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讨中医护理干预患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效果

周玉霞;晁利敏

关键词:中医护理干预, 患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效果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患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护理工作中采用中医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中医组和参照组。对参照组实行传统护理模式,中医组进行中医护理干预。观测并比较两组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中医组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参照组的8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中医组满意度为95.00%,优于参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患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护理工作中采用中医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及效率,获得更佳效果,提升护理满意度,在临床工作上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癌痛护理干预对癌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癌痛护理干预对癌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晚期癌症患者2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癌痛程度及原因给予癌痛护理干预。护理后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进行比较,并分别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OL-C30)对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调查,比较两组的生活质量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经比较,观察组疼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躯体、社会、心理功能纬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给予患者疼痛治疗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导,可以显著降低癌症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李晓双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中医整体护理干预脑中风后下肢肌肉痉挛的评价研究

    目的:评价中医整体护理干预对脑中风后下肢肌肉痉挛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12月收治的脑中风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两组均给予综合对症治疗,对照组在治疗基础上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治疗组在治疗基础上,给予常规护理及中医整理护理进行干预,观察治疗后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综合痉挛量表(CSS)、踝关节被动背屈活动范围(PROM)、患侧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Berg平衡量表(BBS)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整体护理对脑中风后下肢肌肉痉挛患者有理想的干预效果,故值得推广。

    作者:刘丽岩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5月我院治疗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随后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肺部感染、压疮、再出血、便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因而临床中可将此护理方式加以推广。

    作者:杨义萍;朱慧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儿童方面的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新进展

    在儿科疾病中,心血管疾病中常被诊断出病毒性心肌炎疾病,大多数的病毒性心肌炎疾病就会促使儿童患者出现心理衰竭以及非常严重的心肌损伤,含有些病毒性心肌炎疾病会演变成为扩张型心肌病,对儿童患者的生活以及身体健康带来非常严重的不良影响,相应地还会增加社会以及家庭所产生的沉重负担。然而,针对病毒性心肌炎疾病,当前仍然不具有完善的特效治疗方法。为了更好地了解儿童方面的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新进展,本文探析了病毒制剂,疫抑制剂以及免疫调节荆。

    作者:萨如拉;张静;松德力格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9月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8例。实验组用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对照组用硝苯地平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显效15例,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显效2例,总有效率为77.77%。实验组的血压、血脂、硝酸甘油的使用量、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血压、血脂、硝酸甘油使用量、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明显,值得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作者:任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治疗气滞痰阻血瘀型高甘油三酯血症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治疗气滞痰阻血瘀型高甘油三酯血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气滞痰阻血瘀型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口服非诺贝特胶囊,治疗组患者服用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汤剂。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甘油三酯(TG)水平变化及中医症状改变。结果治疗组治疗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TG水平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症状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治疗气滞痰阻血瘀型高甘油三酯血症疗效确切。

    作者:孟康;刘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比索洛尔与卡维地洛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比索洛尔与卡维地洛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5年3月收治的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卡维地洛治疗,治疗组给予比索洛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心肌缺血总负荷、缺血发作次数、24 h总缺血持续时间及心率变异性各项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心肌缺血总负荷(TIB)、缺血发作次数、24 h总缺血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SDANN、PNN50、SDNN、rMSSD变化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采用比索洛尔进行治疗,不仅可改善患者的心肌缺血情况,同时对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具有显著影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牛剑武;赵彩霞;牛彩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浅谈小儿肺炎及新生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在小儿肺炎及新生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小儿肺炎及新生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的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个体化护理干预措施,然后对护理后两组患儿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衰纠正时间、住院时间均要显著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肺炎及新生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症状和体征,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为患儿家庭减轻经济负担,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张秀臻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浅淡手术室麻醉医生和护士对高血压患者手术时的配合体会

    手术室麻醉医生和护士的良好配合对术中患者疗效的影响。重点是术前、术中、术后的密切配合工作。随着麻醉学科的不断发展,手术室护士要懂得麻醉基本知识,适应配合各种麻醉方法,才能在术中配合麻醉医生处理各种意外情况,使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生成为一个优秀的工作体系,给手术医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手术氛围。

    作者:杨鸣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

    目的:探讨并分析针对冠心病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及护理措施的效果与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5例。实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并使用综合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吸引治疗方法并使用常规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经过治疗与护理后对比,其相关参数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过相应的治疗,患者身体的各项指标,其中TG、TC等指标两组患者均有所下降;实验组的各项参数值的改善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接受治疗后,实验组的总满意度为93.3%,对照组总满意度为7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冠心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与护理方法效果相对有限,患者体验水平较低,且容易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一定的损伤,如果药物控制不佳或患者身体出现异常排斥反应会引发其它并发症,而在中医治疗的基础之上可以改善患者的体内免疫与气血循环系统,且采用综合护理方法可以从多家度更加细致的照顾病人,有助于患者身体康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广泛利用。

    作者:周雪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探讨优质护理在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10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患者心率及心律异常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护理满意率上,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护理中具有积极作用,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率。

