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分析

崔秀卿;邢金梅;时岩;张秋红

关键词:芪苈强心胶囊, 慢性心力衰竭, 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 分析在CHF患者中应用芪苈强心胶囊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CHF患者78例为观察对象,分为两组,均常规进行对症治疗,对照组39例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芪苈强心胶囊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做比较.结果 用药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心功能和心力衰竭改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以上各项组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芪苈强心胶囊在治疗CHF患者中疗效显著,可广泛推广应用.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肺部感染患者肺功能和血气指标的临床影响研究

    目的 探究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肺部感染时对患者肺功能和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 随机挑选8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肺部感染患者为治疗对象,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结束后分析两组肺功能和血气指标,并比较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02%)高于对照组(5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肺功能、血气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氨溴索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肺部感染疗效极佳,可于临床上推广.

    作者:张磊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时机及中转开腹影响因素的探讨

    目的 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时机及中转开腹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方法 研究中纳入我院2015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86例,根据就诊顺序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于症状出现48 h后行手术治疗,观察组于症状出现48 h内行手术治疗;将患者各项临床资料详细整理后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转率低,与对照组比较存在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影响中转开腹因素为:症状出现时间以及胆囊壁厚度、白细胞数目、胆囊周围渗出、腹肌紧张;多因素分析影响中转开腹因素为:症状出现时间、胆囊周围渗出.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时需在患者症状出现48 h内行手术治疗,症状出现时间、胆囊周围渗出为影响中转开腹独立危险因素,临床治疗时需全面评估.

    作者:王兴军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急性胰腺炎并发心脏损伤的研究进展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是指多种病因引起的胰酶激活,继以胰腺局部炎症反应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常见的病因是胆石症、酒精和高脂血症,病重者可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和征和器官功能障碍[1,2].在世界范围内,尽管医疗、影像、介入技术的发展,AP的发病率不断增加,死亡率也继续明显升高[3].美国AP发病率已上升到约40/10万人,英国男性AP的发病率由6.9/10万人增加到75/10万人,女性由11.2/10万人增加到48/10万人[2].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AP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临床上按病情轻重分为轻度AP、中度AP和重度AP,多数轻中度患者的病程呈自限性,重度AP占20%~30%,临床经过凶险,病死率达36%~50%.AP的总体病死率为5%~10%[4,5].AP并发心脏损伤是其重要因素之一.动物实验研究表明:AP不论轻重,均伴有心脏损伤,其损伤程度与AP的临床类型呈正相关,轻度AP时心脏损伤轻,重度AP时心脏损伤重[6].现对此研究热点进行综述.

    作者:谭克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肺动脉漂浮导管应用于心血管危重症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对肺动脉漂浮导管应用于心血管危重症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以供参考.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本人在进修期间,选取进修医院2012年10月1日~2015年10月1日期间,接受治疗的46例心血管危重症患者,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对参与研究患者分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法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基础上,采取肺动脉漂浮导管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以及心功能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改善情况以及心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对心血管危重症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对患者采取肺动脉漂浮导管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情况以及心功能,可有效促进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研究价值.

    作者:崔豫贵;周龙威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抗氧化、抗血小板和降脂三联疗法治疗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研究

    目的 对抗氧化、抗血小板和降脂三联疗法治疗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抽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164例,以随机分配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2例,并且分别采用抗氧化、抗血小板和降脂三联疗法和常规治疗,对两种治疗方式的效果进行观察及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斑块面积为(0.50±0.41)cm2,对照组患者的斑块面积为(0.66±0.27)cm2,观察组斑块面积小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抗氧化、抗血小板和降脂三联疗法应用于对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治疗,能够促进患者斑块的缩小,有利于患者身体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应用和推广.

