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彭亮

关键词:心内科, 老年患者, 心源性猝死, 临床危险因素
摘要:目的 研究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出现临床危险的原因.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0月医院收治的心内科老年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且从致病原因、临床危险因素和发生时间三方面分析心内科老年患者在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原因.结果 经过对其研究发现在由于疾病引起的心源性猝死的患者中,因冠心病导致在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患者占25.58%,有26名患者因此丧命;因风湿性心脏病、血压心脏病和扩张型心脏病而导致的心源性猝死的患者人数分别为20例、15例、13例,分别占19.77%、15.12%和12.79%;对于生活问题而猝死的患者中,因情绪不稳定而猝死的患者有36例,占36.05%;因生活方式不合理为引起猝死的患者有45例,占45.35%;从住院时间上看,住院时间在2~3周内是老年人心源性猝死的高发时期,在这一阶段猝死的患者占61.63%,其中死亡时间在零点以后的患者占38.37%,病情恶化1 h内丧失生命的患者占62.79%.结论 造成心内科老年患者在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病理性基础是主要原因.因此需要医院加强对患者的临床监护和风险预防,从而降低心内科老年患者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优质护理对肝硬化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对肝硬化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月辽源市中医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予优质护理.结果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等均较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患者护理后改善程度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提高肝硬化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张玲玲;袁参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床边责任制护理在心血管内科中的应用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医院中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能力越来越强,提高了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信心.在心血管内科中,为了提高治疗的效果,提升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在治疗的治疗过程中,为患者采用床边责任制护理,可以有效地提高心血管内科的护理质量和效果,加快患者的恢复.本文叙述了什么是心血管内科,还阐述了心血管内科中床边责任制的护理方法及应用效果.

    作者:陈静;左娟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无痛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分析无痛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12月在我院骨科就诊的骨科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无痛护理模式,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情况、以及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并发症情况.结果 护理前两组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疼痛评分均有改善,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骨科护理中应用无痛护理,有利于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受,有利于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几率.因此,无痛护理可以在骨科临床护理上推广应用.

    作者:黄祥梅;贝贝;杨勇;李静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疏血通联合针刺法对缺血性脑中风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疏血通联合针刺法对缺血性脑中风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中风恢复期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结果 观察组痊愈22例,显效19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痊愈10例,显效18例,有效12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8.43%,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疏血通联合针刺法可有效改善缺血性脑中风恢复期患者的神经功能,效果较好,故值得推广.

    作者:安美花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的原因及对策探讨

    目的 剖析引起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对应的解决策略,促进医学检验准确性的提升.方法 以我院2018年医学检验病例为对象,选出存在临床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的130例患者,对研究数据进行系统分析,总结出引起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的关键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结果 130例研究对象,有112例患者由于样本采集中出现失误,造成了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比例为86.15%;有18例患者由于试剂、设备因素造成分析前误差,比例为13.85%.结论 在医学检验中,必须加强对样本采集的管理力度,从根源上杜绝分析前误差,保证医学检验的精准度.

    作者:贾玮;刘燕;黄献雨;陈娣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予中药口服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结果 研究组显效15例,好转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55%;对照组显效9例,好转1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7.42%.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李欣龙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危机管理对控制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效果研究

    目的 研究对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应用危机管理对医院感染控制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4月~9月呼吸内科住院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2018年4月~6月)与研究组(2018年7月~9月),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研究组采用危机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医院感染率,并对比两组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 研究组的医院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呼吸内的住院患者实施危机管理,可降低医院感染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可节省住院费用.

    作者:刘东英;刘永明;林华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05月~2018年05月在我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治疗药物单用阿司匹林,观察组治疗药物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分析其效果.结果 观察组35例患者中显效21例、有效1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1.4%,而对照组35例患者中显效11例、有效1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缓解其心绞痛疼痛程度,消除其临床症状,改善生活水平,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建议在临床中应用.

    作者:郭畅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中药内服配合艾灸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药内服配合艾灸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研究组给予中药内服及艾灸法治疗,两组均治疗14 d.结果 研究组52例中,治愈36例,显效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52例中,治愈16例,显效25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8.85%,研究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内服配合艾灸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作者:原宁;徐长辉;樊美玲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改良病情早期预警评分在住院患者病情观察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MEWS)在改良病情早期预警评分在住院患者病情观察中的应用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对2017年3月~7月入院的患者964例进行MEWS评分,针对不同分值的患者制定不同级别的救护措施,并将MEWS评分与病情转归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964例患者中,214例MEWS评分3分以下患者,经常规治疗和护理后出院;564例3~6分的患者通过加强护理后预后良好;196例6~9分的患者,通过实施一级护理经救护后病情稳定;10例9分以上的患者,死亡危险性增加,需要实施特级护理,大多数患者在病情加重后转入ICU进行监护.结论 MEWS系统对心血管呼吸内科疾病患者的病情评估和疾病预后具有一定预测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杨宝惠;罗有娟;者晓玲;禹腾波;杨丽红;苏屡娜;习跟玥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月在我院骨科就诊的骨科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骨科护理,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情况、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健康知识掌握、以及并发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5.92%,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1.63%,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常规骨科护理模式,在骨科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效果极好,有利于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几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更高.因此,临床护理路径可以在骨科临床护理上推广应用.

