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秀梅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ICU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4年9月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基础护理对照组、综合护理干预组,各40例。评定干预结束后的总体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病症效果、护理满意率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针对重型颅脑外伤术后患者实施ICU综合护理干预效果突出,可提高疗效,延长生存期限,值得学习。
作者:罗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对脑血管介入术的患者实施观察预防性护理的干预措施,对其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的情况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3月来本院进行脑血管接入治疗的患者32例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组实施预防性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概率以及对相关医护人员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发生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概率要小于对照组患者,对相关医护人员的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对脑血管介入术的患者实施预防性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发生术后下肢静脉血栓,能够更好的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以及对相关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所以,可以将此方法广泛的应用在相似疾病的临床护理当中。
作者:王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析夏枯草汤辅治高血压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10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65例。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夏枯草汤辅助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研究患者组治疗后,其治愈率、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夏枯草汤辅治高血压病,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状况,并预防血管内皮的细胞损伤,大大提高患者治疗期间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卫敬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9月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8例。实验组用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对照组用硝苯地平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显效15例,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显效2例,总有效率为77.77%。实验组的血压、血脂、硝酸甘油的使用量、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血压、血脂、硝酸甘油使用量、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明显,值得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作者:任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颅内动脉瘤(IA)是常见的脑血管病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脑梗死和高血压性脑出血。通过对IA病例进行分析,探讨IA高危因素,为更好的进行动脉瘤的临床决策和评估提供依据。
作者:彭定天;胡诗俊;程道宾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究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采用微创穿刺引流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开颅穿刺引流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观察组存活率为98.33%。死亡率为1.17%,并发症发生率为1.67%,对照组患者存活率为83.33%,死亡率为10%,并发症发生率为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治疗中,与采用开颅穿刺引流术相比,微创穿刺引流术疗效更为显著,具有较高的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永田;陈辉;李宇晨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的治疗疗效进行探究。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恢复期脑卒中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8例。其中对照组采取西医治疗,研究组采取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两组均在神经生理疗法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89.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KIHSS)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为(11.05±4.20)分、(79.56±12.38)分,对照组KIHSS评分为(19.02±5.37)分、ADL评分为(60.21±8.02)分,研究组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恢复期脑卒中患者疗效显著,有助于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海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研究老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的诊治。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55岁以上的甲亢患者79例为老年组,选取同时段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55岁以下的甲亢患者75例为非老年组。对两组患者进行诊断治疗,同时分析疗效。结果非老年组T3、T4水平明显高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总有效率为94.93%,略高于非老年组的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甲亢患者与非老年组患者在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实验室检查甲状腺相关激素水平为其可靠的诊断方法,药物治疗疗效显著。
作者:王雪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传统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治疗有效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临床治疗方式的差异,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治疗方案,实验组患者在接受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传统中医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风偏瘫患者的治疗实践中,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患者传统针灸治疗,能够促进疗效的提高,表现出了较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巴荣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缩短压迫器止血时间对经桡动脉穿刺行冠脉介入术应用TRBand(桡动脉充气止血绑带)止血器的患者术后止血效果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6月经桡动脉穿刺行冠脉介入术应用TRBand止血器的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方法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解压时间,实验组依据文献缩短解压时间,观察患者止血效果及舒适度。结果实验组的患者术后疼痛、麻木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出血、皮肤并发症、肿胀及手腕活动能力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循证结果有计划的缩短压迫器止血时间,可以规范临床操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及满意度。
