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虎
目的 分析脑出血昏迷患者在急诊中的临床措施.方法 选取脑出血昏迷患者70例,根据急诊中的护理措施和效果总结分析.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有35例.实验组采用优质急诊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急诊护理以后的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脑出血昏迷患者通过实验组的优质护理治疗以后的总有效率为97.14%,而通过对照组常规护理治疗以后的患者总有效率为57.1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出血昏迷患者如果不能及时采取优质的护理治疗方式,是会造成严重后果的,优质的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医学推广.
作者:张丽娜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探究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 于2016年4月~2017年4月随机抽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对患者进行分组处理,入院号单号者为观察组(50例),采取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入院号双号者为对照组(50例),采取常规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抢救情况、住院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将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的血脂水平各项指标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中,抢救成功的有48例(98.0%),对照组中抢救成功36例(72.0%),两组患者的存活率进行比较得出的差异显著(x2=9.2354;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溶栓时间、住院时间均要比对照组更短,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得出的差异明显(P<0.05).结果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较高,患者的血脂水平在治疗后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并且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高,后期的康复情况也较为理想,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刘林;李前惠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观察分析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栓塞的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 将我院于2016年4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急性脑栓塞患者,作为对象,采取抽签的方式,分为观察组(n=40)与对照组(n=40).对照组,血栓通治疗,观察组,联合血栓通与依达拉奉治疗,对比分析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37/40),对照组为80%(32/40),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2.5%(1/40),对照组为5%(2/40),经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栓塞,疗效佳,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作者:王倩;孙睿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在医院进行住院治疗的冠心病中展开优质护理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5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入选患者根据患者额入院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其中26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命名为对照组,另外的26例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命名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负面情绪改善程度较好,护理满意度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冠心病患者中展开优质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适用于临床推广.
作者:巩晶晶;程巧慧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肌钙蛋白I(CTnI)、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D二聚体(D-D)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联合检测对AMI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80例AMI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并对其进行CTnI、NT-ProBNP、D-D及HsCRP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MI患者血清CTnI、NT-ProBNP、D-D及HsCR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者联合检测的检出率要高于单一检测的检出率.结论 血清CTnI、NT-ProBNP、D-D及HsCRP检测是AMI患者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四者联合检测诊断价值更高.
作者:朱海燕;揣丽梅;齐力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无痛胃镜检查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80例无痛胃镜检查病例,给予优化护理,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经过护理后,80例病例均获得满意效果,并未出现严重性并发症.结论 对于无痛胃镜检查患者,给予优化护理方式,可预防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冯树芹 刊期: 2017年第35期
支气管扩张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西医治疗主要是抗感染和对症治疗,中医治疗急性加重期以清肺、化痰为主,慢性迁延期以健脾、补虚、活血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扩张,能使西医和中医二者的治疗优势互补,从而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缩短病程,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贠志凤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观察PDCA循环模式在消化内镜护理风险控制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90例消化内镜检查患者,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2015年1月~2016年1月实施常规消化内镜护理)、观察组(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PDCA循环模式),各45例,将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PDCA循环模式应用于消化内镜护理风险评估中,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值得研究.
作者:李玲霞;朱里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评价单纯左前降支心肌桥患者左室收缩功能.方法 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单纯左前降支心肌桥患者31例,对照组30例.应用2D-STI分别获取并比较两组左室心内膜下、中层、心外膜下心肌整体纵向应变(GLSendo、GLSmid、GLSepi).结果 两组GLSendo、GLSmid、GLSepi依次递减(P<0.05);与对照组比较心肌桥组GLSendo减低(P<0.05),GLSmid、GLSepi减低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心肌纵向分层应变可定量评价单纯左前降支心肌桥患者左心功能.
作者:候雪婷;李天亮;胡新玲;张晓丽;侯跃宏;王仲朝;司雪菲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探究个性化护理服务在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11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以常规的护理干预,给予观察组患者以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从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胸管留置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看,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表明基于个性化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更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采取个性化护理干预的措施,可有效缩短其住院时间、胸管留置时间,还能降低并发症率,因而个性化护理模式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价值.
