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疗效分析

谢小琪

关键词:硝苯地平缓释片, 高血压, 糖尿病, 疗效
摘要:目的:探究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信封式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两组均给予控制血糖常规治疗,对照组服用氯沙坦,观察组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后的血压、心率、血肌酐、血尿素氮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率、Scr、BUN变化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疗效显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微创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究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采用微创穿刺引流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开颅穿刺引流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观察组存活率为98.33%。死亡率为1.17%,并发症发生率为1.67%,对照组患者存活率为83.33%,死亡率为10%,并发症发生率为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治疗中,与采用开颅穿刺引流术相比,微创穿刺引流术疗效更为显著,具有较高的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永田;陈辉;李宇晨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伴有高血压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及相关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降血压治疗

    目的:分析伴有高血压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及相关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降血压治疗。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伴有高血压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及相关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在治疗期间的降血压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进而探讨具体的降血压治疗。结果35例患者在接受降血压治疗后病情维持正常,15例患者则在接受降血压治疗后,病情出现加重现象。结论伴有高血压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及相关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降血压治疗需要分情况进行,医护人员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选择是否进行降血压治疗。

    作者:王淼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探析夏枯草汤辅治高血压病的疗效

    目的:探析夏枯草汤辅治高血压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10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65例。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夏枯草汤辅助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研究患者组治疗后,其治愈率、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夏枯草汤辅治高血压病,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状况,并预防血管内皮的细胞损伤,大大提高患者治疗期间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卫敬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高血压患者时间个体化用药的护理

    目的:研究应用时间个体化用药护理手段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并观察其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1例。实验组实施时间个体化用药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高血压护理,在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血压情况、医嘱遵守情况以及护理满意程度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的降压成功率为98.36%,对照组降压成功率为90.16%;实验组患者相对于对照组而言明显更能遵守医嘱进行用药;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8.36%,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8.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时间个体化用药可以有效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情况,并提高患者满意度,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作者:朱慧;杨义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中医辩证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对在高血压治疗过程中,中医辨证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把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研究组采取中医辨证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显著低于研究组的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中医辨证治疗方法的采取效果明显,相关医疗机构必须加强对其的重视与应用。

    作者:魏鹏;张小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缩短压迫器止血时间对桡动脉介入术患者止血效果及舒适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缩短压迫器止血时间对经桡动脉穿刺行冠脉介入术应用TRBand(桡动脉充气止血绑带)止血器的患者术后止血效果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6月经桡动脉穿刺行冠脉介入术应用TRBand止血器的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方法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解压时间,实验组依据文献缩短解压时间,观察患者止血效果及舒适度。结果实验组的患者术后疼痛、麻木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出血、皮肤并发症、肿胀及手腕活动能力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循证结果有计划的缩短压迫器止血时间,可以规范临床操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及满意度。

    作者:郭晶;张丽萍;邱果;叶春俐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观察缬沙坦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疗效

    目的:分析缬沙坦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10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前瞻性双盲分组,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方式用药,观察组采用缬沙坦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通过系统全面治疗,两组患者血压得到明显改善控制,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血压改善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治疗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4.41%(3/6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71%(10/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血管疾病用药治疗中,缬沙坦疗效确切,可在短期内控制血压稳定,强化机体状态,确保心血管急性期并发症的控制,对病患后期治疗预后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徐岩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5年10月收治的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患者1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例。实验组患者应用专业性的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则采用传统一般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加强专业性的护理干预具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王晓凤;许慧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在我中心治疗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常规组,各50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胺碘酮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效果。结果治疗后,常规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比治疗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治疗时,使用胺碘酮治疗,可以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具有应用价值。

    作者:杨岐峰;努尔古丽·哈普勒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体会

    目的:探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并总结治疗体会。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我院的入院编号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3例。实验组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则进行常规治疗即小剂量治疗,经过为期2个疗程的治疗护理之后,对比两个不同小组的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在经过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后治愈率和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48.5%、93.9%,而对照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6.4%、75.8%,实验组患者的治疗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进行强化治疗,能够帮助患者有效提高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速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状况,治疗疗效显著,因此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的借鉴应用。

