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ICC在肿瘤护理应用中的效果观察

吴静

关键词:PICC, 肿瘤, 临床应用, 护理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取2015年1月~2017年2月我院治疗的肿瘤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PICC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体满意度为9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应用于肿瘤患者的护理,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能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病经柴芍乳癖汤治疗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病经柴芍乳癖汤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2016年4月~2017年2月期间我院接收并治疗的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患者78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采用柴芍乳癖汤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的疗效及价值.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的乳房肿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总有效率94.74%,高于对照组的78.95%,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患者治疗中采用柴芍乳癖汤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推广.

    作者:裴伟杰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PICC在肿瘤护理应用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取2015年1月~2017年2月我院治疗的肿瘤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PICC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体满意度为9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应用于肿瘤患者的护理,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能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静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浅议妇产科急腹症临床治疗

    目的 分析总结妇产科急腹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116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缓解疼痛、控制感染、缓解病情等治疗手段给予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妇科临床治疗急腹症.明确诊断.根据病情对症治疗,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张燕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输液室护理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

    目的 临床分析输液室护理风险和防范对策.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的督查分析结果,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查找护理风险,开展防范对策.结论 针对输液室护理,必须采取防范对策,为患者提供优质和安全服务,降低护理风险发生,为护理人员创造安全职业环境,进一步提升护理质量,促进患者满意度有效提升.

    作者:张艳艳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SPECT/CT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诊断价值及影像学特征

    目的 探究SPECT/CT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诊断价值及影像学特征.方法 选择2015年2月~2017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共60例,回顾性的分析患者在临床上的一般资料,结合SPECT/CT图像,对患者的影像学诊断价值和特征进行科学的评价.结果 SPECT全身平面显像显示60例患者显像剂出现异常浓聚的共有191处,其中81个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得以明确,92处诊断不明确,经过融合SPECT/CT图像以后,均得到了准确的诊断.结论 在诊断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过程中,利用SPECT/CT图像融合,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骨折的具体情况进行准确的诊断,在此基础上通过将临床病史和影像学特征结合起来,可以对骨折时间进行准确的判断.

    作者:翟嵩超;崔诗晗;陈雷;赵春明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小切口切除术治疗阑尾炎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和分析小切口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诊治的100例阑尾炎患者选取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研究组患者采用小切口切除术,对比和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切口的大小以及切口的感染率明显的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切口手术对阑尾炎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患者在术后的恢复较快,并且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在术后的伤口感染率,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林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正畸与牙周夹板联合治疗牙周炎牙齿松动移位

    本文接下来要讲述的是一种牙科类的疾病.这是一种牙周炎而导致出现牙齿松动的情况.我们在本文中给要讲述如何利用正畸与牙周夹板的方法来联合治疗牙周炎牙齿松动移位的这种症状.本科应用方丝弓矫治技术治疗牙周炎松动移位引起的错位畸形,在经过一定的效果后,再利用尼龙丝加复合树脂牙周炎夹板固定.有关例子表明,经过治疗后,在1~3年的临床观察期间,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治疗患者都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这些例子的成功反应了用正畸与牙周夹板联合的方法治疗牙周炎牙齿松动移位是比较有效的.

    作者:艾比布拉·艾麦尔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叶酸与老年病相关性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日益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过量、运动量减少、体重超重、肥胖等现象越来越突显,从而引起的心脑血管病逐年增加,特别是60岁以上老年人更为明显.近报道,我国60岁以上老人已超过2.3亿人,约占总人口数13.8亿的16%;60岁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约1.23亿,占高血压总数的49%;6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发病率约为27.8%;60岁以上脑卒中我国脑卒中病人700多万发病率每年上升8.7%,脑卒中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以北京为例,60岁以上脑卒中患病率约7.4%.我院肾内科透析患者86例,发现叶酸缺乏引起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升高与肾功能不全的程度有密切关系.这些疾病共有一个致病因素就是老年人更易缺乏叶酸.本文就简述一下这方面内容.

    作者:杨刚;石映坤;王艳;白自跃;张利芝;鹿婷婷;班伟;王冬颖;高晗;李振录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B超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研究通过B超检查判断胎儿畸形状况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于2016年2月~2017年1月之间来本医院进行分娩的孕妇进行人数上的统计,共3000人,这些孕妇生产的胎儿中有43个为畸形儿,笔者对其生产之前的B超报告进行搜集并整理分析.结果 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分析,出现漏诊的胎儿人数为3个,其中唇裂1个,指畸形1个以及神经缺损1个.结论 B超在临床上运用非常广泛,尤其是在胎儿畸形诊断上,它以其安全以及准确的优势受到广大孕妇的信赖,使得孕妇对于胎儿的生长状况有一个较为准确的了解,同时也能帮助医院对孕妇的状况有一个较为准确的认识,以实现医院对孕妇进行有效的护理.

