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究公共卫生管理在传染病预防工作中的作用

楊木春

关键词:公共卫生管理, 传染病预防工作, 应用效果
摘要:公共卫生管理作为我国行政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其对社会公共卫生事业的稳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根据相关调查资料表明,我国现阶段的公共卫生管理现状逐渐进入新发展阶段,但针对传染病预防工作,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由此,提高对传染病预防工作的重视显得至关重要.本文通过论述在传染病预防工作中公共卫生管理的重要性,分析在传染病预防工作中应用公共卫生管理的方法,为行政管理部门提高对传染病预防工作管理提供可参考依据.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中健康教育执行单的作用分析

    目的 探究健康教育执行单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和价值,总结临床经验.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则应用健康教育执行单;观察并比较两组健康教育结果.结果 观察组护士的健康教育执行合格比例100.0%高于对照组80.0%,观察组患者的自我管理知识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执行单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值得应用.

    作者:卢文苏;卢俊哲;高晶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老年SD大鼠血液流变学对生化指标的影响

    目的 探讨老年SD大鼠血液流变学对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本文观察对象分别为6月龄成年SD大鼠和26月龄老年SD大鼠,并将其设为对照组和老年组,两组SD大鼠各25只.使用我院血液流变仪分析两组血液流变学,通过半自动生化仪测定各项生化指标,观察比较两组血液流变学对生化指标的影响,其生化指标主要包括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葡萄糖(GLU)等五项,分析对比两者差异.结果 老年组丙二醛(MDA)、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葡萄糖(GLU)等生化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老年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研究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SD大鼠血液流变学具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其对衰老相关的生化指标和人类相似,需引起临床研究的重视,发挥出其应用价值.

    作者:刘海娘;付浩燃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藏药七味红花殊胜丸体外抑菌作用研究

    目的 分析藏药七味红花殊胜丸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 选择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大肠埃希氏菌ATCC25922、沙门氏菌CMCC50071三种标准菌株与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4株大肠埃希氏菌、2株白色念株菌、2株肺炎克雷伯菌临床菌株进行抑菌实验与小抑菌浓度(MIC)实验,观察并记录不同药液浓度下各菌株抑菌圈直径与各菌株的MIC.结果 七味红花殊胜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菌株有明显的抑菌效果,抑菌圈直径和药液浓度呈正相关性,但对于C-菌株仅有微弱的抑菌效果;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株菌临床菌株有明显的抑菌效果,且与药液浓度呈正相关性;但对于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氏菌无抑菌效果.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的MIC为7.04 g/L,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菌珠则为13.04 g/L.结论七味红花殊胜丸对于革兰阳性菌与真菌有一定的抑菌效果,且药物浓度越高,抑菌效果越明显.

    作者:冯秋红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肺心病患者应用抗凝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关于肺心病患者进行抗凝治疗的临床效果探究.方法 本文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6月收治的68例肺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抗凝治疗组,各34例,对两组患者配合相对应的治疗方案治疗,评价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常规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4.71%(22/34),抗凝治疗组为91.18%(3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经不同治疗以后的相关血气指标(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和抗凝参数(血小板膜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片段)变化,本文的抗凝治疗组也明显比常规治疗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肺心病患者在治疗时应用抗凝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能提升治疗的总有效率,同时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相关血气指标以及抗凝参数,值得推广.

    作者:景东洪;魏慧敏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对慢性肾炎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分析

    目的 研究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对慢性肾炎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100例慢性肾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缬沙坦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下降水平及肾功能恢复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且观察组的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肾功能恢复指标(血清肌酐(SCr)、尿蛋白、尿素氮(BUN))水平较治疗前均有下降,且观察组患者的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能有效降低慢性肾炎炎症因子水平,并能显著改善患者肾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热西旦·扎克尔;李静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人性化护理在门诊输液室护理中的效果

    目的 本篇文章主要研究人性化护理对于门诊输液室护理期间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门诊接受输液治疗的患者121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1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使用人性化护理措施,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健康教育宣导率、健康护理保健意识.结果 记录并比对两组患者的护理状况,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健康教育宣导率、健康护理保健意识比对照组高,这三项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门诊输液室使用人性化护理模式明显优于传统护理模式的效果,能帮助患者更快恢复,人性化护理模式值得门诊的推广和使用.

