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长杰
急性重症胰腺炎(SAP)临床表现复杂,常引起全身多脏器功能损害.影响SAP预后效果的因素包括合理的手术时机、手术方式选择及并发症防治效果,此外合理的营养支持及护理干预已经成为SAP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合理的营养支持和护理干预,有利于肠道受损黏膜修复,促进肠道功能恢复,改善营养不良症状,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死亡率,促进预后康复,对SAP的转归有积极意义.本文就急性重症胰腺炎营养支持治疗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巫明丽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通过对大鼠后肢静脉性溃疡治疗后溃疡面积的对比,探讨全封闭治疗在静脉性溃疡治疗方面的优越性.方法 30只SD雄性大鼠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A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B组)采用全封闭治疗,分别于治疗后的3天、7天、15天测量两组大鼠后肢静脉性溃疡的面积,通过比较p值判断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A组大鼠治疗7天后与治疗3天后相比,aP<0.05,治疗15天后与治疗3天后相比,bp<0.01;B组与A组相比,治疗7天后cP<0.05,治疗15天后dP<0.01,均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本研究证明全封闭治疗比常规治疗方法更有利于创面的愈合.
作者:邹仁亮;金松;王凯峰;王瀚锐;孙瑶;刘彦辉;杨婷;范东旭;刘程伟;刘彦东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观察整体护理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效果及其对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 共选择102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整体护理模式干预.结果 观察组显效29例,好转2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04%;对照组显效24例,好转1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4.31%;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健康行为评分(包括躯体活动、心理健康、营养状态、人际关系、压力管理等)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整体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治疗效果,且对健康行为有着积极的影响,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作者:谢宗宜;杨磊 刊期: 2017年第35期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由过度的大脑皮层的兴奋和三叉神经血管传入过敏造成的.偏头痛与缺血性脑卒中之间的关系研究越来越多,已有研究报道证实偏头痛为缺血性脑卒中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会增加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但其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可能机制为皮层扩散性抑制、卵圆孔未闭、内皮功能障碍、高凝状态及遗传因素等.
作者:许新炜;李云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研究探讨曲美他嗪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本院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70例进行研究讨论,随机分为两组,均为3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入院治疗,观察组采取曲美他嗪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采取曲美他嗪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1.4%,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7.1%,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结论 对于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采取曲美他嗪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治疗,效果显著,可以帮助患者改善心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今后患者治疗过程中参考应用.
作者:薛峰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研究和分析青光眼术后采用中医治疗方法对视神经的保护作用和效果,并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方法 对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前来治疗的90名青光眼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随机将患者分成两个不同的小组,即治疗1组和治疗2组,每个小组的患者人数为45人.对治疗1组的患者进行西医治疗,对治疗2组的患者进行中医治疗的方法,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对患者的视力进行对比.结果 在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后发现,治疗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治疗效果优于治疗1组,并且治疗2组的复发率低于治疗1组的患者,两组患者的各项数据比较差异性明显,因此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 采用中医治疗青光眼能够减少患者的视神经损害,还能让患者快速的恢复.
作者:吴鑫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研究并分析对急诊心肌梗死患者使用急诊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 收集急诊心肌梗死患者130例,通过区组随机化分为对照组(65例)和观察组(6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急诊优质护理,将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抢救时间和卧床时间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在抢救时间和卧床时间方面,观察组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急诊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急诊优质护理能够显著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转归,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渊秀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探究静脉腔内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价值.方法 本次选取下肢静脉曲张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2015年07月02日~2017年11月13日,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传统手术治疗(45例)、观察组给予静脉腔内激光治疗(45例);并对两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复发率进行观察且评价.结果 两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在治疗效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观察组--97.78%,对照组--73.33%;两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复发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观察组手术时间(3.21±1.05)h、住院时间(5.21±3.12)d、术后复发率2.22%,对照组手术时间(6.45±3.01)h、住院时间(8.65±4.56)d、术后复发率15.56%.结论 应用静脉腔内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效果显著,具有手术创伤小、并发症低、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值得应用及推广.
作者:季云生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分析导联动态心电图在心血管病与非心血管病患者房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2015年8月~2017年8月我院进行12导联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患者568例(心血管病患者334例、非心血管病患者234例)的临床资料,观察心血管病患者与非心血管病患者中房颤的检出情况,并分析性别、年龄与房颤发生率的关系.结果 共检出90例(15.85%)房颤患者,其中心血管病患者的房颤发生率为18.26%,明显高于非心血管病患者(P<0.05);女性发颤发生率为17.38%,明显高于男14.07%,差异显著(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的房颤发病率越来越高(P<0.05);12导联导联动态心电图对于阵发性房颤的检出率为3.70%,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0.53%以及心电监护(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心血管病与非心血管病患者,采用12导联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可有效诊断出房颤的发生情况,值得在今后推广应用.
