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红艳
目的 探讨颅内小动脉瘤应用128排CTA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择选2016年4月~2017年7月我院脑科门诊收治的疑似颅内小动脉瘤患者60例作为研究主体.所有患者均予以128排CTA诊查,并经病理诊断结果或DSA诊断.对颅内小动脉瘤应用128排CTA诊断的临床价值展开探究.结果 入选该研究的患者60例经128排CTA诊断结果诊出颅内小动脉瘤42例、颅内小动脉瘤45个;而病理诊断结果或DSA诊断结果显示颅内小动脉瘤44例.由此可得出,128排CTA在颅内小动脉瘤诊断中的敏感性为98.87%,特异性为91.39%.结论 针对疑似颅内小动脉瘤患者,将128排CTA于其临床诊断中应用,具有准确度高的优势,因此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王忠民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对卡维地洛在心血管内科的应用效果和应用价值进行探讨和研究.方法 选取在医院心内科进行治疗的100例患者为实验的研究对象,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卡维地洛组和常规组.对常规组的患者进行常规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同样给予卡维地洛组的患者常规治疗,并加以服用卡维地洛片,对两组病患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常规组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整体有效率为86.4%,而卡维地洛组患者整体治疗效率高达98.5%,另一方面,常规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高达13.6%,而卡维地洛组为1.5%,两个实验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卡维地洛药物应用于心血管内科疾病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疾病的康复率,有非常理想的临床效果,相应的也减少了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可见该药物应用价值巨大,值得医疗事业支持与推广.
作者:李荣双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通过分析体会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以期降低此病导致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的危险机率.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2月~2017年9月在本院临床诊断及治疗的妊娠期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80例作为分析体会的对象,探讨临床诊断、病症表现及治疗方法,并统计分析治疗的效果.结果 本组8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患者中,孕产妇及围产儿无一例死亡,其妊娠结局分别为阴道顺产分娩26例、宫口开全经产钳助产分娩13例、心力衰竭有效控制后剖宫分娩41例;围产儿中有24例为早产儿,其他均于足月后生产.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临床治应在妊娠期高血压的防治基础上,积极做好早期的围产期健康保健措施,以降低其发病率,发病后合理实施剖宫产分娩方式是终止妊娠的安全方法,对降低孕产妇与围产儿的死亡率有重大意义,值得临床重点借鉴.
作者:郭冬梅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了,吃的食物逐渐多样化,其中有很多食物是太油腻.所以我们国家的心血管患者也在逐渐增多.现在随着环境的影响,食物的影响,我们必须要重视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文章从心血管疾病的药物治疗进行了探讨和分析,结合我院的情况进行了汇总,希望能够给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作者:王磬馨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过敏性皮肤病病人心理情况与护理有效性.方法 所选88例患者均是到我院治疗的过敏性皮肤病患者,采取随机抽样方式进行分组,对比护理的有效性.结果 护理后,两组伴焦虑抑郁患者焦虑以及抑郁症状都发生变化,综合组患者变化幅度比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过敏性皮肤病病人行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负性心理,值得应用.
作者:宋丽;缪红莉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对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非洛地平缓释片在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的病例为2016年10月到2017年5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高血压患者120例,在奇偶数原则的基础上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用的是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进行治疗当中,使用的是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非洛地平缓释片的治疗方案,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患者在治疗当中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 通过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两组患者在整体的治疗效果方面出现了一定的差异.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当中,采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非洛地平缓释片的治疗方案,患者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5%,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6.7%,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目前临床治疗中,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应该采用更为多样的联合方案,尽管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能够起到有效的降压效果,但是在加用非洛地平缓释片的情况下,能够更好的提高疗效,提高降压达标率,所以说在高血压患者治疗当中,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非洛地平缓释片降压,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巫文宏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对床旁间歇性血液滤过透析治疗老年重症肾衰竭患者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老年重症肾功能衰竭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采取床旁间歇性血液滤过透析治疗.结果 患者治疗前24 h和治疗后24 h各项指标情况,如心率水平、平均动脉压水平以及血肌酐指数和血尿素氮的情况均出现显著变化,其中治疗后24 h各指标情况均低于治疗前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对于老年重症肾衰竭的患者采用床旁间歇性血液滤过透析的方法进行治疗,有利于尽快恢复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增强治疗的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建议在临床治疗中深入推广.
作者:夏丽华;李耀扬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失眠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随机抽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心血管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失眠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59例患者失眠的原因为环境、噪音等外在因素,占全部患者的42.14%;53例患者失眠的原因为疾病导致心理压力过大,占全部患者的37.85%,21例患者失眠的原因为饮食、经济等原因,占全部患者的15%;7例患者失眠由药物所致,占全部患者的5%.结论 失眠可能导致老年心血管患者身体不适甚至发生不良事件,良好的护理则能够缓解患者失眠的情况,所以有必要给予老年心血管疾病失眠患者良好的护理.
作者:宋玉珍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前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新生儿中先天性畸形疾病中,先生性心脏病发生率高.先天性的心脏畸形疾病如果发现和治疗不及时,会导致新生儿死亡率提升.所以在新生儿出生前的产前检测中,通常采用心脏超声来筛查胎儿的先生性心脏疾病,这也是在早期发现并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好办法,本文主要分析心脏超声在胎儿先生性心脏病诊断中的效果与价值.
