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对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效果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心力衰竭并心律失常患者10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护理分为对照组52例,观察组55例,患者均进行胺碘酮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舒适护理,观察比较两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结果两组焦虑评量表(SAS)、抑郁评量表(SDS)评分较护理前均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舒适护理对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并心律失常患者效果显著。
作者:张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讨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运用中药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3月收集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75例进行分组研究,Ⅰ组接受常规内科治疗35例,Ⅱ组在上述治疗下接受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40例。评估两种给药方案的治疗与安全情况。结果经治疗,Ⅱ组总治愈率95.0%显著高于Ⅰ组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Ⅰ、Ⅱ组的Fugl-Meyer、Barthel指数评测结果经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Ⅱ组两项评测结果相比Ⅰ组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期间,Ⅰ、Ⅱ组均未产生严重副反应。结论在脑卒中恢复期的治疗中加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药效理想、安全,对患者的运动能力与自理能力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值得推荐。
作者:管亚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缬沙坦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10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前瞻性双盲分组,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方式用药,观察组采用缬沙坦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通过系统全面治疗,两组患者血压得到明显改善控制,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血压改善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治疗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4.41%(3/6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71%(10/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血管疾病用药治疗中,缬沙坦疗效确切,可在短期内控制血压稳定,强化机体状态,确保心血管急性期并发症的控制,对病患后期治疗预后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徐岩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在小儿肺炎及新生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小儿肺炎及新生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的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个体化护理干预措施,然后对护理后两组患儿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衰纠正时间、住院时间均要显著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肺炎及新生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症状和体征,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为患儿家庭减轻经济负担,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张秀臻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应用西药联合消渴汤进行治疗,对其疗效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采取随机平行对照方式,依照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4例。对照组应用西药治疗,实验组应用西药与消渴汤联合治疗,对两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6.36%,高于对照组的63.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中无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中发生轻微腹胀2例,但未对治疗造成明显影响。结论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应用西药联合消渴汤治疗疗效显著,可在临床普及应用。
作者:刘甲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对疑似冠心病患者确诊过程中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以及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诊断与治疗的疑似冠心病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测以及冠脉造影检测,对两种检查手段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对患者检测手段的采取,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的检出率达到了98%,冠脉造影检测的检出率为92.5%。结论在对疑似冠心病患者进行诊断与治疗的过程中,及时确诊对于相关治疗活动的开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相关医疗机构必须加强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以及冠脉造影的重视与应用,为患者的治疗创造条件。
作者:姜楠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对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进行分析与判定。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计算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患者硝苯地平控释片的基础治疗,观察组给予患者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片进行口服治疗,并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等指标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TC、TG、HDL、VLDL、SBP及DBP等指标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机体内血脂及血压水平,疗效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实施。
作者:庞秀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对健康教育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7月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5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7例。观察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患儿家属接受健康教育,对照组患儿仅接受常规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家属各项疾病认知程度相关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观察组疾病知识掌握程度更高;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6.10%,高于对照组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儿家属护理满意率,同时有利于患儿家属相关疾病知识的切实掌握。
作者:魏丹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冠心病采用中医补气活血方法进行治疗的实际疗效与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5年10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抽样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中医补气活血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经过相应的治疗后其实际治疗疗效差异。结果两组患者采用相对应的治疗方法后,疾病均有所缓减,其中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2.8%,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4%,实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死亡、及其它并发症。