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临床治疗体会

郭冬梅

关键词:妊娠期, 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 治疗
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体会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以期降低此病导致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的危险机率.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2月~2017年9月在本院临床诊断及治疗的妊娠期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80例作为分析体会的对象,探讨临床诊断、病症表现及治疗方法,并统计分析治疗的效果.结果 本组8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患者中,孕产妇及围产儿无一例死亡,其妊娠结局分别为阴道顺产分娩26例、宫口开全经产钳助产分娩13例、心力衰竭有效控制后剖宫分娩41例;围产儿中有24例为早产儿,其他均于足月后生产.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临床治应在妊娠期高血压的防治基础上,积极做好早期的围产期健康保健措施,以降低其发病率,发病后合理实施剖宫产分娩方式是终止妊娠的安全方法,对降低孕产妇与围产儿的死亡率有重大意义,值得临床重点借鉴.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简析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在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中应用

    目的 探究个性化护理服务在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11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以常规的护理干预,给予观察组患者以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从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胸管留置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看,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表明基于个性化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更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采取个性化护理干预的措施,可有效缩短其住院时间、胸管留置时间,还能降低并发症率,因而个性化护理模式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价值.

    作者:付静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 分析和探究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 从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将其划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随后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依那普利和阿司匹林治疗,而实验组给予了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记录和对比.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98.18%比对照组的89.09%高,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患者治疗阶段,需要在对其病情特点进行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为其实施依那普利和阿司匹林治疗,其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确保患者的疗效和生活质量,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哲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超声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目前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新生儿中先天性畸形疾病中,先生性心脏病发生率高.先天性的心脏畸形疾病如果发现和治疗不及时,会导致新生儿死亡率提升.所以在新生儿出生前的产前检测中,通常采用心脏超声来筛查胎儿的先生性心脏疾病,这也是在早期发现并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好办法,本文主要分析心脏超声在胎儿先生性心脏病诊断中的效果与价值.

    作者:高翔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两种手术方法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 对比分析两种手术方法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于2015年7月~2017年6月收治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及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结果 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方面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效果更理想.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比较,具有明显优势,值得推广.

    作者:于海涛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阿司匹林联合不同剂量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比较阿司匹林联合不同剂量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我院2015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50例.按时间顺序将纳入病例分为观察组、小剂量组、大剂量组,每组50例.各组患者均常规服用抗心绞痛药物,大剂量组口服150 mg/d氯吡格雷联合100 mg/d阿司匹林;小剂量组口服75 mg/d氯吡格雷联合100 mg/d阿司匹林;对照组口服100 mg/d阿司匹林.各组疗程均为90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心电图ST-T改变情况、出血情况等指标,并评价疗效与安全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小剂量组以及大剂量组有效例数明显增加,无效例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小剂量组相比,大剂量组有效例数与无效例数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小剂量组严重出血、轻微出血、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的例数均无明显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和小剂量组相比,大剂量组严重出血、血小板减少的例数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微出血、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例数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明显增强,但是采用更大剂量的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并不能进一步增强治疗效果,且严重出血等不良反应增多,不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周虎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血管性痴呆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目的 了解血管性痴呆的中西药治疗新动向,以提高其治疗效果和医疗水平,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通过查阅国内外关于血管性痴呆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研究,从其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的中医和西医观点、治疗与预防等方面进行归纳和综合分析.结果 血管性痴呆为疑难性慢性病,多发于老年患者,该病因较为复杂与心血管疾病长期积累所致.由于血管性痴呆目前尚无专一性特效药,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不失为佳选择.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性痴呆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并采取适当的物理疗法以辅助康复,选取佳的有机结合以争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邱昆全;刘石宝;余翡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临床分析柴胡舒肝散与解方剂对胃溃疡的治疗效果

    目的 临床分析柴胡舒肝散与解方剂对胃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胃溃疡病例70例,随机划分为观察组35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运用奥美拉唑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选择柴胡舒肝散与解方剂中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病例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以后,观察组治疗疗效显著性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对于胃溃疡疾病治疗,运用柴胡舒肝散与解方剂中药进行治疗,可明显提高治愈率,减少副作用反应,可临床推广.

    作者:周方敏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导联动态心电图在心血管病与非心血管病患者房颤中的诊断分析

    目的 分析导联动态心电图在心血管病与非心血管病患者房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2015年8月~2017年8月我院进行12导联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患者568例(心血管病患者334例、非心血管病患者234例)的临床资料,观察心血管病患者与非心血管病患者中房颤的检出情况,并分析性别、年龄与房颤发生率的关系.结果 共检出90例(15.85%)房颤患者,其中心血管病患者的房颤发生率为18.26%,明显高于非心血管病患者(P<0.05);女性发颤发生率为17.38%,明显高于男14.07%,差异显著(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的房颤发病率越来越高(P<0.05);12导联导联动态心电图对于阵发性房颤的检出率为3.70%,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0.53%以及心电监护(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心血管病与非心血管病患者,采用12导联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可有效诊断出房颤的发生情况,值得在今后推广应用.

    作者:洪德军;朱静静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失眠原因及护理对策分析

    目的 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失眠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随机抽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心血管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失眠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59例患者失眠的原因为环境、噪音等外在因素,占全部患者的42.14%;53例患者失眠的原因为疾病导致心理压力过大,占全部患者的37.85%,21例患者失眠的原因为饮食、经济等原因,占全部患者的15%;7例患者失眠由药物所致,占全部患者的5%.结论 失眠可能导致老年心血管患者身体不适甚至发生不良事件,良好的护理则能够缓解患者失眠的情况,所以有必要给予老年心血管疾病失眠患者良好的护理.

