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后路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联合内固定术治疗 胸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宋宝东

关键词:全椎板切除, 椎管减压, 胸椎管狭窄症
摘要:目的 探讨经后路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联合内固定术治疗胸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手术治疗胸椎管狭窄症患者70例,均采用经后路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联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胸椎Cobb角及胸椎JOA评分.结果 患者治疗前疼痛VAS评分、胸椎Cobb角及胸椎JOA评分依次为(6.87±1.08)、(39.15±4.08)°和(4.38±0.58).手术后6个月依次为(2.68±0.51)、(19.71±2.47)°、(8.07±1.02),各个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后路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联合内固定术治疗胸椎管狭窄症的治疗效果较好,有利于疼痛的缓解和神经损伤症状的恢复,并且有一定的后凸矫形功能.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药品库房管理在医院药事管理中的作用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使得在医院的药事管理重点也从传统的物转变为人的管理.而药品库房管理作为医院药事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其也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医院的管理水平.本文就药品库房管理在医院药事管理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与研究.

    作者:光旭峰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饮片汤剂治疗胃溃疡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 对比在胃溃疡的临床治疗中传统中药饮片汤剂、中药配方颗粒所具有的不同疗效.方法 择取2014年12月到2016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就医胃溃疡患者80例,以随机数字法将其分入两组并采用不同治疗方案,分别为:采用中药配方颗粒的4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中药饮片汤剂的40例对照组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相关指标.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复发率为2.5%,对照组复发率为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传统中药饮片汤剂、中药配方颗粒均可有效预防胃溃疡复发,在近期疗效上中药配方颗粒具有更加显著的治疗效果.

    作者:郭东亮;郭琳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动静平衡康复训练的实施

    目的 实施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动静平衡康复训练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行胫骨平台骨折钢板内固定术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20例.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患者采用动静平衡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肌肉恢复程度与膝关节康复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肌肉恢复程度与膝关节功能康复效果均优于参照组患者,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应用动静平衡康复训练,达到动态平衡,可使关节与肌肉功能得到有效恢复,康复效果良好.

    作者:王朝刚;胡文奎;王龙;范中文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藏药消痛贴膏治疗高原急性痛风性关节炎24 h疗效观察

    目的本文就藏药消痛贴膏对于高原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在24 h内的治疗效果进行了研究.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所收治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60例,给予常规计量秋水仙碱与布洛芬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60例,给予低剂量秋水仙碱与藏药消痛贴膏来进行治疗,就两组患者治疗24 h后的疼痛缓解程度以及副作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其疼痛缓解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副作用发生率也要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于高原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时,通过藏药消痛贴膏的应用,其能够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并降低药物副作用的发生,因此值得进行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桑吉才让;仁青措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人性化护理管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分析人性化护理管理应用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5月收治的150例各疾病患者作为护理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护理a组与护理b组,每组各75例.医护人员对护理a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和人性化护理管理,而对护理b组则仅提供常规护理.待护理周期结束时,统计并对比两组发生的护理纠纷事件、风险事件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情况.结果 常规护理服务条件下,护理b组中发生12例护理纠纷事件、13例风险事件、护理满意度为66.67%(50/75);而在常规护理和人性化护理管理服务条件下,护理a组发生2例护理纠纷事件、2例风险事件、护理满意度为94.67%(71/75).对比可见,护理a组的临床护理质量明显优越于护理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管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十分良好,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同时利于促进护患关系的改善,以得到广大疾病患者的一直认同.

    作者:赵巧英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输血相关免疫反应的研究进展

    输血之后产生的免疫反应和患者的愈后关系非常紧密,因此人们越来越关注输血的安全和有效.本文主要从输血者和受血者角度分析输血后免疫反应的影响和临床应对方式,其主要为临床输血决策提供帮助.

