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峰
目的 临床分析柴胡舒肝散与解方剂对胃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胃溃疡病例70例,随机划分为观察组35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运用奥美拉唑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选择柴胡舒肝散与解方剂中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病例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以后,观察组治疗疗效显著性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对于胃溃疡疾病治疗,运用柴胡舒肝散与解方剂中药进行治疗,可明显提高治愈率,减少副作用反应,可临床推广.
作者:周方敏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探析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给予来氟米特联合泼尼松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70例.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均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35例,观察组按照来氟米特联合泼尼松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按照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方案给予治疗,将不同治疗方案患者的(BUN)、(Scr)、(Alb)以及24 h尿蛋白定量等指标水平进行对比评估,并比较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及副反应发生.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均显著下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两组患者的Scr、BUN以及24 h尿蛋白定量均明显降低,研究组降低更为显著,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临床中应用来氟米特联合泼尼松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疗效显著,患者肾功能恢复更为明显,且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巧萍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通过分析体会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以期降低此病导致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的危险机率.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2月~2017年9月在本院临床诊断及治疗的妊娠期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80例作为分析体会的对象,探讨临床诊断、病症表现及治疗方法,并统计分析治疗的效果.结果 本组8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患者中,孕产妇及围产儿无一例死亡,其妊娠结局分别为阴道顺产分娩26例、宫口开全经产钳助产分娩13例、心力衰竭有效控制后剖宫分娩41例;围产儿中有24例为早产儿,其他均于足月后生产.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临床治应在妊娠期高血压的防治基础上,积极做好早期的围产期健康保健措施,以降低其发病率,发病后合理实施剖宫产分娩方式是终止妊娠的安全方法,对降低孕产妇与围产儿的死亡率有重大意义,值得临床重点借鉴.
作者:郭冬梅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观察整体护理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效果及其对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 共选择102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整体护理模式干预.结果 观察组显效29例,好转2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04%;对照组显效24例,好转1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4.31%;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健康行为评分(包括躯体活动、心理健康、营养状态、人际关系、压力管理等)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整体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治疗效果,且对健康行为有着积极的影响,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作者:谢宗宜;杨磊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小夹板联合绕肩石膏外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4月~2016年11月确诊为肱骨干骨折的102例病人随意组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治疗的过程中,对照组利用小夹板进行高肱骨干骨折的治疗,观察组利用小夹板联合绕肩石膏外固定并治疗肱骨干骨折.经过9周的治疗后,分别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对比两组患者的X线所发现的骨折情况差异不显著,治疗后,观察组X线所观察的肱骨干骨折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小夹板联合绕肩石膏外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郭景江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对比分析两种手术方法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于2015年7月~2017年6月收治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及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结果 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方面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效果更理想.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比较,具有明显优势,值得推广.
作者:于海涛 刊期: 2017年第35期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由过度的大脑皮层的兴奋和三叉神经血管传入过敏造成的.偏头痛与缺血性脑卒中之间的关系研究越来越多,已有研究报道证实偏头痛为缺血性脑卒中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会增加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但其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可能机制为皮层扩散性抑制、卵圆孔未闭、内皮功能障碍、高凝状态及遗传因素等.
作者:许新炜;李云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研究和分析青光眼术后采用中医治疗方法对视神经的保护作用和效果,并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方法 对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前来治疗的90名青光眼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随机将患者分成两个不同的小组,即治疗1组和治疗2组,每个小组的患者人数为45人.对治疗1组的患者进行西医治疗,对治疗2组的患者进行中医治疗的方法,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对患者的视力进行对比.结果 在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后发现,治疗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治疗效果优于治疗1组,并且治疗2组的复发率低于治疗1组的患者,两组患者的各项数据比较差异性明显,因此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 采用中医治疗青光眼能够减少患者的视神经损害,还能让患者快速的恢复.
作者:吴鑫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研究分析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联用门冬氨酸钾镁、胺碘酮治疗效果及对心电图PR间期、QRS时限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进行胺碘酮治疗,实验组患者进行联用门冬氨酸钾镁、胺碘酮治疗.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中,有效患者为9例,所占比例为36.0%,显效患者为14例,所占比例为56.0%.对照组中,无效患者为7例,所占比例为28.0%.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0%与72.0%,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PR间期为(0.148±0.013),对照组PR间期为(0.150±0.015),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QRS时限分别为(0.078±0.013)与(0.077±0.014),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联用门冬氨酸钾镁、胺碘酮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安全性高,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具有推广的意义.
作者:戴芳芳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效果.方法 共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社区综合护理.结果 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健康饮食、运动锻炼、足部护理及服药依从性等方法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社区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作者:戴长虹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本文主要是对个性化沟通模式在妇科疾病优质护理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选取本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510例妇科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缓则各255例,对照组患者则是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实验组患者则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沟通的优质化护理模式,终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护理服务态度以及服务质量也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妇科疾病的治疗中,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具有很大的优势,有效运用个性化沟通模式,了解患者心中的想法,从而来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护理工作,不仅会提升护理的质量,同时也会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因此在医院妇科疾病临床护理中值得推广.