    作者:徐静;潘兰兰;陈旭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铝碳酸镁片联合胆宁片治疗胆源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铝碳酸镁片联合胆宁片治疗胆源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胆源性消化不良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0例。治疗组给予铝碳酸镁片联合胆宁片治疗,对照组仅给予铝碳酸镁片治疗。分别于治疗1周、2周、4周末记录临床症状观察结果,对比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症状明显改善,在1周、2周、4周时总有效率分别达38.6%、88.6%、100%,均高于对照组的21.4%、47.1%、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及停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铝碳酸镁片联合胆宁片治疗胆源性消化不良,疗效较好,起效快,安全性高。

    作者:王燕;白彦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抗凝策略探讨

    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ST段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以及不稳定型心绞痛等。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主要包括抗凝与抗血小板两大部分;强效抗凝与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缺血事件的减少有着很大作用;但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接受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使用抗凝与抗血小板药物,导致围手术期的出血机率提高,且出血过度又会导致死亡、卒中、心肌梗死等发生。因此改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治疗前后的抗凝方案,对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与疗效的提高均有重大的作用。

    作者:袁玉臣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伴有高血压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及相关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降血压治疗

    目的:分析伴有高血压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及相关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降血压治疗。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伴有高血压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及相关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在治疗期间的降血压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进而探讨具体的降血压治疗。结果35例患者在接受降血压治疗后病情维持正常,15例患者则在接受降血压治疗后,病情出现加重现象。结论伴有高血压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及相关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降血压治疗需要分情况进行,医护人员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选择是否进行降血压治疗。

    作者:王淼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评价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

    目的:评价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6月收治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早期吞咽功能康复训练。记录两组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护理的各阶段吞咽功能都得到了明显改善,评分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天后对两组吞咽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比,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8/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1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早期实施有效的吞咽功能训练,可以有效的促进其预后产生优良的康复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周婕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5年10月收治的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患者1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例。实验组患者应用专业性的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则采用传统一般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加强专业性的护理干预具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王晓凤;许慧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CT低剂量扫描在成人脑梗死及脑血肿复查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针对成人脑梗死及脑血肿疾病复查过程中使用CT低剂量扫描技术的实际使用价值与临床检查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并进行二次复查的成人脑梗死及脑血肿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抽样方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低剂量扫描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扫描方法,两组患者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采用相应的检查技术终检查差异相对明显,实验组图像质量整体评分相比较对照组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CT剂量指数(43.75 mGy)<对照组的CT剂量指数(171.01 m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成人脑梗死及脑血肿患者进行复查采用低剂量CT扫描方法可以明显降低对患者产生的辐射,达到国际上对成人脑梗死及脑血肿患者复查基本标准。

    作者:王子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分析中医辨证治疗对放化疗鼻咽癌患者生存率的影响

    目的:分析并探索针对放化疗鼻咽癌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方法对其身生存率的实际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接受放化疗的鼻咽癌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抽样方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5例。实验组在放化疗基础之上采用中医辨证治疗进行深入性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西医放化疗方法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经过相应的治疗后其生存率。结果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实验组患者3年的生存率为90.7%,对照组患者3年的生存率为7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鼻咽喉癌患者采用放化疗进行治疗虽然行之有效,但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非常明显的伤害,并不利于患者身体的康复与疾病的治愈,而在此基础之上增加使用中医辨证治疗方法可以从根本上抵消放化疗对患者带来的二次损伤,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李荣兴;贾彬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协同护理模式对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及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对高血压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协调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用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病患者实施协调护理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提升血压控制效果。

    作者:潘兰兰;徐静;赵红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TNF-α、IL-6和3-NT水平的影响及意义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TNF-α、IL-6和3-硝基酪氨酸(3-NT)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4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48例,随机分为合并组62例和非合并组86例,并同期选取健康者45名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中TNF-α、IL-6和3-NT水平。结果合并组患者TNF-α、IL-6、3-NT分别为(2.85±0.49)ng/mL、(15.77±1.26)ng/L和(409.6±3.3)nmol/L,均高于非合并组的[(2.27±0.57)ng/mL、(8.67±0.95)ng/L、(234.8±2.9)nmol/L]和对照组的[(1.64±0.43)ng/mL、(1.58±0.33)ng/L、(188.5±1.7)nmol/L],且非合并组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TNF-α、IL-6和3-NT均与睡眠呼吸紊乱指数(AHI)和TST90呈正相关,而与HOMA-IR和低脉搏血氧饱和度(LSpO2)呈负相关,且TNF-α和3-NT均与HbA1c呈正相关;回归分析显示,HOMA-IR、AHI、LSpO2和TST90是影响血清TNF-α和3-NT水平的危险因素,AHI、LSpO2和TST90是影响血清IL-6水平的危险因素。结论合并OSAHS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TNF-α、IL-6和3-NT水平显著升高,改善OSAHS患者通气状况可能有助于减缓2型糖尿病的发生及进展。

    作者:赵彩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