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晶
目的 探讨通心络胶囊对血脂及血黏状态的临床研究.方法 本组选择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4例,对照组予以复方丹参片治疗.实验组推行通心络胶囊疗法.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TG、TC、LDL-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H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比黏度及RBC聚集指数与RBC比积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心络胶囊对调节血脂代谢、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作者:唐文田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究在心血管疾病中医治疗时,采取人性化的护理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自愿参与研究的患者110例,然后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正常普通护理方式;观察组在这一基础上采用人性化的护理.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更好,患者也更加满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心血管疾病进行中医治疗时,采用人性化的护理,能够加强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可以进行推广.
作者:晋婷;汪麟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麝香保心丸辅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4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我院进行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0例,将其计算机随机分为2组,50例/组.其中,一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对照组),另一组加用麝香保心丸辅助治疗(观察组).对比两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总有效率和心绞痛再发率.结果 观察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2.00%较对照组更胜一筹(P<0.05).心绞痛再发率同对照组数据进行比较明显更低(P<0.05).结论 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中采用麝香保心丸进行辅助治疗安全有效.
作者:朱金彪;丁继军;周维光;李霜梅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中医辨证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入中医组和西医组,每组29例.西医组患者接受西医药物治疗,中医组患者接受中医辨证治疗.结果 中医组统计数据明显优于西医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症状缓解更快,不良反应发生几率更低,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刘振军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观察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经参麦注射液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的疗效.方法 分析于2016年4月~2017年1月接收的老年慢性CHF患者103例资料,依据临床实施医治方案的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48例行常规医治,治疗组55例行参麦注射液与门冬氨酸钾镁联合医治,对比2组医治前后心功能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医治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EF(68.29±17.01)%,CO(5.24±0.32)L/mL,SV(70.38±7.24)mL更高(P<0.05).与对照组6.5%比较,实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概率7.27%略高,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麦注射液与门冬氨酸钾镁联合治疗老年慢性CHF可取得显著疗效,且安全性较高,可被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沈小朋;陈红霞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索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治疗脑梗死的临床应用观察.方法 选取2016年4月19日至2017年1月19日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0例,将其抽签化分组,各5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静脉溶栓和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FIB(3.69±1.05)g/L、PT(11.47±1.63)s、TT(15.38±2.47)s、NIHSS评分(5.41±1.78)分、BI指数(95.63±2.14)分、并发症发生率(2.00%)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在脑梗死患者治疗中效果显著.
作者:艾克拜尔·加马力;关玉华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并分析临床新护理路径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自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87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采取一般模式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采取临床路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的生活评分效果评分.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6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73%,观察组明显高于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出实施临床路径护理的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值得我院医学临床推广.
作者:盖军霞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螺旋CT对肺部转移性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共接诊收治的肺转移癌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以20 mm/秒、25 mm/秒床速对患者进行扫描,对患者的普通CT检查及螺旋CT检查结果 进行对比,分析螺旋CT的诊断价值.结果20 mm/秒床速下,肺尖区、中央区及膈下区的检出率高低为:中央区>膈下区>肺尖区;25 mm/秒床速下,肺尖区、中央区及膈下区的检出率高低为:膈下区>中央区>肺尖区.螺旋CT对中央区还有膈下区结节检出率没有显著差别,但肺尖区检出率较低.结论 螺旋CT对肺部中下野的转移性恶性肿瘤有良好诊断价值.
作者:郭俊;范光明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对阵发性房颤应用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方案治疗的有效性进行评析.方法 抽选2015年5月至2017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阵发性房颤患者50例,简单随机分组为两组,胺碘酮治疗为对照组,在其基础上联合缬沙坦治疗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左心房内径明显较治疗前降低,且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疾病复发次数较对照组少,临床总好转概率同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高(P<0.05).结论 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方案治疗阵发性房颤的疗效显著.
作者:冯有红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分析16层螺旋CT在夹层主动脉瘤和主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择取2010年4月至2015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患者40例,均接受16层螺旋CT多维成像技术检查,探讨分析该检查方法对夹层主动脉瘤和主动脉瘤的诊断价值.结果 经图像数据诊断分析,所有患者中经16层螺旋CT检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23例,主动脉瘤患者8例,诊断结果比较确切,16层螺旋CT检查出的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累及分支血管数为(4.52±0.86)个,夹层血栓形成率为75.0%,动脉壁钙化率为22.5%.结论 16层螺旋CT多维成像技术可清晰明确的显示夹层主动脉瘤、主动脉瘤的征象,可为二者临床诊断、病情判定提供合理参考.