    作者:曾莉梅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初探心内科护理中人性化护理的应用

    目的 对人性化护理应用于心内科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医院心内科收治的患者86例,采用随机划分模式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心内科一般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护理引入人性化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护理满意情况对比研究.结果 观察组SDS、SAS评分,在护理工作开展前无明显差异(P>0.05),而护理后心理评分观察组相比对照组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97.67%(42/43)高于对照组81.40%(35/43),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模式应用于心内科患者护理中,对帮助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推动良好护患关系构建可发挥重要作用,应在护理实践中推广应用.

    作者:辛晓兰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对脑梗塞后血管性痴呆的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 脑梗塞后血管性痴呆采用吡拉西坦、尼莫地平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脑梗塞后血管性痴呆的患者7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加用吡拉西坦治疗.结果 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率,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脑梗塞后血管性痴呆采用吡拉西坦、尼莫地平治疗,疗效显著.

    作者:张凌云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细节护理在健康管理中心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析健康管理中心护理服务贯彻细节护理理念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2017年间在本健康管理中心进行健康管理用户相关资料,从中选取80例,编序并随机数字表将其每组40例分为常规组(健康管理中心常规护理服务)与细节组(联合细节护理干预).比较不同护理服务下用户各方面体验差异.结果 细节组健康管理依从度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节组对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健康管理中心护理中以细节护理为指导,对用户提供更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有利于保障用户健康管理依从性,提高对护理内容满意程度,更好的降低时间成本,值得于健康管理中心广泛推广.

    作者:陈梦兰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阿奇霉素+阴道栓剂治疗非淋菌性宫颈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分析阿奇霉素+阴道栓剂治疗非淋菌性宫颈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5月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4)对比研究,观察组采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用阿奇霉素+阴道栓剂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经观察统计,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患者无任何不良反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028,P<0.05)结论 阿奇霉素+阴道栓剂治疗非淋菌性宫颈炎有较好的临床效果,给予患者更高效的治疗方案.

    作者:申亚楠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心血管专科临床实习现状及教学模式初探

    心血管疾病患病率、死亡率逐年持续上升,心血管内科专业迅猛发展,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汲缺,对于心血管专业临床实习生的培养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将一名医学生培养成为一名合格的临床医生的关键阶段,那么如何实现临床实习生将基础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培养科学的临床思维和过硬的临床技能,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刘志强;马晓芸;木胡牙提;何鹏义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血液透析组合腹膜透析在慢性肾衰竭患者中的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组合腹膜透析在慢性肾衰竭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3月~2017年6月自愿到科室接受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82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41例)和观察组(n=41例).对照组采用腹膜透析治疗,观察组加用血液透析治疗,比较两组治疗不同时间点肾功能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肌酐、尿素氮、白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血液透析组合腹膜透析用于慢性肾衰竭患者中有助于改善患者肾功能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夏庆华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药物结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焦虑症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探讨认知行为疗法结合药物治疗焦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1月来我院治疗的焦虑症患者66例分为两组,药物治疗组和综合治疗组,每组33例.药物治疗组采用盐酸万拉法新胶囊治疗,综合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认知行为疗法进行治疗.结果 在本研究中,药物治疗组显效率为57.58%,综合治疗组显效率为87.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焦虑症患者,采用认知行为疗法结合药物治疗有着良好的疗效,对患者的社会功能、生活质量有着显著的提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周瑞华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小儿心脏横纹肌瘤的超声心动图诊断及分析其与结节性硬化症的关系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应用在小儿心脏横纹肌瘤(CRM)的价值及其与结节性硬化症(TSC)的关系.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确诊为结节性硬化症患儿3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组对象家属愿意配合研究,均有完整的超声心动图资料,回顾性分析他们的资料,结合临床特征与辅助检查,探讨其心脏横纹肌瘤情况,并分析二者的关系.结果 30例结节性硬化症患儿经临床检查,证实有心脏横纹肌瘤18例,其中多发部位肿瘤有14例,左心室多,形态主要为椭圆形或圆形、强回声结节.结论 超声心动图诊断小儿结节性硬化症时应考虑有无心脏横纹肌瘤,根据其超声特点可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更可靠的依据,便于尽早检出心脏横纹肌瘤情况.

