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理护理对癌症患者放化疗后抑郁和焦虑的影响探讨

李燕

关键词:心理护理, 癌症, 放化疗, 抑郁, 焦虑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癌症患者放化疗后抑郁和焦虑的影响.方法 以在我科接受放化疗治疗的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患者住院期间给予心理护理,利用抑郁(SDS)、焦虑(SAS)自评量表,分析患者护理前后患者抑郁和焦虑的情况.结果 护理前患者SDS、SAS评分相差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患者SDS、SAS评分明显优于护理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接受放化疗治疗的癌症患者,治疗后给予心理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促进病情更快的恢复.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附子剂量破格救心汤治疗难治性心衰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附子剂量破格救心汤治疗难治性心衰的临床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60例难治性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方法,实验组接受西药治疗基础上加服破格救心汤治疗;为了探讨不同剂量临床效果,在实验组中设立不同附子剂量的破格救心汤,分为A组和B组进行观察记录,对比上述分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心脏功能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心脏功能)及心室射血分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中A组和B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采用破格救心汤治疗难治性心衰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深入研究并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太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胸腺上皮肿瘤手术治疗进展研究

    胸腺上皮肿瘤在成人纵膈肿瘤中的发病率约为20%,四十到五十岁之间的群体属于此肿瘤的高发人群.当前,在临床上,往往通过外科手术来治疗此肿瘤.由于胸腺上皮肿瘤的病症比较特殊,再加上病理同预后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在临床上加强研究此肿瘤.基于此,文中重点分析了胸腺上皮肿瘤手术的治疗进展.

    作者:邓鹏;张志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应答反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研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应答反应的影响因素.方法 以C RT治疗的5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总结患者治疗结果,分析其中C RT应答患者与C RT不应答患者的差异,总结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 RT治疗后应答反应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组50例患者中应答者35例、无应答者15例.应答者中缺血性心肌病5例(14.3%)、扩张性心肌病30例(85.7%)、电轴左偏11例(31.4%)、FQRS波21例(60.0%),与无应答者相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应答者与无应答者在LA、LVESD、心房感知比例上亦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性心肌病、LA、电轴左偏、FQRS波、心房感知比例均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答反应的独立因素.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术前是否为缺血性心肌病及是否存在左房内径增大、电轴左偏、FQRS波、心房感知比例降低等,均是影响其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应答的重要因素.

    作者:刘威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经皮冠脉介入手术时机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经皮冠脉介入手术时机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中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择期经皮冠脉介入手术,观察组则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手术,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半年后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二尖瓣压力差(mMPG)、肺动脉平均压(mPAP)、左室舒张末径(LVDED)、左室收缩末径(LVSED)、左房内径(LA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半年后患者再发心衰住院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经皮冠脉介入手术时间的选择对临床疗效具有显著的影响,急诊手术的优越性更高,具有更好的改善患者心功能和左室重构的作用,同时复发率更低,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作者:朱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阿托品联合奥美拉唑在急性胃炎患者中的应用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阿托品联合奥美拉唑在急性胃炎患者中的应用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2月-2018年1月入院治疗的急性胃炎患者78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39例)和观察组(n=39例).对照组采用阿托品联合山莨菪碱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托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治疗完毕后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两组治疗前后子干扰素-β(IFN-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IFN-β、TNF-α、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均为发生率严重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品联合奥美拉唑用于急性胃炎中有助于提高患者疗效,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银萍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析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入我院的16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本次护理干预的对象,将其依据实际实施的护理措施不同分为普通组(80例)和人性组(80例),为普通组患者进行普通护理干预,而为人性组患者在普通护理基础上采取人性化护理干预,观察及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终护理干预效果.结果 经一段时间的护理干预后,普通组的健康行为评分(76.53±2.31)分、自我管理水平评分(70.37±2.12)分、生活质量评分(67.49±2.51)分,而人性组的评分分别为(92.52±1.39)分、(93.54±3.62)分、(95.72±2.46)分,由t值统计学检验可知,人性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明显优于普通护理干预,差异水平极其显著(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干预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尤为显著,值得给予大力支持并推广于临床实施应用.

    作者:乌云高娃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阿奇霉素在小儿支原体感染中的临床效果及药物安全性研究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在小儿支原体感染中的临床效果及药物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6年11月~2017年1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小儿支原体感染患儿120例,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红霉素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阿奇霉素治疗,比较2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用药后咳嗽、发热及肺部啰音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用药后恶心呕吐、腹痛、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4/6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33%(17/60)(P<0.05).结论 阿奇霉素可迅速缓解小儿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症状,促进患儿康复,且毒副作用较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冯强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浅谈医院外科用药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 对医院外科用药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选取2016年1月到2017年9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外科用药不良反应患者150例,对患者的外科用药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0例患者中,60岁以上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多,使用抗生素类药物出现不良反应比重大,静脉滴注给药方式造成的不良反应多.结论 对医院外科用药不良反应患者进行分析,能够提高人们的用药意识,安全合理的使用药物,使外科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

    作者:马进良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芪苈强心胶囊对心力衰竭微血管损伤、心室重构及代谢重构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芪苈强心胶囊对心力衰竭微血管损伤、心室重构及代谢重构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15年7月~2017年3月收治的63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芪苈强心胶囊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完成治疗后心肌微血管密度、呼吸控制率、左室舒张末期直径和左室射血分数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心力衰竭患者使用芪苈强心胶囊可以有效的控制心室重构,改善血管受损情况,恢复患者身体代谢功能.