    作者:王春环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后路脊柱侧弯矫正术的手术配合

    通过对脊柱侧弯手术的配合12例,总结脊柱侧弯的手术配合方法,认为掌握脊柱侧弯的手术步骤和术中配合要点,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工作以及与医生的密切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区红霞;王福涓;邓华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人性化护理模式在产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模式在产科临床护理中应用.方法 以我院产妇84例为研究对象,通过电脑随机分组的方式,平分为两组,即常规组(n=42)与研究组(n=42),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结果 研究组产妇对护理模式的总满意度为95.24%,显著高于常规组78.57%的总满意度,组间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产科临床护理中,人性化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理想,且护理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古丽其玩尔·阿不力克木;布左拉·买买提明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中医食疗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在肿瘤治疗的过程中加入中医食疗的方法,观察患者康复的具体效果.方法 针对来我院接受治疗的化疗的患者50例进行随机的分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的饮食习惯与病情康复的建议,而观察组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中医食疗的介入.通过一段时间的食疗治疗之后对两组的与临床的症状的改善效果分析.结果 通过对两组的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数据指标都要比对照组的结果好,结论 采用中医食疗的方法对肿瘤患者的饮食进行改善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多的营养,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

    作者:肖龙妹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大量输血治疗后患者血液检验指标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对患者经过大量输血治疗后其血液检验指标变化及影响因素进行初步了解与分析.方法 对52例于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进行大量输血治疗的患者进行输血治疗前后血清钾(K+)、血清钠(Na+)、血清钙(Ca++)、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与凝血酶原时间(PT)等基本指标进行观察记录与分析.结果 输血治疗前后患者K+和Na+以及FIB变化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过输血治疗后,其PLT与Ca++水平降低,PT与APTT有所增加,与输血治疗前相应指标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P<0.05).结论 对于大量输血治疗患者进行血液检验指标以及影响因素的监测,有利于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与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具有较为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秦燕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关联理论视阈下中医文献英译中的文化缺省与补偿策略研究

    关联理论国内早由杨平提出,指翻译过程中一方面应该将推理过程明示出来,另一方面还应该将动态顺应过程明示出来.翻译包括原文、译文文本两个文本,作者、译者、译入语读者三个涉者,话语产生、理解两个过程.文化缺省早由王东风提出,只作者和意向读者将共同拥有的背景文化知识省删,以为经济交际提供便利.文本中普遍存在文化缺省,其英译处理情况对整个译本质量造成了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在中医西传及其他典籍的英译事业中,《黄帝内经》英译研究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文化缺省的补偿策略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想将异质文化的持续性及完整性保留下来,就应该有机结合多种译法.本研究首先从静态文化缺省、动态文化缺省两个方面研究了关联理论视阈下中医文献英译中的文化缺省,然后从初构法、省略法、置换法、阐释法、创新法五个方面对关联理论视阈下中医文献英译中的文化缺省的补偿策略进行了探讨.

    作者:王爽;李庆杰;陈阳;关晶晶;张春娣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临床医学检验技师资格考试与医学检验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临床医学技术考试是有效衡量医学检验实际学习质量的重要标准,通过分析医学检验的实际教学过程,对不同学习程度的动手能力进行评价分析,明确实际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上的学习水平.本文将针对临床医学技术资格检验分析标准进行判断,明确实际临床医学的技术教学改革过程和内容,从实际情况出发,准确的判断临床医学及时考试与教学改革的相关过程,分析有效提升临床医学检验改革的办法.

    作者:李晓伟;杜雁雁;杨旭宁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经后路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联合内固定术治疗 胸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经后路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联合内固定术治疗胸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手术治疗胸椎管狭窄症患者70例,均采用经后路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联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胸椎Cobb角及胸椎JOA评分.结果 患者治疗前疼痛VAS评分、胸椎Cobb角及胸椎JOA评分依次为(6.87±1.08)、(39.15±4.08)°和(4.38±0.58).手术后6个月依次为(2.68±0.51)、(19.71±2.47)°、(8.07±1.02),各个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后路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联合内固定术治疗胸椎管狭窄症的治疗效果较好,有利于疼痛的缓解和神经损伤症状的恢复,并且有一定的后凸矫形功能.