    作者:厉玉彬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替米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对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及左室肥厚的影响

    目的 分析探讨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采取替米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的降压效果以及对患者左心室肥厚度的影响效果.方法 针对我院2017年1月~6月收治的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50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采取替米沙坦联合氢氯噻嗪进行治疗.分析对比本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情况以及左心室肥厚度的改变.结果 所有患者均用药一个月后,根据评定标准发现,用药效果达显效患者40例(80.0%),效果达有效患者4例(8.0%),用药后无效患者6例(12.0%),总有效率为88.0%(44/50).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左室舒张功能指标,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米沙坦联合氢氯噻氢治疗老年收缩期高血压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并且安全性也较为显著,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华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血府逐瘀汤治疗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血清SOD、MDA、NO水平的影响

    目的 分析探讨血府逐淤汤治疗老年心肌梗死对于患者血清SOD、MDA、NO水平的影响.方法 针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82例进行研究,将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血府逐瘀汤进行治疗.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不同,对照组为95.1%.而观察组为68.2%,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SOD、MDA、NO指标对比无差异(P>0.05),但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相关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心肌梗死患者采取血府逐瘀汤治疗,能有有效的改善患者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将应激反应对患者心肌以及心血管的伤害降至低.

    作者:樊晓东;孙建军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整体护理在慢性盆腔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分析整体护理在慢性盆腔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并作观察比较.方法 将10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纳入为研究对象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给予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同时,联合整体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护理前两组HA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低于研究组,而对照组HAMA评分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整体护理在慢性盆腔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贾英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止嗽散加减联合针灸疗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在开展慢性支气管炎疾病治疗工作中,观察止嗽散加减+针灸疗法施治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01月~2017年03月收治的82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实验对象;由数字奇偶法分组;对照组(41例):应用止嗽散加减疗法施治;观察组(41例):应用止嗽散加减+针灸疗法施治;终就两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用药疗效评价结果展开对比.结果 同对照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用药疗效评价结果(68.29%)对比,观察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患者(97.56%)获得显著性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合理应用止嗽散加减+针灸疗法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施治,对于终疗效评价结果的良好可以做出充分保证,从而优化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生活能力.

    作者:赵秀霞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护理干预对体检者采血后皮下血肿形成的预防效果

    目的 研究对体检者加强护理干预对采血后形成皮下血肿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取100位健康体检人员,随机均分两组后观察组强调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皮下血肿发生率以及体检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 对照组皮下血肿总发生率为14%,观察组仅为2%;满意度方面,对照组为84%,观察组达到100%.结论 在体检过程中强调对采血的有效护理干预可预防皮下血肿的形成,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升.

    作者:熊廷莲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频发心律失常伴心源性晕厥起搏器植入患者预见性护理干预成效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模式对频发心律失常伴心源性晕厥起搏器植入患者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心内科收治的频发心律失常伴心源性晕厥起搏器植入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起搏器植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出院时生活质量评分、平均住院时间、舒适度、并发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舒适度、护理满意度、平均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模式能明显提高频发心律失常伴心源性晕厥起搏器患者生活质量和舒适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有效保障患者安全,改善护患关系.

    作者:殷宁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科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效果,探索提高普外科护理质量的有效之路.方法 比较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前后,普外科在护理满意度、质控评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三项指标数据的差异.结果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普外科护理满意度是71.48%;实施后普外科护理满意度上升至97.12%,两组数据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普外科护理质控评分为85.27±1.1;实施后护理质控评分为94.3±0.6,这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普外科不良事件发生率高达11.36%,实施后普外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将至2.81%,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普外科护理工作中,护理风险管理措施,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和科室声誉,取得了社会经济效益双收的良好效果.

    作者:徐薇;王玲云 刊期: 2017年第29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