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老年糖尿病患者脑梗塞CT诊断及临床价值

张骞;甄鉴

关键词:中老年糖尿病, 脑梗塞CT诊断, 临床价值
摘要:目的 分析中老年糖尿病患者脑梗塞CT诊断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2月1日~2016年2月1日收治的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中老年糖尿病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CT诊断,对比两组患者诊断效果.结果 观察组中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检出率90.00%(阴性患者10例、百分比为10.00%;阳性患者90例、百分比为90.00%)高于对照组检出率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伴有特殊CT影像学表现,通过对患者进行头颅CT检查,能显著提高检出率.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康复的影响分析

    目的 研究在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中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康复效果的影响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两组,各28例,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数据差异进行比对.结果 实验组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水平、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在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中具有显著价值.

    作者:王静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杞竹地黄丸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杞竹地黄丸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予杞竹地黄丸口服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结果 观察组41例中,显效15例,有效2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68%;对照组41例中,显效9例,有效2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5.61%,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杞竹地黄丸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韩锋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临床免疫检验影响因素及质量控制分析

    目的 探究影响临床免疫检查的因素且分析后提出提升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的有效措施.方法 我院检验科2017年8月举行了临床检验活动,采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对整体活动进行评价,查找检验质量原因、原因以及分析影响因素,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措施且实施与2017年9月~2018年9月随机选取的患者108例作为PDCA改进组,并随机选取2017年1月~8月的患者108例检验报作为常规检验组,比对两组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以及真受控率、检验环境等,验证临床免疫检验影响因素及质量控制措施的有效性.结果 常规检验组检验结果准确率为88.89%,误诊率为9.82%,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9.81%,PDCA改进组检验结果准确率为94.44%,误诊率为2.77%,治疗有效率96.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影响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因素众多,采用PDCA循环管理可有效针对各环节、各方面采用多种评价方法进行问题分析和策略制定,以促进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率,真受控率以及患者治疗有效率,强化医院的临床免疫检验的质控水平.

    作者:郑昕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05月~2018年05月在我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治疗药物单用阿司匹林,观察组治疗药物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分析其效果.结果 观察组35例患者中显效21例、有效1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1.4%,而对照组35例患者中显效11例、有效1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缓解其心绞痛疼痛程度,消除其临床症状,改善生活水平,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建议在临床中应用.

    作者:郭畅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急诊救治方法与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急诊救治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接收的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急诊救治方法、效果.结果 治疗后的呼吸频率、心率与血气分析结果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具有病情急和严重的特点,迅速的开展较为规范的急诊救治十分有必要,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郑德东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关注心肺复苏中西医结合治疗热点问题

    心肺复苏主要是利用人工方法开展辅助治疗工作,使病人能够重新快速建立有效的呼吸和循环,使患者全身血氧供应满足基本需求,进而有效规避患者出现或者加重脑缺氧的情况,为脑功能恢复创造条件.在心肺复苏中,中西医结合治疗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几年,相关研究者也针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进行了适当的分析,取得了相应的研究结果,现对心肺复苏方面中西医结合治疗热点研究结果进行整合分析.

    作者:雷鸣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后循环缺血的疗效

    目的 探讨应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后循环缺血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08月~2018年05月本院收治的后循环缺血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钙片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马来酸桂哌齐特进行联合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 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分别为97.83%、86.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后循环缺血患者而言马来酸桂哌齐特是一种理想的治疗药物,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进一步增强临床疗效.

    作者:张曼玲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药学干预对临床合理应用喹诺酮类药物的影响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药学干预对临床合理应用喹诺酮类药物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8年6月我单位开具的喹诺酮类药物处方2519张作为研究对象,将2016年7月~2017年6月(药学干预前)的1245张处方作为对照组;将2017年7月~2018年6月(药学干预后)的1274张处方作为研究组.结果 研究组药物不合理用量发生率、不合理联合用药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药学干预可有效促进临床合理应用喹诺酮类药物,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作者:李立新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三伏灸辨证分型联合西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三伏灸辨证分型联合西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行西药治疗,观察组行三伏灸辨证分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FEV1、FVC.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相应的FEV1、FVC也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行三伏灸辨证分型联合西药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马彩英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床边责任制护理在心血管内科中的应用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医院中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能力越来越强,提高了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信心.在心血管内科中,为了提高治疗的效果,提升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在治疗的治疗过程中,为患者采用床边责任制护理,可以有效地提高心血管内科的护理质量和效果,加快患者的恢复.本文叙述了什么是心血管内科,还阐述了心血管内科中床边责任制的护理方法及应用效果.

    作者:陈静;左娟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PDCA循证护理理论在儿科护理实践中的效果研究

    目的 分析在儿科护理中实践PDCA循环理论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在本院进行诊治的儿科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护理组和对比组,各50例,对比组继续进行日常护理,护理组则按照PDCA循环的基本内容实施护理计划,后通过调查其护理实施情况,分析其护理效果.结果 统计终的满意度数据发现,护理组人员总体的满意度为98.0%,对比组人员总体的满意度为68.0%,可见护理组人员的护理质量是明显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护理的过程中,实施PDCA循环来规范护理管理,能够使患者获得更为满意的护理体验,其对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以及帮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缓解患者情绪有着较为显著的作用,因此是值得在医疗实践中进行应用的.