结论针对冠心病采用中医补气活血治疗方法相对更加有效,治疗疗效更加明显,可以明显调节患者的气血循环,从根本上改变患者抗病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致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究比索洛尔与卡维地洛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5年3月收治的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卡维地洛治疗,治疗组给予比索洛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心肌缺血总负荷、缺血发作次数、24 h总缺血持续时间及心率变异性各项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心肌缺血总负荷(TIB)、缺血发作次数、24 h总缺血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SDANN、PNN50、SDNN、rMSSD变化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采用比索洛尔进行治疗,不仅可改善患者的心肌缺血情况,同时对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具有显著影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牛剑武;赵彩霞;牛彩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的治疗疗效进行探究。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恢复期脑卒中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8例。其中对照组采取西医治疗,研究组采取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两组均在神经生理疗法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89.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KIHSS)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为(11.05±4.20)分、(79.56±12.38)分,对照组KIHSS评分为(19.02±5.37)分、ADL评分为(60.21±8.02)分,研究组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恢复期脑卒中患者疗效显著,有助于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海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5月我院治疗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随后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肺部感染、压疮、再出血、便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因而临床中可将此护理方式加以推广。
作者:杨义萍;朱慧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治疗气滞痰阻血瘀型高甘油三酯血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气滞痰阻血瘀型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口服非诺贝特胶囊,治疗组患者服用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汤剂。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甘油三酯(TG)水平变化及中医症状改变。结果治疗组治疗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TG水平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症状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治疗气滞痰阻血瘀型高甘油三酯血症疗效确切。
作者:孟康;刘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对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的护理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73例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的护理措施分成研究组38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行基础常规护理,研究组行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综合护理,有助于患者病情改善,且护理效果明显。
作者:赵燕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对脑血管介入术的患者实施观察预防性护理的干预措施,对其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的情况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3月来本院进行脑血管接入治疗的患者32例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组实施预防性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概率以及对相关医护人员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发生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概率要小于对照组患者,对相关医护人员的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对脑血管介入术的患者实施预防性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发生术后下肢静脉血栓,能够更好的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以及对相关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所以,可以将此方法广泛的应用在相似疾病的临床护理当中。
作者:王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协同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45例与观察组57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行协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心功能和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脑钠肽(NT-proBNP)、采用焦虑量表(HAMA)与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而左心射血分数(LVEF)则高于对照组;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为8.77%,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协同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显著,具实用价值。
作者:张真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连续性协同护理模式在COPD稳定期患者肺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COPD稳定期患者101例作为研究对象,以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50例与实验组51例。对照组采取医院常规护理模式,要求患者定期到医院复查。实验组采用连续性协同护理模式,要求患者进行特定的康复训练、稳定患者不良情绪、要求患者按医嘱服用药物,走访病人了解康复情况。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肺功能、呼吸困难的症状、生活质量的情况。结果实验组连续性协同护理后,患者不良心理反应、肺功能、呼吸困难的症状、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协同护理模式降低了患者不良心理反应、增强了患者肺功能、减轻了呼吸困难的症状,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艳;张芬;李春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在儿科疾病中,心血管疾病中常被诊断出病毒性心肌炎疾病,大多数的病毒性心肌炎疾病就会促使儿童患者出现心理衰竭以及非常严重的心肌损伤,含有些病毒性心肌炎疾病会演变成为扩张型心肌病,对儿童患者的生活以及身体健康带来非常严重的不良影响,相应地还会增加社会以及家庭所产生的沉重负担。然而,针对病毒性心肌炎疾病,当前仍然不具有完善的特效治疗方法。为了更好地了解儿童方面的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新进展,本文探析了病毒制剂,疫抑制剂以及免疫调节荆。
作者:萨如拉;张静;松德力格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癌痛护理干预对癌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晚期癌症患者2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癌痛程度及原因给予癌痛护理干预。护理后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进行比较,并分别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OL-C30)对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调查,比较两组的生活质量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经比较,观察组疼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躯体、社会、心理功能纬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给予患者疼痛治疗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导,可以显著降低癌症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李晓双 刊期: 2016年第04期
脑卒中是指一类因急性脑血管发生循环障碍引起的脑神经功能受损的疾病,致残率、死亡率较高,且易导致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以情绪(心境)低落、悲观、对事物不感兴趣、语少言寡、失眠、梦多、厌世、自杀倾向、体重下降等,免疫功能、生活质量也明显降低。脑卒中后抑郁的病因病机是平素性情急躁,或先天禀赋,或过食辛辣肥甘,或情志不遂,或劳累过度等,均可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逆乱,上冲于脑而发为中风;中风后,脑脉痹阻,气机不畅,加之脏腑功能失常,气机郁结而发为郁证。采用音乐疗法进行干预具有较理想的效果,其作用机理包括五行学说、扩张血管、刺激脑部特定部位及和谐共振、生理及细胞分子途径等;故而采用音乐疗法干预脑卒中后抑郁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作者:刘波;金伟东;刘佩剑;王宗宝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