    作者:刘玲玲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腹部B超联合阴道B超诊断妇产科急腹症的应用探讨

    目的 探讨腹部B超联合阴道B超诊断妇产科急腹症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接受腹部B超和阴道B超检查,且在术后经过病理检测确诊其患有急腹症的患者100例,对B超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100例妇产科急腹症患者中包含了49例异位妊娠的患者,有21例卵巢肿瘤蒂扭转患者,有19例黄体囊肿破裂的患者,有11例急性盆腔炎患者,采用腹部B超联合阴道B超对急腹症患者进行检查,其检查结果的准确率明显高于经腹B超、经阴道B超的检查结果.利用腹部B超联合阴道B超诊断急腹症的准确率明显高于经腹B超诊断的准确率,也明显高于经阴道B超的准确率,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腹部B超联合阴道B超对急腹症进行诊断,其应用效果明显,在医学临床领域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作者:陈南君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老年人肾脏功能储备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我国随着老龄化程度的逐渐加快,给社会的经济与医疗技术、服务质量都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增加,其身体的器官功能会慢慢的减退,尤其是肾脏的功能.人体一般在进入40岁之后肾脏功能会在逐渐的发生变化,通常情况下可以维持正常的生活与运动,但是如果遇到了疾病或者某种特殊的情况与刺激,就会造成肾脏功能的障碍,导致肾脏疾病的发生.由于年龄的变化,人体的肾脏结构与使用功能也会慢慢的老化,这与肾脏的疾病没有关系.这对于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就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当前老年人的肾脏功能其储备的特点,并对其临床的研究意义进行分析,为我国的肾脏功能研究贡献一份力量.

    作者:孙梁;王勇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探究延续护理干预对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究延续护理干预对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8年2月收治的72例肠造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6)与观察组(n=36),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添加延续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续护理干预对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具有显著影响,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作者:王宇航;王楠;陈红;赵海杰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外科住院患者心理评估及护理对策的探讨

    目的 探讨责任护士在患者住院期间进行互换沟通,根据患者的情况,了解患者心理特征,以便更好地给予心理护理.方法 责任护士在患者住院过程中与病人交流,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针对不同的患者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结果 经过实施心理护理,患者在住院过程中的配合治疗,遇到困难或有疑问时找护士帮助,顺利使患者适应住院环境,情绪稳定,配合治疗.结论 心理护理对消除住院患者焦虑、恐惧心理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巨美翠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孤阴不生,独阳不长-系统生物学助推中医学发展的可行性分析及策略

    一直以来,有人坚持中医独立发展,有人则主张中西医结合发展.中西医能不能结合?如何结合?本文从中医系理论体系与系统生物学特点出发,探讨中医学借力系统生物学发展的可行性,并提出结合发展策略,为将来中医学结合系统生物学发展提供一些可鉴思路.

    作者:杜志峰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加强药剂科管理促进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研究

    目的 加强药剂科管理,能够有效促进医院抗菌类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 对2016年2月~2017年2月间各科室抗菌类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集中采集抗菌药品实验样本120例,对比分析各科室加强抗菌类药物管理后,药品的使用情况、利用率、相关信息记录情况等.结果 强化管理前,抗菌类药物使用率为80.12%,合理使用率为65.49%,强化管理后,抗菌类药物使用率为58.47%,合理使用率为8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菌类药物单独使用比例、二联用药使用比例、三联用药使用比例,加强管理前和加强管理后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药剂科开展药品强化管理工作,对抗菌类药物使用量进行严格控制,提升药品合理使用率,保证临床治疗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使临床治疗效果得以全面提高的同时,倡导抗菌药物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作者:龚兴兰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运动康复训练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慢性心衰疗效及生活质量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运动康复训练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慢性心衰疗效及生活质量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慢性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运动康复训练治疗,并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效果、6 min步行试验距离、左心室射血分数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6 min步行试验距离、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6 min步行试验距离、左心室射血分数均得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6 min步行试验距离、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各项生活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动康复训练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慢性心衰疗效显著,患者心功能得到有效改善,同时日常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临床优势显著.

