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娟
目的 比较阿司匹林联合不同剂量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我院2015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50例.按时间顺序将纳入病例分为观察组、小剂量组、大剂量组,每组50例.各组患者均常规服用抗心绞痛药物,大剂量组口服150 mg/d氯吡格雷联合100 mg/d阿司匹林;小剂量组口服75 mg/d氯吡格雷联合100 mg/d阿司匹林;对照组口服100 mg/d阿司匹林.各组疗程均为90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心电图ST-T改变情况、出血情况等指标,并评价疗效与安全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小剂量组以及大剂量组有效例数明显增加,无效例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小剂量组相比,大剂量组有效例数与无效例数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小剂量组严重出血、轻微出血、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的例数均无明显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和小剂量组相比,大剂量组严重出血、血小板减少的例数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微出血、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例数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明显增强,但是采用更大剂量的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并不能进一步增强治疗效果,且严重出血等不良反应增多,不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周虎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小夹板联合绕肩石膏外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4月~2016年11月确诊为肱骨干骨折的102例病人随意组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治疗的过程中,对照组利用小夹板进行高肱骨干骨折的治疗,观察组利用小夹板联合绕肩石膏外固定并治疗肱骨干骨折.经过9周的治疗后,分别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对比两组患者的X线所发现的骨折情况差异不显著,治疗后,观察组X线所观察的肱骨干骨折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小夹板联合绕肩石膏外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郭景江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分析并探究在消化内科的临床治疗中无痛胃镜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在我院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平均分配法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应用常规化胃镜方式对常规组实施诊断以及治疗,而对实验组则采取无痛胃镜的方式进行诊断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疾病的检出率以及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食道、胃部以及十二指肠疾病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均会出现流泪、呛咳、喉咙疼痛以及恶心呕吐的症状,且实验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消化内科的临床治疗中,无痛胃镜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病情的检出率,并使不良反应率降低,值得临床的广泛应用.
作者:常香丽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效果.方法 共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社区综合护理.结果 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健康饮食、运动锻炼、足部护理及服药依从性等方法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社区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作者:戴长虹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过敏性皮肤病病人心理情况与护理有效性.方法 所选88例患者均是到我院治疗的过敏性皮肤病患者,采取随机抽样方式进行分组,对比护理的有效性.结果 护理后,两组伴焦虑抑郁患者焦虑以及抑郁症状都发生变化,综合组患者变化幅度比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过敏性皮肤病病人行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负性心理,值得应用.
作者:宋丽;缪红莉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无痛胃镜检查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80例无痛胃镜检查病例,给予优化护理,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经过护理后,80例病例均获得满意效果,并未出现严重性并发症.结论 对于无痛胃镜检查患者,给予优化护理方式,可预防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冯树芹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研究分析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联用门冬氨酸钾镁、胺碘酮治疗效果及对心电图PR间期、QRS时限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进行胺碘酮治疗,实验组患者进行联用门冬氨酸钾镁、胺碘酮治疗.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中,有效患者为9例,所占比例为36.0%,显效患者为14例,所占比例为56.0%.对照组中,无效患者为7例,所占比例为28.0%.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0%与72.0%,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PR间期为(0.148±0.013),对照组PR间期为(0.150±0.015),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QRS时限分别为(0.078±0.013)与(0.077±0.014),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联用门冬氨酸钾镁、胺碘酮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安全性高,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具有推广的意义.
作者:戴芳芳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观察与护理.方法 对78例颅内出血患儿予以一般护理、呼吸道的管理、镇静、将颅内压、饮食护理、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留意患儿意识、精神状态、囟门、生命体征等方面变化,根据不同情况予以相应处理措施.结果 60例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经积极有效的治疗护理,治愈58例(96.67%),死亡1例(1.67%),放弃治疗1例(1.67%),总有效率96.67%.结论 在及时发现病情的基础上给予抢救,可有效降低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死亡率、后遗症发生率,提高治愈率.
作者:王岩黎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本课题旨在探讨高血压患者应用动态血压监测的作用与价值.方法 先根据本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56例监测方式的不同分别分为动态组与常规组,行24 h动态监测与常规监测后,对比两组24 h、夜间与白日的血压和脉压.结果 动态组白日、夜间与24 h血压平均值及脉压平均值都低于常规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血压与脉压无明显变化规律,通过24 h动态监测可显著提升高血压监测的准确性,能够为心脑血管病的预防夯实基础.
作者:陈登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研究综合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的作用.方法 观察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进行护理的疗效.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针对护理质量、神经功能缺损、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安全有效.
