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头孢噻肟钠联合左氧氟沙星腹腔灌注治疗肝硬化腹水并发细菌性腹膜炎的疗效观察

金艳英

关键词:头孢噻肟钠, 左氧氟沙星, 腹腔灌注, 肝硬化腹水并发细菌性腹膜炎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头孢噻肟钠联合左氧氟沙星腹腔灌注治疗肝硬化腹水并发细菌性腹膜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肝硬化腹水并发细菌性腹膜炎的患者12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顺序随机分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研究组给予头孢噻肟钠联合左氧氟沙星腹腔灌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头孢噻肟钠联合左氧氟沙星腹腔灌注治疗肝硬化腹水合并细菌性腹膜炎的疗效显著,治疗有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信封式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两组均给予控制血糖常规治疗,对照组服用氯沙坦,观察组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后的血压、心率、血肌酐、血尿素氮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率、Scr、BUN变化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疗效显著。

    作者:谢小琪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葡甲酸环腺苷酸辅助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对葡甲酸环腺苷酸辅助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进行研究和判定。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5年2月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VtmC、能量合剂及抗病毒等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葡甲酸环腺苷酸进行治疗,并观察两组的肌酸磷酸激酶(CPK)、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等指标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CPK、LDH、CK-MB及AST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采取葡甲酸环腺苷酸的辅助治疗,可有效的改善其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实施。

    作者:苗晓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

    目的:探讨并分析针对冠心病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及护理措施的效果与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5例。实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并使用综合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吸引治疗方法并使用常规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经过治疗与护理后对比,其相关参数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过相应的治疗,患者身体的各项指标,其中TG、TC等指标两组患者均有所下降;实验组的各项参数值的改善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接受治疗后,实验组的总满意度为93.3%,对照组总满意度为7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冠心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与护理方法效果相对有限,患者体验水平较低,且容易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一定的损伤,如果药物控制不佳或患者身体出现异常排斥反应会引发其它并发症,而在中医治疗的基础之上可以改善患者的体内免疫与气血循环系统,且采用综合护理方法可以从多家度更加细致的照顾病人,有助于患者身体康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广泛利用。

    作者:周雪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探析夏枯草汤辅治高血压病的疗效

    目的:探析夏枯草汤辅治高血压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10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65例。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夏枯草汤辅助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研究患者组治疗后,其治愈率、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夏枯草汤辅治高血压病,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状况,并预防血管内皮的细胞损伤,大大提高患者治疗期间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卫敬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2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对2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01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为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组为2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对两组患者有关指标及变化关系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比率为77.5%,对照组为53.8%,且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呈正相关,良好的血糖控制在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高艳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分析中医辨证治疗对放化疗鼻咽癌患者生存率的影响

    目的:分析并探索针对放化疗鼻咽癌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方法对其身生存率的实际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接受放化疗的鼻咽癌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抽样方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5例。实验组在放化疗基础之上采用中医辨证治疗进行深入性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西医放化疗方法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经过相应的治疗后其生存率。结果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实验组患者3年的生存率为90.7%,对照组患者3年的生存率为7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鼻咽喉癌患者采用放化疗进行治疗虽然行之有效,但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非常明显的伤害,并不利于患者身体的康复与疾病的治愈,而在此基础之上增加使用中医辨证治疗方法可以从根本上抵消放化疗对患者带来的二次损伤,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李荣兴;贾彬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观察预防性护理措施对减少脑血管介入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对脑血管介入术的患者实施观察预防性护理的干预措施,对其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的情况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3月来本院进行脑血管接入治疗的患者32例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组实施预防性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概率以及对相关医护人员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发生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概率要小于对照组患者,对相关医护人员的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对脑血管介入术的患者实施预防性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发生术后下肢静脉血栓,能够更好的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以及对相关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所以,可以将此方法广泛的应用在相似疾病的临床护理当中。

    作者:王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癫痫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继发癫痫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瘤患者152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蛛网膜下腔出血24 h内、24 h后继发癫痫分别设为早期癫痫和晚期癫痫,并对所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aSAH继发癫痫的危险因素。结果高血压病史是aSAH继发早期癫痫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积水、动脉瘤再破裂是aSAH继发晚期癫痫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是aSAH继发早期癫痫的危险因素,脑积水、动脉瘤再破裂是继发晚期癫痫的危险因素。

    作者:赵立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护理干预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影响分析

