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肺心病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分析

霍秀美;刘铁

关键词:肺心病, 心理护理干预, 临床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肺心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入院的肺心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心理护理干预,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出现焦虑状态17例(28.3%),对照组患者出现焦虑状态26例(43.3%)。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心病患者进行规范的常规护理和细致的心理护理,能降低患者的焦虑程度,提升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提高患者的疗效,为患者恢复打下良好基础,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血脂康治疗冠心病并高脂血症的长期疗效探究

    目的:探究血脂康治疗冠心病并高血脂症的长期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冠心病并高血脂症患者8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予以血脂检查,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辛伐他汀片治疗,治疗组患者予以血脂康胶囊治疗,治疗时间均为12周,分析随访1年内两组患者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水平均有所改善,治疗组患者的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患者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80.00%,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95.00%,治疗组的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康治疗冠心病并高血脂症的长期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哈斯也提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9月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8例。实验组用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对照组用硝苯地平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显效15例,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显效2例,总有效率为77.77%。实验组的血压、血脂、硝酸甘油的使用量、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血压、血脂、硝酸甘油使用量、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明显,值得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作者:任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伴有高血压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及相关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降血压治疗

    目的:分析伴有高血压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及相关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降血压治疗。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伴有高血压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及相关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在治疗期间的降血压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进而探讨具体的降血压治疗。结果35例患者在接受降血压治疗后病情维持正常,15例患者则在接受降血压治疗后,病情出现加重现象。结论伴有高血压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及相关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降血压治疗需要分情况进行,医护人员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选择是否进行降血压治疗。

    作者:王淼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

    目的:探讨并分析针对冠心病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及护理措施的效果与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5例。实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并使用综合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吸引治疗方法并使用常规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经过治疗与护理后对比,其相关参数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过相应的治疗,患者身体的各项指标,其中TG、TC等指标两组患者均有所下降;实验组的各项参数值的改善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接受治疗后,实验组的总满意度为93.3%,对照组总满意度为7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冠心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与护理方法效果相对有限,患者体验水平较低,且容易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一定的损伤,如果药物控制不佳或患者身体出现异常排斥反应会引发其它并发症,而在中医治疗的基础之上可以改善患者的体内免疫与气血循环系统,且采用综合护理方法可以从多家度更加细致的照顾病人,有助于患者身体康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广泛利用。

    作者:周雪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64排128层螺旋CT机头颈部CTA检查对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狭窄的诊断价值

    目的:研究分析64排128层螺旋CT机头颈部CTA检查诊断方式应用在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狭窄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20例回顾性分析其CTA诊断方式与结果,将诊断结果同临床确诊(DSA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诊断准确率及脑血管狭窄程度符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存在脑血管狭窄症状,其中重度狭窄39例,中度狭窄65例,轻度狭窄16例;经CTA诊断有患者存在脑血管狭窄115例,准确率为95.83%,其中重度狭窄39例,符合率100.00%,中度狭窄63例,符合率96.92%,轻度狭窄13例,符合率为81.25%;CTA诊断结果同临床确诊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采用64排128层螺旋CT机头颈部CTA检查方式进行诊断可准确检出脑血管狭窄症状以及狭窄程度,诊断价值高。

    作者:贾彬;李荣兴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探讨中医护理干预患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效果

    目的:研究分析在患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护理工作中采用中医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中医组和参照组。对参照组实行传统护理模式,中医组进行中医护理干预。观测并比较两组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中医组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参照组的8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中医组满意度为95.00%,优于参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患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护理工作中采用中医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及效率,获得更佳效果,提升护理满意度,在临床工作上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作者:周玉霞;晁利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高血压患者时间个体化用药的护理

    目的:研究应用时间个体化用药护理手段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并观察其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1例。实验组实施时间个体化用药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高血压护理,在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血压情况、医嘱遵守情况以及护理满意程度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的降压成功率为98.36%,对照组降压成功率为90.16%;实验组患者相对于对照组而言明显更能遵守医嘱进行用药;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8.36%,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8.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时间个体化用药可以有效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情况,并提高患者满意度,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作者:朱慧;杨义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传统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治疗有效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临床治疗方式的差异,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治疗方案,实验组患者在接受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传统中医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风偏瘫患者的治疗实践中,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患者传统针灸治疗,能够促进疗效的提高,表现出了较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巴荣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价值探析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3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实验过程中均采用分组对比研究形式。研究过程中的分组依据不同护理模式展开,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62例与对照组61例。观察组患者接受的护理模式为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照组患者接受的护理模式为传统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卧床时间、病症掌握程度以及住院时间等进行对比。结果观察两组患者的卧床时间、病症掌握程度以及住院时间发现,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展开护理干预,在缩短患者的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几方面可以发挥显著价值。

