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麻醉方法应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行下肢手术安全性与有效性分析

修远航

关键词:老年冠心病, 下肢手术, 麻醉, 安全性, 有效性
摘要:目的:观察老年冠心病患者行下肢手术时应用不同麻醉方法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6月~2014年12月接受的行下肢手术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6例。A组采用硬膜外麻醉,B组给予全身麻醉,观察麻醉的有效性,分别于术前、手术开始时、手术开始20 min后、手术结束时监测患者的心率和血压。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有效性,各时间段心率、舒张压,术前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开始时、手术开始20 min后、手术结束时收缩压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行下肢手术时,硬膜外麻醉及全身麻醉方式有效性相同,但硬膜外麻醉的安全性优于全身麻醉,较为适宜。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MSCT血管成像在先天性主动脉发育异常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分析MSCT血管成像在先天性主动脉发育异常中的诊断价值,以提高本病的影像学检查准确率。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先天性主动脉发育异常患者30例的影像学资料为研究对象,分析MSCT血管成像在先天性主动脉发育异常诊断中的敏感性及准确性。结果患者中,主动脉弓缩窄18例,主动脉弓离断4例,双主动脉弓2例,腹主动脉缩窄2例,右位主动脉弓并迷走左锁骨下动脉4例。MSCT血管成像诊断先天性主动脉发育异常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分别为100%、100%;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的敏感性及准确性分别为35.4%、92.5%。结论 MSCT血管成像可准确诊断主动脉发育异常的类型,是超声心动图诊断先天性心脏病的重要补充手段,可为临床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信息。

    作者:王菲;郑彬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心肌缺血

    目的:通过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室壁运动正常的心肌缺血患者左室心肌纵向应变进行评价,探究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心肌缺血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冠脉造影未显示狭窄),各30例。两组患者均通过二维超声检查,对比左室各节段心肌纵向应变、18节段心肌纵向应变均值(SL18)和12节段心肌纵向应变均值(SL12)。结果研究组缺血节段纵向应变和整体纵向应变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心尖节段纵向应变显著高于基底段和中间段,且SL18与SL1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SL18诊断心肌缺血的截断值为-18.6%,敏感性为80.3%、特异性为74.2%,SL12相对应的值分别为-17.5%、81.9%、85.7%,心肌缺血诊断的敏感性,SL12与SL18十分接近,但SL12的特异性明显高于SL18。结论二维纵向应变均值能够及时发现心肌缺血,且相较于SL18,SL12的心肌缺血诊断价值更高。

    作者:李倩;杨欣;李鹏;潘宁;王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脑出血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影响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脑出血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老年脑出血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早期康复护理组和对照组,各40例,早期康复护理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对照组患者则应用常规模式开展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早期康复护理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护理后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均得到了明显恢复(P<0.05),且早期康复护理组患者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的促进老年脑出血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

    作者:范千红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黄连及黄连复方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通过对近年来代表性的黄连及其复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演绎,从黄连的主要成分小檗碱,黄连多糖,黄连碱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机制论述,以及黄连代表性复方,黄连解毒汤,黄连温胆汤分别论述其治疗糖尿病的相关作用机制。对黄连主要成分及黄连复方的降糖机制进行综述,为临床和实验研究提供参考。同时,提出黄连及其复方新的研究方向。

    作者:王烨;周琦;朱向东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心绞痛患者施行循证护理对预后的干预价值评析

    目的:分析将循证护理应用于心绞痛疾病的效果,以及对其预后的干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科室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心绞痛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0例。实验组患者行循证护理干预模式,参照组患者行基础护理模式,对两组护理后的预后质量以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记录并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其遵医行为以及病症改善情况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心绞痛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应用循证护理模式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病情,在临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翟迎丹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小儿湿疹的中西药防治与护理的有效性分析

    目的:分析小儿湿疹的有效防治和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于本院就诊的湿疹患儿28例,对其采用复方氟米松软膏涂抹患处治疗,并配合以全面护理干预,观察患儿的疗效。结果28例湿疹患儿经过治疗与护理干预后,治愈9例,显效11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43%。结论对湿疹患儿进行积极的预防和治疗,并配合以全面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促进患儿的康复,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丁艳瑜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心血管疾病伴发焦虑症的临床诊治研究

    目的:探讨心血管疾病伴发焦虑症临床诊治有效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伴发焦虑症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心血管药品治疗方法,实验组患者采用中西药结合疗法。结果实验组心功能重新恢复一级23例,心功能到二级17例;对照组到达一级9例,达二级23例,三级水平8例,实验组焦虑症缓解也明显要比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药结合疗法对心血管疾病伴发焦虑症治疗是有十分积极意义的,可大幅提升临床诊疗水平,并且可以有效的促进患者满意,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梁晓敏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中药配伍与辩证用药体会

