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药学干预对临床合理应用喹诺酮类药物的影响效果分析

李立新

关键词:药学干预, 喹诺酮类药物, 临床合理应用, 影响效果
摘要:目的 分析药学干预对临床合理应用喹诺酮类药物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8年6月我单位开具的喹诺酮类药物处方2519张作为研究对象,将2016年7月~2017年6月(药学干预前)的1245张处方作为对照组;将2017年7月~2018年6月(药学干预后)的1274张处方作为研究组.结果 研究组药物不合理用量发生率、不合理联合用药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药学干预可有效促进临床合理应用喹诺酮类药物,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机械通气治疗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研究

    目的 观察有创机械通气治疗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重症心力衰竭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增加有创机械通气,效果显著,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及高.

    作者:晏琦霞;孙庆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3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7例给予单硝酸异酯脂片治疗,观察组18例在此基础上,口服麝香保心丸治疗,对比两组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改善效果.结果 观察组心绞痛症状为94.44%、心电图改善有效率为100.00%均高于对照组的64.71%、8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麝香保心丸治疗,效果好,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沈琴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高血压病患者早期肾损伤检测指标的临床研究

    目的 本文主要探讨高血压病患者早期肾损伤检测指标的临床研究.方法 选取2015年~2017年我院接收的高血压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同一时期体检健康者80例作为对照组.依据高血压的水平将其分成A、B、C级;依据肾小球滤过率的计算估算方式将其分为肾功能正常组、肾功能轻度下降组、肾功能中度下降组.结果 伴随着高血压疾病等级的如日增加,Cys C水平显著的提高(P<0.05),C组该水平明显超过A、B两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肾损伤组与肾损伤组之间的舒张压、收缩压、糖尿病史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Cys C水平对于诊断高血压病患者早期肾损伤具有很高的价值.

    作者:井睿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规范化健康教育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研究在神经内科护理中实施规范化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神经内科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规范化健康教育,观察这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以及护理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的优秀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神经内科护理中实施规范化健康教育,能提升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提升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白洁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康复的影响分析

    目的 研究在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中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康复效果的影响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两组,各28例,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数据差异进行比对.结果 实验组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水平、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在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中具有显著价值.

    作者:王静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现状

    急性冠脉综合征作为临床比较常见的危重症,及早进行诊断及治疗尤为重要.而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症NSTEACS是急性冠脉综合征中常见的一种,其发病主要原因在于斑块破裂,其中,血小板血栓形成则是主要的因素.本文以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NSTEACS为对象,对其临床诊断方法、治疗方案作一综述,以期为类似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作者:文晓雷;许官学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研究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出现临床危险的原因.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0月医院收治的心内科老年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且从致病原因、临床危险因素和发生时间三方面分析心内科老年患者在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原因.结果 经过对其研究发现在由于疾病引起的心源性猝死的患者中,因冠心病导致在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患者占25.58%,有26名患者因此丧命;因风湿性心脏病、血压心脏病和扩张型心脏病而导致的心源性猝死的患者人数分别为20例、15例、13例,分别占19.77%、15.12%和12.79%;对于生活问题而猝死的患者中,因情绪不稳定而猝死的患者有36例,占36.05%;因生活方式不合理为引起猝死的患者有45例,占45.35%;从住院时间上看,住院时间在2~3周内是老年人心源性猝死的高发时期,在这一阶段猝死的患者占61.63%,其中死亡时间在零点以后的患者占38.37%,病情恶化1 h内丧失生命的患者占62.79%.结论 造成心内科老年患者在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病理性基础是主要原因.因此需要医院加强对患者的临床监护和风险预防,从而降低心内科老年患者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

    作者:彭亮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磷酸肌酸钠对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和运动耐量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磷酸肌酸钠在为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运动耐量方面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12月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取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抗心衰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磷酸肌酸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以及运动耐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左室舒张末内经、左室收缩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血清BNP以及6 min步行试验方面的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心力衰竭患者行磷酸肌酸钠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以及运动耐量,有利于患者病情控制.

    作者:郭睿蓉;李鹏程;任丽丽;雷淑芝;李月;郑雷;吴明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血管瘤切除术后予以优质护理的作用分析

    目的 探究血管瘤切除术后予以优质护理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2日~2018年8月8日我院收治的实施血管瘤切除术后的患者77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3例与试验组3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接受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82%(3/34)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24.24%(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血管瘤切除术后患者予以优质护理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王莉娟;刘芳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护理见习体会与建议-关注老人健康

    如今,中国老龄化程度正在日渐加深,而与之相关的问题也应运而生,如老年人疾病预防知识的缺乏,住院老人渴望家人陪伴,医院护理措施不够完善,相关医疗技术不够先进,老年护理人才的缺乏,护理工作人员的男女比例失衡等问题,我们应该积极面对这些问题,作为一名护理本科生,我有幸曾到许多医院和养老院进行过见习,在经过了两年时间的实践后,我对于老年人的护理问题有了更多的想法和建议.

