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千红
目的:评价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实施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缬沙坦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观察组实施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缬沙坦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疗效。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0.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实施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缬沙坦治疗有显著疗效,可改善患者血压水平及血糖水平,进而提高临床疗效;因此,值得在临床中采纳应用。
作者:王铁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42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观察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手段,观察并分析两种护理方式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护理满意度、护理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出血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效果显著,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雯雯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给予舒适护理干预的作用及相关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采用常规护理的同时配合舒适护理,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效果,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杨冬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探讨急性胰腺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320例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禁食、胃肠减压、抑制胰腺分泌功能和抑制胰酶活性、抗感染治疗及维持水盐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清胰承气汤。分析记录两组患者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排便恢复时间和体温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腹痛腹胀消失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能显著缩短病程、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复发,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唐荣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护理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进行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治疗以后测量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用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进行对比;再调查患者满意度、住院费用多少及住院时间,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用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这三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的差异较大,总满意度分别为96.6%、73.3%,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良好,可大力推广。
作者:马燕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妊高症应用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30例妊高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参照组以及研究组,各15例。参照组实施常规硫酸镁治疗,研究组患者应用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总体治疗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的红细胞比容以及脐动脉阻力指数、血粘度实施比较。结果研究组和参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66.67%,研究组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经过不同方式治疗以后,两组患者的红细胞比容以及脐动脉阻力指数、血粘度同治疗前相比较均下降,但研究组下降情况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高症,能够获得理想的疗效。同单纯应用硫酸镁治疗相比较,更能有效的改善患者体征以及症状,同时推动血压的恢复。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周桂香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2014年1月~12月收治的脑出血手术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集束化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3%(1/30),护理满意率为100%(30/30);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3.3%(4/30),护理满意率为83.3%(2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对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杨浩;张峥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中药毒副作用的药理并探讨其预防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4月服用中药药方的患者90例,所有患者所服用的药房均经过各种中药炮制法精心处理,观察并分析患者服药后的毒副作用。结果采用适当方法炮制过的中药保留了大部分的有效成分,减轻了毒性成分。患者服药后临床症状均有好转或治愈,仅4例出现轻微不良反应,其余患者无明显毒副反应。结论中药的各种炮制方法可以保持或增强药性,减轻或消除中药的毒性,是预防中药毒副作用的有效手段。
作者:张艳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盐酸异丙嗪治疗急诊眩晕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8月我院治疗的急诊眩晕症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顺序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5例。治疗组采用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盐酸异丙嗪的治疗方式,对照组采用单独的马来酸桂哌齐特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达98.67%,而同期对照组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仅为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622,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7%,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971,P<0.05)。结论采用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盐酸异丙嗪的治疗方式在临床中治疗急诊眩晕症患者有着很好的疗效,能够明显提高治疗疗效,保证用药的安全快速,减少不良症状出现,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静波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冠心病心绞痛合并抑郁障碍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探讨该类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合并抑郁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冠心病心绞痛诊断与抑郁诊断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析,探讨各中医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结果中医证候要素频率降序排列为:血瘀>肝郁>肾虚>气虚>痰浊>阴虚>气滞>脾虚>阳虚>火(热)>寒凝。中医证候聚类分析结果,肝郁肾虚、痰瘀阻络证>肾虚血瘀、气滞痰阻证>肾精亏虚、肝郁血瘀证>肾阳亏虚、痰瘀阻络证。结论冠心病心绞痛合并抑郁障碍患者中医证候要素,以血瘀、肝郁、痰浊、肾虚、气虚、阴虚为主。
作者:崔俊峰;任重;梁宏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究CT与核磁共振在腔隙性脑梗死中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T与核磁共振检查,并对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60例患者经核磁共振共检出48个病灶,检出率为89.6%,CT检出34个病灶,检出率为56.6%,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明显看出核磁共振检出率明显高于CT检出,且病灶在基底节区、脑干、丘脑处多见。结论 CT与核磁共振均能诊断腔隙性脑梗死,核磁共振检出腔隙性脑梗死率明显较CT检出高,诊断价值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李彬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老年冠心病患者行下肢手术时应用不同麻醉方法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6月~2014年12月接受的行下肢手术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6例。A组采用硬膜外麻醉,B组给予全身麻醉,观察麻醉的有效性,分别于术前、手术开始时、手术开始20 min后、手术结束时监测患者的心率和血压。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有效性,各时间段心率、舒张压,术前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开始时、手术开始20 min后、手术结束时收缩压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行下肢手术时,硬膜外麻醉及全身麻醉方式有效性相同,但硬膜外麻醉的安全性优于全身麻醉,较为适宜。