    作者:宋宝东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研究性学习临床护理教学模式的构建

    研究性学习临床护理教学模式是为了让学生自主进行学习和探讨,激发学生的演技精神,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过程是将护理学生分为两组,使用对照法进行研究实验.对照组使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实验组使用是新型教学模式.新型护理教学模式通过完善的临床教学,学生在教师的辅导下进行自主学习.通过教学实践活动掌握专业是指,并且完成教学目标.通过研究可以发现,研究性学习临床护理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

    作者:郑雪;刘婷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门诊药房应用自动化药房管理系统的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门诊药房应用自动化药房管理系统的效果.方法 对本人所在院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应用自动化叫号系统、自动发药机系统、智能存取系统等一系列自动化药物管理系统的操作流程和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在门诊病房应用自动化药房管理系统,药物平均调配发放时间大大缩短,药物分配日平均失误数大大减少.结论 门诊药房应用自动化药房管理系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失误率,改善了药房环境,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细致、高效的药学服务,是一种科学的管理系统和方法,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梁军;康向伟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心血管疾病合并焦虑症的中西医治疗研究

    目的 分析心血管疾病合并焦虑症患者以中西合并的医疗手段展开治疗后疗效的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接治的心血管疾病合并焦虑症患者60例为主要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后,一组选择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另一组选择我院的常规药物进行治疗.对两组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焦虑得分情况相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焦虑得分情况有明显好转,且与对照组进行对比效果更显著,观察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心血管疾病联合焦虑症的患者进行中西药合并治疗,临床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患者的焦虑情况和疾病有效率占比更高,在临床中可推广.

    作者:王玲;麻增林;田晞;李柏颖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针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对针刺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进行观察研究.方法 选取2013年4月~2016年12月在宜昌市中医医院接受治疗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并1:1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51例.对常规药物治疗和针刺治疗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就治疗总有效率而言,实验组患者明显高于参照组[92.16%vs72.55%];就MMSE评分而言,实验组患者明显高于参照组;就ADL评分、ADAS-cog评分而言,实验组患者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十分理想,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陈雨萌;叶攀;谭爱华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Statin治疗前后以及停药对血脂影响

    动脉粥状硬化(atherosclerosis)是造成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动脉粥状硬化班当中含有脂肪核心以及纤维组织,从过去的动物实验以及临床研究已经证实高胆固醇血症会造成血管动脉粥状硬化斑块的产生.血管生物医学的进步,更进一步探索细胞激素与生长因子在动脉粥状硬化的病理机转,近已经将动脉粥状硬化的过程,认为是血管内壁发炎反应的结果.内皮细胞功能异常,平滑肌细胞的增生,乃至于动脉粥状硬化斑的增厚,会进一步使得血管内腔狭窄,阻碍血流的运行.然而,动脉粥状硬化斑若不稳定,便可能破裂,造成短时间内大量的血栓形成,完全阻塞住血管,而产生临床上急性心肌梗塞或急性脑中风等急性并发症.

    作者:冯小丽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感染临床特点与预防研究

    目的 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感染特点,并提出预防对策.方法 对4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考察感染特点.结果 48例患者中呼吸系统感染39例,颅内感染感染7例(手术后),其他2例,感染的病菌主要为革兰阳性菌及革兰阴性菌;患者的年龄、基础病、吸烟史等均为导致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为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应结合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严格的监控,制定相应的对策.

    作者:郭振辉;苗少辉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人性化护理管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及效果

    目的 探究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应用人性化管理的效果.方法 运用随机抽样法在2015年12月~2017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心血管内科患者中抽选8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他们分成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44例,常规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研究组在常规护理方式上增加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人性化服务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医疗效果,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长,而且提高了患者对医院护理满意度.结论 人性化护理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张爱欣 刊期: 2017年第22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