    作者:邢国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分析

    目的:对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的护理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73例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的护理措施分成研究组38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行基础常规护理,研究组行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综合护理,有助于患者病情改善,且护理效果明显。

    作者:赵燕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人文关怀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护理中应用人文关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模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加用人文关怀,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6%高于对照组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5%低于观察组2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应用人文关怀效果优良,值得推广。

    作者:韩会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铝碳酸镁片联合胆宁片治疗胆源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铝碳酸镁片联合胆宁片治疗胆源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胆源性消化不良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0例。治疗组给予铝碳酸镁片联合胆宁片治疗,对照组仅给予铝碳酸镁片治疗。分别于治疗1周、2周、4周末记录临床症状观察结果,对比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症状明显改善,在1周、2周、4周时总有效率分别达38.6%、88.6%、100%,均高于对照组的21.4%、47.1%、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及停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铝碳酸镁片联合胆宁片治疗胆源性消化不良,疗效较好,起效快,安全性高。

    作者:王燕;白彦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CT低剂量扫描在成人脑梗死及脑血肿复查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针对成人脑梗死及脑血肿疾病复查过程中使用CT低剂量扫描技术的实际使用价值与临床检查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并进行二次复查的成人脑梗死及脑血肿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抽样方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低剂量扫描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扫描方法,两组患者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采用相应的检查技术终检查差异相对明显,实验组图像质量整体评分相比较对照组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CT剂量指数(43.75 mGy)<对照组的CT剂量指数(171.01 m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成人脑梗死及脑血肿患者进行复查采用低剂量CT扫描方法可以明显降低对患者产生的辐射,达到国际上对成人脑梗死及脑血肿患者复查基本标准。

    作者:王子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恢复期脑卒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的治疗疗效进行探究。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恢复期脑卒中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8例。其中对照组采取西医治疗,研究组采取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两组均在神经生理疗法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89.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KIHSS)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为(11.05±4.20)分、(79.56±12.38)分,对照组KIHSS评分为(19.02±5.37)分、ADL评分为(60.21±8.02)分,研究组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恢复期脑卒中患者疗效显著,有助于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海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前列地尔联合贝那普利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蛋白尿的影响

    目的:探究前列地尔联合贝那普利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蛋白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DN患者1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9例。对照组口服贝那普利片;研究组口服贝那普利片+静脉滴注前列地尔,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含量及尿微蛋白排泄率及疗效。结果经过两个月的治疗,两组患者尿蛋白含量及尿微蛋白排泄率都有明显降低,且治疗后研究组的两指标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列地尔+贝那普利联合治疗能明显减少患者蛋白尿,有效率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库尔班·吾甫尔;阿曼古丽·吾甫尔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中医整体护理干预脑中风后下肢肌肉痉挛的评价研究

    目的:评价中医整体护理干预对脑中风后下肢肌肉痉挛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12月收治的脑中风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两组均给予综合对症治疗,对照组在治疗基础上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治疗组在治疗基础上,给予常规护理及中医整理护理进行干预,观察治疗后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综合痉挛量表(CSS)、踝关节被动背屈活动范围(PROM)、患侧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Berg平衡量表(BBS)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整体护理对脑中风后下肢肌肉痉挛患者有理想的干预效果,故值得推广。

    作者:刘丽岩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颅内动脉瘤破裂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颅内动脉瘤(IA)是常见的脑血管病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脑梗死和高血压性脑出血。通过对IA病例进行分析,探讨IA高危因素,为更好的进行动脉瘤的临床决策和评估提供依据。

    作者:彭定天;胡诗俊;程道宾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2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对2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01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为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组为2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对两组患者有关指标及变化关系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比率为77.5%,对照组为53.8%,且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呈正相关,良好的血糖控制在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高艳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分析疑似冠心病患者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与冠脉造影结果比较

    目的:对疑似冠心病患者确诊过程中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以及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诊断与治疗的疑似冠心病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测以及冠脉造影检测,对两种检查手段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对患者检测手段的采取,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的检出率达到了98%,冠脉造影检测的检出率为92.5%。结论在对疑似冠心病患者进行诊断与治疗的过程中,及时确诊对于相关治疗活动的开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相关医疗机构必须加强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以及冠脉造影的重视与应用,为患者的治疗创造条件。

    作者:姜楠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