作者:高翔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无痛胃镜检查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80例无痛胃镜检查病例,给予优化护理,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经过护理后,80例病例均获得满意效果,并未出现严重性并发症.结论 对于无痛胃镜检查患者,给予优化护理方式,可预防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冯树芹 刊期: 2017年第35期
转铁蛋白受体(Transferrin receptor,TfR)是参与体内铁代谢过程的重要蛋白质.研究表明,TfR在肿瘤细胞表面高度表达,因此以其作为靶点与药物结合可应用于肿瘤治疗.现对TfR的结构功能以及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作者:曹佳丽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内皮素-1(ET-1)、血清中脂联素(ADP)、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中诊断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3月~2017年6月科室收治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43例,设为联合患病组;选择同期入院治疗的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40例,设为2型糖尿病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24例,设为动脉粥样硬化组;健康体检者35例,设为对照组.采集各组血清标本,完成血清分离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ADP和ET-1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比浊法测定各组CRP水平,分析ET-1、ADP、CRP在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中诊断效果.结果 联合患病组、2型糖尿病组、动脉粥样硬化组ET-1、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患病组、2型糖尿病组、动脉粥样硬化组AD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ET-1、ADP、CRP水平用于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宝琛;杨永章;孙晓玲 刊期: 2017年第35期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改变生活方式,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上升,危及威胁人类身体健康.人们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内科护理质量的要求也逐步提高.提高心血管内科护理水平,对提高治疗效果,病人早日康恢复有积极意义.
作者:李俊英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CT用于泌尿系疾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收集我院2015年5月~2017年1月收治的疑似泌尿系疾病患者89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16排螺旋CT检查,且诊治资料完整.结果 MSCTU检查结果显示89例疑似患病者中确诊为泌尿系统结石者39例,泌尿系肿瘤者34例,泌尿系结核者9例,其它泌尿系统疾病患者7例.多层螺旋CT诊断结果与临床病理诊断结果比较一致率100%.结论 多层螺旋CT扫描与后期图像处理技术联合使用用于泌尿系疾病诊断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其诊断快速、无创、结果清晰、准确率高,值得在临床诊断中广泛应用.
作者:蒋朝俊;贺伟浩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分析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生理诊断的价值.方法 我院2016年3月~2017年10月期间共收治102例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患者,临床采用动态心电图(动态组51例)和常规心电图(常规组51例)的检查方式进行疾病诊断,通过对比两种不同的检查方式对患者的临床诊断结果,以深入分析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生理诊断的价值.结果 动态组患者的心肌缺血阳性诊断率为92.16%(47/51),明显高于常规组的62.75%(32/51),统计学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动态组患者的房性心律失常阳性诊断率为91.30%(21/23)、室性心律失常阳性诊断率为90.48%(19/21)、房室传导阻滞阳性诊断率为71.43%(5/7),其各种心律失常的诊断准确性明显优于常规组的69.57%(16/23)、66.67%(14/21)、42.86%(3/7),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心电图检查方法相相比,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生理诊断中的应用准确率更高,更值得临床优选使用.
作者:韩霞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探究个性化护理服务在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11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以常规的护理干预,给予观察组患者以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从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胸管留置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看,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表明基于个性化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更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采取个性化护理干预的措施,可有效缩短其住院时间、胸管留置时间,还能降低并发症率,因而个性化护理模式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价值.
作者:付静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观察分析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栓塞的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 将我院于2016年4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急性脑栓塞患者,作为对象,采取抽签的方式,分为观察组(n=40)与对照组(n=40).对照组,血栓通治疗,观察组,联合血栓通与依达拉奉治疗,对比分析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37/40),对照组为80%(32/40),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2.5%(1/40),对照组为5%(2/40),经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栓塞,疗效佳,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作者:王倩;孙睿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对心脏超声与心电图在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5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用心脏超声与心电图分别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进行诊断,比较心脏超声与心电图的检出率.再选取该时间段进行检查的50例健康的检查者作为对照,成立对照组,由5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病患组成观察组,分别检测其E/A比值、射血分数、左房内径/主动脉根内径、左房内径.结果 心脏超声的检查效果比心电图更好,心脏超声的检出率比心电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左房内径/主动脉根内径及左房内径均较观察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的E/A比值和射血分数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脏超声对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检出率比心电图具有更好的诊断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张婕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观察与护理.方法 对78例颅内出血患儿予以一般护理、呼吸道的管理、镇静、将颅内压、饮食护理、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留意患儿意识、精神状态、囟门、生命体征等方面变化,根据不同情况予以相应处理措施.结果 60例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经积极有效的治疗护理,治愈58例(96.67%),死亡1例(1.67%),放弃治疗1例(1.67%),总有效率96.67%.结论 在及时发现病情的基础上给予抢救,可有效降低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死亡率、后遗症发生率,提高治愈率.
作者:王岩黎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效果.方法 共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社区综合护理.结果 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健康饮食、运动锻炼、足部护理及服药依从性等方法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社区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作者:戴长虹 刊期: 2017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