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尿液分析仪与显微镜检验尿液潜血的对比研究

张威

关键词:尿液分析仪, 显微镜, 尿液潜血, 对比
摘要:目的 对尿液分析仪与显微镜检验两种尿液潜血检测方法 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门诊2013年5月就诊者尿液样本210份,同时进行尿液分析仪与显微镜检验,分析尿液潜血结果 并讨论结果 原因.结果 尿液分析仪尿检呈阳性的有61例,呈阴性的有149例,阳性率为29.05%;显微镜检验呈阳性的有69例,呈阴性的有141例,阳性率为32.86%.结论 两种检测方法 结果 差距大约为2%~3%,差距不明显,但为提高检测精度可以采用两个方法 结合使用.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观察

    目的 观察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6年4月收治的94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7例)和试验组(47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试验组予以康复护理,对两组恢复疗效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比较,试验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康复护理干预对显著改善老年脑梗死患者的肢体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春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甘精胰岛素与格列美脲联合应用治疗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目的 分析并研究对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甘精胰岛素与格列美脲联合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取我院一年内收治的60例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给对照组采用格列美脲治疗,给观察组采用甘精胰岛素、格列美脲联合治疗,进行临床效果比较.结果 所有患者血糖指标与HbAlc指标均有所下降,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FBG和低血糖发生率明显较低,两组对比差异明显,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治疗中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疗效显著,可降低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治疗期间安全性好,适合临床应用.

    作者:徐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体会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不可逆病变,主要侵及小关节,特别是滑膜关节,以慢性对称性多关节发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西医学病因不明,但其发病机制是由免疫反应引起的滑膜炎,招致关节的一系列病变,病变早期多数忽略而作风湿治疗或未以血液检查,而造成误诊误治,迁延而进入中期居多.

    作者:史清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焦虑症患者综合治疗的观察探述

    目的 观察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焦虑症患者综合治疗效果.方法 将我院在2016年2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排查,选取其中34例合并焦虑症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意愿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再给予常规心绞痛治疗时,再进行抗焦虑和心理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抗心绞痛方法 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明显,观察组数值更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焦虑症患者采用综合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郭桂林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慢性乙肝患者疗效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慢性乙肝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12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均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各56例,采用不同的护理手段观察效果.结果 护理组患者在HBV-DNA阴性情况、谷丙转氨酶正常以及总胆红素正常情况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 对于患者采用合理的护理方式能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作者:李宁雁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微创介入脑部血肿在神经内科治疗中的效果探讨

    目的 探讨分析微创介入术治疗神经内科脑部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1月~2016年6月期间神经内科临床收治的46例脑部血肿患者,按照其到院领取挂诊单上数字的单双号,对单号组患者施用微创介入手术进行脑部血肿的清除治疗,而对双号组患者则采用保守药物消血肿治疗.结果 单双号组患者均无死亡病例.经微创介入手术进行脑部血肿的单号组总疗效率为95.65%(22/23)明显高于双号组的73.91%(17/23),统计学差异性明确(P<0.05).结论 微创介入脑部血肿能够更加直接、快速、有效地清除患者的脑部血肿,值得临床神经内科在治疗脑部血肿患者时大力推广.

    作者:任间乐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针灸及康复训练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针灸及康复训练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6年6月收治于我院的92例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采用补阳还五汤、奥拉西坦治疗,观察组46例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进行针灸与康复训练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不良反应与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5.65%)较之对照组(73.91%),显著高于后者(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患者应用补阳还五汤、奥拉西坦联合针灸与康复训练治疗,疗效显著,无显著不良反应,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张晓岐;严旭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分析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导致的严重不良反应

    目的 分析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导致的严重不良反应.方法 随机抽取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药物不良反应患者50例,对其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抗菌药物中出现不良反应多的抗菌药物是头孢菌素类药物;患者主要的不良反应有荨麻疹、皮肤瘙痒、剥脱性皮炎以及皮疹等,占48%(24/50),其次是腹泻、腹痛、呕吐、恶心,占24%(12/50),静脉炎、心悸,占18%(9/50);滴速过快是不合理给药主要的表现形式,占42%(21/50),其次是给药时间过长,占14%(7/50)、未知过敏史,占12%(6/50).结论 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情况呈正相关关系,所以临床应合理的应用抗生素,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王丹萍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程序式功能锻炼表应用于起搏器术后患者预防上肢深静脉血栓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程序式功能锻炼表应用于起搏器术后患者预防上肢深静脉血栓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95例实施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术后7天、1、3、6、12个月抽取患者复查血浆D-二聚体,观察记录本组患者术侧肢体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 经术后7天、1、3、6、12个月随访,本组患者均未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例与颈肩痛、肩周炎等并发症情况;结论 程序式功能锻炼表应用于起搏器术后患者预防上肢深静脉血栓中的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情况,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吴倩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克山病区2011~2016年高血压发病动态研究

    目的 了解我国克山病病区居民的高血压发病情况,为当地居民的高血压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将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作为调查点,2011~2016年,每年选择16岁以上常住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临床体格检查了解居民高血压患病情况.结果 5年以来共调查了16岁以上的人群共4233人,高血压患病人数为1156,年平均患病率为27.3%,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增长1.2倍,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患病率逐渐上升.结论 2012~2016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居民的高血压患病率远高于非克山病病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率逐年上升,且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克山病区乃至广大农村地区的高血压病预防与治疗应得到高度重视.

