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文彦
目的 临床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胃溃疡患者90例,按照随机分配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单纯西医治疗,研究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研究组疗效比对照组明显更优,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针对胃溃疡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可获得优质疗效,没有显著性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马贺远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在小儿流行性腮腺炎中的效果并针对性提出护理、预防措施,旨在提高临床患儿康复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的流行性腮腺炎患儿86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采用不同的治疗手段观察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显效30例,显效率69.76%.对照组患者显效20例,显效率为46.52%.对比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的措施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李宁雁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中医沙参麦冬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60例,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统一用西医常用方法治疗,实验组所有患者应用沙参麦冬汤加减治疗.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 在对慢性支气管炎进行治疗时,患者服用中医的沙参麦冬汤的治疗效果理想,应该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汪正良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究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在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方面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联合应用常规护理干预和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医院感染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周军;曹国贞;王红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心理状态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商丘市肺结核病防治所诊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一般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和肺功能状况.结果 观察组SAS与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功能指标FVC、FEV1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老年支气管患者的心理状况和肺功能,值得推广.
作者:杨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医疗问题一直是我国主要的民生问题,医疗服务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恢复情况和心理情绪.近几年随着医疗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医院服务制度的深化改革,护士制度也在不断的变化,护士更加专业化、职业化.专科护士是近几年护理行业不断改革才出现的高级护理类护士,不同于一般的护士,专科护士具有更好的专业性,只针对一种病症提供专门的护理服务,服务更加耐心,对护士的要求也和普通护士不同.目前,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于医疗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专科护士在护理专业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正在成为护理专业的主要组成部分.
作者:巩莎;郭丹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对阿托伐他汀钙片与丁苯酞软胶囊二者联合治疗脑梗塞的疗效及其对患者侧支循环建立的影响进行探究.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脑梗塞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入院的顺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与丁苯酞软胶囊二者相结合进行治疗.结果 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塞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钙片与丁苯酞软胶囊联合治疗,疗效显著.
作者:王少斌;王世霞;黄维星;杨月明;王东 刊期: 2017年第03期
自我效能理论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由美国学者提出的,兴起于新的世纪,将其应用到护理教育工作中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本文对自我效能理论的概念进行了简要介绍,并针对其作用的实现途径、影响因素以及其在教育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一定的分析,进而指出自我效能理论作用于护理教育中的成果,进一步得到其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作者:郭丹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究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静脉注射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快速心律失常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进行胺碘酮治疗,观察组给予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心率、血压.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心率、舒张压与收缩压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静脉注射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率与血压.
作者:李慧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BiPAP呼吸机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主观睡眠质量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及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80例患者在使用BiPAP呼吸机之前进行PSQI量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分析,随机将所有患者分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BiPAP呼吸机治疗,对两组患者睡眠质量进行评估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1个月之后睡眠质量明显比对照组优异,并且睡眠治疗改善情况比对照组良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PAP呼吸机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主观睡眠质量具有明显改善效果.
作者:王雁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初级创伤救治,以下简要称之为PTC,通过对PTC原则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探讨PTC规范化的安全可靠性,在临床上提供参考性建议.方法 以本中心2015年5月~2016年6月收治的患者为例,患者共计140例,按年限法进行分组,分为A、B两组,A组为2015年10月以后未经PTC急救,应用基础院前急救的外伤患者,B组为2015年10月以后经PTC院前急救外伤患者,每组均为70例患者,将数据整理,总结经不同方法急救后患者的满意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在院前行PTC急救后,患者的病情得以控制,大大减低了死亡的发生概率,二者存在差异,统计学有意义(P<0.05);两组患者从急救的专业水平(18.52±3.53)、应急能力(13.92±3.31)、处置措施(17.93±3.24)、服务态度(14.08±4.12)四个方面,B组明显高于A组,P值小于0.05,组间对比有效.结论 PTC行院前急救,能够深化提升患者满意度;PTC在急救措施应用中,能够有效提高预后治疗效果,可以广泛推广与应用.
作者:秦吉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贫血患者60例中进行抽样,设实验组为贫血患者60例,对照组为健康的成年人60例.用血液检验的方法检验两组血液中各项生化指标,从而比较出贫血患者与健康成人的不同.结果 根据血液的检验结果得出,MCV、MCH、RDW-CV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正常人群,而RBC、RBC/MCV明显比正常健康人数值低得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的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十分明显,在临床上对贫血患者的确诊可行性也高.并且还可以鉴别不同的贫血疾病类型.
作者:张威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CT检查对眼外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6年3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眼外伤患者共80名,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40名(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对照组40名(应用CT检查),对比两组对眼眶骨折、视神经损伤、积血、眼球突出现破裂损伤及异物正确诊断的准确率.结果 CT检查对眼眶骨折、视神经损伤、积血、眼球突出现破裂损伤及异物正确诊断的准确率显著的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两组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CT检查方法对眼外伤的临床诊断价值高,在临床应用上更知道广泛应用.
作者:李蔚;高峻;叶悄红;冯肖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心血管外科住院患者连续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1月12日~2016年1月13日收治的102例心血管外科住院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常规组采取一般护理措施,实验组采取连续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合理饮食、按时吃药、康复锻炼方面的依从性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心血管外科住院患者采取连续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孙丽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与分析和胃降逆汤联合低剂量雷贝拉唑肠溶胶囊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所接受治疗的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的手段,而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和胃降逆汤联合低剂量雷贝拉唑肠溶胶囊的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在治疗8周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给予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采用和胃降逆汤联合低剂量雷贝拉唑肠溶胶囊治疗的方式,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该种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周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分析糖尿病社区综合管理及家庭保健员参与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增加传统的管理干预方法,观察组患者增加社区综合管理及家庭保健员参与,对比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疾病知识掌握度、自我管理能力、自我血糖监管技能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社区综合管理及家庭保健员参是必要的,是提高患者疾病知识掌握度、自我管理能力,促使患者掌握自我监管技能的有效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顾建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不同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小儿哮喘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小儿哮喘患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给予患儿雾化吸入治疗,并根据雾化吸入的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儿45例,对照组患儿实施超声雾化吸入,观察组患儿实施压缩泵雾化吸入,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记录,分析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78%相比于对照组的84.44%,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更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压缩泵雾化吸入与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均有一定的疗效,两者相比较,前者的疗效更佳,症状改善更好,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冯艺;赵鸣然;王彦彦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磁共振弥散成像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确诊之后治疗的50例短暂性脑缺血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的磁共振检查,实验组患者使用磁共振弥散成像扫苗进行检查.并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在病发期、缓解期和治疗期不同的脑缺血病灶和阳性检出率.结果 经过研究分析,实验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患者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病灶检出数量也明显高于常规组,病灶的直径也长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磁共振弥散成像技术具有较高的检出确诊率,将其应用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检查中具有明显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鹏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用于进展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的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2011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治疗的进展性脑梗塞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各项恢复指标、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有效率为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NIHSS、ADL、FMA、HAMD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08%,明显较对照组的80.39%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用于进展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效果显著,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早期修复,改善肢体运动能力和生活能力,提升护理有效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红 刊期: 2017年第03期
形成性评价作为我国教育体制中新兴的评价体制方法[1],在护理教育中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目前护理教育的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本问旨在通过分析现状护理教育中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希望该种教育方式能够在护理教育的发展中起到促进作用.
作者:刘静 刊期: 201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