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甲亢患者临床诊治研究

王雪妍

关键词:老年甲亢, 诊断, 治疗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老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的诊治。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55岁以上的甲亢患者79例为老年组,选取同时段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55岁以下的甲亢患者75例为非老年组。对两组患者进行诊断治疗,同时分析疗效。结果非老年组T3、T4水平明显高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总有效率为94.93%,略高于非老年组的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甲亢患者与非老年组患者在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实验室检查甲状腺相关激素水平为其可靠的诊断方法,药物治疗疗效显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探讨冠心舒通胶囊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效果

    目的:对冠心病心绞痛疾病的患者应用冠心舒通胶囊联合西药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6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表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81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单硝酸异山梨醇酯,实验组患者在应用单硝酸异山梨醇酯的基础上联合冠心舒通胶囊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电图改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5.06%显著高于高于对照组79.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冠心舒通胶囊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

    作者:宋继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64排128层螺旋CT机头颈部CTA检查对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狭窄的诊断价值

    目的:研究分析64排128层螺旋CT机头颈部CTA检查诊断方式应用在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狭窄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20例回顾性分析其CTA诊断方式与结果,将诊断结果同临床确诊(DSA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诊断准确率及脑血管狭窄程度符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存在脑血管狭窄症状,其中重度狭窄39例,中度狭窄65例,轻度狭窄16例;经CTA诊断有患者存在脑血管狭窄115例,准确率为95.83%,其中重度狭窄39例,符合率100.00%,中度狭窄63例,符合率96.92%,轻度狭窄13例,符合率为81.25%;CTA诊断结果同临床确诊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采用64排128层螺旋CT机头颈部CTA检查方式进行诊断可准确检出脑血管狭窄症状以及狭窄程度,诊断价值高。

    作者:贾彬;李荣兴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TNF-α、IL-6和3-NT水平的影响及意义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TNF-α、IL-6和3-硝基酪氨酸(3-NT)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4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48例,随机分为合并组62例和非合并组86例,并同期选取健康者45名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中TNF-α、IL-6和3-NT水平。结果合并组患者TNF-α、IL-6、3-NT分别为(2.85±0.49)ng/mL、(15.77±1.26)ng/L和(409.6±3.3)nmol/L,均高于非合并组的[(2.27±0.57)ng/mL、(8.67±0.95)ng/L、(234.8±2.9)nmol/L]和对照组的[(1.64±0.43)ng/mL、(1.58±0.33)ng/L、(188.5±1.7)nmol/L],且非合并组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TNF-α、IL-6和3-NT均与睡眠呼吸紊乱指数(AHI)和TST90呈正相关,而与HOMA-IR和低脉搏血氧饱和度(LSpO2)呈负相关,且TNF-α和3-NT均与HbA1c呈正相关;回归分析显示,HOMA-IR、AHI、LSpO2和TST90是影响血清TNF-α和3-NT水平的危险因素,AHI、LSpO2和TST90是影响血清IL-6水平的危险因素。结论合并OSAHS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TNF-α、IL-6和3-NT水平显著升高,改善OSAHS患者通气状况可能有助于减缓2型糖尿病的发生及进展。

    作者:赵彩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观察缬沙坦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疗效

    目的:分析缬沙坦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10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前瞻性双盲分组,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方式用药,观察组采用缬沙坦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通过系统全面治疗,两组患者血压得到明显改善控制,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血压改善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治疗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4.41%(3/6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71%(10/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血管疾病用药治疗中,缬沙坦疗效确切,可在短期内控制血压稳定,强化机体状态,确保心血管急性期并发症的控制,对病患后期治疗预后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徐岩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2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对2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01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为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组为2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对两组患者有关指标及变化关系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比率为77.5%,对照组为53.8%,且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呈正相关,良好的血糖控制在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高艳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比索洛尔与卡维地洛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比索洛尔与卡维地洛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5年3月收治的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卡维地洛治疗,治疗组给予比索洛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心肌缺血总负荷、缺血发作次数、24 h总缺血持续时间及心率变异性各项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心肌缺血总负荷(TIB)、缺血发作次数、24 h总缺血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SDANN、PNN50、SDNN、rMSSD变化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采用比索洛尔进行治疗,不仅可改善患者的心肌缺血情况,同时对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具有显著影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牛剑武;赵彩霞;牛彩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CT低剂量扫描在成人脑梗死及脑血肿复查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针对成人脑梗死及脑血肿疾病复查过程中使用CT低剂量扫描技术的实际使用价值与临床检查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并进行二次复查的成人脑梗死及脑血肿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抽样方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低剂量扫描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扫描方法,两组患者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采用相应的检查技术终检查差异相对明显,实验组图像质量整体评分相比较对照组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CT剂量指数(43.75 mGy)<对照组的CT剂量指数(171.01 m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成人脑梗死及脑血肿患者进行复查采用低剂量CT扫描方法可以明显降低对患者产生的辐射,达到国际上对成人脑梗死及脑血肿患者复查基本标准。

