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疏血通协同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吕新兵;樊蓉

关键词:疏血通注射液, 丹参注射液, 冠心病, 不稳定型心绞痛
摘要:目的 观察疏血通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两组均以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加用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加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电图ST段的变化值均比治疗前有明显下降,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7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输血通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明显,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在急诊高危冠脉介入术(PCl)术中的应用与护理

    目的 探析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在急诊冠脉介入术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护理的辅助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2016年7月~2018年5月在我院接急诊PCI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伴泵衰竭的高危患者28例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在接受急诊冠脉介入术的同时植入IABP,对照组在接受急诊冠脉介入术后出现药物不能维持学血压再植入IABP,比较两种护理方式对临床治疗的影响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评分.结果 对照组的有效率是65.79%,明显低于试验组的9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IABP后,试验组患者评分为(75.35±0.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13±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高危患者植入IABP时机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在休克早期植入比休克晚期植入IABP更能确保病人安全,科学规范的护理是提高治疗有效率的保证.

    作者:邓莉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中医辨证针灸治疗眩晕症的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中医针灸辨证治疗眩晕症的效果及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眩晕症患者58例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口服西医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用中医针灸辨证治疗.结果 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9.31%,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10%;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眩晕症患者应用中医辨证针灸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郭锰;李惠;孙雅蕙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倍他乐克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目的 对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治疗中倍他乐克联合稳心颗粒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2017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抗血小板、控制血压、调酯治疗,同时给予口服倍他乐克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稳心颗粒,统计并对比两组疗效、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小时动态心电图观察组ST段压低持续时间、ST段压低、室早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倍他乐克联合稳心颗粒治疗效果显著,患者依从性好,不良反应少,症状可得到有效改善,但在具体应用中需重视个体化用药.

    作者:王长虹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综合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予氯吡格雷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结果 观察组48例中,痊愈15例,显效20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48例中,痊愈11例,显效15例,有效1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9.16%,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效果满意,故值得推广.

    作者:高远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PDCA循证护理理论在儿科护理实践中的效果研究

    目的 分析在儿科护理中实践PDCA循环理论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在本院进行诊治的儿科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护理组和对比组,各50例,对比组继续进行日常护理,护理组则按照PDCA循环的基本内容实施护理计划,后通过调查其护理实施情况,分析其护理效果.结果 统计终的满意度数据发现,护理组人员总体的满意度为98.0%,对比组人员总体的满意度为68.0%,可见护理组人员的护理质量是明显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护理的过程中,实施PDCA循环来规范护理管理,能够使患者获得更为满意的护理体验,其对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以及帮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缓解患者情绪有着较为显著的作用,因此是值得在医疗实践中进行应用的.

    作者:肖春雪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高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患者临床特征及冠脉造影分析

    目的 探讨高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STEMI)患者临床特征及冠脉造影特点.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医院收治且确诊为STEM1的≥75岁的患者35例作为高龄组,另选取<75岁的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既往接受PCI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他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胸痛、呼吸困难、消化道症状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KillipⅠ~Ⅲ级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冠脉多支病变、复杂病变及侧支建立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STEMI患者的既往PCI和不典型胸痛症状更多见,且冠状动脉侧支建立、多支病变和复杂病变发生率更高.

    作者:赵小兵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康复的影响分析

    目的 研究在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中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康复效果的影响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两组,各28例,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数据差异进行比对.结果 实验组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水平、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在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中具有显著价值.

    作者:王静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基于微信的心脑血管疾病健康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各种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率逐渐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中国的头号健康威胁.基于微信的心脑血管疾病健康管理系统,通过集成多种智能体征监测设备,远程监测患者的体征,根据数据模型给出健康预警信息、健康促进建议和推送健康宣教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使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为患者的治疗与康复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系统的推广与普及,将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作者:顾东兴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危机质量管理在突发性职业中毒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危机质量管理在突发性职业中毒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吉林市职业病防治院接收的突发性职业中毒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实施危机质量管理.结果 研究组治愈19例,显效20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67%;对照组治愈15例,显效17例,有效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8.37%,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突发性职业中毒患者,在急救护理中积极开展危机质量管理,可有效提高救治效果,效果满意,故值得推广.

    作者:孙丹丹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中老年糖尿病患者脑梗塞CT诊断及临床价值

    目的 分析中老年糖尿病患者脑梗塞CT诊断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2月1日~2016年2月1日收治的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中老年糖尿病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CT诊断,对比两组患者诊断效果.结果 观察组中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检出率90.00%(阴性患者10例、百分比为10.00%;阳性患者90例、百分比为90.00%)高于对照组检出率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伴有特殊CT影像学表现,通过对患者进行头颅CT检查,能显著提高检出率.

