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兴兰
临床中,热型为中医常见性发热症状表现,其共分为:壮热型、潮热型、微热型、郁热型、蒸热型、低热型、灼热型以及久热型等类型,文章主要分析不同类型热型的临床反应,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具体的治疗方法,旨在有效提高热证的临床效果.
作者:刘璐 刊期: 2019年第05期
公共卫生管理作为我国行政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其对社会公共卫生事业的稳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根据相关调查资料表明,我国现阶段的公共卫生管理现状逐渐进入新发展阶段,但针对传染病预防工作,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由此,提高对传染病预防工作的重视显得至关重要.本文通过论述在传染病预防工作中公共卫生管理的重要性,分析在传染病预防工作中应用公共卫生管理的方法,为行政管理部门提高对传染病预防工作管理提供可参考依据.
作者:楊木春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脑血栓患者接受辛伐他汀结合阿司匹林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接收的脑血栓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使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使用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结果 观察组各项临床指标和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脑血栓患者进行治疗时,使用辛伐他汀结合阿司匹林对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能够促进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和神经功能缺损的快速改善,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吴婉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喹诺酮类药物输液时使用避光式输液器的的效果,总结体会.方法 选择近一年我院接受100例进行喹诺酮类药物输液患者为案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的一般输液器和避光式输液器,输液后对结果分析.结果 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分析,观察组的发生几率6%,对照组发生几率14%.结论 避光式输液器的合理化应用,能降低药物的光敏反应,值得实施和后续应用.
作者:李胜南;李洪庆;张翠玲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优质护理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病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来我院住院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方法)与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各17例.观察患者及陪护人员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满意及基本满意患者16例,占94.1%,护理满意度综合得分8.65分,参照组满意及基本满意患者13例,占76.4%,护理满意度综合得分7.47分,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00,P<0.05).结论 优质护理更适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病房护理;
作者:刘立莉;尕丽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对呼吸内科患者临床护理中出现的安全问题展开研究,以此来建立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于呼吸内科护理人员风险观念薄弱、业务理解能力较差、新型技术掌握不到位、与病人间交流不及时等问题,制定相关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结果 在开展相关的护理操作后,呼吸内科的护理水平得到了显著的增强,护理人员与病人间的关系也有所好转,医患矛盾也在不断减少.结论 增强了呼吸内科护理的水平,其为给病人生命健康提供保障的核心所在.
作者:李军;夏迪亚·阿布来提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同型半胱氨酸(Hcy)、B型脑钠肽(BNP)和癌抗原125(CA125)水平诊断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心内科住院15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资料,包括Hcy、BNP、CA125、心脏彩超等资料,根据临床表现及既往史等分为心功能代偿组及失代偿组.两组在年龄、性别等方面相匹配.收集血清Hcy、BNP、CA125数值,收集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测量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数据,观察Hcy、BNP、CA125与LVEF及LVEDD关系.结果失代偿组血清Hcy、BNP及CA125水平高于代偿组;血清Hcy、BNP及CA125水平均与LVEF呈负相关,与LVEDD呈正相关,而与导致CHF的原发病种类不相关.结论 联合检测Hcy、BNP及CA125水平对判断CHF患者心功能严重程度和影响更有意义.
作者:席成华;王建刚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天津市城区残疾人群健康状况,为开展残疾人健康教育及卫生服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天津市城区15671名持证残疾人进行健康体检,并对体检结果统计分析.结果 残疾人群高血压患病率68.93%、糖尿病患病率为27.65%、血脂异常检出率62.82%、超重和肥胖检出率62.76%,均高于正常人群.肢体残疾人群高血压确诊率(44.44%)高于其他残疾人群;视力残疾人群糖尿病确诊率(24.73%)、冠心病检出率(9.20%)高于其他残疾人群;智力残疾人群新确诊高血压(34.42%)检出率高于其他残疾人群;精神残疾人群血脂异常(66.28%)、糖尿病前期检出率(17.44%)、超重和肥胖检出率(65.44%)高于其他残疾人群.一、二级在新确诊高血压(28.31%)、糖尿病前期(29.91%)等异常项目检出率高于三、四级残疾人群.残疾高血压患者控制率12.59%,残疾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率24.53%.结论 天津市城区残疾人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超重与肥胖等异常检出率高于正常人群水平,高血压、糖尿病控制率较低.各残疾类别人群健康状况不同,应有针对性开展健康教育,积极控制心脑血管危险因素,降低发病风险,预防并发症,避免残疾加重.
作者:庞洪波;刘克强;肖瑞;李励;陈河清;段峰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与分析反复血栓为首发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继发红细胞增多症的治疗方法,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本文采取回顾性分析法对来我院进行治疗的1例出现反复血栓为首发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继发红细胞增多症的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过我院医师的诊治后,其血象有所恢复建议减量羟基脲,耳鼻喉科、呼吸内科就诊.结论 在对反复血栓为首发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继发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进行治疗时,需要对病情进行针对性的分析与研究,同时根据各项检查结果来确定治疗方案,促进患者及早康复.
