疗方式,实验组脑卒中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训练联合中医针灸的治疗方式,对两组的临床效果以及肢关节运动能力评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33%,对照组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有效率79.82%,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脑卒中患者的肢关节运动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在脑卒中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实施常规康复训练结合中医针灸的治疗方式,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病情,恢复患者肢关节运动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患者治疗时间,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吉明哲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应用及 对护理质量影响评价

    目的 评价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应用及对护理质量影响.方法 数字随机法抽取我院接收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82例,将其中行常规护理的41例为对照组,另行手术室细节护理的41例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护理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风险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质量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利于提升护理的整体质量,可推广.

    作者:牛彩凤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加减血府逐瘀汤联合曲美他嗪 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加减血府逐瘀汤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9月收治的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45例,按照治疗途径分为基础组(曲美他嗪)和评价组(在基础组上联用加减血府逐瘀汤).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相对比治疗前,治疗后患者心功能指标改善显著,数据对比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期间应用加减血府逐瘀汤联合曲美他嗪,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刘春娅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高原藏族地区老年房间隔缺损患者实施介入封堵 治疗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目的 研究高原藏族地区老年房间隔缺损患者实施介入封堵治疗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高原藏族地区老年房间隔缺损患者40例,患者均给予介入封堵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40例患者,封堵成功36例,成功率90.00%,并发症发生3例,并发症发生率7.5%,其中心功能不全加重2例(5.00%),窦性心动过缓1例(2.5%),封堵成功患者封堵后TTE指标与封堵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高原藏族地区老年房间隔缺损患者介入封堵治疗,能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借鉴.

    作者:刘金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护理风险流程建立对连续性血液净化患者护理质量 及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 分析在护理连续性血液净化患者过程中为其建立且应用护理风险流程对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作用.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8年6月在本院血液净化科接受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模式的异同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建立且应用护理风险流程)与对照组(常规临床护理),各33例.对照分析两组不良事件的发生比率、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9.09%,而对照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也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风险流程的建立与实施在临床护理对连续性血液净化患者的工作中具有重大价值.

    作者:张桂梅;玛依拉古丽·阿力木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护理干预对职业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对职业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职业病患者436例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1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的疾病状态、疾病影响、日常生活、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总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职业病患者加强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狄燕玲;苟玉会;韩家旭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动态心电图对评估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 分析动态心电图对评估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近一年符合研究要求的100例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患者作为案例,冠脉造影阳性患者60例,造影检查为阴性的患者40例,对两组患者的心率、房性早搏以及心肌缺血等情况分析.结果 对两组患者的心电图实际情况分析,乙组的各项数值低于甲组,甲组的参数指标比较高,对两组患者的心肌缺血的总负荷量分析,甲组参数高.结论 动态心电图对于心肌缺血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作用,在当前诊断中可行性高,值得实施和推广.

    作者:尹英杰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彩超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研究

    目的 对彩超于颈动脉粥样硬化和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探究.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9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参与研究,患者颈动脉血管内径、内膜-中膜厚度检测均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进行,对血管狭窄和有无斑块形成的情况进行观察,此组患者称之为观察组.另外在我院体检科选取与观察组患者一般资料不存在较大差异的80位健康志愿者作为参考,称之为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过彩超检查之后有8位患者存在内膜-中膜增厚情况;存在斑块者所占比例较大,有49例患者;此外则是颈动脉狭窄患者为18位.对照组内有9位存在内膜-中膜增厚情况,4位存在斑块形成情况,另有1位存在轻度狭窄情况.观察组和对照组参与研究的人员CCA值分别是(6.89±0.91)mm和(6.08±0.75)mm,可进行统计学的进一步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EDV分别是22.64±6.14与27.28±5.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和缺血性脑血管二者为线性关系,彩超是临床上的一种无创检测手段,不仅操作简单便捷,并且具有相对较高的临床诊断准确性,在颈动脉粥样氧化和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医学价值.

    作者:胡世宏 刊期: 2019年第04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