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坎地沙坦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心梗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探讨

吕风云

关键词:心力衰竭, 坎地沙坦, 贝那普利,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
摘要:目的:坎地沙坦贝那普利联合治疗对心梗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心梗合并心力衰竭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方式上用坎地沙坦联合贝那普利一起使用,随访均>6个月,测定两组的临床症状。结果两组治疗后,心脏功能及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疗效优于对照组的治疗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梗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使用坎地沙坦贝那普利联合治疗可以获得更好的治疗疗效。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整体护理干预脑中风后下肢肌肉痉挛的评价研究

    目的:评价中医整体护理干预对脑中风后下肢肌肉痉挛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12月收治的脑中风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两组均给予综合对症治疗,对照组在治疗基础上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治疗组在治疗基础上,给予常规护理及中医整理护理进行干预,观察治疗后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综合痉挛量表(CSS)、踝关节被动背屈活动范围(PROM)、患侧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Berg平衡量表(BBS)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整体护理对脑中风后下肢肌肉痉挛患者有理想的干预效果,故值得推广。

    作者:刘丽岩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比索洛尔与卡维地洛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比索洛尔与卡维地洛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5年3月收治的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卡维地洛治疗,治疗组给予比索洛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心肌缺血总负荷、缺血发作次数、24 h总缺血持续时间及心率变异性各项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心肌缺血总负荷(TIB)、缺血发作次数、24 h总缺血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SDANN、PNN50、SDNN、rMSSD变化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采用比索洛尔进行治疗,不仅可改善患者的心肌缺血情况,同时对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具有显著影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牛剑武;赵彩霞;牛彩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癌痛护理干预对癌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癌痛护理干预对癌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晚期癌症患者2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癌痛程度及原因给予癌痛护理干预。护理后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进行比较,并分别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OL-C30)对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调查,比较两组的生活质量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经比较,观察组疼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躯体、社会、心理功能纬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给予患者疼痛治疗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导,可以显著降低癌症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李晓双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健康教育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对健康教育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7月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5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7例。观察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患儿家属接受健康教育,对照组患儿仅接受常规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家属各项疾病认知程度相关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观察组疾病知识掌握程度更高;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6.10%,高于对照组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儿家属护理满意率,同时有利于患儿家属相关疾病知识的切实掌握。

    作者:魏丹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TNF-α、IL-6和3-NT水平的影响及意义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TNF-α、IL-6和3-硝基酪氨酸(3-NT)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4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48例,随机分为合并组62例和非合并组86例,并同期选取健康者45名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中TNF-α、IL-6和3-NT水平。结果合并组患者TNF-α、IL-6、3-NT分别为(2.85±0.49)ng/mL、(15.77±1.26)ng/L和(409.6±3.3)nmol/L,均高于非合并组的[(2.27±0.57)ng/mL、(8.67±0.95)ng/L、(234.8±2.9)nmol/L]和对照组的[(1.64±0.43)ng/mL、(1.58±0.33)ng/L、(188.5±1.7)nmol/L],且非合并组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TNF-α、IL-6和3-NT均与睡眠呼吸紊乱指数(AHI)和TST90呈正相关,而与HOMA-IR和低脉搏血氧饱和度(LSpO2)呈负相关,且TNF-α和3-NT均与HbA1c呈正相关;回归分析显示,HOMA-IR、AHI、LSpO2和TST90是影响血清TNF-α和3-NT水平的危险因素,AHI、LSpO2和TST90是影响血清IL-6水平的危险因素。结论合并OSAHS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TNF-α、IL-6和3-NT水平显著升高,改善OSAHS患者通气状况可能有助于减缓2型糖尿病的发生及进展。

    作者:赵彩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9月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8例。实验组用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对照组用硝苯地平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显效15例,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显效2例,总有效率为77.77%。实验组的血压、血脂、硝酸甘油的使用量、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血压、血脂、硝酸甘油使用量、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明显,值得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作者:任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缩短压迫器止血时间对桡动脉介入术患者止血效果及舒适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缩短压迫器止血时间对经桡动脉穿刺行冠脉介入术应用TRBand(桡动脉充气止血绑带)止血器的患者术后止血效果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6月经桡动脉穿刺行冠脉介入术应用TRBand止血器的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方法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解压时间,实验组依据文献缩短解压时间,观察患者止血效果及舒适度。结果实验组的患者术后疼痛、麻木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出血、皮肤并发症、肿胀及手腕活动能力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循证结果有计划的缩短压迫器止血时间,可以规范临床操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及满意度。