    作者:郝韵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二线化疗失败患者的效果及耐受性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二线化疗失败患者的效果及耐受性.方法 对晚期胃癌二线化疗失败患者临床资料和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40例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是否应用阿帕替尼药物治疗,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情况以及耐受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清CAl 9—9、CA72—4肿瘤标志物水平以及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死亡率等指标相对较好,死亡率测评结果明显比对照组更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二线化疗失败患者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效果,耐受情况较好,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王涛;黄迪泽;徐丹;陈建鹏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分期饮食护理干预在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患者中的护理效果研究及对预后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分期饮食护理干预在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患者80例,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分为对照组(n=40例)和观察组(n=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分期饮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及溃疡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愈、好转和无效分别为23例、15例、2例,治疗有效率为95%;对照组患者治愈、好转和无效分别为17例、10例和13例,治疗有效率为67.5%(P<0.05).经过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组3例患者溃疡复发,复发率为7.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5%(P<0.05).结论 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患者给予分期饮食护理干预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降低溃疡复发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唐俊梅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小儿热性惊厥护理中综合性急救措施的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小儿热性惊厥护理中综合性急救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 抽取我院2015年2月到2017年6月收取的68例热性惊厥患儿,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研究组给予综合性急救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2组患儿退热和惊厥消失时间、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儿退热和惊厥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儿家属满意度也较高.对比具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综合性急救措施可显著缩短患儿退热和惊厥消失时间,且还可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马金香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腹部CT与核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腹部CT与核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90例在我院就诊的肝外胆管结石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行腹部CT检查及核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诊断,分别作为腹部CT组与核磁胰胆管成像组,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腹部CT组患者诊断准确率为85.6%,核磁胰胆管成像组率为95.6%,组间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且腹部CT组在直径≤8 mm的胆外胆管结石患者中的诊断准确率为34.4%,核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对直径≤8 mm的胆外胆管结石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71.9%,组间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 相对于腹部CT而言,核磁胆管成像检查对肝外胆结石患者的诊断准确性更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孟俊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分析

    这篇文庄主要研究和分析球囊扩张的金属支架以及药物洗脱金属支架、自彭式金属支架和溶栓治疗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原因以及相关治疗中所存在的问题,从近几年的研究来看,我国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不管是使用传统的药物治疗,还是引进新型治疗技术都获得不俗的表现.

    作者:张荣;米合热依·居热提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护理体会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护理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选出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本院急诊科接受并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并依据不同护理方式分成两个组别,分别对其实施个性化护理和常规护理,对其急救护理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在出诊时间,急救时间,入院时间的比较结果上观察组患者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可有效提升抢救质量,提升患者在抢救治疗期间的满意程度,可作为临床首选护理方案.

    作者:常丽英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中医特色技术在防治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肿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恶性肿瘤已成为全球首要致死性疾病.化疗作为现代医学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它在抑制或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杀伤了正常细胞.白细胞的减少不仅会影响化疗的进程,更会导致严重的感染而死亡.虽然目前升白细胞的药物层出不穷有西药也有中药,但只要是药就会有一定的副作用.近年来有不少学者发现中医护理技术在减轻化疗副作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中医特色技术防治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梁群;常丽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心理护理对癌症患者放化疗后抑郁和焦虑的影响探讨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癌症患者放化疗后抑郁和焦虑的影响.方法 以在我科接受放化疗治疗的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患者住院期间给予心理护理,利用抑郁(SDS)、焦虑(SAS)自评量表,分析患者护理前后患者抑郁和焦虑的情况.结果 护理前患者SDS、SAS评分相差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患者SDS、SAS评分明显优于护理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接受放化疗治疗的癌症患者,治疗后给予心理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促进病情更快的恢复.

    作者:李燕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放射科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放射科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方法及实际效果.方法 对照组于放射科检查期间给予常规护理服务,研究组于放射科检查期间在提供常规护理服务基础上加用风险管理.结果 研究组患者于放射科检查过程中护理相关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仅为1.00%,对照组此数据则高达10.00%(P<0.05).结论 利用护理风险管理可显著降低放射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对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均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祁珂;张秀玲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人性化服务对血液透析护理工作的实践效果和体会观察

    目的 探讨人性化服务在血液透析护理工作中的实践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于本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展开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选取60例,通过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所接受的护理措施分别为人性化服务和常规护理服务,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护理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较对照组高,死亡率较对照组低,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血液透析患者,通过人性化服务展开护理可促进临床效果提升,进而促进患者满意度提升,可推广.

    作者:朱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他汀类药物与曲美他嗪联用治疗心绞痛的临床探讨

    目的 主要为了研究他汀类药物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2016年6月~2017年6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26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都采用常规基础治疗方案,对照组患者为其使用曲美他嗪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联合曲美他嗪药物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心脏功能指标差异较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接受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心脏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总有效率上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他汀类药物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相较于单纯使用曲美他嗪药物治疗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阿不都瓦合甫·艾山;买尔旦江·艾尔肯 刊期: 2018年第04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