    作者:常心聪;张国辉;刘勇;周洁;刘娜;张燕;王素青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 分析和探究对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160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投硬币的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传统西医治疗,而实验组给予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8.75%)高于对照组(90.0%),而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ST段下移幅度(1.02±0.24)mm和缺血性发作持续时间(10.34±3.42)min均低于对照组(1.88±0.37)mm、(18.63±4.25)min,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还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作者:李伟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优质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效果分析以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2016年~2018年住院9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46例,观察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效果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研究两组患者在临床血压控制率、护理满意舒适度,生活质量评分方面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控制率,改善患者舒适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有着显著效果.

    作者:丁斌;刘华英;徐爱娟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脑梗死偏瘫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脑梗死偏瘫患者89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组:44例患者采用西医治疗,进入对照组;45例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NIHSS评分相比,观察组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治疗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偏瘫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良好,治疗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张涛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免疫球蛋白检验对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及IgA水平影响观察

    目的 探讨分析免疫球蛋白检验对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及IgA水平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就诊的60例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60例健康患者,作为参考组,两组均行免疫球蛋白检验,对比其相关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IgG、IgM、IgA均高于参考组;观察组中治疗有效患者的IgG、IgM、IgA低于观察组中治疗无效的患者;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免疫球蛋白检验结果可以作为临床乙肝患者的诊断依据,无效治疗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指标IgG、IgM、IgA高于有效治疗患者.因此,乙肝患者治疗中可以通过检测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指标来了解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光琴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抑郁症大鼠海马内少突胶质细胞的体视学研究

    目的 探析抑郁症大鼠海马各亚区内少突胶质细胞的改变情况.方法 选取周龄在4~6周的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0只,对照组20只,实验组采用CUS结合孤养的模式,建立抑郁症大鼠模型,对照组大鼠常规饲养,利用现代体视学对大鼠海马各亚区少突胶质细胞的数量进行研究.结果 实验组大鼠海马CA1区少突胶质细胞数量较对照组无明显改变,而CA3区和DG的少突胶质细胞数量则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体视学研究发现抑郁症大鼠海马CA3区和DG的少突胶质细胞总数量降低但CA1区无明显改变,为抑郁症的病理变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作者:韩丽君;王志恒;尚婷惠子;陈萍;董海影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舒张性心衰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 研究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舒张性心衰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抽取的方式将舒张性心衰患者185例分为研究组(95例)和对照组(90例),对照组舒张性心衰患者均给予卡托普利、速尿、地高辛、倍他乐克等常规心衰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左室缩短率(FS%)等,运动耐量,醛固酮水平.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舒张性心衰患者的LEVDD、LVEF、SV、FS%等心功能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研究组指标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对照组患者6分钟步行测试结果分别为(486±4.2)、(40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醛固酮水平(70.43±2.52)pg/mL、脑钠肽水平(58.72±5.31)pg/mL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分别为(118±4.73)pg/mL、(134.3±7.81)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舒张性心衰可明显降低血浆脑钠肽水平和醛固酮含量,对多项心功能指标均有改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吴玲燕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改良CBL教学法在高职护生内科护理学课间见习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究高职护生内科护理学课间见习中实施改良CBL教学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2月~7月高职护生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在内科护理学课间见习中实施传统教学法,实验组则实施改良CBL教学法.结果 实验组课间见习素质、护理病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作业、内容、总体安排合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职护生内科护理学课间见习中实施改良CBL教学法,可有效提高其见习的效果,意义重大.

    作者:丁莹 刊期: 2019年第05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