    作者:郭晶;张丽萍;邱果;叶春俐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2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对2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01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为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组为2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对两组患者有关指标及变化关系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比率为77.5%,对照组为53.8%,且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呈正相关,良好的血糖控制在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高艳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探讨

    目的:分析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1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推拿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针灸配合推拿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5.9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7.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与推拿配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周之人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心脉通片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心脉通片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NP)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DNP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心脉通片联合甲钴胺为期一个月的治疗,在采用该疗法治疗前给予患者血脂、血糖控制处理。分别统计治疗前后患者的神经传导速率并列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为期一个月的用药治疗后,所有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8.0%,显效32例,有效17例,无效1例;治疗后患者的正中神经与腓总神经的神经传导速率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脉通片联合甲钴胺治疗DNP,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黎雅清;张家俊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运用中医补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冠心病采用中医补气活血方法进行治疗的实际疗效与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5年10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抽样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中医补气活血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经过相应的治疗后其实际治疗疗效差异。结果两组患者采用相对应的治疗方法后,疾病均有所缓减,其中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2.8%,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4%,实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死亡、及其它并发症。结论针对冠心病采用中医补气活血治疗方法相对更加有效,治疗疗效更加明显,可以明显调节患者的气血循环,从根本上改变患者抗病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致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消渴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研究

    目的: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应用西药联合消渴汤进行治疗,对其疗效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采取随机平行对照方式,依照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4例。对照组应用西药治疗,实验组应用西药与消渴汤联合治疗,对两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6.36%,高于对照组的63.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中无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中发生轻微腹胀2例,但未对治疗造成明显影响。结论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应用西药联合消渴汤治疗疗效显著,可在临床普及应用。

    作者:刘甲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CT低剂量扫描在成人脑梗死及脑血肿复查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针对成人脑梗死及脑血肿疾病复查过程中使用CT低剂量扫描技术的实际使用价值与临床检查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并进行二次复查的成人脑梗死及脑血肿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抽样方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低剂量扫描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扫描方法,两组患者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采用相应的检查技术终检查差异相对明显,实验组图像质量整体评分相比较对照组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CT剂量指数(43.75 mGy)<对照组的CT剂量指数(171.01 m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成人脑梗死及脑血肿患者进行复查采用低剂量CT扫描方法可以明显降低对患者产生的辐射,达到国际上对成人脑梗死及脑血肿患者复查基本标准。

    作者:王子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葡甲酸环腺苷酸辅助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对葡甲酸环腺苷酸辅助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进行研究和判定。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5年2月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VtmC、能量合剂及抗病毒等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葡甲酸环腺苷酸进行治疗,并观察两组的肌酸磷酸激酶(CPK)、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等指标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CPK、LDH、CK-MB及AST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采取葡甲酸环腺苷酸的辅助治疗,可有效的改善其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实施。

    作者:苗晓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5月我院治疗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随后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肺部感染、压疮、再出血、便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因而临床中可将此护理方式加以推广。

    作者:杨义萍;朱慧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5年10月收治的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患者1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例。实验组患者应用专业性的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则采用传统一般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加强专业性的护理干预具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王晓凤;许慧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单纯使用西医治疗疾病,观察组则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2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0%,低于观察组的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2,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建祥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褥疮的疗效与家庭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褥疮治疗中联合应用中西药的疗效及家庭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长期卧床、出现褥疮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应用西医进行治疗,观察组结合应用中西医治疗,治疗过程中两组均给予家庭护理,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褥疮的治疗与防治中,结合应用中医与西医,并辅以家庭护理干预,能够实现良好的疗效,促进褥疮痊愈。

    作者:魏淑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血府逐瘀汤治疗急性轻中度颅脑损伤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血府逐瘀汤治疗急性轻中度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轻中度颅脑损伤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37例。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治疗,于此基础上,研究组予以血府逐瘀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HAMA评分、Barthel指数及综合功能。结果治疗后,研究组HAMA评分、Barthel指数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认知、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血府逐瘀汤治疗轻中度颅脑损伤,可有效提高患者综合功能,改善其焦虑情况,从而提高患者自理能力,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林林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老年甲亢患者临床诊治研究

    目的:分析研究老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的诊治。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55岁以上的甲亢患者79例为老年组,选取同时段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55岁以下的甲亢患者75例为非老年组。对两组患者进行诊断治疗,同时分析疗效。结果非老年组T3、T4水平明显高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总有效率为94.93%,略高于非老年组的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甲亢患者与非老年组患者在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实验室检查甲状腺相关激素水平为其可靠的诊断方法,药物治疗疗效显著。

    作者:王雪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