    作者:宋玉珍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曲美他嗪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探讨曲美他嗪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本院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70例进行研究讨论,随机分为两组,均为3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入院治疗,观察组采取曲美他嗪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采取曲美他嗪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1.4%,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7.1%,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结论 对于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采取曲美他嗪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治疗,效果显著,可以帮助患者改善心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今后患者治疗过程中参考应用.

    作者:薛峰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探究静脉腔内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效果

    目的 探究静脉腔内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价值.方法 本次选取下肢静脉曲张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2015年07月02日~2017年11月13日,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传统手术治疗(45例)、观察组给予静脉腔内激光治疗(45例);并对两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复发率进行观察且评价.结果 两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在治疗效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观察组--97.78%,对照组--73.33%;两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复发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观察组手术时间(3.21±1.05)h、住院时间(5.21±3.12)d、术后复发率2.22%,对照组手术时间(6.45±3.01)h、住院时间(8.65±4.56)d、术后复发率15.56%.结论 应用静脉腔内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效果显著,具有手术创伤小、并发症低、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值得应用及推广.

    作者:季云生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脑出血昏迷患者应用急诊护理的临床措施分析

    目的 分析脑出血昏迷患者在急诊中的临床措施.方法 选取脑出血昏迷患者70例,根据急诊中的护理措施和效果总结分析.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有35例.实验组采用优质急诊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急诊护理以后的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脑出血昏迷患者通过实验组的优质护理治疗以后的总有效率为97.14%,而通过对照组常规护理治疗以后的患者总有效率为57.1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出血昏迷患者如果不能及时采取优质的护理治疗方式,是会造成严重后果的,优质的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医学推广.

    作者:张丽娜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阴道炎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 临床分析阴道炎临床护理的重要性.方法 收集本院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阴道炎病例9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45例、对照组45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方式护理,研究组运用多方位方式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通过临床分析,研究组护理有效率比对照组明显更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阴道炎患者,采取多方位护理方式,可促进阴道炎症状的明显改善,值得临床运用推广.

    作者:赵长杰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分析过敏性皮肤病患者心理状况及护理研究

    目的 探讨过敏性皮肤病病人心理情况与护理有效性.方法 所选88例患者均是到我院治疗的过敏性皮肤病患者,采取随机抽样方式进行分组,对比护理的有效性.结果 护理后,两组伴焦虑抑郁患者焦虑以及抑郁症状都发生变化,综合组患者变化幅度比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过敏性皮肤病病人行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负性心理,值得应用.

    作者:宋丽;缪红莉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双心病变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双心病变的疗效.方法 选择具有双心病变患者80例,采用随机双盲的方法分为冠心病一般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治疗两个月,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对于冠心病合并抑郁、焦虑精神症状的治疗,与不具备精神症状的冠心病患者的区别在于,躯体症状和精神症状都要兼顾,中西医结合治疗双心病变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孙玉环;林云虹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糖尿病护理风险管理中品管圈活动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 研究在糖尿病护理的风险管理中应用品管圈活动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糖尿病患者87例,在护理风险管理过程中加入品管圈活动,并观察实施后的应用效果.结果 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患者对糖尿病健康知识的了解掌握度为95.32%;活动后患者服药依从率为95.40%;末梢血糖测定和胰岛素保管合格率分别为96.92%和93.84%.结论 糖尿病护理风险管理中使用品管圈活动利于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和服药的依从性,同时提高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侯佳倩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探究射干麻黄汤加减方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疾病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究射干麻黄汤加减方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咳嗽变异型哮喘疾病患者100例为本次工作研究对象,并随机均分两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给予研究组常规治疗联合射干麻黄汤加减方治疗.结果 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射干麻黄汤加减方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疾病的疗效显著,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孔志明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CysC、RBP、NEFA在T2DN中的表达及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和游离脂肪酸(NEFA)在2型糖尿病肾病(T2DN)患者中诊断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7月~2017年6月科室收治的T2DN患者69例,设为T2DN组.选择同期入院健康体检者41例,设为对照组.采用酶法测定各组NEFA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各组CysC、RBP水平.结果 观察组血清胱抑素C(1.55±0.41)mg/L、视黄醇结合蛋白(79.84±12.16)mg/L和游离脂肪酸(456.84±38.5)uEq/L,高于对照组(血清胱抑素C(0.83±0.13)mg/L、视黄醇结合蛋白(37.41±8.42)mg/L和游离脂肪酸(264.26±21.36)uEq/L)(P<0.05).结论 将Cys C、RBP、NEFA联合诊断用于T2DN患者中效果理想,能评估糖尿病肾病的损害程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永章;孙晓玲;王宝琛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调查分析

    目的 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住院患者10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西药组与中西医结合组,各50例,西药组患者给予依达拉奉.中西医结合组患者在西药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再给予疏血通.监测治疗前与治疗后的P300值,采用ADL及MMSE量表测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智能,MOSSF-36量表进行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P300在治疗前的波幅及潜伏期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波幅与潜伏期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ADL及MMSE评分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ADL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降低(P<0.05),MMSE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升高(P<0.05).ADL及MMSE评分治疗前后差值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生存质量评分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增加(P<0.05).治疗前后差值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西药依达拉奉注射液与中成药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应用于脑梗死后VaD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有效改脑梗死后VaD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显著优化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上大量推广应用.

    作者:陈朋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冠心病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在医院进行住院治疗的冠心病中展开优质护理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5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入选患者根据患者额入院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其中26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命名为对照组,另外的26例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命名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负面情绪改善程度较好,护理满意度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冠心病患者中展开优质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适用于临床推广.

    作者:巩晶晶;程巧慧 刊期: 2017年第35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