作者:郭晶;张丽萍;邱果;叶春俐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协同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45例与观察组57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行协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心功能和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脑钠肽(NT-proBNP)、采用焦虑量表(HAMA)与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而左心射血分数(LVEF)则高于对照组;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为8.77%,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协同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显著,具实用价值。
作者:张真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评价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6月收治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早期吞咽功能康复训练。记录两组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护理的各阶段吞咽功能都得到了明显改善,评分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天后对两组吞咽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比,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8/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1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早期实施有效的吞咽功能训练,可以有效的促进其预后产生优良的康复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周婕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对葡甲酸环腺苷酸辅助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进行研究和判定。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5年2月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VtmC、能量合剂及抗病毒等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葡甲酸环腺苷酸进行治疗,并观察两组的肌酸磷酸激酶(CPK)、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等指标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CPK、LDH、CK-MB及AST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采取葡甲酸环腺苷酸的辅助治疗,可有效的改善其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实施。
作者:苗晓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脑卒中是指一类因急性脑血管发生循环障碍引起的脑神经功能受损的疾病,致残率、死亡率较高,且易导致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以情绪(心境)低落、悲观、对事物不感兴趣、语少言寡、失眠、梦多、厌世、自杀倾向、体重下降等,免疫功能、生活质量也明显降低。脑卒中后抑郁的病因病机是平素性情急躁,或先天禀赋,或过食辛辣肥甘,或情志不遂,或劳累过度等,均可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逆乱,上冲于脑而发为中风;中风后,脑脉痹阻,气机不畅,加之脏腑功能失常,气机郁结而发为郁证。采用音乐疗法进行干预具有较理想的效果,其作用机理包括五行学说、扩张血管、刺激脑部特定部位及和谐共振、生理及细胞分子途径等;故而采用音乐疗法干预脑卒中后抑郁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作者:刘波;金伟东;刘佩剑;王宗宝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通过不同年龄分层和性别分组探讨青年人后循环缺血的病因特点。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病房住院的缺血性卒中(所有诊断均由头颅CT或MRI证实)患者243例作为研究对象,都进行了心脏检查、颅内外血管检查以及其他相关病因学检查。并排除其它方面病理因素的干扰。将患者按性别、年龄分组,比较病因在不同组别中的差异,从而分析青年人后循环缺血的病因。结果后循环缺血患者中,女性患者心源性栓塞的发生率高于男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原因的脑梗死在18~25岁及26~35岁中的分布要高于36~45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中后循环梗死86例(35.4%),所占比例高于以往研究的10~20%。结论青年人缺血性梗死患者中,后循环所占比例相对更高;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仍是青年人后循环梗死的常见病因;年龄<35岁的青年后循环梗死患者病因相对复杂,应重视动脉夹层的相关检查;心源性栓塞的患者女性多见,且应注意经食道超声等检查明确有无PFO。
作者:彭雅卓;武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探讨头孢噻肟钠联合左氧氟沙星腹腔灌注治疗肝硬化腹水并发细菌性腹膜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肝硬化腹水并发细菌性腹膜炎的患者12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顺序随机分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研究组给予头孢噻肟钠联合左氧氟沙星腹腔灌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头孢噻肟钠联合左氧氟沙星腹腔灌注治疗肝硬化腹水合并细菌性腹膜炎的疗效显著,治疗有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金艳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护理中应用人文关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模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加用人文关怀,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6%高于对照组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5%低于观察组2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应用人文关怀效果优良,值得推广。
作者:韩会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坎地沙坦贝那普利联合治疗对心梗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心梗合并心力衰竭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方式上用坎地沙坦联合贝那普利一起使用,随访均>6个月,测定两组的临床症状。结果两组治疗后,心脏功能及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疗效优于对照组的治疗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梗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使用坎地沙坦贝那普利联合治疗可以获得更好的治疗疗效。
作者:吕风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对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进行分析与判定。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计算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患者硝苯地平控释片的基础治疗,观察组给予患者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片进行口服治疗,并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等指标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TC、TG、HDL、VLDL、SBP及DBP等指标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机体内血脂及血压水平,疗效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实施。
作者:庞秀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在儿科疾病中,心血管疾病中常被诊断出病毒性心肌炎疾病,大多数的病毒性心肌炎疾病就会促使儿童患者出现心理衰竭以及非常严重的心肌损伤,含有些病毒性心肌炎疾病会演变成为扩张型心肌病,对儿童患者的生活以及身体健康带来非常严重的不良影响,相应地还会增加社会以及家庭所产生的沉重负担。然而,针对病毒性心肌炎疾病,当前仍然不具有完善的特效治疗方法。为了更好地了解儿童方面的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新进展,本文探析了病毒制剂,疫抑制剂以及免疫调节荆。
作者:萨如拉;张静;松德力格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