    作者:贝贝;黄祥梅;杨勇;李静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护理教学体系建立与实践

    临床护理教学体系的建立和实践直接关系到护生的护理水平能力和质量.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护理部在安排护生学习时应该坚持以临床需求为导向,从带教教师选择,临床护理教学流程、护理教学审核和护生医德医风建设等方面做好体系建设,提升护理教学质量和效率.本文从临床护生教学出发,探索如何建立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教学体系,提升教学实践性.

    作者:唐明琴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普米克令舒与地塞米松治疗儿童急性喉炎的疗效对比

    目的 探讨急性喉炎患儿应用普米克令舒与地塞米松两种不同药物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喉炎患儿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排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给予普米克令舒治疗,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经过相关药物治疗后的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喉炎患儿应用普米克令舒能够改善病人临床症状,对疾病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申静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予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时间为2周.结果 观察组37例中,治愈19例,有效1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30%;对照组37例中,治愈15例,有效1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3.78%,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任杰瑜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关注心肺复苏中西医结合治疗热点问题

    心肺复苏主要是利用人工方法开展辅助治疗工作,使病人能够重新快速建立有效的呼吸和循环,使患者全身血氧供应满足基本需求,进而有效规避患者出现或者加重脑缺氧的情况,为脑功能恢复创造条件.在心肺复苏中,中西医结合治疗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几年,相关研究者也针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进行了适当的分析,取得了相应的研究结果,现对心肺复苏方面中西医结合治疗热点研究结果进行整合分析.

    作者:雷鸣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中老年糖尿病患者脑梗塞CT诊断及临床价值

    目的 分析中老年糖尿病患者脑梗塞CT诊断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2月1日~2016年2月1日收治的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中老年糖尿病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CT诊断,对比两组患者诊断效果.结果 观察组中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检出率90.00%(阴性患者10例、百分比为10.00%;阳性患者90例、百分比为90.00%)高于对照组检出率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伴有特殊CT影像学表现,通过对患者进行头颅CT检查,能显著提高检出率.

    作者:张骞;甄鉴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护理见习体会与建议-关注老人健康

    如今,中国老龄化程度正在日渐加深,而与之相关的问题也应运而生,如老年人疾病预防知识的缺乏,住院老人渴望家人陪伴,医院护理措施不够完善,相关医疗技术不够先进,老年护理人才的缺乏,护理工作人员的男女比例失衡等问题,我们应该积极面对这些问题,作为一名护理本科生,我有幸曾到许多医院和养老院进行过见习,在经过了两年时间的实践后,我对于老年人的护理问题有了更多的想法和建议.

    作者:尼萌萌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高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患者临床特征及冠脉造影分析

    目的 探讨高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STEMI)患者临床特征及冠脉造影特点.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医院收治且确诊为STEM1的≥75岁的患者35例作为高龄组,另选取<75岁的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既往接受PCI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他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胸痛、呼吸困难、消化道症状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KillipⅠ~Ⅲ级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冠脉多支病变、复杂病变及侧支建立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STEMI患者的既往PCI和不典型胸痛症状更多见,且冠状动脉侧支建立、多支病变和复杂病变发生率更高.

    作者:赵小兵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缬沙坦联合氟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非永久性房颤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究高血压合并非永久性房颤采用缬沙坦联合氟伐他汀治疗对预后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高血压合并非永久性房颤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服用硝苯地平联合氟伐他汀,观察组在基础上服用缬沙坦,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房颤负荷、心率及永久性房颤发生率.结果 两组治疗后房颤负荷与心率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房颤负荷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心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永久性房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缬沙坦联合氟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非永久性房颤可降低房颤负荷,维持正常心率,减少永久性房颤的发生,改善预后.

    作者:余晓玲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药物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影响研究

    目的 分析药物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影响以及具体的解决措施.方法 分别从生理病理、临床检验程序方法和特殊组织三个方面分析药物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研究了各类药物对临床医学检验的影响,然后制定出了具体的解决药物抗干扰性的解决措施.结果 药物影响临床医学检验结果主要分为生理病理影响、临床程序方法干扰和特性组织干扰.结论 通过提高检验工作人员的检验操作水平,让他们熟练掌握各种药物对临床医学检验的影响,从而减少药物的抗干扰作用,提高临床医学检验的准确性,提高检验质量.

    作者:刘燕;贾玮;黄献雨;陈娣 刊期: 2018年第35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