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知柏地黄丸联合维生素B2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疗效观察

胡雅君

关键词:知柏地黄丸, 维生素B2, 复发性口腔溃疡
摘要:目的:分析知柏地黄丸联合维生素B2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的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3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的维生素B2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知柏地黄丸联合维生素B2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效果进行对比,两组患者在结束治疗之后的复发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2.22%,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服用知柏地黄丸联合维生素B2明显比服用单纯的维生素B2的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药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二甲双胍与诺和灵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10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将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单用诺和灵30 R治疗,研究组给予二甲双胍联合诺和灵30 R治疗;对比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 h血糖(2 hPG)、空腹血糖(FBG)、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FBG、2 hPG、HbA1c水平显著优于治疗之前;治疗后,研究组的HbA1c、2 hPG、FBG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与诺和灵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十分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徐振良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扩张型心肌病伴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扩张型心肌病伴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接收的扩张型心肌病伴心力衰竭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采用常规护理服务护理对照组患者,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AMA评分、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再次住院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扩张型心肌病伴心力衰竭患者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较好,能有效强化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纯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CT与核磁共振在腔隙性脑梗死中的诊断意义分析

    目的:探究CT与核磁共振在腔隙性脑梗死中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T与核磁共振检查,并对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60例患者经核磁共振共检出48个病灶,检出率为89.6%,CT检出34个病灶,检出率为56.6%,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明显看出核磁共振检出率明显高于CT检出,且病灶在基底节区、脑干、丘脑处多见。结论 CT与核磁共振均能诊断腔隙性脑梗死,核磁共振检出腔隙性脑梗死率明显较CT检出高,诊断价值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李彬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稳心颗粒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疗效和用药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行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对照组行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疗效和用药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整体治疗疗效为96.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用药不良反应4例(7.27%),对照组出现2例(3.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应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稳心颗粒治疗,疗效肯定,安全性高,具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作者:魏永民;夏慧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观察早期应用醒脑静注射液对脑出血患者远期康复疗效的影响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醒脑静注射液对脑出血患者远期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包括降颅压及对症治疗等;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再联合醒脑静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出院12个月随访时Barthel指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出血疗效显著,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该种联合治疗方案可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孙丹;张欣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作为康复治疗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康复治疗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均给予常规降血压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康复治疗,对照组未实施,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压水平及24h心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压水平、24 h心率指标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施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康复治疗有显著效果,能够改善患者血压水平及心率水平,进而促进康复;因此,值得采纳应用。

    作者:葛玉龙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的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西医治疗法,研究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再进行中医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血压控制总有效率以及血压下降值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血压控制总有效率、血压下降值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血压控制总有效率以及血压下降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疾病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能够取得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孔令希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集束化护理对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2014年1月~12月收治的脑出血手术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集束化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3%(1/30),护理满意率为100%(30/30);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3.3%(4/30),护理满意率为83.3%(2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对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杨浩;张峥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使用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与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取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府南金沙社区卫生中心2014年8月~2015年8月轻中度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采用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对两组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8%、不良反应率为8.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2%、不良反应率为31.3%,观察组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压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比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乔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颤证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颤证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颤证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护理模式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平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4%;且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等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颤证护理中的效果较为可观。

    作者:王立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性转化研究与探究

    目的:探讨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性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出血性转化防治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经静脉溶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58例的各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影响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将其与未发生出血性转化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患者在年龄、早期CT缺血改变、发病至溶栓时间超过3 h、大面积脑梗死方面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高龄、早期CT改变及溶栓时间是导致出血性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经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包括早期CT缺血改变、高龄以及发病至溶栓时间超过3 h等,医疗人员应当依据患者具体病情及发病因素采取相应预防措施,降低出血性转化的风险。

    作者:粱卢允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240例,依据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与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护理方式对冠心病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通过比较以上两组护理方式得出,观察组的应用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冠心病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服务,能大幅度提高患者满意度,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忧虑程度,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李建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不同麻醉方法应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行下肢手术安全性与有效性分析

    目的:观察老年冠心病患者行下肢手术时应用不同麻醉方法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6月~2014年12月接受的行下肢手术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6例。A组采用硬膜外麻醉,B组给予全身麻醉,观察麻醉的有效性,分别于术前、手术开始时、手术开始20 min后、手术结束时监测患者的心率和血压。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有效性,各时间段心率、舒张压,术前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开始时、手术开始20 min后、手术结束时收缩压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行下肢手术时,硬膜外麻醉及全身麻醉方式有效性相同,但硬膜外麻醉的安全性优于全身麻醉,较为适宜。

    作者:修远航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优质护理用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并分析优质护理用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37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试验组119例和对照组11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案,试验组实施优质护理方案。观察两组的疗效和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8.32%高于对照组的79.66%,试验组的满意度为97.48%,高于对照组的77.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用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显著,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作者:吴春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脑出血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影响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脑出血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老年脑出血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早期康复护理组和对照组,各40例,早期康复护理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对照组患者则应用常规模式开展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早期康复护理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护理后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均得到了明显恢复(P<0.05),且早期康复护理组患者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的促进老年脑出血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

    作者:范千红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探讨对老年慢性心衰者给予舒适护理干预的作用以及相关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给予舒适护理干预的作用及相关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采用常规护理的同时配合舒适护理,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效果,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杨冬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优质护理中采用PDCA循环管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优质护理中采用PDCA循环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患者应用PDCA循环管理的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优质护理中采用PDCA循环管理的效果较理想,能改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谭雪红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药物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老年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药物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老年心绞痛的治疗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心绞痛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药物联合运动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用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状态。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疗效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48%,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的61.90%;对比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观察组的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药物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老年心绞痛,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状况,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刘建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中的应用

    目的:综合护理干预在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围产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5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32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对照组患者仅实施基础护理。结果实施综合护理的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分娩时发生心力衰竭的患者要少,分娩结局较好,住院时间短。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围产期中应用效果较好,可以稳定产妇的生命体征,保证母婴的安全,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赵国荣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护理研究进展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血管外科常见的多发疾病,患有此疾病的患者其活动多数受到限制,因此对其治疗和护理的工作非常复杂,其是血管外科临床护理的重要部分之一。本研究主要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原理以及流行病学两个方面入手,阐述了深静脉血栓形成在临床护理以及其预防的应用情况,可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作者:黄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