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体会

邢国英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 急性缺血性, 脑卒中, 疗效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并总结治疗体会。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我院的入院编号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3例。实验组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则进行常规治疗即小剂量治疗,经过为期2个疗程的治疗护理之后,对比两个不同小组的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在经过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后治愈率和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48.5%、93.9%,而对照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6.4%、75.8%,实验组患者的治疗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进行强化治疗,能够帮助患者有效提高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速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状况,治疗疗效显著,因此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的借鉴应用。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人文关怀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护理中应用人文关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模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加用人文关怀,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6%高于对照组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5%低于观察组2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应用人文关怀效果优良,值得推广。

    作者:韩会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体会

    目的:探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并总结治疗体会。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我院的入院编号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3例。实验组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则进行常规治疗即小剂量治疗,经过为期2个疗程的治疗护理之后,对比两个不同小组的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在经过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后治愈率和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48.5%、93.9%,而对照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6.4%、75.8%,实验组患者的治疗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进行强化治疗,能够帮助患者有效提高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速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状况,治疗疗效显著,因此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的借鉴应用。

    作者:邢国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不稳定型心绞痛经替格瑞洛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的效果评价

    目的:分析替格瑞洛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4月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同时口服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替格瑞洛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两组连续治疗4周。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疗效和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2.77%、89.09%;且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发作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采用替格瑞洛联合瑞舒伐他汀药物治疗,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洪;薛蕾;王付川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连续性协同护理模式在COPD稳定期患者肺康复训练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连续性协同护理模式在COPD稳定期患者肺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COPD稳定期患者101例作为研究对象,以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50例与实验组51例。对照组采取医院常规护理模式,要求患者定期到医院复查。实验组采用连续性协同护理模式,要求患者进行特定的康复训练、稳定患者不良情绪、要求患者按医嘱服用药物,走访病人了解康复情况。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肺功能、呼吸困难的症状、生活质量的情况。结果实验组连续性协同护理后,患者不良心理反应、肺功能、呼吸困难的症状、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协同护理模式降低了患者不良心理反应、增强了患者肺功能、减轻了呼吸困难的症状,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艳;张芬;李春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恢复期脑卒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的治疗疗效进行探究。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恢复期脑卒中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8例。其中对照组采取西医治疗,研究组采取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两组均在神经生理疗法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89.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KIHSS)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为(11.05±4.20)分、(79.56±12.38)分,对照组KIHSS评分为(19.02±5.37)分、ADL评分为(60.21±8.02)分,研究组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恢复期脑卒中患者疗效显著,有助于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海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脑心通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细胞内Ca2+的影响

    目的:探讨脑心通对缺血再灌注导致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采用反复夹闭双侧颈总动脉结合鼠尾放血引起循环血量减少的方法制备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观察大鼠脑组织细胞内Ca2+含量,并做海马区HE染色,观察海马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脑海马细胞内Ca2+含量明显降低。结论脑心通可以减少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外Ca2+进入细胞内,从而可以防止细胞内Ca2+超载损伤,保护脑组织及神经细胞。

    作者:杜培坤;李妍怡;王艳玲;金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5月我院治疗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随后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肺部感染、压疮、再出血、便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因而临床中可将此护理方式加以推广。

    作者:杨义萍;朱慧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协同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分析协同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45例与观察组57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行协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心功能和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脑钠肽(NT-proBNP)、采用焦虑量表(HAMA)与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而左心射血分数(LVEF)则高于对照组;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为8.77%,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协同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显著,具实用价值。

    作者:张真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运用中医补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冠心病采用中医补气活血方法进行治疗的实际疗效与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5年10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抽样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中医补气活血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经过相应的治疗后其实际治疗疗效差异。结果两组患者采用相对应的治疗方法后,疾病均有所缓减,其中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2.8%,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4%,实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死亡、及其它并发症。结论针对冠心病采用中医补气活血治疗方法相对更加有效,治疗疗效更加明显,可以明显调节患者的气血循环,从根本上改变患者抗病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致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铝碳酸镁片联合胆宁片治疗胆源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铝碳酸镁片联合胆宁片治疗胆源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胆源性消化不良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0例。治疗组给予铝碳酸镁片联合胆宁片治疗,对照组仅给予铝碳酸镁片治疗。分别于治疗1周、2周、4周末记录临床症状观察结果,对比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症状明显改善,在1周、2周、4周时总有效率分别达38.6%、88.6%、100%,均高于对照组的21.4%、47.1%、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及停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铝碳酸镁片联合胆宁片治疗胆源性消化不良,疗效较好,起效快,安全性高。