    中药配伍是中药研究中的重要部分,在长达几十年的研究中也没有出现统一的中药配伍机制,中药的方是在证的基础上进行合理配伍和加减而建立的,配伍的意义在于多物质介导的整合作用发挥终末效应,为此研究重要配伍与辩证用药需要在实验药理的基础上融合相应的生物信息学综合理解,本文将从重要配伍的基本理念入手,分析研究中药的辨证用药。

    作者:王路坤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中药三七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中药三七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疗效。方法选取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心律失常等患者,采用中药三七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采用三七治疗后,有效地扩张了患者冠状动脉扩张,显著地改善了患者心肌微循环;三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血压水平;三七能显著地改善患者血脂状况;三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患者心律失常状况,具有安全有效治疗效果。结论中药三七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化瘀止血、保护血管以及避免血栓形成等功效,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上安全有效。

    作者:张海燕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高龄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高龄冠心病患者实施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8月~2015年4月收治的高龄冠心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编号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行经股动脉介入治疗,研究组行经桡动脉介入治疗,评定治疗后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预后的并发症上来看,对照组多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针对高龄冠心病患者实施经桡动脉介入疗法作用突出,可缩短住院时间,预防并发症,值得借鉴。

    作者:谭尚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高血压病患者焦虑情绪调查及心理护理干预分析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焦虑情绪调查及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1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原则,将患者按照挂号的编号顺序,随机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的的护理效果展开探讨。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观察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的焦虑状况得到显著的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可以显著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病提高治疗的效果,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季丽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肺切除术后并发心血管疾病的原因分析及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肺切除术后并发心血管疾病的原因,进一步实施有效的临床护理方法,并对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78例实施肺切除术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情况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心血管病疾病发生率为5.13%,明显比对照组的23.08%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87%,明显比对照组的76.9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肺切除术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法效果显著,可降低并发心血管疾病的几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值得临床采纳应用。

    作者:赵贤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脂蛋白(a)和胆红素同时检验在冠心病诊断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脂蛋白(a)和胆红素同时检验在冠心病诊断中的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抽取2012年7月~2016年1月入住我院的冠心病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即实验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行健康体检者48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实施脂蛋白(a)和胆红素检测,分析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检测结果。结果实验组的胆红素水平为(8.29±2.06)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脂蛋白(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蛋白(a)和胆红素同时检验在冠心病诊断中的效果显著,可为临床诊断、分析以及治疗冠心病提供依据。

    作者:范景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探讨对老年慢性心衰者给予舒适护理干预的作用以及相关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给予舒适护理干预的作用及相关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采用常规护理的同时配合舒适护理,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效果,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杨冬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探究护理安全管理在血管外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究护理安全管理在血管外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12月血管外科疾病住院患者61例为研究对象,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并选取2015年1月~3月未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另外患者61例进行比较,对实施前后患者的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进行记录与分析。结果实施后护理安全管理后,患者的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管外科住院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安全管理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可有效降低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王军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作为康复治疗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康复治疗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均给予常规降血压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康复治疗,对照组未实施,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压水平及24h心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压水平、24 h心率指标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施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康复治疗有显著效果,能够改善患者血压水平及心率水平,进而促进康复;因此,值得采纳应用。

    作者:葛玉龙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小儿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小儿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小儿室性心律失常患者3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采取胺碘酮进行静脉注射,对照组口服稳心颗粒,观察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53.33%,观察组有效率为8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3%,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小儿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作者:左桂彦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分析心血管临床用药的常见误区并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目的:本文就心血管临床用药的常见误区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2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药物治疗情况予以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有患者15例存在用药不合理问题,占5.36%(15/280)。常见的用药误区包括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占2.14%(6/280);用药与诊断结果不相符,占1.07%(3/280);用法用量不合理,占0.07%(2/280);忽视药物禁忌症,占0.07%(2/280);药物配伍不当,占0.07%(2/280)。结论针对心血管临床用药的常见问题,实施有效的应对措施促进合理用药,可确保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用药安全性。

    作者:吕柏秋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中医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中医治疗应用于高血压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128例,将其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64例,参照组应用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应用中医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显效率、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参照组[62.50%、92.19%vs40.63%、73.44%],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7.81%vs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疗应用于高血压治疗中的疗效十分理想,能够使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得到显著缓解,对于提高降压效果以及降低不良反应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立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踝肱指数与冠心病发病率研究

    目的:对踝肱指数与冠心病发病率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5年1月~12月在我院体检人群中的300例踝肱指数处于正常范围的人作为对照组,选择踝肱指数异常的300例作为研究组,对两组的踝肱指数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差异与冠心病发病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踝肱指数异常与LDL-C升高、肥胖、收缩压升高、吸烟指数等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肱指数偏低,则多存在冠心病危险因素,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定期体检,做好早期筛查工作,为冠心病防治提供准确的价值。

    作者:元娟葵 刊期: 2016年第11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