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连续性协同护理模式在COPD稳定期患者肺康复训练中的应用

王艳;张芬;李春艳

关键词:COPD稳定期患者, 连续性, 肺康复, 连续性协同护理模式
摘要:目的:研究连续性协同护理模式在COPD稳定期患者肺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COPD稳定期患者101例作为研究对象,以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50例与实验组51例。对照组采取医院常规护理模式,要求患者定期到医院复查。实验组采用连续性协同护理模式,要求患者进行特定的康复训练、稳定患者不良情绪、要求患者按医嘱服用药物,走访病人了解康复情况。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肺功能、呼吸困难的症状、生活质量的情况。结果实验组连续性协同护理后,患者不良心理反应、肺功能、呼吸困难的症状、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协同护理模式降低了患者不良心理反应、增强了患者肺功能、减轻了呼吸困难的症状,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信封式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两组均给予控制血糖常规治疗,对照组服用氯沙坦,观察组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后的血压、心率、血肌酐、血尿素氮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率、Scr、BUN变化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疗效显著。

    作者:谢小琪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健康教育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对健康教育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7月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5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7例。观察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患儿家属接受健康教育,对照组患儿仅接受常规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家属各项疾病认知程度相关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观察组疾病知识掌握程度更高;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6.10%,高于对照组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儿家属护理满意率,同时有利于患儿家属相关疾病知识的切实掌握。

    作者:魏丹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干预。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9月收治的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进行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家属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的效果较为明显,且患者家属的满意度高。

    作者:努尔色曼·麦麦吐孙;古力米娜·莫合旦;依力木古丽·阿卜杜克热木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倍他乐克治疗心肌梗塞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倍他乐克治疗心肌梗塞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心肌梗塞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吸氧、溶栓治疗,研究组采用他乐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症状评分为(6.12±1.21),心功能评分为(25.96±1.85),对照组症状评分为(9.56±1.96),心功能评分为(16.13±2.01),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和心功能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且研究组两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倍他乐克治疗心肌梗塞疗效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和症状,减少复发率,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张静;松德力格;萨如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经皮腔内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治疗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临床分析

    目的:评价桡动脉途径行经皮腔内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治疗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1月本院收治的经桡动脉行PTSMA治疗的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患者39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 PTSMA术前以及术后1个月对患者进行检查,观察患者的左心室流出道宽度、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间隔厚度等指标。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行PTSMA,观察发现患者术后室间隔厚度、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皆低于术前,而左心室流出道宽度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部分患者出现心律失常,仅1例植入永久起搏器。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PTSMA治疗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安全可行,效果明显。

    作者:薛智敏;周斌全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浅谈小儿肺炎及新生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在小儿肺炎及新生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小儿肺炎及新生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的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个体化护理干预措施,然后对护理后两组患儿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衰纠正时间、住院时间均要显著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肺炎及新生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症状和体征,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为患儿家庭减轻经济负担,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张秀臻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恢复期脑卒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的治疗疗效进行探究。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恢复期脑卒中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8例。其中对照组采取西医治疗,研究组采取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两组均在神经生理疗法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89.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KIHSS)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为(11.05±4.20)分、(79.56±12.38)分,对照组KIHSS评分为(19.02±5.37)分、ADL评分为(60.21±8.02)分,研究组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恢复期脑卒中患者疗效显著,有助于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海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探讨冠心舒通胶囊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效果

    目的:对冠心病心绞痛疾病的患者应用冠心舒通胶囊联合西药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6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表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81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单硝酸异山梨醇酯,实验组患者在应用单硝酸异山梨醇酯的基础上联合冠心舒通胶囊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电图改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5.06%显著高于高于对照组79.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冠心舒通胶囊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

    作者:宋继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高血压患者时间个体化用药的护理

    目的:研究应用时间个体化用药护理手段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并观察其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1例。实验组实施时间个体化用药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高血压护理,在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血压情况、医嘱遵守情况以及护理满意程度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的降压成功率为98.36%,对照组降压成功率为90.16%;实验组患者相对于对照组而言明显更能遵守医嘱进行用药;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8.36%,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8.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时间个体化用药可以有效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情况,并提高患者满意度,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作者:朱慧;杨义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癌痛护理干预对癌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癌痛护理干预对癌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晚期癌症患者2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癌痛程度及原因给予癌痛护理干预。护理后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进行比较,并分别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OL-C30)对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调查,比较两组的生活质量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经比较,观察组疼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躯体、社会、心理功能纬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给予患者疼痛治疗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导,可以显著降低癌症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李晓双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分析疑似冠心病患者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与冠脉造影结果比较

