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护理风险管理中品管圈活动的应用效果研究

侯佳倩

关键词:糖尿病, 品管圈活动, 护理风险管理, 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 研究在糖尿病护理的风险管理中应用品管圈活动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糖尿病患者87例,在护理风险管理过程中加入品管圈活动,并观察实施后的应用效果.结果 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患者对糖尿病健康知识的了解掌握度为95.32%;活动后患者服药依从率为95.40%;末梢血糖测定和胰岛素保管合格率分别为96.92%和93.84%.结论 糖尿病护理风险管理中使用品管圈活动利于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和服药的依从性,同时提高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冠心病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在医院进行住院治疗的冠心病中展开优质护理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5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入选患者根据患者额入院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其中26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命名为对照组,另外的26例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命名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负面情绪改善程度较好,护理满意度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冠心病患者中展开优质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适用于临床推广.

    作者:巩晶晶;程巧慧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临床应用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和分析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临床应用中的具体效果.方法 选取某院分娩期的产妇100例,采用平均分组的方式把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分娩技术,观察组患者则是采用无痛分娩的技术.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镇痛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分娩时间也小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产妇的剖宫产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产妇无痛分娩的技术,能够帮助产妇顺利生产,因此无痛分娩技术值得医疗机构推广使用.

    作者:韩梅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效果

    目的 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效果.方法 共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社区综合护理.结果 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健康饮食、运动锻炼、足部护理及服药依从性等方法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社区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作者:戴长虹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热毒宁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究早期使用热毒宁注射液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176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按照感染性休克治疗指南给予常规治疗,另一组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结果 治疗前两组一般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PCT、IL6、NGAL、TNF-α有统计学差异,而CR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给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可以降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降低病情严重程度.

    作者:任厚伟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栓塞的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观察

    目的 观察分析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栓塞的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 将我院于2016年4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急性脑栓塞患者,作为对象,采取抽签的方式,分为观察组(n=40)与对照组(n=40).对照组,血栓通治疗,观察组,联合血栓通与依达拉奉治疗,对比分析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37/40),对照组为80%(32/40),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2.5%(1/40),对照组为5%(2/40),经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栓塞,疗效佳,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作者:王倩;孙睿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糖尿病护理风险管理中品管圈活动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 研究在糖尿病护理的风险管理中应用品管圈活动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糖尿病患者87例,在护理风险管理过程中加入品管圈活动,并观察实施后的应用效果.结果 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患者对糖尿病健康知识的了解掌握度为95.32%;活动后患者服药依从率为95.40%;末梢血糖测定和胰岛素保管合格率分别为96.92%和93.84%.结论 糖尿病护理风险管理中使用品管圈活动利于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和服药的依从性,同时提高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侯佳倩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胺碘酮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律不齐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胺碘酮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律不齐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冠心病心律不齐患者70例,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各3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具体包括强心、利尿、电解质平衡的维持及吸氧等.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胺碘酮给予治疗,具体治疗方案为:初期按照0.4~0.6 g的剂量单次给药,3次/d,在治疗14 d后,改用0.2~0.4 g的剂量3次/d给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94.29%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7.14%,两组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并发症的为6例(17.14%),显著高于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2例(5.71%),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应用于老年冠心病心律不齐患者的临床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大量推广应用.

    作者:尢夫利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特发性小患儿12个月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对特发性矮小患儿的疗效.方法 将70例特发性矮小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1.5u.kg-1.d-1,每晚睡前1 h皮下注射;对照组不予任何治疗.治疗12个月后进行疗效观察.结果 两组比较身高增长有显著差异.结论 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特发性矮小有显著疗效.

    作者:李世芹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动态血压监测对高血压诊治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本课题旨在探讨高血压患者应用动态血压监测的作用与价值.方法 先根据本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56例监测方式的不同分别分为动态组与常规组,行24 h动态监测与常规监测后,对比两组24 h、夜间与白日的血压和脉压.结果 动态组白日、夜间与24 h血压平均值及脉压平均值都低于常规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血压与脉压无明显变化规律,通过24 h动态监测可显著提升高血压监测的准确性,能够为心脑血管病的预防夯实基础.

    作者:陈登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自拟扶正益肾汤应用于肾病综合征患者治疗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 研究肾病综合征患者治疗中自拟扶正益肾汤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7月~2017年9月本院肾病综合征患者82例,依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1例,分别接受西医治疗、自拟扶正益肾汤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24h尿蛋白、纤维蛋白含量低于对照组.结论 自拟扶正益肾汤应用于肾病综合征患者治疗中可提升疗效,可推广.

    作者:刘铭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消化内镜护理风险控制中应用PDCA循环模式的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PDCA循环模式在消化内镜护理风险控制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90例消化内镜检查患者,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2015年1月~2016年1月实施常规消化内镜护理)、观察组(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PDCA循环模式),各45例,将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PDCA循环模式应用于消化内镜护理风险评估中,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值得研究.

    作者:李玲霞;朱里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螺内酯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针对螺内酯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里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文选取的是本院于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收治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04例进行临床研究分析,根据治疗适应证和家属意见分析研究,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其中给予治疗组患者进行的是螺内酯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方法,对照组使用的是仅仅只是给予患者贝那普利治疗办法,用药后观察24周,比较两个组的治疗前后效果分析,针对患者的心功能和血生化各项治疗变化分析.结果 治疗后发现治疗组的总体治疗的有效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两组患者之间的治疗效果存在非常良好的统计学意义.结果由此可见螺内酯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的心力衰竭患者,可以很好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问题,提高患者生存效率,保障治疗效果.