作者:付静 刊期: 2017年第35期
急性重症胰腺炎(SAP)临床表现复杂,常引起全身多脏器功能损害.影响SAP预后效果的因素包括合理的手术时机、手术方式选择及并发症防治效果,此外合理的营养支持及护理干预已经成为SAP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合理的营养支持和护理干预,有利于肠道受损黏膜修复,促进肠道功能恢复,改善营养不良症状,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死亡率,促进预后康复,对SAP的转归有积极意义.本文就急性重症胰腺炎营养支持治疗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巫明丽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分析中医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慢性盆腔痛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7%,两组对比显示,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痛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积极推广.
作者:钱红艳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分析导联动态心电图在心血管病与非心血管病患者房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2015年8月~2017年8月我院进行12导联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患者568例(心血管病患者334例、非心血管病患者234例)的临床资料,观察心血管病患者与非心血管病患者中房颤的检出情况,并分析性别、年龄与房颤发生率的关系.结果 共检出90例(15.85%)房颤患者,其中心血管病患者的房颤发生率为18.26%,明显高于非心血管病患者(P<0.05);女性发颤发生率为17.38%,明显高于男14.07%,差异显著(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的房颤发病率越来越高(P<0.05);12导联导联动态心电图对于阵发性房颤的检出率为3.70%,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0.53%以及心电监护(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心血管病与非心血管病患者,采用12导联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可有效诊断出房颤的发生情况,值得在今后推广应用.
作者:洪德军;朱静静 刊期: 2017年第35期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由过度的大脑皮层的兴奋和三叉神经血管传入过敏造成的.偏头痛与缺血性脑卒中之间的关系研究越来越多,已有研究报道证实偏头痛为缺血性脑卒中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会增加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但其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可能机制为皮层扩散性抑制、卵圆孔未闭、内皮功能障碍、高凝状态及遗传因素等.
作者:许新炜;李云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研究综合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的作用.方法 观察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进行护理的疗效.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针对护理质量、神经功能缺损、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安全有效.
作者:车先利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比较阿司匹林联合不同剂量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我院2015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50例.按时间顺序将纳入病例分为观察组、小剂量组、大剂量组,每组50例.各组患者均常规服用抗心绞痛药物,大剂量组口服150 mg/d氯吡格雷联合100 mg/d阿司匹林;小剂量组口服75 mg/d氯吡格雷联合100 mg/d阿司匹林;对照组口服100 mg/d阿司匹林.各组疗程均为90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心电图ST-T改变情况、出血情况等指标,并评价疗效与安全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小剂量组以及大剂量组有效例数明显增加,无效例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小剂量组相比,大剂量组有效例数与无效例数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小剂量组严重出血、轻微出血、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的例数均无明显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和小剂量组相比,大剂量组严重出血、血小板减少的例数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微出血、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例数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明显增强,但是采用更大剂量的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并不能进一步增强治疗效果,且严重出血等不良反应增多,不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周虎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了,吃的食物逐渐多样化,其中有很多食物是太油腻.所以我们国家的心血管患者也在逐渐增多.现在随着环境的影响,食物的影响,我们必须要重视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文章从心血管疾病的药物治疗进行了探讨和分析,结合我院的情况进行了汇总,希望能够给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作者:王磬馨 刊期: 2017年第35期
转铁蛋白受体(Transferrin receptor,TfR)是参与体内铁代谢过程的重要蛋白质.研究表明,TfR在肿瘤细胞表面高度表达,因此以其作为靶点与药物结合可应用于肿瘤治疗.现对TfR的结构功能以及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作者:曹佳丽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对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非洛地平缓释片在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的病例为2016年10月到2017年5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高血压患者120例,在奇偶数原则的基础上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用的是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进行治疗当中,使用的是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非洛地平缓释片的治疗方案,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患者在治疗当中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 通过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两组患者在整体的治疗效果方面出现了一定的差异.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当中,采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非洛地平缓释片的治疗方案,患者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5%,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6.7%,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目前临床治疗中,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应该采用更为多样的联合方案,尽管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能够起到有效的降压效果,但是在加用非洛地平缓释片的情况下,能够更好的提高疗效,提高降压达标率,所以说在高血压患者治疗当中,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非洛地平缓释片降压,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巫文宏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在产妇分娩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的产妇11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55例产妇接受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组55例产妇接受心理护理干预,进而对两组产妇的分娩产程时间及心理状况加以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剖宫产率、平均总产程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产妇,且观察组产妇的心理状态水平较对照组产妇的平稳.结论 在产妇分娩过程中采取全程心理护理干预方式,具有积极的作用,可提高正常分娩几率、缩短总产程时间、平稳产妇心理状态,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李春辉 刊期: 2017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