    目的:总结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实施介入治疗时推行护理干预相关措施的有效性。方法筛选2014年5月~2015年8月进入本院、实施介入治疗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干预组47例,与基础组45例。干预组护理工作中落实综合性的干预项目,基础组落实基础性的干预项目,观察两组干预质量。结果落实两种干预项目后,干预组内未出现相关并发症状,基础组有7例(P<0.05)。结论对于心脏病患儿,予以介入治疗流程中,还需加以综合性的干预项目,有助于提升其治疗水平,避免并发症发生。

    作者:高珊;陈中珂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分析

    目的:对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进行分析与判定。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计算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患者硝苯地平控释片的基础治疗,观察组给予患者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片进行口服治疗,并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等指标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TC、TG、HDL、VLDL、SBP及DBP等指标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机体内血脂及血压水平,疗效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实施。

    作者:庞秀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浅淡手术室麻醉医生和护士对高血压患者手术时的配合体会

    手术室麻醉医生和护士的良好配合对术中患者疗效的影响。重点是术前、术中、术后的密切配合工作。随着麻醉学科的不断发展,手术室护士要懂得麻醉基本知识,适应配合各种麻醉方法,才能在术中配合麻醉医生处理各种意外情况,使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生成为一个优秀的工作体系,给手术医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手术氛围。

    作者:杨鸣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58例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在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接受中西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不良反应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治疗中,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能够实现中西医的优势互补,保障临床治疗的安全性与疗效性,值得推广。

    作者:宋泮津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强化护理对冠心病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效果的影响

    目的:分析强化护理对冠心病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的冠心病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2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措施分为研究组120例与对照组10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于此基础上行强化护理,比对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及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结果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SAS与SD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施行强化护理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值得推广。

    作者:詹洋洋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褥疮的疗效与家庭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褥疮治疗中联合应用中西药的疗效及家庭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长期卧床、出现褥疮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应用西医进行治疗,观察组结合应用中西医治疗,治疗过程中两组均给予家庭护理,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褥疮的治疗与防治中,结合应用中医与西医,并辅以家庭护理干预,能够实现良好的疗效,促进褥疮痊愈。

    作者:魏淑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音乐疗法干预脑卒中后抑郁的机理探讨

    脑卒中是指一类因急性脑血管发生循环障碍引起的脑神经功能受损的疾病,致残率、死亡率较高,且易导致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以情绪(心境)低落、悲观、对事物不感兴趣、语少言寡、失眠、梦多、厌世、自杀倾向、体重下降等,免疫功能、生活质量也明显降低。脑卒中后抑郁的病因病机是平素性情急躁,或先天禀赋,或过食辛辣肥甘,或情志不遂,或劳累过度等,均可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逆乱,上冲于脑而发为中风;中风后,脑脉痹阻,气机不畅,加之脏腑功能失常,气机郁结而发为郁证。采用音乐疗法进行干预具有较理想的效果,其作用机理包括五行学说、扩张血管、刺激脑部特定部位及和谐共振、生理及细胞分子途径等;故而采用音乐疗法干预脑卒中后抑郁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作者:刘波;金伟东;刘佩剑;王宗宝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干预。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9月收治的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进行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家属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的效果较为明显,且患者家属的满意度高。

    作者:努尔色曼·麦麦吐孙;古力米娜·莫合旦;依力木古丽·阿卜杜克热木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伴有高血压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及相关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降血压治疗

    目的:分析伴有高血压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及相关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降血压治疗。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伴有高血压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及相关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在治疗期间的降血压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进而探讨具体的降血压治疗。结果35例患者在接受降血压治疗后病情维持正常,15例患者则在接受降血压治疗后,病情出现加重现象。结论伴有高血压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及相关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降血压治疗需要分情况进行,医护人员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选择是否进行降血压治疗。

    作者:王淼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中医辩证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对在高血压治疗过程中,中医辨证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把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研究组采取中医辨证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显著低于研究组的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中医辨证治疗方法的采取效果明显,相关医疗机构必须加强对其的重视与应用。

    作者:魏鹏;张小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抗凝策略探讨

    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ST段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以及不稳定型心绞痛等。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主要包括抗凝与抗血小板两大部分;强效抗凝与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缺血事件的减少有着很大作用;但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接受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使用抗凝与抗血小板药物,导致围手术期的出血机率提高,且出血过度又会导致死亡、卒中、心肌梗死等发生。因此改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治疗前后的抗凝方案,对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与疗效的提高均有重大的作用。

    作者:袁玉臣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9月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8例。实验组用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对照组用硝苯地平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显效15例,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显效2例,总有效率为77.77%。实验组的血压、血脂、硝酸甘油的使用量、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血压、血脂、硝酸甘油使用量、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明显,值得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作者:任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