作者:洪德军;朱静静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CT用于泌尿系疾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收集我院2015年5月~2017年1月收治的疑似泌尿系疾病患者89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16排螺旋CT检查,且诊治资料完整.结果 MSCTU检查结果显示89例疑似患病者中确诊为泌尿系统结石者39例,泌尿系肿瘤者34例,泌尿系结核者9例,其它泌尿系统疾病患者7例.多层螺旋CT诊断结果与临床病理诊断结果比较一致率100%.结论 多层螺旋CT扫描与后期图像处理技术联合使用用于泌尿系疾病诊断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其诊断快速、无创、结果清晰、准确率高,值得在临床诊断中广泛应用.
作者:蒋朝俊;贺伟浩 刊期: 2017年第35期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改变生活方式,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上升,危及威胁人类身体健康.人们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内科护理质量的要求也逐步提高.提高心血管内科护理水平,对提高治疗效果,病人早日康恢复有积极意义.
作者:李俊英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研究肾病综合征患者治疗中自拟扶正益肾汤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7月~2017年9月本院肾病综合征患者82例,依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1例,分别接受西医治疗、自拟扶正益肾汤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24h尿蛋白、纤维蛋白含量低于对照组.结论 自拟扶正益肾汤应用于肾病综合征患者治疗中可提升疗效,可推广.
作者:刘铭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本课题旨在探讨高血压患者应用动态血压监测的作用与价值.方法 先根据本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56例监测方式的不同分别分为动态组与常规组,行24 h动态监测与常规监测后,对比两组24 h、夜间与白日的血压和脉压.结果 动态组白日、夜间与24 h血压平均值及脉压平均值都低于常规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血压与脉压无明显变化规律,通过24 h动态监测可显著提升高血压监测的准确性,能够为心脑血管病的预防夯实基础.
作者:陈登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的患者给予缬沙坦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4例,其均存在左室肥厚,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实验组则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和缬沙坦联合治疗,对比两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结果的差异性.结果 两组血压水平、IVST、LVPWT、LVMI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其中实验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患者,接受缬沙坦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可以较好对其左室肥厚进行改善,安全性较高.
作者:袁慧萍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个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 于2016年06月~12月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4例,实施常规化护理;于2017年01月~06月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4例,实施个性化护理.结果 研究组急救时间、出诊准备时间、入院时间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急救成功率、转运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开展个性化护理的效果十分突出,有利于患者急救成功、转运成功,值得临床借鉴普及.
作者:霍冉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探究早期使用热毒宁注射液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176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按照感染性休克治疗指南给予常规治疗,另一组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结果 治疗前两组一般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PCT、IL6、NGAL、TNF-α有统计学差异,而CR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给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可以降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降低病情严重程度.
作者:任厚伟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探析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给予来氟米特联合泼尼松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70例.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均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35例,观察组按照来氟米特联合泼尼松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按照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方案给予治疗,将不同治疗方案患者的(BUN)、(Scr)、(Alb)以及24 h尿蛋白定量等指标水平进行对比评估,并比较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及副反应发生.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均显著下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两组患者的Scr、BUN以及24 h尿蛋白定量均明显降低,研究组降低更为显著,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临床中应用来氟米特联合泼尼松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疗效显著,患者肾功能恢复更为明显,且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巧萍 刊期: 2017年第35期
慢性心力衰竭是多种原因导致的心脏疾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护理学研究分析了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生活质量的影响,本文探讨了慢性心力衰竭生活质量影响的护理干预研究进展,首先简要介绍了慢性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评价的通用性评价量表和特异性评价量表(如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MLHFQ)等).并从延续性护理、家庭护理、中西医结合的护理、综合护理、个性化护理等方面探讨了慢性心力衰竭生活质量护理干预的新进展,并认为在临床工作中,应具体考虑患者的个人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和健康生活,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
作者:高燕 刊期: 2017年第35期
转铁蛋白受体(Transferrin receptor,TfR)是参与体内铁代谢过程的重要蛋白质.研究表明,TfR在肿瘤细胞表面高度表达,因此以其作为靶点与药物结合可应用于肿瘤治疗.现对TfR的结构功能以及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作者:曹佳丽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研究综合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的作用.方法 观察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进行护理的疗效.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针对护理质量、神经功能缺损、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安全有效.
作者:车先利 刊期: 2017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