作者:乌开西·斯兰木汗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环磷腺苷联合左卡尼汀注射液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117例,并随机分为试验组59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应用环磷腺苷治疗方法,试验组采用环磷腺苷联合左卡尼汀注射液治疗方法.比较两组的LVEDd、LVESd水平和EF水平.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的LVEDd、LVESd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较低且EF水平较高,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环磷腺苷联合左卡尼汀注射液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王亚伟;钟海振;苗雨 刊期: 2017年第07期
1 病历分析女,63岁,主因反复胸闷、不适2月入院.2月前持重物时出现胸闷不适,心前区明显,持续约5 min,休息后可好转,当时未予重视,予以服用银杏叶胶囊控制病情,近2月来患者间断出现胸闷不适,无黒矇及晕厥,共发作5次,每次发作约10 min,经舌下含服速效救心丸后可迅速缓解.既往高血压病史20余年,平时血压控制不详,糖尿病病史2年,血糖未规律检测.
作者:单书竹;邓婷智;欧柏青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心绞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5年6月至2016年11月接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7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85例与比对组8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加用参麦注射液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为89.41%高于比对组7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RP水平下降,心绞痛发作频率间隔时间缩短,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治愈心绞痛症状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田晏升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和分析康复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6例,按照数字表达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采用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AM)及生活能力评分量表(BI)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进行评分比较.结果 护理前观察组的FAM(24.81±2.62)及BI(33.58±3.17)与对照组FAM(25.16±2.75)及BI(32.63±3.22),组间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观察组的FAM(58.27±4.09)及BI(67.21±4.15)与对照组FAM(41.66±3.78)及BI(42.86±3.71),组间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康复护理措施对其进行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得到了患者的认可,提高了生活质量.
作者:冯盼盼;杨暖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究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采用补阳还五汤、硝酸甘油联合治疗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联合组各6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硝酸甘油,联合组同时给予补阳还五汤、硝酸甘油资料.治疗4周,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联合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硝酸甘油使用量、不良反应、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具有活血通脉、行气化瘀、去痛除痹的功效,与硝酸甘油联用可以迅速改善患者心绞痛症状,减少硝酸甘油使用量,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值得选用.
作者:杜修文;郝正燕;代君;李志红;高彩;姜红菊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心力衰竭联合应用多巴胺与硝普钠的疗效.方法 以抽签的方式对2016年全年间本科接诊的68例心力衰竭病患进行分组:A组、B组各34例.两组都予以常规治疗,A组同时加用多巴胺+硝普钠治疗方案.分析并比较两组LVEF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A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06%,明显比B组的82.35%高(P<0.05).A组用药后的LVEF与LVDD水平均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 采取多巴胺+硝普钠的治疗方式对心力衰竭病患进行治疗,可显著改善其心功能,提高用药效果.
作者:朱丽娟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中的护理工作.方法 在总结实验所需资料的基础上,随机抽取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1月经股动脉逆行法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的患者6例参与研究,分成两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使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2例患者转入心外重症监护治疗病房进行继续的治疗,4例患者转入心内科冠心病监护病房接受下一步的治疗干预.并发症发生患者为0.00%,不良事件发生患者为0.00%.结论 做好临床观察以及护理工作,可以保证手术操作顺利执行.
作者:白川;冯静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我院2016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用药不合理之处,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6年住院患者病历2850份,分析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包括抗菌药物使用金额,抗菌药物使用率,病原学检查情况和使用抗菌药物品种数.结果 抗菌药物使用金额占药品总收入的12.51%,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金额占抗菌药物使用金额的67.84%,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6.67%,抗菌药物单独用药率为55.74%,二联用药39.22%,三联用药4.67%,4种药物联用0.37%.结论 2016年我院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6.67%,明显高于《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指导原则》中要求的低于60%的标准.临床存在术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普遍存在经验用药和习惯用药的现象,同时,联合用药指征掌握不严,多种药物联合应用比较普遍.
作者:朱振宇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析舒适护理在慢性胃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80例进行分组研究,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的住院时间、复发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患者住院时间为(9.3±1.5)d,复发率为2.5%,护理满意度为97.5%,相较于对照组患者的(14.7±1.7)d、20.0%、72.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胃炎患者应用舒适护理的效果更加确切,能够显著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复发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与借鉴价值.
作者:张玲玲;徐敏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应用依达拉奉治疗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对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 于2015年4月~2016年5月选取在我院就诊的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130例,根据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比对两组患者血清SOD和MDA的含量变化.结果 实验组治疗后患者SOD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OD、MDA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分治疗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改善SOD、MDA水平,显著减少发作次数,降低脑损伤,值得在临床中加以应用.
作者:李霞;李小媛 刊期: 2017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