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涛
目的 分析和探究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 从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将其划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随后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依那普利和阿司匹林治疗,而实验组给予了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记录和对比.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98.18%比对照组的89.09%高,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患者治疗阶段,需要在对其病情特点进行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为其实施依那普利和阿司匹林治疗,其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确保患者的疗效和生活质量,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哲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效果.方法 共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社区综合护理.结果 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健康饮食、运动锻炼、足部护理及服药依从性等方法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社区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作者:戴长虹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住院患者10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西药组与中西医结合组,各50例,西药组患者给予依达拉奉.中西医结合组患者在西药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再给予疏血通.监测治疗前与治疗后的P300值,采用ADL及MMSE量表测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智能,MOSSF-36量表进行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P300在治疗前的波幅及潜伏期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波幅与潜伏期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ADL及MMSE评分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ADL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降低(P<0.05),MMSE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升高(P<0.05).ADL及MMSE评分治疗前后差值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生存质量评分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增加(P<0.05).治疗前后差值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西药依达拉奉注射液与中成药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应用于脑梗死后VaD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有效改脑梗死后VaD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显著优化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上大量推广应用.
作者:陈朋 刊期: 2017年第35期
支气管扩张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西医治疗主要是抗感染和对症治疗,中医治疗急性加重期以清肺、化痰为主,慢性迁延期以健脾、补虚、活血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扩张,能使西医和中医二者的治疗优势互补,从而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缩短病程,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贠志凤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了解血管性痴呆的中西药治疗新动向,以提高其治疗效果和医疗水平,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通过查阅国内外关于血管性痴呆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研究,从其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的中医和西医观点、治疗与预防等方面进行归纳和综合分析.结果 血管性痴呆为疑难性慢性病,多发于老年患者,该病因较为复杂与心血管疾病长期积累所致.由于血管性痴呆目前尚无专一性特效药,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不失为佳选择.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性痴呆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并采取适当的物理疗法以辅助康复,选取佳的有机结合以争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邱昆全;刘石宝;余翡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探究并比较对Ⅲ期痔病脱垂患者应用肛垫上黏膜套扎术与传统痔核结扎术治疗方式实施救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住院时间的影响结果.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9月,我院接收诊治的Ⅲ期痔病脱垂患者20例作为研究样本,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传统痔核结扎术,观察组应用肛垫上黏膜套扎术.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诊治有效率相较于对照组对应数值,提升趋势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相较于对照组对应数值,缩短趋势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院诊治费用相较于对照组对应数值,下降趋势显著;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相较于对照组对应数值,下降趋势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Ⅲ期痔病脱垂患者应用肛垫上黏膜套扎术治疗方式实施救治,相较于传统痔核结扎术,临床诊治结果显著,对患者临床诊治有效率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有助于缓解临床表征,加快患者病症的康复进程,且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较低.
作者:卞林伟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探析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使用中医理疗配合健脾益肺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在我院儿科进行治疗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52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同时将其进行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26例.给予常规治疗方法给对照组患儿使用,而观察组则采用中医理疗配合健脾益肺汤给患儿治疗,对比治疗后的效果情况.结果 观察组经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73.08%,对照组经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6.15%,将其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采用中医理疗配合健脾益肺汤的效果显著,临床上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刘丽娟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对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非洛地平缓释片在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的病例为2016年10月到2017年5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高血压患者120例,在奇偶数原则的基础上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用的是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进行治疗当中,使用的是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非洛地平缓释片的治疗方案,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患者在治疗当中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 通过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两组患者在整体的治疗效果方面出现了一定的差异.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当中,采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非洛地平缓释片的治疗方案,患者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5%,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6.7%,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目前临床治疗中,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应该采用更为多样的联合方案,尽管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能够起到有效的降压效果,但是在加用非洛地平缓释片的情况下,能够更好的提高疗效,提高降压达标率,所以说在高血压患者治疗当中,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非洛地平缓释片降压,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巫文宏 刊期: 2017年第35期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由过度的大脑皮层的兴奋和三叉神经血管传入过敏造成的.偏头痛与缺血性脑卒中之间的关系研究越来越多,已有研究报道证实偏头痛为缺血性脑卒中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会增加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但其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可能机制为皮层扩散性抑制、卵圆孔未闭、内皮功能障碍、高凝状态及遗传因素等.
作者:许新炜;李云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双心病变的疗效.方法 选择具有双心病变患者80例,采用随机双盲的方法分为冠心病一般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治疗两个月,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对于冠心病合并抑郁、焦虑精神症状的治疗,与不具备精神症状的冠心病患者的区别在于,躯体症状和精神症状都要兼顾,中西医结合治疗双心病变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孙玉环;林云虹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研究探讨曲美他嗪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本院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70例进行研究讨论,随机分为两组,均为3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入院治疗,观察组采取曲美他嗪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采取曲美他嗪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1.4%,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7.1%,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结论 对于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采取曲美他嗪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治疗,效果显著,可以帮助患者改善心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今后患者治疗过程中参考应用.