    目的:对疑似冠心病患者确诊过程中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以及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诊断与治疗的疑似冠心病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测以及冠脉造影检测,对两种检查手段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对患者检测手段的采取,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的检出率达到了98%,冠脉造影检测的检出率为92.5%。结论在对疑似冠心病患者进行诊断与治疗的过程中,及时确诊对于相关治疗活动的开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相关医疗机构必须加强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以及冠脉造影的重视与应用,为患者的治疗创造条件。

    作者:姜楠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心脉通片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心脉通片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NP)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DNP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心脉通片联合甲钴胺为期一个月的治疗,在采用该疗法治疗前给予患者血脂、血糖控制处理。分别统计治疗前后患者的神经传导速率并列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为期一个月的用药治疗后,所有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8.0%,显效32例,有效17例,无效1例;治疗后患者的正中神经与腓总神经的神经传导速率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脉通片联合甲钴胺治疗DNP,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黎雅清;张家俊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血脂康治疗冠心病并高脂血症的长期疗效探究

    目的:探究血脂康治疗冠心病并高血脂症的长期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冠心病并高血脂症患者8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予以血脂检查,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辛伐他汀片治疗,治疗组患者予以血脂康胶囊治疗,治疗时间均为12周,分析随访1年内两组患者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水平均有所改善,治疗组患者的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患者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80.00%,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95.00%,治疗组的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康治疗冠心病并高血脂症的长期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哈斯也提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体会

    目的:探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并总结治疗体会。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我院的入院编号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3例。实验组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则进行常规治疗即小剂量治疗,经过为期2个疗程的治疗护理之后,对比两个不同小组的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在经过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后治愈率和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48.5%、93.9%,而对照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6.4%、75.8%,实验组患者的治疗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进行强化治疗,能够帮助患者有效提高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速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状况,治疗疗效显著,因此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的借鉴应用。

    作者:邢国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褥疮的疗效与家庭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褥疮治疗中联合应用中西药的疗效及家庭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长期卧床、出现褥疮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应用西医进行治疗,观察组结合应用中西医治疗,治疗过程中两组均给予家庭护理,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褥疮的治疗与防治中,结合应用中医与西医,并辅以家庭护理干预,能够实现良好的疗效,促进褥疮痊愈。

    作者:魏淑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微创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究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采用微创穿刺引流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开颅穿刺引流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观察组存活率为98.33%。死亡率为1.17%,并发症发生率为1.67%,对照组患者存活率为83.33%,死亡率为10%,并发症发生率为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治疗中,与采用开颅穿刺引流术相比,微创穿刺引流术疗效更为显著,具有较高的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永田;陈辉;李宇晨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2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对2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01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为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组为2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对两组患者有关指标及变化关系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比率为77.5%,对照组为53.8%,且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呈正相关,良好的血糖控制在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高艳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头孢噻肟钠联合左氧氟沙星腹腔灌注治疗肝硬化腹水并发细菌性腹膜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探讨头孢噻肟钠联合左氧氟沙星腹腔灌注治疗肝硬化腹水并发细菌性腹膜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肝硬化腹水并发细菌性腹膜炎的患者12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顺序随机分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研究组给予头孢噻肟钠联合左氧氟沙星腹腔灌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头孢噻肟钠联合左氧氟沙星腹腔灌注治疗肝硬化腹水合并细菌性腹膜炎的疗效显著,治疗有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金艳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脑心通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细胞内Ca2+的影响

    目的:探讨脑心通对缺血再灌注导致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采用反复夹闭双侧颈总动脉结合鼠尾放血引起循环血量减少的方法制备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观察大鼠脑组织细胞内Ca2+含量,并做海马区HE染色,观察海马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脑海马细胞内Ca2+含量明显降低。结论脑心通可以减少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外Ca2+进入细胞内,从而可以防止细胞内Ca2+超载损伤,保护脑组织及神经细胞。

    作者:杜培坤;李妍怡;王艳玲;金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观察缬沙坦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疗效

    目的:分析缬沙坦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10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前瞻性双盲分组,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方式用药,观察组采用缬沙坦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通过系统全面治疗,两组患者血压得到明显改善控制,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血压改善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治疗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4.41%(3/6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71%(10/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血管疾病用药治疗中,缬沙坦疗效确切,可在短期内控制血压稳定,强化机体状态,确保心血管急性期并发症的控制,对病患后期治疗预后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徐岩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