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辉
目的 探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治疗和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期间接诊的78例呼吸系统疾病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方法一致,对照组患儿接受传统的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患儿进行人性化护理的干预,进而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相同治疗方法的基础上,接受人性化护理干预的患儿康复状况更好,且家长及患儿的护理满意度更高.结论 关于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法相对较多,但目前以药物保守治疗为常见.就临床护理方面而言,个性化护理和常规护理是两种常见的方式,前者的护理效果更佳,具有重要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作者:王琴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观察并研究黄连素联合格列吡嗪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本系统干休所2015年7月~2016年12月治疗的6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运用抽签的形式进行分组,对照组33例患者单纯给予格列吡嗪治进行治疗,观察组33例患者给予黄连素+格列吡嗪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经不同药物治疗后胰岛素水平、甘油三酯水平及治疗总有效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93%,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1.81%,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胰岛素水平、甘油三酯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连素联合格列吡嗪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胰岛素、甘油三酯水平,可推广于临床.
作者:吴俊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比较阿司匹林联合不同剂量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我院2015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50例.按时间顺序将纳入病例分为观察组、小剂量组、大剂量组,每组50例.各组患者均常规服用抗心绞痛药物,大剂量组口服150 mg/d氯吡格雷联合100 mg/d阿司匹林;小剂量组口服75 mg/d氯吡格雷联合100 mg/d阿司匹林;对照组口服100 mg/d阿司匹林.各组疗程均为90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心电图ST-T改变情况、出血情况等指标,并评价疗效与安全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小剂量组以及大剂量组有效例数明显增加,无效例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小剂量组相比,大剂量组有效例数与无效例数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小剂量组严重出血、轻微出血、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的例数均无明显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和小剂量组相比,大剂量组严重出血、血小板减少的例数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微出血、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例数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明显增强,但是采用更大剂量的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并不能进一步增强治疗效果,且严重出血等不良反应增多,不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周虎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分析中医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慢性盆腔痛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7%,两组对比显示,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痛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积极推广.
作者:钱红艳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过敏性皮肤病病人心理情况与护理有效性.方法 所选88例患者均是到我院治疗的过敏性皮肤病患者,采取随机抽样方式进行分组,对比护理的有效性.结果 护理后,两组伴焦虑抑郁患者焦虑以及抑郁症状都发生变化,综合组患者变化幅度比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过敏性皮肤病病人行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负性心理,值得应用.
作者:宋丽;缪红莉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分析脑出血昏迷患者在急诊中的临床措施.方法 选取脑出血昏迷患者70例,根据急诊中的护理措施和效果总结分析.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有35例.实验组采用优质急诊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急诊护理以后的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脑出血昏迷患者通过实验组的优质护理治疗以后的总有效率为97.14%,而通过对照组常规护理治疗以后的患者总有效率为57.1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出血昏迷患者如果不能及时采取优质的护理治疗方式,是会造成严重后果的,优质的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医学推广.
作者:张丽娜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无痛胃镜检查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80例无痛胃镜检查病例,给予优化护理,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经过护理后,80例病例均获得满意效果,并未出现严重性并发症.结论 对于无痛胃镜检查患者,给予优化护理方式,可预防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冯树芹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研究肾病综合征患者治疗中自拟扶正益肾汤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7月~2017年9月本院肾病综合征患者82例,依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1例,分别接受西医治疗、自拟扶正益肾汤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24h尿蛋白、纤维蛋白含量低于对照组.结论 自拟扶正益肾汤应用于肾病综合征患者治疗中可提升疗效,可推广.
作者:刘铭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分析住院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脂达标情况.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住院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120例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6年~2017年10月,针对120例住院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脂情况进行调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将患者分成三小组,分别为高度危险、中度危险及极度危险三组,针对三组住院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脂水平进行相应的检测,对比分析三组住院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脂达标率之间的差异.结果 三组高度危险、中度危险及极度危险住院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之间对比的血脂达标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住院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脂达标率较低,在针对住院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应加强对患者血脂水平的管理及护理,维持患者血脂正常状态.
作者:王媛媛 刊期: 2017年第35期
如今水疗已广泛应用到运动训练中,且对运动型疲劳的恢复效果十分显著.运动性中枢疲劳作用于人体的认知能力直接影响运动成绩的表现.因此,本文对近年来水疗对运动性中枢疲劳的影响进行总结与思考.
作者:耿钰东;王颖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探究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 于2016年4月~2017年4月随机抽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对患者进行分组处理,入院号单号者为观察组(50例),采取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入院号双号者为对照组(50例),采取常规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抢救情况、住院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将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的血脂水平各项指标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中,抢救成功的有48例(98.0%),对照组中抢救成功36例(72.0%),两组患者的存活率进行比较得出的差异显著(x2=9.2354;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溶栓时间、住院时间均要比对照组更短,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得出的差异明显(P<0.05).结果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较高,患者的血脂水平在治疗后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并且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高,后期的康复情况也较为理想,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刘林;李前惠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快速心房颤动使用胺碘酮进行治疗的实际效果,希望对于治疗相关病症有推广意义.方法 随机将样本时间内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心肌梗死合并快速心房颤动患者40例分为两组进行对比试验,各20例,试验组选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参照组使用普通的普罗帕酮进行治疗,综合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命指标,心室率、临床有效率、生活质量以及不良反应等内容.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心室率、NT-proBNP明显降低,且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评分试验组明显更高(P<0.05).结论 使用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升其生活质量,并且治疗方法更为安全.