作者:杨远兰;付星;陈娅;欧涛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加强药剂科管理,能够有效促进医院抗菌类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 对2016年2月~2017年2月间各科室抗菌类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集中采集抗菌药品实验样本120例,对比分析各科室加强抗菌类药物管理后,药品的使用情况、利用率、相关信息记录情况等.结果 强化管理前,抗菌类药物使用率为80.12%,合理使用率为65.49%,强化管理后,抗菌类药物使用率为58.47%,合理使用率为8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菌类药物单独使用比例、二联用药使用比例、三联用药使用比例,加强管理前和加强管理后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药剂科开展药品强化管理工作,对抗菌类药物使用量进行严格控制,提升药品合理使用率,保证临床治疗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使临床治疗效果得以全面提高的同时,倡导抗菌药物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作者:龚兴兰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探究健康教育执行单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和价值,总结临床经验.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则应用健康教育执行单;观察并比较两组健康教育结果.结果 观察组护士的健康教育执行合格比例100.0%高于对照组80.0%,观察组患者的自我管理知识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执行单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值得应用.
作者:卢文苏;卢俊哲;高晶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脑室出血并梗阻性脑积水而予以脑室外引流术患者的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2017年收治的79例脑室出血并梗阻性脑积水予以脑室外引流术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入组病例中置管时间短3 d,长20 d.痊愈23例,好转43例,无效或死亡13例,治愈好转率83.5%,脑室出血并梗阻性脑积水侧脑室置管持续引流治疗过程中,入组病例中出现中枢性高热9例,再出血并脑疝形成9例,消化道出血9例,引流后脑脊液感染4例,病程中并发痫性发作3例,干预后,患者CCS评分均明显降低,GCS、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升高,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室外引流术是能挽救脑室出血并梗阻性脑积水患者挽救生命的关键措施之一,其中,采用综合护理进行护理有利于手术疗效的提升和患者康复.
作者:彭小玲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0月因冠心病于我院实施冠动脉搭桥手术的患者68例,按照手术的方法分为体外循环组和非体外循环组均34例.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ICU入住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非体外循环组,手术时间(2.47±1.22)、ICU留观时间(24.75±6.77)、呼吸机辅助时间(7.34±2.34)、住院时间(12.33±2.41)均低于体外循环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优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手术效果,它可以减轻患者的手术时间,缩短住院天数和ICU留观、呼吸机辅助时间,从而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作者:王顺奎;张万程;程兆云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运动康复训练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慢性心衰疗效及生活质量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慢性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运动康复训练治疗,并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效果、6 min步行试验距离、左心室射血分数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6 min步行试验距离、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6 min步行试验距离、左心室射血分数均得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6 min步行试验距离、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各项生活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动康复训练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慢性心衰疗效显著,患者心功能得到有效改善,同时日常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临床优势显著.
作者:常心聪;张国辉;刘勇;周洁;刘娜;张燕;王素青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冠心病心衰患者采用参麦注射液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照组(n=42)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n=43)给予参麦注射液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HR、LVEF、NT-pro-BNP水平.结果 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81.40%,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66.67%(Z=-2.222,P=0.026).治疗后,两组HR、NT-pro-BNP水平均明显下降,LVEF水平升高,指标变化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参麦注射液与丹红注射液合用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增加射血分数,改善心功能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李栋;于妍;李妍怡 刊期: 2019年第05期
在临床上,他汀药品具备抗心室重塑、消炎、减少血清胆固醇等许多较优的功能,这一药品能够运用到对心脑血管病症实施治疗,并被大量地运用到了临床上.
作者:崔云林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肌炎合并顽固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8年1月易县妇幼保健院诊治的心肌炎合并顽固性心律失常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单纯进行西医治疗,研究组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就两组患者的心肌炎合并顽固性心律失常治疗效果、中医证候积分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研究组患者的心肌炎合并顽固性心律失常治疗有效率97.92%高于对照组的8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肌炎合并顽固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确切,有推广意义.
作者:张立华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对急性肺栓塞病患进行影像诊断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的39例病患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使用肺动脉造影结合肺血管CT成像进行影像学诊断.分析其影像学检测结果.结果 CT肺动脉结果中,胸腔积液22例病患;肺叶部分可见、纤维缺陷、段血管纹理的病患有6例;肺动脉增粗和右心室增大病患有23例;管腔侧附有栓子不规则充盈缺损有7例病患;动脉中央处栓子圆形充盈缺损的病患有11例.肺动脉造影中,有8例病患检测出双侧肺动脉分支有缺失或不规则稀疏表现;有10例病患检测出充盈缺损在左肺动脉干;有13例病患检测充盈缺损在右肺动脉干;有7例病患检测出充盈缺损在双肺动脉干.39例病患中,有38例病患的检出结果为阳性,检出率为97.44%.结论 使用肺动脉造影结合肺血管CT成像对急性肺动脉栓塞的病患诊出率非常高,此方法诊断急性肺动脉栓塞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彭永勤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长春西汀联合养脑通络汤对脑供血不足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脑供血不足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长春西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养脑通络汤,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血流速度.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7%,对照组为85.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BA、RVA、LVA血流速度比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A、RVA、LVA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脑供血不足患者治疗中使用长春西汀联合养脑通络汤,安全性高,并可对BA、RVA、LVA的血流速度进行有效改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极高.
作者:刘春艳 刊期: 2019年第05期
胸苷激酶1(TK1)是存在于细胞质中的激酶,与细胞增殖密切相关.其在健康人或非增殖细胞中的含量极低,往往不易被检测到,但对于恶性增殖细胞而言,由于DNA复制循环加速,大量肿瘤细胞在S/G2期死亡,高浓度的TK1释放到外周血,所以TK1在恶性肿瘤细胞和恶性肿瘤患者血液中的水平会显著升高.基于该分子学和功能特性,大量的研究证实,TK1是与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复发风险及预后评估密切相关的生物学肿瘤标志物.
作者:付明燕;于文征 刊期: 2019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