    作者:邱萍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对急危重症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探究

    目的 采用呼吸阶梯性治疗方法抢救急危重症患者并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1月之间我院收治182例急危重症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利用传统呼吸支持抢救法治疗,观察组利用呼吸阶梯性治疗方法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利用的呼吸支持方式中,居于前三位的有鼻导管吸氧、复苏体位、呼吸机给氧,观察组利用复苏体位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呼吸支持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复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呼吸稳定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呼吸阶梯性治疗抢救危重症患者,可以明显提高其呼吸支持管理效果与抢救成功率,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冯皞宇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急性脑卒中患者快捷流程化护理措施的抢救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急性脑卒中患者快捷流程化护理措施的抢救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4年7月~2017年1月接受的10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量表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快捷流程化的护理措施,观察对照组与实验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 经过比较发现,实验组接诊到确诊再到专科治疗的时间明显比对照组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病死率与致残率明显比对照组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卒中患者应用快捷流程化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急诊抢救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具有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的意义.

    作者:陈博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整体护理对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整体护理对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共选择70例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同时配合护士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指导及运动护理等,观察时间为4周.结果 本组70例患者,显效38例(54.28%),有效30例(42.86%),无效2例(2.86%),总有效率为97.14%.结论 整体护理对于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病情的控制,血压及血糖水平的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故值得推广.

    作者:崔莉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初探中西医结合用于治疗高血压肝阳上亢证的实际疗效

    目的 研究高血压肝阳上亢证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案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肝阳上亢证患者82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1例.对照组单纯采用西医方案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时间、高血压肝阳上亢证药物治疗总有效率、药物原因导致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高血压肝阳上亢证药物治疗总有效率为90.3%,高于对照组的68.3%,组间差异显著(P<0.05);仅有2例药物原因导致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的8例,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高血压肝阳上亢证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案进行治疗,可以有效减少药物原因导致的不良反应,使血压水平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善.

    作者:马玉莲;郭玲玲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针灸应用在缺血性中风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92例缺血性中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针灸治疗.结果 相对于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降低,并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显著,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徐丰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乡镇卫生院对糖尿病患者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乡镇卫生院对糖尿病患者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个性化健康教育治疗;结果 研究组干预效果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当中,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的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马占杰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针刺足三阴经原穴对高血压、低血压动物模型血压影响的经穴特异性研究

    目的 探讨针刺足三阴经原穴对高血压、低血压动物模型血压影响的经穴特异性.方法 本研究分成高血压、低血压两部分,而两部分均分成足三阴经原穴组、模型组、非穴组、空白组,每组12只大鼠.除空白组、模型组外,其他均为治疗组,接受针刺治疗,疗程是7d,治疗后予以血压检测,每只大鼠检测5次并取其平均值.结果 ①高血压:太冲组、太白组、太溪组大鼠治疗后血压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穴组、模型组、空白组则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低血压:太冲组、太白组、太溪组大鼠治疗后血压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穴组、模型组、空白组则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足三阴经原穴对高血压、低血压动物模型血压有双向调控血压的特异性,其中以太冲穴双向调节血压的功效佳.

    作者:陈双红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芍药清肝散对急性前葡萄膜炎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 探析急性前葡萄膜炎选择中药芍药清肝散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急性前葡萄膜炎患者60例,依据随机原则将全部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30例,利用西医方法常规组治疗,观察组30例,选择中药芍药清肝散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6.67%;观察组复发率为6.67%,对照组复发率为26.67%.结论 急性前葡萄膜炎选择中药芍药清肝散治疗可以提升效果,更迅速改善症状,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杨颖;于文洲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益心汤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 分析探讨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益心汤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相关表现.方法 我院舒张性心力衰竭10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益心汤进行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显效38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患者显效23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为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T3、T4水平、LVEF以及心功能分级变化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张性心力衰竭在临床治疗上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困扰,而其中西药副作用是其中较为严重的影响因素,但是采取中医药治疗,能在整体上调节患者身体机能,避免药物副作用的产生,适合临床应用.

    作者:王富成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动态心电图检查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和研究动态心电图在检查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的检出率,进而证明其在冠心病诊断中存在的价值.方法 对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所治疗的12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分析,并将其分为两个不同组别,每个组别60人,分别用动态心电图以及传统心电图进行检测,着重观察其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症状.结果 经过动态心电图的检查后发现,在60名接受治疗的患者中,存在心肌缺血病症的有46例,其中有明显症状的30例,无明显发病症状的16例.其中存在心率失常的患者40例.结论 在运用动态心电图对于老年冠心病检查后,患者的数量增多,说明动态心电图在准确率和精准度上高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上也具有不错的效果,可以及时准确的发现老年人存在的冠心病症状.

    作者:王和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护理干预在急性冠脉综合症护理中的应用与研究

    目的 对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中的护理措施与效果进行总结.方法 分30例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为两组,16例以常规模式展开护理为一般组,14例以综合模式展开护理为综合组,对照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综合组护理后SAS、SDS评分显著较一般组低,且综合组87.50%表示对护理工作满意,相较于一般组的71.42%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临床上需积极展开综合护理干预,以促进患者负性情绪的有效改善,使患者满意度提升.

    作者:陈秀莲 刊期: 2017年第17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