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振良
目的:探讨中药毒副作用的药理并探讨其预防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4月服用中药药方的患者90例,所有患者所服用的药房均经过各种中药炮制法精心处理,观察并分析患者服药后的毒副作用。结果采用适当方法炮制过的中药保留了大部分的有效成分,减轻了毒性成分。患者服药后临床症状均有好转或治愈,仅4例出现轻微不良反应,其余患者无明显毒副反应。结论中药的各种炮制方法可以保持或增强药性,减轻或消除中药的毒性,是预防中药毒副作用的有效手段。
作者:张艳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评价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康复治疗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均给予常规降血压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康复治疗,对照组未实施,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压水平及24h心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压水平、24 h心率指标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施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康复治疗有显著效果,能够改善患者血压水平及心率水平,进而促进康复;因此,值得采纳应用。
作者:葛玉龙 刊期: 2016年第11期
中药配伍是中药研究中的重要部分,在长达几十年的研究中也没有出现统一的中药配伍机制,中药的方是在证的基础上进行合理配伍和加减而建立的,配伍的意义在于多物质介导的整合作用发挥终末效应,为此研究重要配伍与辩证用药需要在实验药理的基础上融合相应的生物信息学综合理解,本文将从重要配伍的基本理念入手,分析研究中药的辨证用药。
作者:王路坤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240例,依据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与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护理方式对冠心病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通过比较以上两组护理方式得出,观察组的应用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冠心病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服务,能大幅度提高患者满意度,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忧虑程度,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李建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系统地探究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前应用心理护理的方法及其实际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1月收治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结合临床随机表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前,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对观察组行心理护理。结果两组焦虑评分和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前应用心理护理的价值显著,可普及。
作者:王瑞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究化湿解毒通络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择取我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9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计算机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常规组14例与实验组15例,常规组患者采取西医治疗方案,实验组患者采取中医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方案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上述治疗值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而言,中医推荐采用化湿解毒通络汤进行临床治疗可获得十分显著的疗效,药物安全性高,可明显改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值得推荐采纳。
作者:李严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在妊娠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剖宫产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患有妊娠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此基础之上给予舒适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给予对比。结果护理之前,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以后,干预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干预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妊娠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采取舒适护理干预,可以使患者不良情绪得以有效改善,使患者治疗依从性提高,同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进一步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盖永芹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高维持量氯吡格雷、替格瑞洛治疗STEMI的疗效,为提高STEMI患者的疗效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1月收治的STEMI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遵循随机抽样原则将其分为治疗1组与治疗2组,各45例。治疗1组接受高维持量氯吡格雷治疗,治疗2组接受替格瑞洛治疗。比较两组在终点事件发生几率上的差异。结果在出血事件发生几率上,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MACE发生几率、呼吸抑制事件发生几率上,治疗1组明显高于治疗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STEMI患者的临床治疗上,替格瑞洛的疗效明显优于高维持量氯吡格雷,且应用替格瑞洛能够有效降低MACE发生率与呼吸抑制事件发生率。
作者:台来提·吐尔洪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评价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和肢体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脑梗塞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语言和肢体功能评分情况。结果在语言和肢体功能评分方面,护理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梗塞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语言功能及肢体功能,进而促进患者康复速度;因此,值得采纳应用。
作者:侯忠颖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知柏地黄丸联合维生素B2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的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3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的维生素B2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知柏地黄丸联合维生素B2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效果进行对比,两组患者在结束治疗之后的复发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2.22%,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服用知柏地黄丸联合维生素B2明显比服用单纯的维生素B2的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胡雅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针对急性心梗发作之后出现心衰的患者行以米力农同无创机械通气相结合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梗之后出现心衰症状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抽签的方式分成实验组和参照组,各40例。参照组的患者行以常规性的治疗干预,实验组则行以米力农同无创机械通气相结合的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经过不同的治疗干预方式,实验组在治疗疗效上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在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经过适当的处理之后好转。结论在临床中对在急性心梗发作之后出现心衰的患者行以米力农同无创机械通气相结合的治疗方式,能够获得比较理想的治疗疗效,且相对比较安全稳定。
作者:唐炯;黄德嘉;燕纯伯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个体化延续护理对改善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9月我院就诊的高血压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方式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个体化延续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存质量。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F-36生存质量量表的各维度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予以个体化延续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吴清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稳心颗粒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疗效和用药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行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对照组行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疗效和用药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整体治疗疗效为96.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用药不良反应4例(7.27%),对照组出现2例(3.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应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稳心颗粒治疗,疗效肯定,安全性高,具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作者:魏永民;夏慧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中医治疗应用于高血压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128例,将其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64例,参照组应用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应用中医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显效率、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参照组[62.50%、92.19%vs40.63%、73.44%],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7.81%vs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疗应用于高血压治疗中的疗效十分理想,能够使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得到显著缓解,对于提高降压效果以及降低不良反应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立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分析炙甘草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炙甘草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炙甘草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作者:程一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对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69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研究组在采取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加用依达拉奉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治疗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采取常规治疗并结合依达拉奉治疗法,能够取得显著的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梁丙振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优质护理中采用PDCA循环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患者应用PDCA循环管理的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优质护理中采用PDCA循环管理的效果较理想,能改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谭雪红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究CT与核磁共振在腔隙性脑梗死中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T与核磁共振检查,并对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60例患者经核磁共振共检出48个病灶,检出率为89.6%,CT检出34个病灶,检出率为56.6%,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明显看出核磁共振检出率明显高于CT检出,且病灶在基底节区、脑干、丘脑处多见。结论 CT与核磁共振均能诊断腔隙性脑梗死,核磁共振检出腔隙性脑梗死率明显较CT检出高,诊断价值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李彬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中药三七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疗效。方法选取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心律失常等患者,采用中药三七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采用三七治疗后,有效地扩张了患者冠状动脉扩张,显著地改善了患者心肌微循环;三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血压水平;三七能显著地改善患者血脂状况;三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患者心律失常状况,具有安全有效治疗效果。结论中药三七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化瘀止血、保护血管以及避免血栓形成等功效,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上安全有效。
作者:张海燕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微创临床路径在心血管介入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接受心血管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治疗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微创临床路径干预措施。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焦虑情况、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情况。结果治疗组的焦虑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接受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对其实施微创临床路径,可显著减少患者的焦虑程度、减少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提高护理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冯叶枚 刊期: 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