    作者:王子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单纯使用西医治疗疾病,观察组则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2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0%,低于观察组的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2,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建祥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高血压患者时间个体化用药的护理

    目的:研究应用时间个体化用药护理手段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并观察其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1例。实验组实施时间个体化用药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高血压护理,在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血压情况、医嘱遵守情况以及护理满意程度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的降压成功率为98.36%,对照组降压成功率为90.16%;实验组患者相对于对照组而言明显更能遵守医嘱进行用药;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8.36%,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8.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时间个体化用药可以有效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情况,并提高患者满意度,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作者:朱慧;杨义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浅淡手术室麻醉医生和护士对高血压患者手术时的配合体会

    手术室麻醉医生和护士的良好配合对术中患者疗效的影响。重点是术前、术中、术后的密切配合工作。随着麻醉学科的不断发展,手术室护士要懂得麻醉基本知识,适应配合各种麻醉方法,才能在术中配合麻醉医生处理各种意外情况,使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生成为一个优秀的工作体系,给手术医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手术氛围。

    作者:杨鸣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血脂康治疗冠心病并高脂血症的长期疗效探究

    目的:探究血脂康治疗冠心病并高血脂症的长期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冠心病并高血脂症患者8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予以血脂检查,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辛伐他汀片治疗,治疗组患者予以血脂康胶囊治疗,治疗时间均为12周,分析随访1年内两组患者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水平均有所改善,治疗组患者的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患者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80.00%,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95.00%,治疗组的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康治疗冠心病并高血脂症的长期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哈斯也提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5月我院治疗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随后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肺部感染、压疮、再出血、便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因而临床中可将此护理方式加以推广。

    作者:杨义萍;朱慧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分析中医辨证治疗对放化疗鼻咽癌患者生存率的影响

    目的:分析并探索针对放化疗鼻咽癌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方法对其身生存率的实际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接受放化疗的鼻咽癌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抽样方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5例。实验组在放化疗基础之上采用中医辨证治疗进行深入性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西医放化疗方法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经过相应的治疗后其生存率。结果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实验组患者3年的生存率为90.7%,对照组患者3年的生存率为7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鼻咽喉癌患者采用放化疗进行治疗虽然行之有效,但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非常明显的伤害,并不利于患者身体的康复与疾病的治愈,而在此基础之上增加使用中医辨证治疗方法可以从根本上抵消放化疗对患者带来的二次损伤,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李荣兴;贾彬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血管内超声成像探头的现状与研究进展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血管成像技术逐渐朝向多样化方向发展,该项技术的不断研发推动着我国针对心血管疾病治疗技术的前行,其中,血管内超声成像探头技术就是通过在导管的前段安装一个微型超声探头从而获取血管内部管腔的横截面图像,该图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很好的说明冠状动脉血管内的情况,因此被看作为现阶段心血管疾病为准确的检验标准之一,基于此,本文通过对血管内超声成像探头技术发展的现状与进展进行分析,找到未来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新出路与新方向。

    作者:董巧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病毒性心肌炎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病毒性心肌炎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应用西医治疗同时联合中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有效率为62.5%,观察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显著,为病毒性心肌炎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与参考。

    作者:潘立强;胡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肺心病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肺心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入院的肺心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心理护理干预,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出现焦虑状态17例(28.3%),对照组患者出现焦虑状态26例(43.3%)。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心病患者进行规范的常规护理和细致的心理护理,能降低患者的焦虑程度,提升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提高患者的疗效,为患者恢复打下良好基础,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霍秀美;刘铁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不稳定型心绞痛经替格瑞洛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的效果评价

    目的:分析替格瑞洛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4月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同时口服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替格瑞洛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两组连续治疗4周。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疗效和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2.77%、89.09%;且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发作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采用替格瑞洛联合瑞舒伐他汀药物治疗,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洪;薛蕾;王付川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体会

    目的:探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并总结治疗体会。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我院的入院编号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3例。实验组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则进行常规治疗即小剂量治疗,经过为期2个疗程的治疗护理之后,对比两个不同小组的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在经过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后治愈率和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48.5%、93.9%,而对照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6.4%、75.8%,实验组患者的治疗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进行强化治疗,能够帮助患者有效提高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速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状况,治疗疗效显著,因此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的借鉴应用。

    作者:邢国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在我中心治疗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常规组,各50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胺碘酮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效果。结果治疗后,常规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比治疗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治疗时,使用胺碘酮治疗,可以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具有应用价值。

    作者:杨岐峰;努尔古丽·哈普勒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治疗气滞痰阻血瘀型混合型高脂血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治疗气滞痰阻血瘀型混合型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05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采用辛伐他汀分散片或非诺贝特胶囊治疗,治疗组采用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汤剂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变化及中医症状改变。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TC、TG水平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医症状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治疗气滞痰阻血瘀型混合型高脂血症疗效确切。

    作者:刘娜;孟康;张秀景;张文科;王运强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