作者:薛峰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观察并研究黄连素联合格列吡嗪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本系统干休所2015年7月~2016年12月治疗的6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运用抽签的形式进行分组,对照组33例患者单纯给予格列吡嗪治进行治疗,观察组33例患者给予黄连素+格列吡嗪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经不同药物治疗后胰岛素水平、甘油三酯水平及治疗总有效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93%,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1.81%,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胰岛素水平、甘油三酯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连素联合格列吡嗪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胰岛素、甘油三酯水平,可推广于临床.
作者:吴俊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过敏性皮肤病病人心理情况与护理有效性.方法 所选88例患者均是到我院治疗的过敏性皮肤病患者,采取随机抽样方式进行分组,对比护理的有效性.结果 护理后,两组伴焦虑抑郁患者焦虑以及抑郁症状都发生变化,综合组患者变化幅度比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过敏性皮肤病病人行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负性心理,值得应用.
作者:宋丽;缪红莉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研究和分析青光眼术后采用中医治疗方法对视神经的保护作用和效果,并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方法 对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前来治疗的90名青光眼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随机将患者分成两个不同的小组,即治疗1组和治疗2组,每个小组的患者人数为45人.对治疗1组的患者进行西医治疗,对治疗2组的患者进行中医治疗的方法,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对患者的视力进行对比.结果 在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后发现,治疗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治疗效果优于治疗1组,并且治疗2组的复发率低于治疗1组的患者,两组患者的各项数据比较差异性明显,因此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 采用中医治疗青光眼能够减少患者的视神经损害,还能让患者快速的恢复.
作者:吴鑫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内皮素-1(ET-1)、血清中脂联素(ADP)、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中诊断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3月~2017年6月科室收治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43例,设为联合患病组;选择同期入院治疗的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40例,设为2型糖尿病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24例,设为动脉粥样硬化组;健康体检者35例,设为对照组.采集各组血清标本,完成血清分离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ADP和ET-1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比浊法测定各组CRP水平,分析ET-1、ADP、CRP在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中诊断效果.结果 联合患病组、2型糖尿病组、动脉粥样硬化组ET-1、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患病组、2型糖尿病组、动脉粥样硬化组AD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ET-1、ADP、CRP水平用于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宝琛;杨永章;孙晓玲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对比分析两种手术方法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于2015年7月~2017年6月收治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及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结果 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方面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效果更理想.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比较,具有明显优势,值得推广.
作者:于海涛 刊期: 2017年第35期
本文的目的是分析总结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临床综合护理措施.方法是通过收集我院在2015年6月~2015年12月间收入院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具体地总结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综合护理措施.结果是通过临床治疗与综合护理,在60例患者中,CT显示有35例患者表现为正常等密度,21例表现为低密度软化灶,4例并发出血后梗死.出院时有41例患者达到临床治愈,19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偏瘫或其他后遗症.结论是在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临床护理过程中,要重视病人的日常饮食指导与并发症的预防护理,这样就可减轻患者病痛,提高患者预后的生活质量.综合护理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病情,促进了病人康复.
作者:肖宗鲲;黄建立;黄胡川;许海鹏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通过对大鼠后肢静脉性溃疡治疗后溃疡面积的对比,探讨全封闭治疗在静脉性溃疡治疗方面的优越性.方法 30只SD雄性大鼠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A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B组)采用全封闭治疗,分别于治疗后的3天、7天、15天测量两组大鼠后肢静脉性溃疡的面积,通过比较p值判断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A组大鼠治疗7天后与治疗3天后相比,aP<0.05,治疗15天后与治疗3天后相比,bp<0.01;B组与A组相比,治疗7天后cP<0.05,治疗15天后dP<0.01,均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本研究证明全封闭治疗比常规治疗方法更有利于创面的愈合.
作者:邹仁亮;金松;王凯峰;王瀚锐;孙瑶;刘彦辉;杨婷;范东旭;刘程伟;刘彦东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对心脏超声与心电图在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5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用心脏超声与心电图分别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进行诊断,比较心脏超声与心电图的检出率.再选取该时间段进行检查的50例健康的检查者作为对照,成立对照组,由5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病患组成观察组,分别检测其E/A比值、射血分数、左房内径/主动脉根内径、左房内径.结果 心脏超声的检查效果比心电图更好,心脏超声的检出率比心电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左房内径/主动脉根内径及左房内径均较观察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的E/A比值和射血分数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脏超声对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检出率比心电图具有更好的诊断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张婕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研究思维导图对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高血压患者一共(50例),患者收取时间在2016年1月20日~2017年1月21日,将高血压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25例患者-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25例患者-应用思维导图进行健康教育.结果 观察组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评分(90.21±1.26)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91.45±2.01)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高血压患者满意度92.00%高于对照组高血压患者(P<0.05).结论 通过对高血压患者应用思维导图进行健康教育,能显著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评分,促进患者康复,值得在进一步推广及运用.
作者:谢月红;杨聪 刊期: 2017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