    作者:张骞;甄鉴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输液加针灸治疗陈挛性半面痉挛50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输液加针灸治疗陈挛性半面痉挛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陈挛性半面痉挛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A组行针灸治疗,B组行输液加针灸治疗.应用SAS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A、B两组患者术后立即有效率高,分别为98.96%和98.52%.A组长期完全缓解率及部分缓解率分别为26.2%、35.7%.B组长期完全缓解率及部分缓解率分别为47.2%、25%.A、B两组术后复发患者面肌痉挛平均缓解时间分别为(1.35±1.22)年,(1.52±1.47)年.结论 输液加针灸治疗陈挛性半面痉挛效果显著,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敦海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使用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及物质生活评分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使用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玲霞;朱里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3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7例给予单硝酸异酯脂片治疗,观察组18例在此基础上,口服麝香保心丸治疗,对比两组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改善效果.结果 观察组心绞痛症状为94.44%、心电图改善有效率为100.00%均高于对照组的64.71%、8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麝香保心丸治疗,效果好,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沈琴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关注心肺复苏中西医结合治疗热点问题

    心肺复苏主要是利用人工方法开展辅助治疗工作,使病人能够重新快速建立有效的呼吸和循环,使患者全身血氧供应满足基本需求,进而有效规避患者出现或者加重脑缺氧的情况,为脑功能恢复创造条件.在心肺复苏中,中西医结合治疗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几年,相关研究者也针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进行了适当的分析,取得了相应的研究结果,现对心肺复苏方面中西医结合治疗热点研究结果进行整合分析.

    作者:雷鸣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血管瘤切除术后予以优质护理的作用分析

    目的 探究血管瘤切除术后予以优质护理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2日~2018年8月8日我院收治的实施血管瘤切除术后的患者77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3例与试验组3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接受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82%(3/34)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24.24%(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血管瘤切除术后患者予以优质护理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王莉娟;刘芳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心脉隆注射液对肺心病心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 观察心脉隆注射液对慢阻肺肺心病患者的N末端脑钠肽前体、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a、白介素-10、白介素-10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80例肺心病病人随机分为心脉隆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40例,心脉隆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予以抗凝、强心、改善心肌供血基础上,予心脉隆注射液以5 mg/(k92·d)静脉输注,治疗7 d后,观察病人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a、白介素-10、白介素-18水平.结果 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心脉隆治疗组的N末端脑钠肽前体、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a、白介素-10、白介素-18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脉隆注射液能抑制肺心病患者炎症反应,改善心功能及心室重构,提示心脉隆注射液有益于肺心病心功能不全的治疗.

    作者:张敬浩;杨青茹;李若倩;李轲;刘媛媛;武焱旻;李若然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磷酸肌酸钠对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和运动耐量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磷酸肌酸钠在为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运动耐量方面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12月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取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抗心衰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磷酸肌酸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以及运动耐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左室舒张末内经、左室收缩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血清BNP以及6 min步行试验方面的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心力衰竭患者行磷酸肌酸钠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以及运动耐量,有利于患者病情控制.

    作者:郭睿蓉;李鹏程;任丽丽;雷淑芝;李月;郑雷;吴明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中西医临床研究进展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简称UACS,是引起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之一,其多是因为上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道分泌物经过滴流后刺激局部气管或支气管的痉挛而引起的咳嗽.但就目前研究来看UACS的病因机制及治疗方法还是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本文将对现今临床上对UACS的病因及治疗方法进行简单的总结与归纳,以便更好的进行临床试验与研究.

    作者:李晨熙;李欣;赵艳艳;孟祥多;杨丽华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苦心丸对心肌缺血模型大鼠Glut4、AKT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通过急性心肌损伤动物实验,观察苦心丸对心肌缺血模型大鼠Glut4、AKT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法复制心肌缺血模型,以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和大鼠磷酸化AKT蛋白(AKT)为指标,探讨苦心丸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机制.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苦心丸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动物血清Akt蛋白含量高于模型组,苦心丸高、中、低剂量组动物GLUt4蛋白水平均高于模型组.结论 苦心丸可以促进心肌缺血动物模型Akt和GLUt4蛋白的表达,对于抑制损伤心肌细胞凋亡和对缺血心肌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李驰坤;欧喜燕;张永和;陈声武;李晓兵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血糖控制在ICU重症护理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析分析血糖控制在ICU重症护理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重症监护室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进行护理,观察组在采用常规护理管理的基础上再对患者的血糖进行控制护理,同时记录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数据.结果 通过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知,经过血糖控制管理的患者相较于只经过常规护理的患者护理效果更好.结论 通过分析血糖控制在ICU重症监护患者的效果很好,对急性生理学和慢性生理学有着极大地帮助,过分析血糖控制在ICU重症监护患者是值得广泛推行,具有极大的临床意义.

    作者:高珊;方英 刊期: 2018年第35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