    作者:翟迎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肺心病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肺心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入院的肺心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心理护理干预,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出现焦虑状态17例(28.3%),对照组患者出现焦虑状态26例(43.3%)。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心病患者进行规范的常规护理和细致的心理护理,能降低患者的焦虑程度,提升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提高患者的疗效,为患者恢复打下良好基础,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霍秀美;刘铁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癌痛护理干预对癌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癌痛护理干预对癌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晚期癌症患者2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癌痛程度及原因给予癌痛护理干预。护理后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进行比较,并分别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OL-C30)对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调查,比较两组的生活质量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经比较,观察组疼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躯体、社会、心理功能纬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给予患者疼痛治疗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导,可以显著降低癌症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李晓双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连续性协同护理模式在COPD稳定期患者肺康复训练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连续性协同护理模式在COPD稳定期患者肺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COPD稳定期患者101例作为研究对象,以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50例与实验组51例。对照组采取医院常规护理模式,要求患者定期到医院复查。实验组采用连续性协同护理模式,要求患者进行特定的康复训练、稳定患者不良情绪、要求患者按医嘱服用药物,走访病人了解康复情况。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肺功能、呼吸困难的症状、生活质量的情况。结果实验组连续性协同护理后,患者不良心理反应、肺功能、呼吸困难的症状、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协同护理模式降低了患者不良心理反应、增强了患者肺功能、减轻了呼吸困难的症状,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艳;张芬;李春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倍他乐克治疗心肌梗塞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倍他乐克治疗心肌梗塞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心肌梗塞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吸氧、溶栓治疗,研究组采用他乐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症状评分为(6.12±1.21),心功能评分为(25.96±1.85),对照组症状评分为(9.56±1.96),心功能评分为(16.13±2.01),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和心功能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且研究组两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倍他乐克治疗心肌梗塞疗效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和症状,减少复发率,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张静;松德力格;萨如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消渴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研究

    目的: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应用西药联合消渴汤进行治疗,对其疗效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采取随机平行对照方式,依照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4例。对照组应用西药治疗,实验组应用西药与消渴汤联合治疗,对两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6.36%,高于对照组的63.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中无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中发生轻微腹胀2例,但未对治疗造成明显影响。结论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应用西药联合消渴汤治疗疗效显著,可在临床普及应用。

    作者:刘甲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评价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

    目的:评价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6月收治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早期吞咽功能康复训练。记录两组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护理的各阶段吞咽功能都得到了明显改善,评分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天后对两组吞咽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比,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8/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1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早期实施有效的吞咽功能训练,可以有效的促进其预后产生优良的康复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周婕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协同护理模式对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及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对高血压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协调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用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病患者实施协调护理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提升血压控制效果。

    作者:潘兰兰;徐静;赵红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信封式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两组均给予控制血糖常规治疗,对照组服用氯沙坦,观察组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后的血压、心率、血肌酐、血尿素氮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率、Scr、BUN变化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疗效显著。

    作者:谢小琪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健康教育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对健康教育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7月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5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7例。观察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患儿家属接受健康教育,对照组患儿仅接受常规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家属各项疾病认知程度相关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观察组疾病知识掌握程度更高;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6.10%,高于对照组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儿家属护理满意率,同时有利于患儿家属相关疾病知识的切实掌握。

    作者:魏丹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音乐疗法干预脑卒中后抑郁的机理探讨

    脑卒中是指一类因急性脑血管发生循环障碍引起的脑神经功能受损的疾病,致残率、死亡率较高,且易导致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以情绪(心境)低落、悲观、对事物不感兴趣、语少言寡、失眠、梦多、厌世、自杀倾向、体重下降等,免疫功能、生活质量也明显降低。脑卒中后抑郁的病因病机是平素性情急躁,或先天禀赋,或过食辛辣肥甘,或情志不遂,或劳累过度等,均可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逆乱,上冲于脑而发为中风;中风后,脑脉痹阻,气机不畅,加之脏腑功能失常,气机郁结而发为郁证。采用音乐疗法进行干预具有较理想的效果,其作用机理包括五行学说、扩张血管、刺激脑部特定部位及和谐共振、生理及细胞分子途径等;故而采用音乐疗法干预脑卒中后抑郁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作者:刘波;金伟东;刘佩剑;王宗宝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经皮腔内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治疗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临床分析

    目的:评价桡动脉途径行经皮腔内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治疗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1月本院收治的经桡动脉行PTSMA治疗的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患者39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 PTSMA术前以及术后1个月对患者进行检查,观察患者的左心室流出道宽度、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间隔厚度等指标。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行PTSMA,观察发现患者术后室间隔厚度、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皆低于术前,而左心室流出道宽度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部分患者出现心律失常,仅1例植入永久起搏器。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PTSMA治疗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安全可行,效果明显。

    作者:薛智敏;周斌全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