作者:陈海贞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的患者给予缬沙坦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4例,其均存在左室肥厚,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实验组则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和缬沙坦联合治疗,对比两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结果的差异性.结果 两组血压水平、IVST、LVPWT、LVMI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其中实验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患者,接受缬沙坦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可以较好对其左室肥厚进行改善,安全性较高.
作者:袁慧萍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本课题旨在探讨高血压患者应用动态血压监测的作用与价值.方法 先根据本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56例监测方式的不同分别分为动态组与常规组,行24 h动态监测与常规监测后,对比两组24 h、夜间与白日的血压和脉压.结果 动态组白日、夜间与24 h血压平均值及脉压平均值都低于常规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血压与脉压无明显变化规律,通过24 h动态监测可显著提升高血压监测的准确性,能够为心脑血管病的预防夯实基础.
作者:陈登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对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非洛地平缓释片在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的病例为2016年10月到2017年5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高血压患者120例,在奇偶数原则的基础上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用的是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进行治疗当中,使用的是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非洛地平缓释片的治疗方案,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患者在治疗当中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 通过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两组患者在整体的治疗效果方面出现了一定的差异.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当中,采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非洛地平缓释片的治疗方案,患者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5%,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6.7%,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目前临床治疗中,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应该采用更为多样的联合方案,尽管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能够起到有效的降压效果,但是在加用非洛地平缓释片的情况下,能够更好的提高疗效,提高降压达标率,所以说在高血压患者治疗当中,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非洛地平缓释片降压,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巫文宏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评价单纯左前降支心肌桥患者左室收缩功能.方法 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单纯左前降支心肌桥患者31例,对照组30例.应用2D-STI分别获取并比较两组左室心内膜下、中层、心外膜下心肌整体纵向应变(GLSendo、GLSmid、GLSepi).结果 两组GLSendo、GLSmid、GLSepi依次递减(P<0.05);与对照组比较心肌桥组GLSendo减低(P<0.05),GLSmid、GLSepi减低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心肌纵向分层应变可定量评价单纯左前降支心肌桥患者左心功能.
作者:候雪婷;李天亮;胡新玲;张晓丽;侯跃宏;王仲朝;司雪菲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肌钙蛋白I(CTnI)、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D二聚体(D-D)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联合检测对AMI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80例AMI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并对其进行CTnI、NT-ProBNP、D-D及HsCRP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MI患者血清CTnI、NT-ProBNP、D-D及HsCR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者联合检测的检出率要高于单一检测的检出率.结论 血清CTnI、NT-ProBNP、D-D及HsCRP检测是AMI患者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四者联合检测诊断价值更高.
作者:朱海燕;揣丽梅;齐力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观察PDCA循环模式在消化内镜护理风险控制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90例消化内镜检查患者,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2015年1月~2016年1月实施常规消化内镜护理)、观察组(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PDCA循环模式),各45例,将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PDCA循环模式应用于消化内镜护理风险评估中,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值得研究.
作者:李玲霞;朱里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芒柄花黄素(FMN)对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学习记忆及海马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APP)的影响.方法 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多奈哌齐组(1 mg/kg)、FMN高剂量组(30 mg/kg)、FMN中剂量组(15 mg/kg)、FMN低剂量组(7.5 mg/kg).采用β-淀粉样蛋白1-42(80pmol/μL)双侧脑室注射的方法诱导AD模型,连续治疗40天后取材.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AD小鼠学习记忆能力,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检测AD小鼠海马APP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与模型组比较,FMN高剂量组(30 mg/kg)和FMN中剂量组(15mg/kg)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改善(P<0.05),包括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游泳距离明显减少(P<0.05),目标停留时间明显延长(P<0.05),跨平台次数明显增加(P<0.05),游泳轨迹多为直线型和趋化型,并且海马APP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FMN能改善AD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FMN能够通过抑制APP在AD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作者:费洪新;沈博;陈玉琦;潘思文;明玥;张英博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对心脏超声与心电图在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5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用心脏超声与心电图分别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进行诊断,比较心脏超声与心电图的检出率.再选取该时间段进行检查的50例健康的检查者作为对照,成立对照组,由5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病患组成观察组,分别检测其E/A比值、射血分数、左房内径/主动脉根内径、左房内径.结果 心脏超声的检查效果比心电图更好,心脏超声的检出率比心电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左房内径/主动脉根内径及左房内径均较观察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的E/A比值和射血分数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脏超声对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检出率比心电图具有更好的诊断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张婕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失眠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随机抽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心血管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失眠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59例患者失眠的原因为环境、噪音等外在因素,占全部患者的42.14%;53例患者失眠的原因为疾病导致心理压力过大,占全部患者的37.85%,21例患者失眠的原因为饮食、经济等原因,占全部患者的15%;7例患者失眠由药物所致,占全部患者的5%.结论 失眠可能导致老年心血管患者身体不适甚至发生不良事件,良好的护理则能够缓解患者失眠的情况,所以有必要给予老年心血管疾病失眠患者良好的护理.
作者:宋玉珍 刊期: 2017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