    作者:庞瑞发;张久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辛伐他汀并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及血脂的影响

    目的 分析并探讨辛伐他汀并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及血脂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入我院就诊的60例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比两组患者药物治疗后高敏C反应蛋白及血脂变化.结果 经6周治疗后,患者血浆hs-CRP、血脂水平均有所下降,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下降幅度更为明显,对比治疗后效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辛伐他汀并氯吡格雷可有效降低急性冠脉综合症hs-CRP,有利于抑制炎症,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汪睿;叶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中医辨证论治痒疹20例疗效分析

    痒疹是一种好发于四肢伸侧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炎症性的皮肤病,皮疹往往多是孤立的丘疹或结节性损害.愈后留以色素沉着,皮疹局部有剧烈的瘙痒,由于其临床表现不同,病名不统一,常见的有小儿痒疹,寻常性痒疹,妊娠痒疹,与结节性痒疹等.

    作者:王哲焱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血液透析配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血液透析配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6年6月临床治疗的78例尿毒症合并顽固性高血压患者,采取血液透析配合血液灌流的治疗措施,检测并对比统计治疗前后所有患者的24 h动态监测血压平均值,同时精心观察并跟踪记录全部患者的降压药应用情况.结果 在血液透析配合血液灌流治疗8周后,本组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的平均值水平均较治疗前的检测水平变化十分明显,前后对比差异水准在统计学当中具有显著意义(P<0.05);降压药物的应用情况也有良好改善,均无发生明显的应激性不良反应.结论 血液透析配合血液灌注治疗措施能够及时减低血压水平,对血压的控制效果较为稳定,因此,此疗法对临床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具有很好的疗效作用.

    作者:吕曦燕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心脏猝死患者急诊抢救措施及意义

    目的 以32例心脏猝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心脏猝死患者的急诊抢救措施及其意义.方法 本研究以32例我院收治的心脏猝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临床急诊抢救策略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究其临床意义.结果 本研究的急诊抢救成功率为90.62%(29/32),抢救成功的患者其呼吸、心率、血压、脉搏等相关临床指标均恢复正常,平均抢救时间为(27.80±0.92)min,平均血压为(135.41±3.44)/(82.16±1.09)mmHg,平均心率为(70.19±2.81)次/min,其血氧饱和度均在95%以上.结论 对心脏猝死患者及时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能显著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王刚;陈小凤;孙守松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方格星虫药理学活性的研究概况

    目的 总结归纳方格星虫近几年的研究概况.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等手段查阅资料,对方格星虫的现代药理学研究进行汇总.结果 方格星虫为药食两用之品,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含量使得其具有多重药理学活性.结论 方格星虫作为海洋药用动物,广泛的药理活性有助于对其做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陈永祥;吕萍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浅述穴位疗法缓解急性白血病化疗患儿胃肠道反应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究穴位疗法对缓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患儿胃肠道反应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9月某医院收治的急性淋巴白血病患儿86例,将他们分成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患儿接受常规的化疗治疗以及治疗后的常规止吐方法 ,研究组在接受对照组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穴位疗法的止吐方法 ,观察患儿化疗后胃肠道的反应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儿的胃肠反应现象较剧烈,呕吐现象较严重,研究组的患儿胃肠道反应较轻.结论 急性白血病接受化疗后采用穴位疗法效果优于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的对照组.

    作者:袁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卒中单元模式下中医护理综合体系对中风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卒中单元模式下中医护理综合体系对中风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240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16例(实施传统中医护理管理)和观察组124例(实施卒中单元模式下中医护理综合体系管理).结果 观察组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健康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饮食和药物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实施该体系管理能够使中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得到改善、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提高,以及对中风相关知识有深入的理解,并提高其治疗及护理的依从性.

    作者:常丽;张淑美;孙萍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90例,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西医治疗,病例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进行中医治疗.对比两组的心率(慢心率、静息心率、平均心率)、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相对于对照组患者的心率(慢心率、静息心率、平均心率),病例组的较稳定,P<0.05;相对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75.6%,病例组患者的95.6%较优,P<0.05;相对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2.2%,病例组患者的4.4%较低,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疗效确切,患者的心率明显趋于稳定,不良反应发生率极低,更具有安全性,值得借鉴和推广.

    作者:侯宗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分析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清标志物检验结果

    目的 分析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清标志物检验结果 .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10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HBV)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检测其血清标志物,并分析其结果 .结果 HBsAg、HBeAg以及抗-HBc的阳性率是27.0%;HBsAg、抗-HBe以及抗-HBc阳性率21.0%.结论 检测分析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标志物,有利于做好相关防治工作.

    作者:王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替米沙坦与氢氯噻嗪应用在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 研究替米沙坦与氢氯噻嗪应用在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治疗的78例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替米沙坦治疗,研究组应用替米沙坦与氢氯噻嗪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的效果.结果 治疗以后,研究组的舒张压、收缩压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 替米沙坦与氢氯噻嗪结合用于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推广.

    作者:姜少亭 刊期: 2017年第02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