作者:修远航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律不齐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心律不齐患者122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应用慢心律治疗,治疗组应用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是93.44%,不良反应发生率是3.28%;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是73.77%,不良反应发生率是18.03%,治疗组患者的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应用胺碘酮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律不齐患者具有显著效果,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黄燕飞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焦虑情绪调查及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1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原则,将患者按照挂号的编号顺序,随机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的的护理效果展开探讨。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观察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的焦虑状况得到显著的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可以显著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病提高治疗的效果,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季丽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二甲双胍与诺和灵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10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将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单用诺和灵30 R治疗,研究组给予二甲双胍联合诺和灵30 R治疗;对比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 h血糖(2 hPG)、空腹血糖(FBG)、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FBG、2 hPG、HbA1c水平显著优于治疗之前;治疗后,研究组的HbA1c、2 hPG、FBG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与诺和灵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十分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徐振良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合并高血压病的腹腔镜手术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合并高血压病的胆囊结石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我院的入院编号进行随机抽签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4例。实验组采用优质围手术护理,对照组患者则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以及血压控制情况。结果实验组在经过优质围手术护理之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以及血压控制情况均好于对照组患者,且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效果也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两个研究小组患者的治疗护理相关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胆囊结石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时采用优质的围手术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手术质量,利于患者的积极康复,在临床手术护理中值得借鉴应用。
作者:李艳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查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接受颈动脉彩超检查的患者196例作为观察组,并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分为若干小组。同时,从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检查的体检者中,随机选取自愿参与研究的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对象,所有对象均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对其颈动脉的内径、IMT(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以及相关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观察和比较,总结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情况。结果①经对比,A组、B组、C组和D组的IMT增厚率分别为21.62%、36.00%、42.31%和50.00%,斑块形成率分别为62.16%、40.00%、26.92%和30.00%,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则分别为83.78%、76.00%、69.23%和80.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67%、10.00%和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经对比,A组和B组的软斑块算占比例分别为27.03%和28.00%,混合斑块所占的比例分别为62.16%和40.00%,均明显高于C组、D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在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以准确反映颈动脉是否存在该种病变,而且操作方法简单,安全可靠,可以为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测和评估提供依据,并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指导意见,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尼玛玉珍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中医治疗应用于高血压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128例,将其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64例,参照组应用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应用中医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显效率、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参照组[62.50%、92.19%vs40.63%、73.44%],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7.81%vs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疗应用于高血压治疗中的疗效十分理想,能够使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得到显著缓解,对于提高降压效果以及降低不良反应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立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针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采用丹红注射液联合脑心通胶囊进行治疗,分析其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12月收治的UA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行以常规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和脑心通胶囊口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时间、血脂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以及血脂改善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时间和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出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UA患者临床应用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以及脑心通胶囊口服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降低心绞痛发作时间和频率,且没有明显的副作用,该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徐玉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究心脏猝死复苏后并发急性肾衰竭及多脏器功能损害的有效抢救措施。方法选择心脏猝死复苏后,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与多脏器功能受损者1例为研究对象。结果经治疗患者病情好转出院,随访2年生活自理无并发症。结论对于心脏猝死者,必须尽快行心肺复苏术,实施有效措施,积极治疗患者复苏并发症。
作者:董江宏;李雯莉;王弋平 刊期: 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