    作者:王燕;白彦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分析

    目的:对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的护理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73例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的护理措施分成研究组38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行基础常规护理,研究组行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综合护理,有助于患者病情改善,且护理效果明显。

    作者:赵燕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协同护理模式对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及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对高血压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协调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用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病患者实施协调护理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提升血压控制效果。

    作者:潘兰兰;徐静;赵红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坎地沙坦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心梗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探讨

    目的:坎地沙坦贝那普利联合治疗对心梗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心梗合并心力衰竭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方式上用坎地沙坦联合贝那普利一起使用,随访均>6个月,测定两组的临床症状。结果两组治疗后,心脏功能及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疗效优于对照组的治疗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梗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使用坎地沙坦贝那普利联合治疗可以获得更好的治疗疗效。

    作者:吕风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老年甲亢患者临床诊治研究

    目的:分析研究老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的诊治。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55岁以上的甲亢患者79例为老年组,选取同时段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55岁以下的甲亢患者75例为非老年组。对两组患者进行诊断治疗,同时分析疗效。结果非老年组T3、T4水平明显高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总有效率为94.93%,略高于非老年组的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甲亢患者与非老年组患者在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实验室检查甲状腺相关激素水平为其可靠的诊断方法,药物治疗疗效显著。

    作者:王雪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头孢噻肟钠联合左氧氟沙星腹腔灌注治疗肝硬化腹水并发细菌性腹膜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探讨头孢噻肟钠联合左氧氟沙星腹腔灌注治疗肝硬化腹水并发细菌性腹膜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肝硬化腹水并发细菌性腹膜炎的患者12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顺序随机分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研究组给予头孢噻肟钠联合左氧氟沙星腹腔灌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头孢噻肟钠联合左氧氟沙星腹腔灌注治疗肝硬化腹水合并细菌性腹膜炎的疗效显著,治疗有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金艳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褥疮的疗效与家庭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褥疮治疗中联合应用中西药的疗效及家庭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长期卧床、出现褥疮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应用西医进行治疗,观察组结合应用中西医治疗,治疗过程中两组均给予家庭护理,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褥疮的治疗与防治中,结合应用中医与西医,并辅以家庭护理干预,能够实现良好的疗效,促进褥疮痊愈。

    作者:魏淑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浅谈小儿肺炎及新生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在小儿肺炎及新生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小儿肺炎及新生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的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个体化护理干预措施,然后对护理后两组患儿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衰纠正时间、住院时间均要显著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肺炎及新生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症状和体征,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为患儿家庭减轻经济负担,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张秀臻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缩短压迫器止血时间对桡动脉介入术患者止血效果及舒适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缩短压迫器止血时间对经桡动脉穿刺行冠脉介入术应用TRBand(桡动脉充气止血绑带)止血器的患者术后止血效果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6月经桡动脉穿刺行冠脉介入术应用TRBand止血器的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方法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解压时间,实验组依据文献缩短解压时间,观察患者止血效果及舒适度。结果实验组的患者术后疼痛、麻木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出血、皮肤并发症、肿胀及手腕活动能力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循证结果有计划的缩短压迫器止血时间,可以规范临床操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及满意度。

    作者:郭晶;张丽萍;邱果;叶春俐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2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对2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01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为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组为2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对两组患者有关指标及变化关系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比率为77.5%,对照组为53.8%,且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呈正相关,良好的血糖控制在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高艳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探讨中医护理干预患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效果

    目的:研究分析在患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护理工作中采用中医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中医组和参照组。对参照组实行传统护理模式,中医组进行中医护理干预。观测并比较两组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中医组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参照组的8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中医组满意度为95.00%,优于参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患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护理工作中采用中医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及效率,获得更佳效果,提升护理满意度,在临床工作上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作者:周玉霞;晁利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