    作者:肖春雪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PBL教学结合PDCA循环在急诊科护理带教的应用

    目的 对PBL教学结合PDCA循环在急诊科护理带教的应用及其临床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科实习的护理专业学生150名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应用PBL教学结合PDCA循环的护理带教模式,对学生的实习情况以及临床教学效果进行检查.结果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有效提高,护理带教质量提升.结论 在急诊科护理带教应用PBL教学结合PDCA循环能够改善临床护理质量,且有效提升护生的自主性与开创性,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韦志英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针刺配合热敏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2例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热敏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018年7月江西省中医院针灸科收治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针刺配合热敏灸治疗,1次/d,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其疗效.结果 42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中显效18例,有效2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23%.结论 针刺配合热敏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安全简便,疗效确切,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前景,值得临床运用和推广.

    作者:黄婷;张雪松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尿常规检验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尿常规检验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70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甲状腺功能正常的健康者70例作为对照组.均对其进行尿常规检验,评估检查结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尿液pH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尿密度、尿蛋白、尿胆红素、尿糖、尿酮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常规在甲状腺功能亢进诊断中应用效果理想,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叶红玲;王西珍;李娜;侯思南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酶联免疫法以及胶体金法应用于艾滋病抗体检测的结果对比分析

    目的 分析在艾滋病抗体检测中应用酶联免疫法以及胶体金法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8年4月在我中心接受艾滋病抗体检测的咨询者106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咨询者均接受酶联免疫法以及胶体金法检测,对比酶联免疫法与胶体金法检测阳性率和阴性率.结果 17例咨询者酶联免疫法检测结果为阳性,占1.60%,1047例咨询者酶联免疫法检测结果为阴性,占98.40%,18例咨询者胶体金法检测结果为阳性,占1.70%,1046例咨询者胶体金法检测结果为阴性,占98.31%,两种检测方式检测结果符合率为99.90%,两种检测方式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8例阳性标本经市艾滋病确诊实验室确认后,17例为HIV感染者,酶联免疫法检测假阳性率为0%,胶体金法检测假阳性率为5.56%,对比可知,酶联免疫法准确性相对更高,胶体金法敏感性更佳.结论 在艾滋病抗体检测中应用酶联免疫法以及胶体金法均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作者:蔡士旬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的原因及对策探讨

    目的 剖析引起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对应的解决策略,促进医学检验准确性的提升.方法 以我院2018年医学检验病例为对象,选出存在临床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的130例患者,对研究数据进行系统分析,总结出引起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的关键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结果 130例研究对象,有112例患者由于样本采集中出现失误,造成了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比例为86.15%;有18例患者由于试剂、设备因素造成分析前误差,比例为13.85%.结论 在医学检验中,必须加强对样本采集的管理力度,从根源上杜绝分析前误差,保证医学检验的精准度.

    作者:贾玮;刘燕;黄献雨;陈娣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型脑病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型脑病的效果及体会.方法 选取近五年我院收治的一氧化碳中毒迟发型脑病患者12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例,对照组应用高压氧+内科常规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依达拉奉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73,P<0.05).结论 针对一氧化碳中毒迟发型脑病患者应用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毛媛媛;滕海英;张钱林;许春艳;王卫红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研究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出现临床危险的原因.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0月医院收治的心内科老年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且从致病原因、临床危险因素和发生时间三方面分析心内科老年患者在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原因.结果 经过对其研究发现在由于疾病引起的心源性猝死的患者中,因冠心病导致在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患者占25.58%,有26名患者因此丧命;因风湿性心脏病、血压心脏病和扩张型心脏病而导致的心源性猝死的患者人数分别为20例、15例、13例,分别占19.77%、15.12%和12.79%;对于生活问题而猝死的患者中,因情绪不稳定而猝死的患者有36例,占36.05%;因生活方式不合理为引起猝死的患者有45例,占45.35%;从住院时间上看,住院时间在2~3周内是老年人心源性猝死的高发时期,在这一阶段猝死的患者占61.63%,其中死亡时间在零点以后的患者占38.37%,病情恶化1 h内丧失生命的患者占62.79%.结论 造成心内科老年患者在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病理性基础是主要原因.因此需要医院加强对患者的临床监护和风险预防,从而降低心内科老年患者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

    作者:彭亮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血糖控制在ICU重症护理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析分析血糖控制在ICU重症护理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重症监护室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进行护理,观察组在采用常规护理管理的基础上再对患者的血糖进行控制护理,同时记录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数据.结果 通过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知,经过血糖控制管理的患者相较于只经过常规护理的患者护理效果更好.结论 通过分析血糖控制在ICU重症监护患者的效果很好,对急性生理学和慢性生理学有着极大地帮助,过分析血糖控制在ICU重症监护患者是值得广泛推行,具有极大的临床意义.

    作者:高珊;方英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磷酸肌酸钠对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和运动耐量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磷酸肌酸钠在为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运动耐量方面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12月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取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抗心衰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磷酸肌酸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以及运动耐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左室舒张末内经、左室收缩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血清BNP以及6 min步行试验方面的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心力衰竭患者行磷酸肌酸钠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以及运动耐量,有利于患者病情控制.

    作者:郭睿蓉;李鹏程;任丽丽;雷淑芝;李月;郑雷;吴明 刊期: 2018年第35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