作者:车先利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评价单纯左前降支心肌桥患者左室收缩功能.方法 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单纯左前降支心肌桥患者31例,对照组30例.应用2D-STI分别获取并比较两组左室心内膜下、中层、心外膜下心肌整体纵向应变(GLSendo、GLSmid、GLSepi).结果 两组GLSendo、GLSmid、GLSepi依次递减(P<0.05);与对照组比较心肌桥组GLSendo减低(P<0.05),GLSmid、GLSepi减低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心肌纵向分层应变可定量评价单纯左前降支心肌桥患者左心功能.
作者:候雪婷;李天亮;胡新玲;张晓丽;侯跃宏;王仲朝;司雪菲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探究个性化护理服务在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11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以常规的护理干预,给予观察组患者以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从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胸管留置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看,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表明基于个性化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更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采取个性化护理干预的措施,可有效缩短其住院时间、胸管留置时间,还能降低并发症率,因而个性化护理模式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价值.
作者:付静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失眠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随机抽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心血管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失眠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59例患者失眠的原因为环境、噪音等外在因素,占全部患者的42.14%;53例患者失眠的原因为疾病导致心理压力过大,占全部患者的37.85%,21例患者失眠的原因为饮食、经济等原因,占全部患者的15%;7例患者失眠由药物所致,占全部患者的5%.结论 失眠可能导致老年心血管患者身体不适甚至发生不良事件,良好的护理则能够缓解患者失眠的情况,所以有必要给予老年心血管疾病失眠患者良好的护理.
作者:宋玉珍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临床分析柴胡舒肝散与解方剂对胃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胃溃疡病例70例,随机划分为观察组35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运用奥美拉唑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选择柴胡舒肝散与解方剂中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病例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以后,观察组治疗疗效显著性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对于胃溃疡疾病治疗,运用柴胡舒肝散与解方剂中药进行治疗,可明显提高治愈率,减少副作用反应,可临床推广.
作者:周方敏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CT用于泌尿系疾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收集我院2015年5月~2017年1月收治的疑似泌尿系疾病患者89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16排螺旋CT检查,且诊治资料完整.结果 MSCTU检查结果显示89例疑似患病者中确诊为泌尿系统结石者39例,泌尿系肿瘤者34例,泌尿系结核者9例,其它泌尿系统疾病患者7例.多层螺旋CT诊断结果与临床病理诊断结果比较一致率100%.结论 多层螺旋CT扫描与后期图像处理技术联合使用用于泌尿系疾病诊断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其诊断快速、无创、结果清晰、准确率高,值得在临床诊断中广泛应用.
作者:蒋朝俊;贺伟浩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快速心房颤动使用胺碘酮进行治疗的实际效果,希望对于治疗相关病症有推广意义.方法 随机将样本时间内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心肌梗死合并快速心房颤动患者40例分为两组进行对比试验,各20例,试验组选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参照组使用普通的普罗帕酮进行治疗,综合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命指标,心室率、临床有效率、生活质量以及不良反应等内容.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心室率、NT-proBNP明显降低,且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评分试验组明显更高(P<0.05).结论 使用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升其生活质量,并且治疗方法更为安全.
作者:张婉婉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对自拟参附汤治疗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将2014年1月~2016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行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我院自拟参附汤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心衰积分、中医证候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六分钟步行试验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采用参附汤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中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张大伟 刊期: 2017年第35期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改变生活方式,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上升,危及威胁人类身体健康.人们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内科护理质量的要求也逐步提高.提高心血管内科护理水平,对提高治疗效果,病人早日康恢复有积极意义.
作者:李俊英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双心病变的疗效.方法 选择具有双心病变患者80例,采用随机双盲的方法分为冠心病一般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治疗两个月,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对于冠心病合并抑郁、焦虑精神症状的治疗,与不具备精神症状的冠心病患者的区别在于,躯体症状和精神症状都要兼顾,中西医结合治疗双心病变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孙玉环;林云虹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分析住院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脂达标情况.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住院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120例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6年~2017年10月,针对120例住院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脂情况进行调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将患者分成三小组,分别为高度危险、中度危险及极度危险三组,针对三组住院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脂水平进行相应的检测,对比分析三组住院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脂达标率之间的差异.结果 三组高度危险、中度危险及极度危险住院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之间对比的血脂达标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住院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脂达标率较低,在针对住院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应加强对患者血脂水平的管理及护理,维持患者血脂正常状态.
作者:王媛媛 刊期: 2017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