作者:张婉婉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分析临床药师干预骨科I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我院I类切口手术病历150份,不实行临床药师干预.随机抽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8月我院I类切口手术病历150份,实行临床药师干预.对比临床药师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干预前、后,头孢唑林、头孢西丁、头孢硫脒、头孢替安、头孢曲松、克林霉素、哌拉西林、左氧氟沙星使用情况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干预前、后,抗菌药物给药不合理、给药时机不合理、用药疗程不合理、给药剂量不合理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药师干预骨科I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可确保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避免出现滥用抗菌药物情况,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甘燕如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内皮素-1(ET-1)、血清中脂联素(ADP)、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中诊断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3月~2017年6月科室收治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43例,设为联合患病组;选择同期入院治疗的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40例,设为2型糖尿病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24例,设为动脉粥样硬化组;健康体检者35例,设为对照组.采集各组血清标本,完成血清分离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ADP和ET-1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比浊法测定各组CRP水平,分析ET-1、ADP、CRP在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中诊断效果.结果 联合患病组、2型糖尿病组、动脉粥样硬化组ET-1、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患病组、2型糖尿病组、动脉粥样硬化组AD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ET-1、ADP、CRP水平用于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宝琛;杨永章;孙晓玲 刊期: 2017年第35期
日本汉方药主要出自《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中国经典医药学名著,自上世纪70年代起,仅30余年时间超越中国成为国际认可的权威代表.通过数据分析、对比中日两国中药和汉方药发展历程.得知日本在生药来源、科研投入、质量控制和专利保护等方面的努力和重视远超过中国.中药要赶超汉方药发展,必须内外下功夫,对外加强国内国际的认可度,对内严控来源和品控,改变以中低端、粗加工为主的产品结构,并参考日本汉方药成功经验,尽快同国际药物注册接轨.
作者:陈彬彬;陈瑶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对特发性矮小患儿的疗效.方法 将70例特发性矮小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1.5u.kg-1.d-1,每晚睡前1 h皮下注射;对照组不予任何治疗.治疗12个月后进行疗效观察.结果 两组比较身高增长有显著差异.结论 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特发性矮小有显著疗效.
作者:李世芹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颅内小动脉瘤应用128排CTA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择选2016年4月~2017年7月我院脑科门诊收治的疑似颅内小动脉瘤患者60例作为研究主体.所有患者均予以128排CTA诊查,并经病理诊断结果或DSA诊断.对颅内小动脉瘤应用128排CTA诊断的临床价值展开探究.结果 入选该研究的患者60例经128排CTA诊断结果诊出颅内小动脉瘤42例、颅内小动脉瘤45个;而病理诊断结果或DSA诊断结果显示颅内小动脉瘤44例.由此可得出,128排CTA在颅内小动脉瘤诊断中的敏感性为98.87%,特异性为91.39%.结论 针对疑似颅内小动脉瘤患者,将128排CTA于其临床诊断中应用,具有准确度高的优势,因此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王忠民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研究分析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联用门冬氨酸钾镁、胺碘酮治疗效果及对心电图PR间期、QRS时限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进行胺碘酮治疗,实验组患者进行联用门冬氨酸钾镁、胺碘酮治疗.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中,有效患者为9例,所占比例为36.0%,显效患者为14例,所占比例为56.0%.对照组中,无效患者为7例,所占比例为28.0%.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0%与72.0%,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PR间期为(0.148±0.013),对照组PR间期为(0.150±0.015),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QRS时限分别为(0.078±0.013)与(0.077±0.014),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联用门冬氨酸钾镁、胺碘酮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安全性高,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具有推广的意义.
作者:戴芳芳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观察A型肉毒毒素治疗眼睑痉挛实施护理配合的效果效果.方法 共选择我院于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眼睑痉挛患者48例,均给予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在治疗配合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及注射时护理等措施干预.结果 本组48例患者,完全缓解29例,明显缓解17例,部分缓解4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00%.结论 在给予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眼睑痉挛的同时,配合护理措施干预,可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提高治疗效果,故值得推广.
作者:刘金萍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通过分析体会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以期降低此病导致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的危险机率.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2月~2017年9月在本院临床诊断及治疗的妊娠期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80例作为分析体会的对象,探讨临床诊断、病症表现及治疗方法,并统计分析治疗的效果.结果 本组8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患者中,孕产妇及围产儿无一例死亡,其妊娠结局分别为阴道顺产分娩26例、宫口开全经产钳助产分娩13例、心力衰竭有效控制后剖宫分娩41例;围产儿中有24例为早产儿,其他均于足月后生产.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临床治应在妊娠期高血压的防治基础上,积极做好早期的围产期健康保健措施,以降低其发病率,发病后合理实施剖宫产分娩方式是终止妊娠的安全方法,对降低孕产妇与围产儿的死亡率有重大意义,值得临床重点借鉴.
作者:郭冬梅 刊期: 2017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