    作者:买吾拉江·马木提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住院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血脂达标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住院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脂达标情况.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住院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120例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6年~2017年10月,针对120例住院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脂情况进行调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将患者分成三小组,分别为高度危险、中度危险及极度危险三组,针对三组住院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脂水平进行相应的检测,对比分析三组住院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脂达标率之间的差异.结果 三组高度危险、中度危险及极度危险住院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之间对比的血脂达标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住院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脂达标率较低,在针对住院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应加强对患者血脂水平的管理及护理,维持患者血脂正常状态.

    作者:王媛媛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比较肛垫上黏膜套扎术与传统痔核结扎术治疗Ⅲ期痔病脱垂对临床疗效、患者住院时间的影响

    目的 探究并比较对Ⅲ期痔病脱垂患者应用肛垫上黏膜套扎术与传统痔核结扎术治疗方式实施救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住院时间的影响结果.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9月,我院接收诊治的Ⅲ期痔病脱垂患者20例作为研究样本,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传统痔核结扎术,观察组应用肛垫上黏膜套扎术.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诊治有效率相较于对照组对应数值,提升趋势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相较于对照组对应数值,缩短趋势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院诊治费用相较于对照组对应数值,下降趋势显著;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相较于对照组对应数值,下降趋势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Ⅲ期痔病脱垂患者应用肛垫上黏膜套扎术治疗方式实施救治,相较于传统痔核结扎术,临床诊治结果显著,对患者临床诊治有效率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有助于缓解临床表征,加快患者病症的康复进程,且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较低.

    作者:卞林伟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双心病变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双心病变的疗效.方法 选择具有双心病变患者80例,采用随机双盲的方法分为冠心病一般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治疗两个月,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对于冠心病合并抑郁、焦虑精神症状的治疗,与不具备精神症状的冠心病患者的区别在于,躯体症状和精神症状都要兼顾,中西医结合治疗双心病变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孙玉环;林云虹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消毒供应中心的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研究

    目的 探讨和分析消毒供应中心存在的安全隐患,并针对存在的隐患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方法 通过从消毒供应中心的环境、设备、人员等方面,以及规章制度方面,认真查找消毒供应中心所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而提出有效解决这些安全隐患的防范对策,并付诸实施,以全面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结果 通过研究发现,消毒供应中心存在的安全隐患较多,如工作环境的不合理,仪器设备操作未达到有关要求,工作人员意识薄弱、素质有待提高,监督管理不到位、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等;而完善规章制度、加强管理,全方位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加强质量控制,改进环境等则是有效的防范对策.结论 消毒供应中心是一所医院重要组成部分,其易于存在安全隐患、造成不良后果,故而应重点分析找出安全隐患所在,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有效的防范对策,可有效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促进医院整体水平的提升,同时又可保障就医安全,减少不必要的医患纠纷.

    作者:陈川黔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 探讨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观察与护理.方法 对78例颅内出血患儿予以一般护理、呼吸道的管理、镇静、将颅内压、饮食护理、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留意患儿意识、精神状态、囟门、生命体征等方面变化,根据不同情况予以相应处理措施.结果 60例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经积极有效的治疗护理,治愈58例(96.67%),死亡1例(1.67%),放弃治疗1例(1.67%),总有效率96.67%.结论 在及时发现病情的基础上给予抢救,可有效降低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死亡率、后遗症发生率,提高治愈率.

    作者:王岩黎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卡维地洛在心血管内科应用的临床评价

    目的 对卡维地洛在心血管内科的应用效果和应用价值进行探讨和研究.方法 选取在医院心内科进行治疗的100例患者为实验的研究对象,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卡维地洛组和常规组.对常规组的患者进行常规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同样给予卡维地洛组的患者常规治疗,并加以服用卡维地洛片,对两组病患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常规组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整体有效率为86.4%,而卡维地洛组患者整体治疗效率高达98.5%,另一方面,常规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高达13.6%,而卡维地洛组为1.5%,两个实验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卡维地洛药物应用于心血管内科疾病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疾病的康复率,有非常理想的临床效果,相应的也减少了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可见该药物应用价值巨大,值得医疗事业支持与推广.

    作者:李荣双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简析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在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中应用

    目的 探究个性化护理服务在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11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以常规的护理干预,给予观察组患者以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从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胸管留置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看,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表明基于个性化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更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采取个性化护理干预的措施,可有效缩短其住院时间、胸管留置时间,还能降低并发症率,因而个性化护理模式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价值.

    作者:付静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简析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治疗及护理

    目的 探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治疗和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期间接诊的78例呼吸系统疾病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方法一致,对照组患儿接受传统的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患儿进行人性化护理的干预,进而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相同治疗方法的基础上,接受人性化护理干预的患儿康复状况更好,且家长及患儿的护理满意度更高.结论 关于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法相对较多,但目前以药物保守治疗为常见.就临床护理方面而言,个性化护理和常规护理是两种常见的方式,前者的护理效果更佳,具有重要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作者:王琴 刊期: 2017年第35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