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雯雯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查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接受颈动脉彩超检查的患者196例作为观察组,并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分为若干小组。同时,从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检查的体检者中,随机选取自愿参与研究的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对象,所有对象均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对其颈动脉的内径、IMT(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以及相关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观察和比较,总结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情况。结果①经对比,A组、B组、C组和D组的IMT增厚率分别为21.62%、36.00%、42.31%和50.00%,斑块形成率分别为62.16%、40.00%、26.92%和30.00%,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则分别为83.78%、76.00%、69.23%和80.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67%、10.00%和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经对比,A组和B组的软斑块算占比例分别为27.03%和28.00%,混合斑块所占的比例分别为62.16%和40.00%,均明显高于C组、D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在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以准确反映颈动脉是否存在该种病变,而且操作方法简单,安全可靠,可以为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测和评估提供依据,并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指导意见,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尼玛玉珍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用于慢性心衰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我院老年病科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平均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方式,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心功能达到Ⅰ级21例(72.41%),平均住院时间(16.33±1.4)天,护理满意度为75.86%;实验组心功能达到Ⅰ级27例(93.10%),平均住院时间(9.36±0.3)天,护理满意度为93.1%。实验组心功能恢复至Ⅰ级的患者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要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心衰患者行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方式,可有效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忠云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围产期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5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47例,所有孕妇根据其自身身体状况实施综合护理。结果经过治疗以后,孕妇均顺利生产,在分娩过程中未出现心力衰竭的现象,且只有1例出现产后严重的并发症,经过抢救后康复。母婴均健康。结论对所有孕妇制定特殊的护理方式对于避免孕妇死亡,母婴健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葛志聪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比较。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3例作为研究对象,行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诊断,对两种不同诊断方法的诊断情况进行记录、分析与比较。结果两种不同心电图诊断的阳性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在检出室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成对以及短阵室上速上方面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采取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诊断均能获得较为准确的诊断结果,但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心律失常方面的诊断效果更好,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作者:张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实施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方法,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护理质量,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应用。
作者:毕丽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静脉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麻醉期间血压控制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单纯硬膜外麻醉,观察组患者采用静脉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结果两组患者入室时和硬膜外麻醉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基本一致,观察组患者术中1 h和术后清醒时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手术治疗中应用静脉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可显著降低患者手术中的应激反应,有效控制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增加手术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柳跃滨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在脑血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脑血栓患者98例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药物与常规护理的治疗方法,实验组则给予奥扎格雷钠、心理护理以及康复护理干预措施,记录两组患者的疗效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1.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59%,且实验组的住院时间为(13.9±7.4)天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为(81.2±8.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7.1±8.2)天、(59.6±9.5)。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血栓患者,在采用奥扎格雷钠治疗的同时,对其实施心理护理以及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提高其效果。
作者:赖珊;雷存香;王芳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析突发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血管内科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1月收治的突发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50例。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疗效及血脂水平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血脂水平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突发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阿托伐他汀,可取得良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李宏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学术性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具有一定损容性。好发于青少年,近年来也发生于中年人和儿童,随着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痤疮不仅影响了身体健康也影响了心理健康,对于痤疮的治疗中医有其独特的疗法。
作者:王成军;冯莹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对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简称风心病慢性心衰)的辅助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风心病慢性心衰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4例,对照组行常规心内科治疗,研究组在常规心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心衰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心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辅助治疗风心病慢性心衰效果良好,可促进心功能的改善,应予推广。
作者:呼树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对踝肱指数与冠心病发病率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5年1月~12月在我院体检人群中的300例踝肱指数处于正常范围的人作为对照组,选择踝肱指数异常的300例作为研究组,对两组的踝肱指数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差异与冠心病发病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踝肱指数异常与LDL-C升高、肥胖、收缩压升高、吸烟指数等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肱指数偏低,则多存在冠心病危险因素,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定期体检,做好早期筛查工作,为冠心病防治提供准确的价值。
作者:元娟葵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知柏地黄丸联合维生素B2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的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3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的维生素B2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知柏地黄丸联合维生素B2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效果进行对比,两组患者在结束治疗之后的复发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2.22%,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服用知柏地黄丸联合维生素B2明显比服用单纯的维生素B2的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胡雅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稳心颗粒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疗效和用药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行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对照组行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疗效和用药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整体治疗疗效为96.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用药不良反应4例(7.27%),对照组出现2例(3.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应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稳心颗粒治疗,疗效肯定,安全性高,具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作者:魏永民;夏慧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NIPPV)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左室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1月十堰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10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NIPPV组55例和对照组50例。比较两组治疗后心脏左室舒张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Volume,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Volume,LVESV)、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血清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NT-proBNP、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心率(Heart Rate,HR)、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PH(Potential of Hydrogen,PH)、PCO2(Arterial Carbon Dioxide Tension)、PO2(Arterial Oxygen Tensio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在SBP、DBP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NT-proBNP、HR、RR、PCO2、PO2、PH值指标上,NIPPV组较对照组有更显著地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NIPVV组较对照组更显著地改善左室结构(LVEDD、LVESD、LVEDV、LVESV)及功能指标(LVE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使用不仅能迅速有效纠正患者的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对心脏的毒性作用,而且减少肺静脉血回流,降低左心室前负荷,减轻心脏负担,从而改善左室重构和心脏功能。
作者:谭利国;肖俊会;王家宁;车军;余丹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240例,依据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与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护理方式对冠心病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通过比较以上两组护理方式得出,观察组的应用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冠心病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服务,能大幅度提高患者满意度,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忧虑程度,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李建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心律平与胺碘酮对于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5年1月我院就诊的心律失常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平均分成心律平组与胺碘酮组,心律平组服用心律平,胺碘酮组服用胺碘酮,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结果心律平治疗心律失常疗效显著,患者康复率明显高于胺碘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患者发生心律市场时,选用适当的药物可以明显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康复率。
作者:杨微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单纯西医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医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临床指标变化进行记录与比较。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肺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案,能取得良好的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董兴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的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西医治疗法,研究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再进行中医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血压控制总有效率以及血压下降值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血压控制总有效率、血压下降值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血压控制总有效率以及血压下降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疾病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能够取得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孔令希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合并高血压病的腹腔镜手术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合并高血压病的胆囊结石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我院的入院编号进行随机抽签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4例。实验组采用优质围手术护理,对照组患者则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以及血压控制情况。结果实验组在经过优质围手术护理之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以及血压控制情况均好于对照组患者,且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效果也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两个研究小组患者的治疗护理相关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胆囊结石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时采用优质的围手术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手术质量,利于患者的积极康复,在临床手术护理中值得借鉴应用。
作者:李艳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2014年1月~12月收治的脑出血手术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集束化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3%(1/30),护理满意率为100%(30/30);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3.3%(4/30),护理满意率为83.3%(2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对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杨浩;张峥 刊期: 2016年第11期