    作者:尼萌萌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危机管理对控制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效果研究

    目的 研究对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应用危机管理对医院感染控制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4月~9月呼吸内科住院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2018年4月~6月)与研究组(2018年7月~9月),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研究组采用危机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医院感染率,并对比两组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 研究组的医院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呼吸内的住院患者实施危机管理,可降低医院感染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可节省住院费用.

    作者:刘东英;刘永明;林华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型脑病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型脑病的效果及体会.方法 选取近五年我院收治的一氧化碳中毒迟发型脑病患者12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例,对照组应用高压氧+内科常规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依达拉奉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73,P<0.05).结论 针对一氧化碳中毒迟发型脑病患者应用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毛媛媛;滕海英;张钱林;许春艳;王卫红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紫杉醇药物洗脱支架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及其推广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自上世纪90年代初期,逐步取代了单纯球囊扩张术,很大程度降低了患者术后再狭窄发生率.虽然冠状动脉支架的设计技术及工艺水平在不断改善,裸金属支架的再狭窄率更是降低至15%左右,但是仍然是冠心病介入治疗中较为关键的制约瓶颈.本次研究针对近些年临床中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应用紫杉醇药物洗脱支架的相关研究展开综述.

    作者:赵伟;石蓓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中医辨证针灸治疗眩晕症的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中医针灸辨证治疗眩晕症的效果及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眩晕症患者58例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口服西医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用中医针灸辨证治疗.结果 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9.31%,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10%;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眩晕症患者应用中医辨证针灸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郭锰;李惠;孙雅蕙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输液加针灸治疗陈挛性半面痉挛50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输液加针灸治疗陈挛性半面痉挛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陈挛性半面痉挛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A组行针灸治疗,B组行输液加针灸治疗.应用SAS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A、B两组患者术后立即有效率高,分别为98.96%和98.52%.A组长期完全缓解率及部分缓解率分别为26.2%、35.7%.B组长期完全缓解率及部分缓解率分别为47.2%、25%.A、B两组术后复发患者面肌痉挛平均缓解时间分别为(1.35±1.22)年,(1.52±1.47)年.结论 输液加针灸治疗陈挛性半面痉挛效果显著,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敦海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上联合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缺陷发生率1.67%低于对照组的15.0%,护理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诊护理中运用风险管理,能提高护理管理安全性,效果显著.

    作者:门慧春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予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时间为2周.结果 观察组37例中,治愈19例,有效1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30%;对照组37例中,治愈15例,有效1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3.78%,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任杰瑜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对比疝环充填式疝修术、平片无张力疝修术对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治疗价值

    目的 对比疝环充填式疝修术、平片无张力疝修术对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在本院接受诊疗的腹股沟斜疝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行平片无张力疝修术,对照组行疝环充填式疝修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等身体健康指数都远远优于对照组患者的各项身体健康指数,另外并发症出现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6.06%(2/33)和18.18%(18/33),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平片无张力疝修术资料腹股沟斜疝患者,其恢复速度较快,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东坡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酶联免疫法以及胶体金法应用于艾滋病抗体检测的结果对比分析

    目的 分析在艾滋病抗体检测中应用酶联免疫法以及胶体金法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8年4月在我中心接受艾滋病抗体检测的咨询者106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咨询者均接受酶联免疫法以及胶体金法检测,对比酶联免疫法与胶体金法检测阳性率和阴性率.结果 17例咨询者酶联免疫法检测结果为阳性,占1.60%,1047例咨询者酶联免疫法检测结果为阴性,占98.40%,18例咨询者胶体金法检测结果为阳性,占1.70%,1046例咨询者胶体金法检测结果为阴性,占98.31%,两种检测方式检测结果符合率为99.90%,两种检测方式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8例阳性标本经市艾滋病确诊实验室确认后,17例为HIV感染者,酶联免疫法检测假阳性率为0%,胶体金法检测假阳性率为5.56%,对比可知,酶联免疫法准确性相对更高,胶体金法敏感性更佳.结论 在艾滋病抗体检测中应用酶联免疫法以及胶体金法均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作者:蔡士旬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在急诊高危冠脉介入术(PCl)术中的应用与护理

    目的 探析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在急诊冠脉介入术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护理的辅助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2016年7月~2018年5月在我院接急诊PCI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伴泵衰竭的高危患者28例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在接受急诊冠脉介入术的同时植入IABP,对照组在接受急诊冠脉介入术后出现药物不能维持学血压再植入IABP,比较两种护理方式对临床治疗的影响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评分.结果 对照组的有效率是65.79%,明显低于试验组的9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IABP后,试验组患者评分为(75.35±0.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13±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高危患者植入IABP时机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在休克早期植入比休克晚期植入IABP更能确保病人安全,科学规范的护理是提高治疗有效率的保证.

    作者:邓莉 刊期: 2018年第35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